新書推薦: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HK$
55.8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HK$
47.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HK$
55.8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5.8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09.8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9.8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7.4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88.5
|
編輯推薦: |
人们内心对于故乡的眷恋,对于曾经在生命中出现过但已经消失不再的珍贵的人、事、物都有着一份难以忘怀的回忆,本书描述了惆怅和向往之情,击中了所有人内心深处的思乡情怀。
|
內容簡介: |
此书为乡愁若灯征文出版活动投稿精选集。乡愁若灯互动征文出版活动以网络为桥梁,以乡愁为主题,面向全世界申请投稿者,吸引了专业和非专业的、国内和国外的以及各种投稿者。文集选中了投稿中写作水平高、情感抒发真的三十余篇,它们涵盖面广,讲述了中国大江南北的山水、美食、民俗,也讲述了个人与家、与亲人、与过往时光割不断的美好时光。
|
關於作者: |
文集的作者来自全世界,都是乡愁若灯互动征文投稿活动的投稿者,包括专业和非专业的各种年龄段的人士,通过网络征集而来。
目前选中了38位作者的来稿,这38位人士来自各行各业,其中有大学在校生,有离休老干部,有作家,有农民。
|
目錄:
|
炊烟许卫国
节愁刘俊利
撕碎的记忆陈恒礼
儿时夏忆贾硕
回家的路沈红霞
耕耘一方水田程征
家在徽州江宏卫
山茶油余远来
土庙卫鑫
记忆存留的味道红龟糕朱晓勤
故乡的端午梅朵
四川人眼中的四川蒋年平
四町福地李晓冬
我的乡愁在大江上吴小平
童年冬之趣朱乃洲
外婆的菜园杨松涛
从家乡到故乡范申
家乡老街曹峰俊
火车,载着我的乡愁王丹凤
五色面人施清源
故乡树,心中情高悦
消失的时间陆承
乡愁不是愁丁剑
母亲琐忆吴宗琦
乡关何处李向伟
我的乡愁,在南京西站陈静美
除了逃离和怀念,我们还能为家乡做些什么?张守涛
风来回吹牛旭斌
故乡的炊烟蒋波
酱油豆沈成嵩
薛岗,我心中的桃花源潘立生
乡愁若灯梅竹
扬州花月正春风震凌
他乡忆故乡天然
冬至日,气温二十四度初玟
乡思江山民
洋岸的王嫂子孙家琰
乡愁荣生
回到老宅深巷王忆
|
內容試閱:
|
炊烟
作者许卫国
清晨,村庄上最生动的不是鸟叫鸡叫,不是老牛山羊咩咩的呼唤,不是晃荡的青枝和排排的绿波,是炊烟。
炊烟是呼唤,是真情的示意,家里人知道地里人的苦累,知道口渴了满嘴苦咸,喉咙里开裂出火,知道肚子饿了会头昏眼花,上气不接下气,病了似的,寸步难行,这些都需要茶饭来解决,有了茶饭,就是粗茶淡饭,他们就会像雨露滋润禾苗壮,顿时就像朝阳一样,灵动而精神。
炊烟是安详,是安慰。炊烟有时顺风能飘到田里,细心的人能闻到那一缕炊烟是他自己家的,那是豆秸的味道,那是麦瓤的味道,那是冬上耧的草,那是春天挖的茅草根,这时鼻子比眼睛还灵。炊烟中还夹着饭菜的味道,孩子深谙母亲的厨艺,丈夫熟悉妻子的口味,一个锅里抹勺子,心心相印,酸甜苦辣都相同了,一切都通了,不是一家人,也不进一家门,闻闻炊烟的味道也不会走错门。
透过绿油油的枝叶、笑盈盈的晨光,或直上蓝天,或融入晚霞,或飘落在原野,炊烟,给我们最诗意的熏陶,最温馨的慰藉,那种田园牧歌式的水墨画,那种农耕时代的抒情诗,永远地留在我们曾经受到恩惠的记忆中。
故乡的端午
作者梅朵
端午,在初夏的风里缓缓走来,此时树头的蝉声还没有响起,风细细软软,没有燥热、没有酷暑,清晨与黄昏是无边的凉沁,杂着蓬勃生长的草木清香,时令蔬菜苋菜啊、黄瓜啊却已经长满了地头、挂上了枝头,一个美好、丰收的初夏时节。
端午这一天大人们是闲适的,大树下、水井旁常常站着或坐着一堆堆的大人,他们或下棋、或玩笑,间或喝一两口小酒(不是雄黄酒,在家乡雄黄酒只是端午早晨每人象征性地咂一点,其余的要洒在墙角以及屋檐下),小孩子则是满村地疯跑炫耀着自己的香囊,那些香囊千姿百态,有的像公鸡,有的如小鸟点缀着穗子、花朵等,尤其是那些有着巧手姐姐或者妈妈的孩子,其香囊之美让很多人艳羡。我没有姐姐,母亲也不善女红,但好在母亲常替村上几个姑娘写情书,因此每年端午我都会有好几个式样不同的香囊,在同伴中着实能炫耀一番。
后来我在各地求学,距离故乡越来越远,也看过不同地区的龙舟,吃过各色粽子,尝过川地有名的青团(完全不同于我家乡,是用糯米粉、艾汁以及肉末做成,糯而香),品过楚地、巴蜀、金陵、维扬等地的端午味,但最怀念的依然是故乡那花儿、叶儿染成的五彩线,那中药铺子里弥漫的端午香,而那辽远天幕中从没有谋面的鸟儿歌声则响彻我所有梦境,还有故乡那如洗的、幽深的、碧蓝的天幕,和着歌声、鸟语和端午香一起铭刻在记忆深处。
外婆的菜园
作者杨松涛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是被称为瓜菜代的年代。因为那些年农村很穷,水旱不断,粮食不足,几乎家家都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一半粮食一半瓜菜度过一年的。外婆是个非常勤劳节俭的农村妇女。她辛勤劳作、精心操持的菜园可说是全家人一部份口粮的来源。
夏末秋初,外婆沿着篱笆墙种上一圈扁豆,没几天,扁豆的枝蔓就爬上了墙端;再过几天,枝蔓上开满了紫红色的扁豆花,这是秋天菜园里最抢眼的风景。扁豆花谢落后,一簇簇青色和紫色的扁豆便挂满枝头。扁豆,在故乡有个很美丽的名字,叫月亮菜。形如弯月,恰如其名。我爱这名字,也爱吃月亮菜。外婆炒月亮菜时,会放些红艳艳的辣椒片,有时也会放些腊肉片,色彩、口味特别能下饭。每当月亮菜上桌时,外婆都要把没有老透却很饱满的扁豆籽挑到我碗里,她知道农村娃儿都喜欢糯糯的、粉粉的、吃不到筋丝的扁豆籽粒。菜园里的扁豆,摘了又长,长了又摘。但外婆会留下一些扁豆,下开水烫一烫,再用针线把烫过的扁豆缀成一串串的挂在屋檐下晾干。大雪封垅、家家杀猪准备过年的时候,外婆会用风干的扁豆烧制出另外一道口味醇厚的农家美食:扁豆干烧猪肉。这道普通的农家菜,只因猪是放养的,扁豆没施过化肥和农药,自然纯真,本色本味,醇和甘美。在经济困难的那些岁月,这可是到年末岁尾农家人才能吃到的美味。
外婆没有闲住的时候,她天天在菜园里忙碌着,也常带我去菜园里玩耍。她翻土、栽苗、浇水、锄草;我便去捉蝴蝶、捞蝌蚪、找知了、逮蟋蟀。有时我也帮她做些事:捉虫、拔草、拎菜篮、抱饭瓜这时,外婆的脸上堆满了笑容,还会给我讲不少农村里的故事,引得我不时地傻笑。菜园成了我们祖孙俩的乐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