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扬州评话发展史及海外影响

書城自編碼: 292124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地域文化
作者: 肖淑芬 杨肖
國際書號(ISBN): 9787509797297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1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512/503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93.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2023年《咬文嚼字》合订本(精)
《 2023年《咬文嚼字》合订本(精) 》

售價:HK$ 93.6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方法论手册
《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方法论手册 》

售價:HK$ 321.6
观鹤笔记.全三册
《 观鹤笔记.全三册 》

售價:HK$ 179.3
Hello算法
《 Hello算法 》

售價:HK$ 155.8
变革时代的公司契约:法律能否与时俱进?
《 变革时代的公司契约:法律能否与时俱进? 》

售價:HK$ 93.6
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基本格局及典型形态研究
《 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基本格局及典型形态研究 》

售價:HK$ 82.8
写意兰竹树石课徒稿
《 写意兰竹树石课徒稿 》

售價:HK$ 110.4
不较真的心理智慧
《 不较真的心理智慧 》

售價:HK$ 59.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513.0
《 三秦瑰宝 》
+

HK$ 138.8
《 燕京乡土记(邓云乡集) 》
+

HK$ 95.7
《 荆楚民间风俗 》
+

HK$ 62.4
《 欧也妮.葛郎台全新解读 》
+

HK$ 84.8
《 吐蕃碑文与摩崖石刻考证(藏文) 》
+

HK$ 79.5
《 客家人巴蜀文化丛书 》
內容簡介:
本书是关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评话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对扬州评话的发展历史,从表演、流派、书目、书场、听众等多个维度进行宏观的梳理和微观的学术透视,同时关注了扬州评话的海外影响,通过搜集与整理其海外影响的轨迹与成就,完成了扬州评话传播史的研究。全书材料丰富,视域宽阔,学术见解深刻,在多个方面有突破意义。
關於作者:
肖淑芬,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1955年5月19日生, 辽宁省沈阳市人。1982年1月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9年至199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修完硕士研究生课程,199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在辽宁高校任教20年,2001年调入扬州大学。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西方文学、诺贝尔文学、女性文学。
杨肖,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北京语言大学与美国斯坦福大学联合培养的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与艺术学。
目錄
导 论
第一章 扬州评话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中国说唱史简约回顾
一 古代职业说唱的渐进
二 唐宋民间说讲的兴盛
三 明清区域评话的兴起
第二节 扬州评话史发展纲要
一 奠基:柳敬亭的艺术丰碑
二 推进:300年的曲折进步
三 发展:新中国的多维成就
第二章 扬州评话的基本形态
第一节 说讲的艺术
一 简约的形式:服装与道具
二 地方的风情:方言与俚俗
三 灵动的表达:场面与角色
第二节 评论的功能
一 评论的维度
二 评论的意义
第三章 扬州评话的艺人队伍
第一节 个体培养
一 传统培养模式
二 新型招生模式
第二节 群体发展
一 三皇会神位图的艺术定位
二 传授系统的建立及其意义
第四章 扬州评话的艺术风貌
第一节 语言:灵动多变
一 方言、官白、私白,自由流转
二 方口、圆口、泼口,跌宕起伏
第二节 表演:以微见著
一 动作:画龙点睛
二 口技:惟妙惟肖
第三节 节奏:紧慢起落
一 关子:有序进出
二 形式:不拘一格
第五章 扬州评话的重要流派
第一节 王派《水浒》
一 说表:细而不繁
二 人物:丰润铺展
三 语言:雅俗相融
第二节 康派《三国》
一 神韵舒放
二 形韵雅致
三 理韵通达
第三节 龚门《清风闸》
一 一线穿心:串珠式结构
二 美丑对照:辣子型人物
三 假托之举:亦庄亦谐的风格
第六章 扬州评话的书目积累
第一节 传统书目
一 传统书目整理
二 主要书目简况
第二节 现代书目
一 20世纪50~60年代的编创书目
二 20世纪70~80年代的编创书目
三 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编创书目
第七章 扬州评话的话本整理
第一节 评话与话本的区别
一 口头性与书面性
二 变化性与固定性
三 现场性与离场性
第二节 话本整理的成果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尝试
二 第一次整理高峰
三 第二次整理高峰
第三节 话本整理的范式
一 原生态整理
二 双向性整理
三 整合性整理
四 改编性整理
第八章 扬州评话的书场变迁
第一节 书场的历史演变
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书场
二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的书场
三 改革开放后的书场
四 书场的格局
第二节 书场的经营方式
一 收银
二 售票
三 免费
第九章 扬州评话的海外影响
第一节 扬州评话的国际交流
一 扬州文化的开放胸襟
二 扬州评话的海外足迹
第二节 丹麦学者易德波与扬州评话
一 缘起:扬州方言的引力
二 聚焦:扬州评话的魅力
三 特点:学术思维的张力
第三节 俄国学者李福清与扬州评话
一 在民间文学传统中观照扬州评话
二 在国际表演艺术中论说扬州评话
三 在相关类别比较中研究扬州评话
第四节 丹麦摄影师罗爱德的扬州影像
一 扬州影像的分类
二 扬州影像的特点
第五节 美国作家赛珍珠与中国说书
一 说书的陶冶积淀
二 说书的理论探究
三 说书的艺术追求
第十章 扬州评话的听众旨趣
第一节 捧大碗:个人期待视域的审美预期
一 审美经验的储备
二 艺术评价的介入
第二节 铁门槛:公共期待视域的审美高度
一 宽与严的引导取向
二 水与船的制约关系
第十一章 扬州评话的传承举要
第一节 近年的基本现状
一 影响因素
二 式微态势
第二节 传承的法律保障
一 非遗的法律保护
二 非遗的民间推动
第三节 传承的多维途径
一 专业与业余:人才养成
二 书场与听众:与时偕行
三 书目与创作:多类并举
四 整理与研究:稳步推进
第十二章 扬州评话艺人访谈录
第一节 访老艺人
第二节 访在职者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扬州评话当代艺人表演照片
附录二 扬州评话当代书场照片
附录三 课题研究掠影
后 记
內容試閱
序言
一位欧洲学者说:不要把中国的说书人想象成一个老农妇夜晚坐在床边那样的话,就太不着边了。我们谈到的是艺人,那些可能会成为名家的艺人,吸引着社会各个阶层的听书爱好者。有充足的证据说明,这种艺术所具有的悠久的传统、多样和细致,至今仍然发射着隐约的光芒。其实,关注中国说书、想象中国说书的世界各国的人士,只要你来到中国,就会亲见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一道道风格各异的说书风景;如若你走进江苏的文化古城扬州,更会发现,中国说书中的一脉扬州评话正像流淌在它的土地上的古运河一样,沧桑而又绚丽。
本书的研究对象即扬州评话。扬州评话是中国现今依然存在的口头表演的艺术样式,它既具有民间口头艺术及中国曲艺大类的共性特质,又具有自己独特的生命轨迹。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它有过不同时期的辉煌成就,同时,也经常面临着社会变革时期的种种挑战,但是,它依然延续着不息的命脉。2006年,它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同领域的人们在做不同的努力。作为学者,加速对它的研究应该是最脚踏实地的工作。因此,我们于2008年申报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扬州评话发展史;2009年又申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扬州评话史研究,两个项目获批之后,研究就在多个层面上展开。本书即是上述这两个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两位作者肖淑芬、杨肖是该项目的第一和第二负责人。
对扬州评话这样的口头艺术样式的研究,选择研究途径是十分重要的。本书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了梭柯洛夫的观点:必须承认,下面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研究家口头文艺学家可以不一定也是搜集家和口头文学在现实生活中流传的直接观察家。这意思是说,现在的时代,口头文学的研究者必须对现实生活中的口头文学艺术进行直接的观察,不参与直接观察而展开研究是不合时宜的。所以,本书的研究是在直接的观察下进行的。

从2008年开始,我们便深入了扬州评话的书场。在仅有一个甘泉路书场存在的时候,我们就常去这个书场;当后来书场逐渐发展到十几个的时候,我们更是相继奔赴这十几个书场。历数起来,在甘泉路书场之后,我们多次去了如下的书场:扬州的绿杨书场、文昌花园书场、连运书场、旌忠寺书场、鸿福书场、京华书场、园春楼书场、东关街的皮五书场、望月路的皮五书场、扬州大剧院、扬州友好会馆大舞台、江都的书缘书场、宜陵的东陵书场、仪征的老干部活动室书场、高邮的王府书场,等等。
我们去书场做了这样几项工作。
首先,我们以听众的身份去听书。这便积累了与扬州评话近距离接触的直接经验。我们听了沈荫澎说的《三国》,杨明坤说的《皮五辣子》,黄俊章说的《八窍珠》,马伟说的《京都奇案》《武松》《王少堂》《刀下不留人》,谭敏说的《三国》,于海说的《万年青》,陈中说的《彭习相惜》《红墙七六》,还有新新代评话演员说的《三国》《皮五辣子》等。听书最直接的收获是汲取了扬州评话的艺术养分,从亲近它到熟悉它,再到深入了解它,完成了直接观察的研究路径所需的最重要的一步。同时,我们清楚地知晓了当下有哪些人、哪些书目活跃在扬州评话的书坛上。这种深入书场的体验,获得了此项研究中研究者所必需的艺术营养。
其次,我们在书场展开调研。调研的时间是中场休息或说书结束之后。调研的对象或是书场的组织者,或是表演者,或是听众,或是书场服务人员。其中调研最多的是听众。每逢进行这样的调研,我们的心中都有一种紧迫感,因为放眼望去,书场的听众几乎都是白发苍苍的老者。有一次,于书场调研后的第二天,当看到一份当地的报纸在相关报道中说书场里有90后的面孔的时候,我们十分高兴,但一看图片又颇感遗憾,原来这90后的面孔是我们调研队伍中的学生。书场的调研使我们有许多深刻的思考,对我们的研究有切实的意义。
最后,我们考察书场的变化。书场作为说书的场所,与说书活动本身一样也经历了历史性的改变。如经营方式:我们于2008~2012年去书场的时候,书场是以卖票的形式收费的,我们与听众一样每人每次花两元人民币购票进场;而此后,书场对听众取消了任何形式的收费。再如书场数量的变化:在我们展开研究的初始阶段,扬州只有一个甘泉路书场;而此后书场逐步增多,尤其是社区书场不断增加,发展到如今的十余家。总之,对书场的多维变化的考察对我们开展扬州评话的场域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对此也确有丰厚的收获。

此间,我们以访谈的方式与现今还健在的老一代说书人,以及当下正精力充沛地从事此项工作的评话演员进行了多次面对面的访谈。
这是一个老中青艺人的群体,他们是扬州评话的传承梯队。在我们计划的访问名册中,欣然接受我们的访问并留有访谈资料的有40余人次,主要有:王丽堂、费力、惠兆龙(已故)、任德坤、李信堂、刘习堂、沈荫澎、杨明坤、黄俊章、孔令挥等,其中一些人我们与之访谈了多次。与扬州评话艺人的直接交流,是我们此次研究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所访问的这个老中青艺人群体,差不多可以说是四代人,他们每代人都亲身经历了当时扬州评话的发展变化过程,他们的传承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接力;对我们的扬州评话研究而言,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轨迹为我们提供了多维的历史与时代的信息。

我们将扬州评话在国外的传播、研究与影响纳入了此次的研究内容中,同时纳入了本书的写作范畴内。此问题在前人的著述中只是偶有涉及,我们于此方面做的系统研究,目前看来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扬州评话虽是一种地域性强的艺术种类,但在国际上确实产生了不凡的影响,近年来有一些国外学者的研究文章与专著相继问世。他们或在口头文学艺术的框架下对扬州评话展开研究,或在说故事的人类文化传统中对扬州评话给予关注,或在艺术表演视域中对其展开讨论,等等。这就提出了一个深刻而具体的问题:方言性强、地域性强的扬州评话是如何在异质文化的土壤上被关注、被接受的?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与接受是怎样实现的?为此,我们在研究期间主持召开了扬州评话国际研究与传播研讨会,搜集了最新的信息,收获了十分丰富的材料,尤其是收获了国外不同领域的人们关注与研究扬州评话的成果,包括学术、摄影、创作等方面。希望我们的这部分工作能为扬州评话的研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迹。
本书中的图像,除了有标注的之外,均为笔者及项目组成员拍摄,并且是首次公开发表。
当我们完成了关于扬州评话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的时候,心中有一种厚重的期待:扬州评话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会走过更漫长的岁月,续写它更久远的历史。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