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70.8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5.6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HK$
127.4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HK$
115.6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HK$
498.0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HK$
1156.4
|
編輯推薦: |
和陶诗是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苏轼首倡而成为一种风尚,历经千年而不衰。和陶这一文学活动标示的主要是对清高人格的向往和追求,对节操的坚守,以及保持人之自然性情和真率生活的愿望。
本书以现存宋刊单行本黄州刊本《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为底本,校以宋景定补刊本《增补足本施顾注苏诗》、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等。本书先列陶渊明原诗,再列苏轼和诗,对每首诗进行校勘、编年、笺注、辑评。注释力求精、准确、详尽。附录苏辙和陶诗、苏辙《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引》、东坡和陶总评、苏轼《问渊明》、《归去来集字》十首等。
|
內容簡介: |
擬古九首
其七陶淵明
日暮天無雲,春風扇微和。佳人美清夜,達曙酣且歌。歌竟長歎息,持此感人多。皎皎雲間月,灼灼葉中花袁本作華。豈無一時好,不久當如何?
其 七蘇軾
沉香作庭燎,甲煎粉相和①〔一〕。豈若炷微火②,縈煙嫋清歌〔二〕。貪人無饑飽,胡椒亦求多〔三〕。朱劉兩狂子,隕墜如風花③〔四〕。本欲竭澤漁,奈此明年何。朱初平、劉誼欲冠帶黎人,以取水沉耳。④〔五〕
【校記】擬古九首
其 七 陶淵明
日暮天無雲,春風扇微和。佳人美清夜,達曙酣且歌。歌竟長歎息,持此感人多。皎皎雲間月,灼灼葉中花袁本作華。豈無一時好,不久當如何?
其
七 蘇 軾
沉香作庭燎,甲煎粉相和①〔一〕。豈若炷微火②,縈煙嫋清歌〔二〕。貪人無饑飽,胡椒亦求多〔三〕。朱劉兩狂子,隕墜如風花③〔四〕。本欲竭澤漁,奈此明年何。朱初平、劉誼欲冠帶黎人,以取水沉耳。④〔五〕
【校記】
① 粉:底本、全集作「紛」,據施注、詩集改。
② 炷:詩集同,施注、全集作「注」。
③ 墜:全集作「隊」。
④ 朱初平、劉誼欲冠帶黎人,以取水沉耳:全集、詩集同;施注此注語在「朱劉兩狂子」後,無「耳」字。底本「朱初平」作「朱初乎」,「耳」作「爾」。
【箋注】
〔一〕「沉香」二句:意謂用沉香和甲煎粉制作庭院中照明用之大蠟燭。 沉香:香木。黑色芳香,脂膏凝結為塊,入水能沉,故名沉香。 庭燎:庭中大燭。施注:「《説文》:『庭燎,大燭也。』《詩》有《庭燎篇》。《禮記郊特性》:『庭燎之百,自齊桓公始也。』《文選》江文通《休上人詩》:『膏鑪絕沉燎。』」 甲煎:一種特制的藥劑。施注:「《南史范曄傳》撰《和香方》,以比類朝士。其序曰:『沈實易和,以自比也,甲煎淺俗,比徐湛之也。』」查注:「李髙《謝臘日口脂面藥啟》:『然之以桂花蘭蘇,柔之以辛夷甲煎。』」合注:「《本草》注:『甲煎,以諸藥及美果花燒灰和蠟治成,可作口脂,蓋黏則為脂,散則為粉,故又曰甲煎粉。李義山(《隋宮守歲》)詩:沉香甲煎為庭燎,(玉液瓊蘇作壽杯。)』」按《唐本草》:「以蠡類之黶磨碎成散,則為甲煎粉。燒灰合香,和蠟可制口脂。」
〔二〕「豈若」二句:意謂庭中大燭豈能如小炷微火,其煙嫋嫋縈繞,如唱清歌。 誥按「此二句謂不必多求也。必朱劉改置和買,抑勒多取,其害轉甚,故詩言如此。」
〔三〕「貪人」二句:意謂貪婪的人是無飽足之時的,即使是胡椒也要求多。 施注:「唐元載傳:籍其家,胡椒至八百斛。」案《新唐書元載傳》:「籍其家,鐘乳五百兩,詔分賜中書、門下台省官。胡椒八百石,它物稱是。」
〔四〕「朱劉」二句:意謂朱初平、劉誼二狂人,他們虐待人民如狂風吹墜荷花一樣。 合注:「《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六:『元豐三年七月,荊湖南路轉運副使朱初平為瓊管體量安撫,權提舉廣南西路常平等事劉誼,同體量安撫。』(《長編》元豐三年)十二月載:『朱初平等言:「每年省司下四州軍買香,(而四州軍在海外)官吏并不據時估實值,沉香每兩支錢一百三十文,(既不可買即以等)科配香戶,受納者既多取斤重,又加以息耗。因緣私買者,不在此數,以故民多破產。海南大患,無甚於此。其廣州外國香貨及海南客旅所聚,若置場和買,(添二三百人,)未為過也。」詔從之。』據此,與自注不合。」 按合注懷疑原詩自注批評朱劉失當,如以《續資治通鑒長編》所載,朱劉當不似如蘇軾所云之貪婪狂略之人,不知蘇子與《續長編》孰是。私意當以蘇子為是,因蘇軾乃親臨海南儋州,且時間距元豐三年僅僅十餘年,其所記當不誤。
〔五〕「本欲」二句:意謂朱劉二狂人想要竭澤而漁式地盤剝,奈何盤剝殆盡後,明年則將怎麼辦呢? 施注引《史記孔子世家》:「竭澤涸漁,則蛟龍不合陰陽。」又引《呂氏春秋義賞篇》:「晉文公與楚人戰城濮。雍季曰:『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矣。』」
【輯評】
溫汝能《和陶合箋》卷三按云:宋代採香,其禍最烈。先生目擊當時之弊,故結語及此。馮氏所引《續通鑒》云云,安知非史氏之或誣乎?自當以自注為正。
|
關於作者: |
杨松冀,男,苗族,湖南城步人,文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唐宋文学。专著有《精神家园的诗学探寻苏轼和陶诗与陶渊明诗歌之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发表有《三苏年谱辩证》等学术论文。
|
目錄:
|
前言
凡例
第一卷
詩二十首
和陶飲酒詩二十首并引 元祐七年
第二卷 詩三十八首
和陶歸園田居六首并引 紹聖二年
和陶詠貧士七首并引 紹聖二年
和陶乙酉歲九月九日并引 紹聖二年
和陶讀《山海經》十三首并引 紹聖二年
和陶遊斜川 紹聖三年
和陶詠二疏 紹聖三年
和陶詠三良 紹聖三年
和陶詠荊軻 紹聖三年
和陶移居二首并引 紹聖三年
和陶桃花源詩并引 紹聖三年
和陶歲暮作和張常侍并引 紹聖三年
和陶乞食 紹聖三年
和陶答龐參軍并引 紹聖四年
和陶時運并引 紹聖四年 以上惠州作
第三卷 詩三十四首
和陶止酒并引 紹聖四年 作於雷州海邊
和陶還舊居 紹聖四年 自本詩以下皆儋州作
和陶連雨獨飲二首并引 紹聖四年
和陶示周掾祖謝 紹聖四年
和陶勸農并引 紹聖四年
和陶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途中作口號 紹聖四年
和陶九日閒居并引 紹聖四年
和陶擬古九首 紹聖四年
和陶東方有一士 紹聖四年
和陶停雲并引 紹聖四年
和陶怨詩楚調示龐主簿及鄧治中 紹聖四年
和陶雜詩十一首 紹聖四年
和陶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并引 紹聖四年
和陶贈羊長史并引 紹聖四年
第四卷 詩十七首
和陶形贈影 元符元年
和陶影答形 元符元年
和陶神釋 元符元年
和陶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 元符元年
和陶歸去來兮辭并引 元符元年
和陶和劉柴桑 元符元年
和陶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穫早稻并引 元符元年
和陶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穫 元符元年
和陶五月旦日作和戴主簿 元符元年
和陶酬劉柴桑 元符元年
和陶和胡西曹示顧賊曹 元符元年
和陶與殷晉安別送昌化軍使張中 元符二年
和陶於王撫軍座送客再送張中 元符二年
和陶荅龐參軍三送張中 元符二年
和陶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 元符三年
和陶和郭主簿二首并引 元符三年
附錄
宋刊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目錄
蘇轍和陶詩
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引(蘇轍)
東坡和陶總評輯錄
蘇軾蘇轍詩三篇
|
內容試閱:
|
前 言
和陶詩是指後代詩人追和陶淵明的詩歌,它興起於北宋,由蘇軾首倡,蘇門弟子群起呼應後漸成風尚,成為歷經千年而不衰的一種特殊詩歌創作現象。陶淵明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是田園詩的開創者;蘇軾為宋型文化的典型代表,乃百代罕見全才,亦是宋詩的典型代表。『彭澤千載人,東坡百世士。』(黃庭堅《跋子瞻和陶》)陶、蘇二人不但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且他們對於促進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結構的形成亦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與貢獻。而蘇軾和陶詩,無疑為我們探究二位偉大詩人的精神品格,窺探他們的心靈奧府,學習研究他們的詩歌創作,提供了一個極佳的文本依據。
對陶淵明的接受,也經歷了一個先思想後創作的過程。顏延之的《靖節徵士誄》中雖極稱道其人品,但於其詩文僅只是說『學非稱師,文取旨達』而已。沈約《宋書陶淵明傳》亦只是稱其『少有高趣』,而無一語贊及其詩文。自蕭統始,對陶淵明的認識才有所改觀,在唐詩盛極之後,宋代詩壇似乎總擺脫不了唐詩的影響,『宋人生唐後,開闢真難為!』有識之士,自然要努力開闢生新,將眼光盡力地向前延伸,於是他們終於找到了迥異於唐人的陶淵明,歐陽修說『晉無文章,惟淵明歸去來兮一篇而已』(《東坡志林》卷七);梅堯臣說『作詩無古今,唯造平淡難』(《宛陵集》卷四十六《讀邵不疑學士詩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致,辄書一时之語以奉呈》)。追求平淡而山高水深的詩風,漸漸成為宋人的理想追求。特別是經過蘇軾對陶淵明人品和詩風的大力揄揚,陶淵明的形象才真正地在思想史和詩歌史上樹立起來。
雖然陶淵明是經蘇軾的大力揄揚才最終確立了其崇高的地位,但對陶淵明詩歌的學習和模仿,卻自南北朝之劉宋之初就已經開始。概而言之,歷代詩人對陶淵明詩歌的接受和仿效,大致經歷了從模擬仿作到心領神會地自覺追和這樣一個過程。從學陶的詩歌形式上看,主要有擬陶體、效陶體、和陶體三種形式。其中,擬陶與效陶,是不和韻的,和陶則是次步陶詩原韻的。而擬與效,本質上並無大的區別,都是模擬仿效之意。無論是擬陶、效陶還是和陶,其實都是學習繼承淵明詩風以淵明為師友的表現,是對淵明詩品人品的肯定,下面分別介紹之:
一、擬陶詩
中國詩歌有模擬仿作的傳統。擬作一般是模擬古人之作,又稱『擬古體』,此種詩體亦見於陶淵明作品,如陶集有《擬古九首》、《擬挽歌詞》三首,鮑照有《擬行路難》十八首及《擬古》八首,庾信有《擬詠懷二十七首》。『詩人擬作,亦緣題取意者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八十二)可見,擬作首先還是詩人有感於所擬詩作之內容而類比仿作,陶集中的上述擬體詩即是如此。
二、效陶詩
效陶詩,顧名思義即是模擬仿效陶淵明之詩。效作並不像擬作有專門的擬古體,故『效作』當更有針對性的,是特意學習仿效之作。從現存文獻來看,效陶詩最早的作品是盛唐崔顥《結定襄獄效陶體》(《全唐詩》卷一百三十),從詩題中『結定襄獄』四字即可見出此詩似乎與隱居田園的陶淵明有點不倫不類,詩歌的內容主要是敘述詩人到定襄理案的經過並敘寫當地暮春農村田園風俗。顯然,詩人的出使定襄結獄的使官身份及其生活,是和陶淵明退居避世的隱居生活迥異其趣的,故此詩的效陶,主要是效陶之語言風格和敘事方式。此詩明白淺易,全用賦體,正是淵明詩歌通常採用的抒寫方式。可見崔顥雖言效陶,其實主要是效其詩體之形而非神。
據筆者對上述擬陶效陶詩的考察,大至而言,擬陶之作,以模擬陶詩之精神意境居多;效陶之詩,以效法陶詩之寫法、語體為多。擬陶之作,多擬陶詩之神;效陶之詩,多效陶詩之形。當然,這也不是絕對如此。
三、和陶詩
和陶詩的出現表明對陶淵明的接受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換言之,和陶詩的大量出現,標誌了陶淵明接受高潮期的到來,標誌了陶淵明在中國詩歌史文學史上的地位的真正確立。與擬陶體、效陶體詩作不同的是:第一,和陶詩的出現較晚,直至北宋中後期才出現;第二,和陶詩屬於唱和詩,不同於一般的模擬仿效之作;第三,和陶詩是和韻之詩,又不同於以往一般的和意不和韻之唱和詩,它必須依步原詩韻腳,是一種特殊的唱和詩。第四,和陶詩自蘇軾首開風氣以後,蔚為大觀,成為了詩壇的一片新開墾的園地,其創作的數量、頻率皆遠遠超過另外兩種學陶詩體。
(一)唱和詩與和陶詩
(二)歷代和陶詩概況
四、東坡和陶
李澤厚曾言:『終唐之世,陶詩並不顯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視。直到蘇軾這裡,才被抬高到獨一無二的地步。並從此之後,地位便鞏固下來。蘇軾發現了陶詩在極平淡樸質的形象意境中,所表達出來的美,把它看做是人生的真諦,藝術的極峰。千年以來,陶詩就一直以這種蘇化的面目流傳著。』陶詩是否是以蘇化的面目流傳,仍可商榷,但陶淵明的在文學史上地位確實是到蘇軾這裡才真正確立的。而和陶詩正是蘇軾發掘陶淵明其人其詩價值的重要方式,蘇軾大力崇陶並和其詩,其目的並非是為了去樹立陶淵明的形象,去為後代詩人尋找一個學習的榜樣,但由於蘇軾本人的巨大影響力,後人遂群起而效作和陶詩,這樣,客觀上就使得陶淵明的地位的得到了確立。同時,蘇軾大力和陶,仿效者眾,遂使後代和陶成風,這樣客觀上亦開創了一種新的詩歌體式即『和陶體』。
蘇軾曾有詩概述其平生事業:『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可見,研究創作時間貫穿了整個嶺海時期的和陶詩,對於研究蘇軾的晚年思想和心態,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我這裡專談談有關蘇軾和陶詩的幾個基本問題:
(一)關於『和陶之始』的問題
學術界似乎早有定論,『和陶』之作始於蘇軾。各種文學史教材以及關於蘇軾的論著、大小文章皆是如此認為。蘇軾是否真是第一個作『和陶詩』的人?
由上可知,追和古人之作,並非定始於蘇軾,蘇軾也並不一定是第一個作和陶詩之人,但大量的專力作和陶詩,蘇軾則應是第一人無疑。
(二)關於蘇軾和陶之版本問題
現存東坡和陶詩,大致以四種形式流傳下來:一是單行本《和陶詩》集,二是蘇軾詩文集中之和陶詩,三是箋注本東坡和陶集,四是詩話本和陶詩。
終上所述,蘇軾和陶詩雖然流傳形式多樣版本亦多,但『黃州本』《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顯然是最好的版本。
五、和陶詩的意義與文化內涵
和陶詩自北宋蘇軾首倡以來,歷經千年而不衰,自宋至清末,有據可查的和陶詩人有數百人,且其中不大家;和陶詩數量據初步統計超過三千首。一種詩體綿延千年代有繼作,這種現象在中國詩歌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研究中國詩歌史,如果不研究和陶詩,似乎是不完整的。
因此,研究和陶詩,不但可以為我們研究陶淵明研究蘇軾也為我們研究中國文化的提供了一個切入口。
和陶詩的資料很多,可惜至今還沒有得到系統的整理;蘇軾和陶詩雖然已有較多的研究,但蘇軾和陶詩集卻迄今不見專門之整理校勘之作,特別是孤本宋黃州刊本《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雖有集存卻無整理箋注之作,實為蘇學研究者之大憾事,故鄙人不揣淺陋,潛心數年成此一書,竊望能以此彌補學界空白,省去學人同好翻檢之勞,吾願足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