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死婴--灵与魂的夭亡(马丁·艾米斯作品)

書城自編碼: 291765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侦探/悬疑/推理
作者: [英]马丁?艾米斯 著,李尧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32773398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1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72/144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8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渡鸦的文化史
《 渡鸦的文化史 》

售價:HK$ 94.8
韦伯政治著作选
《 韦伯政治著作选 》

售價:HK$ 94.8
世界园林艺术史:500年经典绘画中的园林全书
《 世界园林艺术史:500年经典绘画中的园林全书 》

售價:HK$ 477.6
觉醒(百万畅销书《格局》作者何权峰新作,影响数百万人命运的觉醒之书)
《 觉醒(百万畅销书《格局》作者何权峰新作,影响数百万人命运的觉醒之书) 》

售價:HK$ 47.8
图画书为什么重要
《 图画书为什么重要 》

售價:HK$ 117.6
东野圭吾:流星之绊
《 东野圭吾:流星之绊 》

售價:HK$ 70.8
金色沼泽:柏林的严谨与叛逆(列城志)
《 金色沼泽:柏林的严谨与叛逆(列城志) 》

售價:HK$ 129.6
大学问·实践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史与法律史研究
《 大学问·实践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史与法律史研究 》

售價:HK$ 141.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3.0
《 感官品牌:隐藏在购买背后的感官秘密(珍藏版) 》
+

HK$ 73.5
《 演讲的本质:让思想更有影响力 》
+

HK$ 127.2
《 如何成为服装设计师(一本必不可少的时装设计师“从业指南”,让您快速了解时装业!) 》
+

HK$ 354.0
《 冰与火之歌 卷二:列王的纷争(盒装版) 》
+

HK$ 114.5
《 《原汁原味美国常用口语》——酷秀英语 》
編輯推薦:
马丁艾米斯在这部小说中展示了他娴熟的叙事技巧,且有一双善于洞察社会中各种荒诞现象的眼睛,他通过这部凸显人文信念的小说完成了他作为一个道德家的责任,即引起读者对这些年轻人生活方式的关注和思考:他们与其说是活得潇洒,不如说是行尸走肉,他们是还没有长大成人便已经死去的婴孩躯壳。
內容簡介:
六个年轻人聚在伦敦郊区一栋大房子里度周末,来了三个美国客人,于是激起了他们的欲望。他们酗酒无度、放荡不羁,然后又是一连串的殴打、谋杀、撞车等暴行。从周五清晨到周日,那栋房子里的人觉得自己仿佛走过漫漫长途,在这个突然而至的周末,被助产士又从母腹中接出来,重生一遍。作者以幽默、讽刺的笔调,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世界掀起的激进自由主义的社会风暴如实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场风暴冲垮了西方道德传统的底线,对一代人造成巨大的冲击与伤害,把一个个纯真善良的年轻人变成文明的野蛮人,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股逆流。
關於作者:
马丁艾米斯(Martin Amis),英国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生于牛津文学世家,著名小说家金斯利艾米斯之子。马丁艾米斯素有英国文坛教父之称,与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并称英国文坛三巨头。1974年,艾米斯凭其处女作《雷切尔文件》摘得毛姆文学奖,并被誉为文学天才。此后艾米斯借其一系列风格多变的作品步入文坛巅峰:《金钱绝命书》(1984)入选《时代》杂志一百部最佳英语小说之列;《时间箭罪行的本质》(1991)和《黄狗》(2003)先后入围布克奖提名。虽然艾米斯屡次无缘该奖项,但却无损他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年轻作家(GRANTA杂志)的头号人物。马丁艾米斯在创作上深受卡夫卡、纳博科夫、乔伊斯等大师的影响,在写实的手法上融入了意识流、黑色幽默及浓郁的魔幻主义风格;其先锋实验的文学品格、标新立异的创作形式、变幻莫测的情节铺陈以及惊世骇俗的语言天赋令其享尽世人瞩目,更被形容为蘸着迷药水书写的文坛大师。
目錄
第一部 星期五
1 走吧
2 老一套
3 听起来好玩儿
4 三个对话
5 阿普尔希德教区
6 希望渺茫
7 阁楼上的云图
8 安迪被骗
9 杜松子酒和眼泪

10 昆汀
11 人类的神舍
12 塔克尔夫妇
13 白日梦
14 野餐
15 漫步美国
16 眼中的烈焰
17 小树林里发生的事情
18 哦,不!
19 崩裂的气球

20 黛安娜
21 走向未知的路
22 他是谁?
23 贾尔斯和露西
24 重水
25 心理滑稽剧
26 悲伤的黑人
27 老警察
28 美国佬
29 安静的白天


第二部 星期六
30 贾尔斯
31 加快速度
32 鸽子
33 小基思和他的靴子
34 早饭
35 滞后时间
36 又是正经货
37 谈话
38 各得其所
39 绝技

40 怀特海德
41 他透明的女朋友们
42 喝醉了的人
43 残忍的身体
44 打斗
45 情书
46 苍白的窗玻璃
47 露西的话
48 那些天
49 他们的谈话

50 西莉亚
51 只是检查一下
52 泪痕
53 教区长府邸
54 太好了,不能浪费
55 别恶心
56 奇妙的开始
57 可怕的人
58 什么都疯了
59 采取措施

60 安迪
61 逃到了半空中
62 贾尔斯和基思的痛苦
63 解毒剂
64 下午茶,要嘛一切重新开始
65 看起来都很愚蠢
66 别再玩了
67 毁灭证据
68 白房子
69 昨天的错误


第三部 星期日
70 约翰尼
71 天亮了
72 悲伤的欢迎

译后记
內容試閱
马丁艾米斯和他的小说
瞿世镜

马丁艾米斯1949年生于英国南威尔士,父亲金斯利艾米斯是著名小说家,母亲希拉莉巴德威尔是农业部一名公务员的女儿。马丁十二岁时,父母离异。继母伊丽莎白简霍华德也是一位小说家。马丁原来和其他同龄孩童一样,喜欢阅读连环漫画。继母引导他读简奥斯丁的小说,这是他最早受到的文学启蒙熏陶。马丁曾经在英国、西班牙、美国十三所学校上学,然后在伦敦和布莱顿补习,为大学入学考试作准备。他考进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语系,毕业时获一等荣誉奖。他写的第一部小说《雷切尔文件》1973年获毛姆奖。1975年,他担任伦敦《泰晤士报文学副刊》的助理编辑,出版了第二部小说《死婴》。他还发表了许多书评和散文。于是他被《新政治家》编辑部录用,这时他才二十七岁。后面两部小说《成功》(1978)和《其他人:一个神秘的故事》(1981)出版之后,他成了专业作家,并且给《观察家》《泰晤士报文学副刊》《纽约时报》等报刊杂志写文学评论。他是一位多产作家,陆续发表了下列作品:《太空侵略者的入侵》(1982)、《金钱绝命书》(以下简称《金钱》)(1984)、《白痴地狱》(1987)、《爱因斯坦的怪物》(1987)、《时间箭罪行的本质》(1991年获曼布克奖提名)、《访问纳博科夫夫人及其他游览杂记》(1993)、《经历》(回忆录,2000年获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会面屋》(2006)、《第二平面》(2008,关于911事件及反恐战争的文集)、《黄狗》(2003年获布克奖提名)、《莱昂内尔阿斯博:英格兰现状》(2012)。2007年至2011年,马丁在曼彻斯特大学新写作中心担任创意写作课程教授。2008年,《泰晤士报》将他评为1945年以来五十位最伟大的英国作家之一。马丁
艾米斯结过两次婚。他的第二位夫人伊莎贝尔 芳赛斯卡也是一位作家。马丁艾米斯曾经住在伦敦肯辛顿区王后大道,他的小说时常以这个地区作背景。书中人物抱怨这里外国游客过多,商业气氛过浓,反映了伦敦市民丧失文化根底的异化感。他像狄更斯一样,喜欢从伦敦街头俚语、行业切口中吸收新鲜词汇,来丰富他的英语。这种植根于日常生活的通俗语言,被其他青年作家、记者、读者们纷纷仿效而流行一时。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马丁艾米斯阐明了他的文学观念:
如果严肃地加以审视,我的作品当然是苍白的。然而要点在于:它们是讽刺作品。我并不把自己看作先知;我不是在写社会评论。我的书是游戏文章。我追求欢笑。
我不相信文学曾经改变人们或改变社会发展的道路。难道你知道有什么书曾经起过这种作用吗?它的功能是推出观点,给人以兴奋和娱乐。
小说家惩恶扬善的观念,再也支撑不住了。肮脏下流的事情,当然成为我的素材之一。我写那种题材,因为它更有趣。人人都对坏消息更感兴趣。只有一位作家,曾经令人信服地写过幸福,他就是托尔斯泰。似乎除他之外,再无别人能把幸福写得跃然纸上。
我利用在自己周围所看到的所有荒诞可笑的、人们所熟悉的、凄惨可怜的事情在这些日子里,到处存在着寒伧破旧、苦难悲惨的景象。
阐明社会因果关系并非小说家的事业。他们必须对他们所具有的艺术效果非常敏感。
马丁的处女作《雷切尔文件》被誉为青春期赞歌。这部小说的时间跨度只有一个晚上,但是通过记忆联想和闪回等意识流手法,扩展了它的容量。主人公查尔斯海威在他二十岁生日之夜,回想他第一次爱情经历。他是一位聪明、敏感的青年,渴望成为作家。在几本笔记本里,他写满了描述女友雷切尔诺伊斯的文字。通过这些笔记和其他回忆,第一人称叙述者查尔斯展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机智幽默地描述他的成长过程和初恋的惊喜感受。马丁艾米斯认为,在青春期,人人都感到创作的冲动想要写诗、写戏剧、写短篇小说。作家不过是那些把这冲动继续坚持下去的人。
我们发现,马丁艾米斯的创作冲动继续坚持着,而且他有一种黑色幽默的灵感。他的第二部小说《死婴》,把幽默讽刺、生活堕落、荒诞暴行混杂在一起。这部小说写六个年轻人在伦敦郊区一幢大房子里度周末。时间跨度从星期五早晨至星期日。作者仍然使用意识流闪回手法,来扩展六个人物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深度。当这群青年星期五聚在一起过周末时,来了三位美国客人。他们激起了大家放荡的欲望,在酗酒、吸毒之余,男女混居,任意淫乱。然后是一连串暴行:殴打、虐待、谋杀、撞车。此书的平装本改名为《阴暗的秘密》,因为《死婴》这个标题实在太触目惊心了。这部小说如实暴露了西方社会的阴暗面,然而它的色情、暴力内容却可能会引起我们东方读者的强烈反感。
1984年出版的《金钱》是一部非常独特的社会讽刺小说。此书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主人公约翰塞尔夫是位极端令人厌恶的反派角色,集粗野、好色、蛮横、奸诈等恶习于一身。他的职业是制作电视广告和色情影片。他坦言其所有的嗜好都具有色情倾向,包括诅咒、斗殴、射击、玩女人、吸毒、酗酒、吃快餐、赌博、手淫。塞尔夫(Self)的英文含义是自我,可见他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物。然而他自我意识的核心元素是金钱。他用金钱来购买一切,包括爱情。他的情人塞琳娜斯特里特是交际花。斯特里特(Street)的英文含义是街道,暗示塞琳娜是出卖色相的街头女郎。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钱。她和塞尔夫上床,她拍三级影片,都是为了金钱。塞尔夫与她臭味相投。他说,我爱她的堕落。他们做爱时不是说我爱你,而是说钱。只有钱才能帮助塞尔夫达到完美的性高潮。他内心情绪很不稳定,有偏执狂。他认为塞琳娜应该有众多情夫,这才显得她更够劲,更有价值。他又总是怀疑塞琳娜对他不忠,突然间没来由的惊恐不安、汗流浃背。约翰的父亲巴里塞尔夫离不开毒品、女人、黄色录像、高级餐馆。他的情妇维罗妮卡是有露阴癖的脱衣舞女。他用儿子的钱来购买性爱。人与人之间没有伦理亲情,只有金钱关系。故事发生在1981年,查尔斯亲王和戴安娜王妃成婚,举国欢庆。这是个势利社会,金钱可以购买一切,而高尚的文化毫无意义,因此塞尔夫追求金钱而不追求艺术。他的另一位情妇玛蒂娜吐温是个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她试图引导塞尔夫欣赏高雅艺术,消减他的满身铜臭。但是在塞尔夫眼中,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不是艺术品,而是金钱的等价物。他的心灵已被金钱彻底地占领和腐蚀!小说的主题是金钱:描述了主人公如何得到它、保存它、消耗它、丢失它。在这过程中,塞尔夫日益腐化堕落、丧失自我。作者所使用的语言相当独特,充满着俚语、行话,弥漫着市井色情文学的特殊气息。在字里行间,响彻着金钱以及金钱的呼声,令人寒心地感到这里有一种异化压抑的气氛。这是一个国际性毒品文化的世界,吸食各种毒品的瘾君子令人恶心,人际关系极其混杂。塞尔夫表面上是个文化人,暗地里是个奸商,频繁往返于纽约和伦敦之间,靠走私毒品牟利,小说的场景也就随之而变换。在纽约和伦敦各有一个马丁艾米斯,他们似乎是作者的化身。这些知识分子是在金钱世界中仅存的批判性良知。艾米斯给塞尔夫打工,为他写电影剧本。塞尔夫强迫他在剧本《良币》中添加暴力色情场景。后来塞尔夫穷困潦倒,与艾米斯下象棋赌博。艾米斯不肯手下留情,要将塞尔夫置于死地。最后,塞尔夫撞地铁列车自杀,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他口袋里那本用来赚钱的剧本《良币》成了陪伴他走向死亡的绝命书。在撒切尔夫人统治下的英国,经济暂时复苏,贪得无厌的拜金主义成了流行一时的社会风尚和万恶之源。作者对于这种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深恶痛绝。作者以绝命书作为副标题,发人深省。金钱的破坏性控制力笼罩一切,要想摆脱它的控制,除了死亡之外别无它途。这是何等触目惊心的警示!
马丁艾米斯1989年出版的《伦敦场地》,题词所示是献给他父亲金斯利艾米斯的。此书篇幅五百多页,是他最长的小说,其中蕴含的黑色幽默甚至超过了《金钱》。故事发生在伦敦西区拉德布罗克丛林,时间是1999年。作品结构并不复杂。男主人公基思泰伦特是个精力充沛、容易激动的飞镖手。他非常迷恋他的女友妮古拉西克斯,又怀疑她不忠于爱情。读者感到有一种不祥的预兆,最后果然发生了惨案,西克斯被残暴地谋杀了。结果发现是死者本人精心策划,诱骗凶手杀害了她。在人们期盼的至福千年前夕,伦敦场地上居然发生了如此惨剧,资本主义世界还有什么希望!此书在1989年布克奖评委会中引发了一场剧烈争辩。两位女性评委麦吉琪和海伦麦克奈尔实在难以容忍女主人公西克斯被残暴杀害的血腥场面。由于她们竭力抗辩,此书被否决了。另一位评委戴维洛奇为此悔恨不已。他认为当时五位评委的意见是3∶2,此书应该入选。
1991年出版的《时间箭罪行的本质》是一部简短的小说。马丁艾米斯借鉴了库尔特冯内果1969年的小说《第五号屠宰场》和菲利普迪克1967年作品《时光倒转的世界》中的叙事技巧。作者在此显示出他对自己所掌握的辉煌技巧的极端自信:整个故事用倒叙法从坟墓回溯到摇篮,读者必须仔细辨认那些轶事和对话,把它们颠倒的时序重新理顺。在作者的颠倒叙述中,穿插了许多插科打诨的笑话,其五花八门的内容包括吃饭、排泄、争吵、做爱等等;与此并行的书中人物的倒叙,涉及令叙述者苦恼的道德价值判断。叙述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纳粹战犯,他在盖世太保集中营里当军医。他不是用其医术救死扶伤,而是用它来蓄意杀人。他在战后逃亡到美洲,把时光之箭倒转过来,从死亡到出生把人生之路重新走了一遍。于是死于纳粹屠刀之下的犹太难民自然也活了过来,纳粹集中营里出现了奇特的复苏景象。食物不是从嘴里吃进去,而是从胃里反刍出来。清洁工不扫垃圾,而是往地上倒垃圾。既然一切都颠倒了,双手沾满鲜血的纳粹战犯的罪行也就被漂白了。这种是非颠倒的态度和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何等相似!这部黑色幽默作品,启发读者去思考一个极其严肃的问题。那就是本书的副标题:罪行的本质是非颠倒,人性泯灭!
1997年出版的《夜车》是一部简短的作品。叙述者是一位颇有男子汉气魄的美国女侦探麦克胡里罕。小说情节围绕着她老板年轻美貌的女儿的自杀案件逐渐展开,总体气氛灰暗、凄凉而充满着不祥预感。作者炫耀他的语言天赋,随意穿插美国本地土话、切口。评论界对此书毁誉参半。
2003年出版的第十部小说《黄狗》与《夜车》相隔六年之久。主人公汉米欧是演员和作家。他的父亲梅克米欧是极其残暴的强盗,早已死在狱中。他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中,唯恐遇见父亲生前的仇人或同伙,害怕他们对他报复。在沉重的精神压力下,他变得十分孤僻,甚至疏远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一直想实施报复的科拉,指使色情演员卡拉把汉诱骗到加利福尼亚,想以色相破坏其婚姻,但未得逞。汉在加州意外地遇见了自己的生身父亲安德鲁斯。这个意外发现使科拉放弃了报复的念头,因为他并非米欧的真正后代。小说把梅克米欧作为暴君的象征,表现了主人公如何摆脱暴君影响的过程。他渴望摆脱亡父的阴影,正如那条哀鸣的黄狗试图挣脱背负的锁链。小说家泰勃费希尔写道:我在地铁里阅读此书,唯恐有人从我身后瞥见我在读什么就像你喜爱的叔叔在学校操场上被当场逮住手淫一样。马丁艾米斯却说这是他最好的三部小说之一。此书入围当年布克奖候选小说之列,但最终未能获奖。
《怀孕的寡妇》原来打算在2008年问世,后来一再修订,拓展到四百八十页篇幅,到2010年才正式出版。此书的主题涉及1970年代欧美的性革命,西方世界两性关系的规范从此改观。然而,旧的道德伦理被摧毁了,新的道德伦理尚未诞生。亚历山大赫征将这个过渡时期称为怀孕的寡妇,暗示逝者已去,新儿未生,尚在寡妇腹中。作者以此作为本书标题。故事发生在意大利凯潘尼亚一座城堡中,主人公基思尼亚林是一位文学专业的英国大学生。1970年夏季,他与一群朋友到意大利度假。他们亲身体验了男女两性关系的变化。叙述者是处于2009年的基思本人的超我,即他的道德良心。与基思一起到意大利度假的有他若即若离的女友丽丽以及她那位富于魅力的闺蜜山鲁佐德(这位姑娘与《一千零一夜》传奇中的公主同名)。基思与山鲁佐德互有好感,丽丽因而开始折磨基思。小说下半部的情节发生出乎意料的转折,给基思后来的爱情生活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此书幽默、机智、感伤,是对于性革命浪潮中失去自控能力的年轻人的漫画写照。
2012年出版的《莱昂内尔阿斯博:英格兰现状》是马丁艾米斯的第十三部小说。此书似乎可以看作《金钱》的续篇,金钱魔力在此书中引发的闹剧甚至比前者更为夸张。故事发生在伦敦迪斯顿城。主人公德斯蒙德佩珀代因住在大厦第三十三层。这位少年的同龄伙伴们在街头打架,他却在图书馆里看书。他的舅舅阿斯博是个贪得无厌的流氓无赖,臭名昭著的罪犯恶棍。他以独特的方式关怀外甥,对他谆谆告诫:男子汉必须刀不离身,与女朋友约会还不如色情挑逗管用,在斗狗场里赢钱的诀窍是用塔巴斯科辣酱拌肉片喂狗。然而德斯对此毫无兴趣,他在书本的浪漫天地中寻求慰藉,这种娘娘腔的行为使他舅舅火冒三丈。德斯学识增长,逐渐成熟,想要开始过一种更加健康的生活。这时阿斯博买的奖券突然中了一亿四千万英镑大奖。一位工于心计的诗人模特儿委身于阿斯博,成了他的情妇。阿斯博腰缠万贯而始终不改其流氓本色,然而舅甥俩的人生轨迹却从此发生了剧烈变化。有人认为作者是以轻蔑的目光审视大英帝国的沉沦。马丁艾米斯辩称此书并非皱着眉头对英国评头论足,而是以神话故事为基础的一幕喜剧,并且坚持认为他作为英国人,深感自豪。
英国小说家、评论家AS拜厄特认为,现代英国小说有两种传统。第一种传统是前现代的现实主义。菲尔丁是这种传统的鼻祖。这种传统侧重于小说模仿现实、记叙历史的功能,并且通过情节与人物之间的交织来表述,注重思维的逻辑性、时间的顺序性和文字的清晰性。第二种传统是现代的实验主义。其远祖可以追溯到斯特恩。这种传统侧重于小说的虚构功能,强调探索小说本身的形式结构,挖掘其象征内涵,并且认为叙述技巧与形式结构的标新立异比思维的逻辑性、时间的顺序性、文字的清晰性更为重要。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小说出现了两种传统交汇合流的趋势。马丁艾米斯正是这股潮流的代表人物。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说过:我可以想象这样一部小说:它和罗伯-格里耶的那些小说一样复杂微妙、疏远异化、精心撰写,同时又能提供节奏、情节和幽默方面沉着而认真的满足感,这些品质使我联想起简奥斯丁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我想这是我自己正在试图去做的事情。马丁艾米斯兼收并蓄的创作方式,不仅继承了英国小说的现实主义和实验主义传统,而且从法国罗伯-格里耶的新小说,爱尔兰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和美国小说家冯内果、索尔贝娄、纳博科夫那里借鉴了不少新颖技巧。他的标新立异来源混杂而丰富多彩。在当今英国文坛,不少青年作家深受他的影响,威尔塞尔夫和扎迪史密斯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虽然作者自嘲他的小说不过是游戏文章,我们千万不要被他那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叙事技巧所迷惑。他创作的那些讽刺漫画中所蕴含的社会批判和价值判断,表明他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严肃作家。1989年春,我在伦敦英国国家图书馆中初次阅读马丁艾米斯的《金钱》时感到十分震惊。狄更斯《双城记》的场景在伦敦和巴黎两个城市展开,《金钱》的叙事线索也在伦敦和纽约两个城市之间交织。在西方的传统观念中,爱情是纯洁的、神圣的。《双城记》主人公席德尼卡尔登是典型的英国绅士。他为自己心爱的女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金钱》的主人公塞尔夫简直是个卑鄙畜生,情妇是他用金钱购买的泄欲工具。摒弃了圣洁的光环,爱情异化为买卖,英雄堕落为反英雄。我原来以为英国是一个具有绅士之风的国度。彬彬有礼的英国绅士,怎么会变成塞尔夫那样猥琐卑鄙的恶棍?我简直无法接受这样的人物形象!
起初我觉得马丁艾米斯的小说令人反感,难以卒读。后来我注意到,约翰塞尔夫在小说中自称六十年代的孩子。我知道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欧美社会经历过一场激进自由主义社会风暴。正是这股强烈的右倾社会思潮,冲垮了西方传统道德的底线,英雄才会异化为反英雄,神圣的爱情才会异化为可用金钱交换的生物本能。在六十年代,中国也经历了一场文化大革命风暴,但这股极左社会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道德底线的冲击,我们又是否深刻反省过?
与英国著名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研讨当代英国小说发展,使我对此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她严肃地指出:西方现代文明的发展,造就了整整一代文明的野蛮人。他们受过充分教育,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却用它来满足永无止境的物质欲望。西方现代文明的发展造成了野蛮的后果。虽然科学昌明、物质丰富、经济繁荣,但是精神空虚、传统断裂、道德沦丧、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民族冲突、性别歧视、国家对立、战争灾难、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中国现代化千万别蹈西方覆辙,必须另辟蹊径,走自己的路。读到马丁艾米斯小说中的色情暴力场景,莱辛关于文明的野蛮人这个振聋发聩的警句就在我心中回响。也许这就是阅读马丁艾米斯的价值所在吧。


我们展示在这里的人物和场景是不是会让人觉得荒谬诡诞、具有某种倾向性,都是非本质的东西?根本不是。恰恰相反。反过来才言之有理。如果按照那样的标准,贾尔斯和基思就应该因为他们性格内向、哀婉凄凉,昆汀和安迪就应该因为他们刚愎自用、挑剔苛刻,西莉亚和黛安娜就应该因为她们拘谨羞怯、古雅别致而离开此地。这个王室确实把自己看作是保卫旧日虔诚的要塞,固守不合潮流事物的阵地,守护我们特别缺乏的价值观的堡垒。
我们在时间上,先行了一步。我们的臣民还是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全然不知他们的生活已经开始成形。他们尚处短暂的天真无邪的时期。让我们在这样一个时刻,去瞥上一眼。
这年夏天如我们所写贾尔斯科德斯特里姆刚刚通过入学考试 。完成这件人生大事之后,在家族祖传的府邸芒肯威尔,喜气洋洋地度假。贾尔斯、他的母亲和十三个员工住在四十间房子里。那时候,贾尔斯还是个天真无邪、不会装腔作势的小男孩儿。个子不高,棕色头发,总是面带微笑。他是员工们的宠儿,村儿里人的宝贝儿,和园丁的大儿子关系很亲密。小伙子几乎每天下午都带他去钓鱼,星期六或者星期三两个人一起去看电影。厨师说贾尔斯是个非常阳光的小东西。这个评价倒很准确。不过有时候,他也会愁眉苦脸,这种时候虽然不多,但也挺揪心。只有母亲夜里悄悄到他的房间查岗,或者去看牙医的时候他才会这样。
对于安迪阿多诺,那也是个极好的夏天。正是放假期间,他在诺丁山邮局当助理分拣员。按照法律,安迪还不到打工的年龄,但是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邮局的人和大多数人一样,都很喜欢他,就决定雇他,谈好每周给他二十二镑,现金。结果,星期五晚上,他就买了许多可卡因。尽管他以前也吸过这玩意儿和别的可以弄到手的毒品,一下子买了这么多,他还是非常高兴,蹦蹦跳跳、吵吵闹闹,浑身是劲儿。除此而外,在他居住的、被他称之为伯爵宫
公社的地方,安迪看到许多好吃好喝的东西,许多很友好的小伙子,玩着各式各样、让人惊讶的乐器。还有川流不息的女孩儿,不停地和他搭讪,想和他上床。
像平常一样,西莉亚艾文斯顿正跟着继母阿拉曼莎利奇周游欧洲。这位继母是离婚后嫁给西莉亚父亲的。至于这段婚姻能持续多久不得而知。此刻,她们正在蒙特卡洛
茶花女酒店结账,门口停着一辆奔驰牌轿车,要送她们到戛纳希尔顿。利奇女士个子不高,金发碧眼,身体健壮。这会儿,酒店经理、两个服务员、游泳池守门人和酒店餐厅总管正和她纠缠不休。第一位要利奇女士结清账目,另外四个想知道她什么时候再来,好和他们上床睡觉。这位贵妇人给他们每个人都留了她在赫布里底群岛的地址。西莉亚坐在大厅一个角落一堆行李和帽盒中间。一个面目丑陋的门童蹲在她身边,用法语跟她说话。看得出他们在互相指责,否认什么。后来姑娘站了起来,她个子不高,胖乎乎的,头发乱蓬蓬的。但是一副狂妄自信的样子。她瞥了继母一眼,说道:十分钟。那个面目丑陋的门童摊开双手,好像他只是问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任何人都可以问的问题。然后,那一对母女手挽手消失在酒店大门那边。
西莉亚未来的丈夫昆汀维利尔斯此刻在三十英里之外,意大利公路旁边。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度假,没有年长的监护人陪同,一个人搭便车在欧洲长途旅行。尽管他没有多少钱,也没有什么联系人,但是一双绿眼睛总是清澈明亮,充满一个乐观主义者的希望。他背着行囊,站在应急车道旁边,穿一条褪了色儿的牛仔短裤,昆汀已经六英尺高,黝黑的皮肤,鹰钩鼻子,他伸出拇指想搭顺风车的时候,汽车总是飞驰而过。
黛安娜,黛安娜帕里只是她未来的一个影子。在她那个年纪,她的个子算高的,满脸严肃,身材比例不太协调,橘红色的嘴巴扁扁的,一袭黑发披散下来,就像戴了一顶薄如蝉翼的伞形风帽。此刻,她在从伦敦妈妈的公寓到爸爸阿姆斯特丹的公寓的路上。她在伦敦希斯罗机场的表现很有特点:笨手笨脚地翻着文件,手提包掉在地上,行李箱上的把手弄劈了指甲。她不无痛苦地意识到,男人们都用充满敌意的目光看着她。黛安娜今天特别紧张。她收到最好的朋友艾米丽的一封信,信里有几句热情洋溢的附言,说她刚来月经。这个消息让黛安娜心里很不爽。这下子在她们那个朋友圈儿里,只剩下她不但乳房小,而且连阴毛也没有长出来。黛安娜对于刚刚离开的母亲并不留恋,对于很快见到的父亲也没有什么期盼。飞机沿着跑道加速的时候,她打开一本杂志。
怀特海德呢?他十三岁,正在圣潘克拉斯热带疾病医院研究所,作为实验对象(会是有毒的)做腺体矫正手术。从五岁起,为了避免过度肥胖,一直忍饥挨饿。到了青春期,脂肪组织暴涨,荷尔蒙大量涌入,连最有经验的营养学家看了也束手无策。他的三位家人每周看他两次,都在傍晚。他们个个都是大胖子、总重量达七十英石
,走起路来非常吃力。他们在病房呆半个小时,从头到尾数落基思(你得明白,这手术就他妈的一场灾难,怀特海德一家三口不无嫉妒地预言)。数落完,连再见也不说,就步履蹒跚离开医院。小基思在公共病房引起人们强烈的反感,会诊医生不得不把他安排到单人病房。他五个星期后才能出院。那时候,医生将宣布,他比以前还胖,但是头脑像预期的那样清楚。眼下,怀特海德白天躺在床上,脸红心跳,默然无语,夜晚,流着眼泪轻声抽泣。
这就是我们要介绍的六个人。在时间跨度上,推移到阿普尔希德教区长府邸之前的岁月。这是一幢三层楼的建筑,位于赫特福德郡郊区格兰德摩尔。格兰德摩尔还是一个村庄。它之所以在伦敦郊区向北迅速推进的大潮中得以幸存,一方面因为比较偏僻,离城际高速公路较远,不太方便;另外一方面,这里的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收费标准接近于卢顿机场的进场费,很不合算。格兰德摩尔保留了许多历史陈迹,具有一种让人叹为观止的魅力。沿着青砖小路走去,你会看到路两边爱德华时代的路灯摇摇晃晃,马车房酒店上方油漆斑驳、裂缝纵横的招牌轻轻摇曳,古老的橡树向远处的山峦弯腰曲背。游客很难抹掉那种不真实的、仿佛悬空的感觉。即使嗡嗡响的飞机从头顶掠过,也无法驱散笼罩心头的恬静。温馨安谧几乎像巍然耸立的岩石可以触摸。
从格兰德摩尔村往阿普尔希德教区长府邸走会产生一种错位的感觉。比方说,昆汀告诉他的美国朋友如何去阿普尔希德的时候,是这样写的:过了那座拱形小桥,立刻停下,下车后使劲儿往左面看,我们这幢房子离公路二十码远。就在那儿!理由很充分。因为那幢房子再普通不过了,一般人很容易开着车飞驰而过,把它甩在身后。掉头回来,还会错过。不得不找当地人唠唠叨叨、啰啰嗦嗦再告诉你一遍。阿普尔希德教区长府邸似乎总是背后天空的颜色,灰白色的砖墙使得它看起来就像单色照片上的建筑物,或者从网眼窗帘看到的一幅画。这幢房子异乎寻常地狭窄,两边没有窗户。从大路上望过去,有时候它仿佛融入无形的微光之中。天气炎热的时候,太阳照耀路边的小河,产生热梯度
,蒸腾的热浪中,整幢房子就像一面飘拂的旗帜。细雨连绵的下午,它便隐退到水雾中,形成灰色天幕上一道迷蒙的风景。
房子里面的景象也让人觉得很不可靠。不管是谁,来到阿普尔希德教区长府邸,都会暂时失忆,只能记起几天前的事情。在阿普尔希德教区长府邸,谁都想喝酒,要嘛喝得烂醉如泥,要嘛喝得宿醉不醒,要嘛喝得恶心呕吐。在这里,他们学会了一切凭经验去做,凭感觉去做。在阿普尔希德教区长府邸,一切都乱了套。在房间里没有方位感,也没有确定性。住在这里的人饱受很古怪的精神疾病之苦。这是由于长期吸食毒品造成的。而要想减缓病情,只有再服用其他类型的毒品。所以,阿普尔希德教区长府邸是一个外部轮廓飘移不定、内部设施岌岌可危的地方。一个滞后时间、伪造记忆的地方。一个聚集了街头悲哀、夜晚疲惫和废除了性的地方。
这一点更重要。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