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HK$
53.8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HK$
89.4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HK$
67.2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HK$
78.4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HK$
67.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HK$
76.2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HK$
89.5
|
內容簡介: |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由李剑农1930年出版的《*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1898~1928》及其后补写的篇章合成,*早于1942年出版。此书不仅当时受到学界广泛赞誉,而且几十年来一直是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史的必备参考书。此书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到中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
關於作者: |
李剑农,又名剑龙,号德生,清光绪六年(1880年)六月十日生于邵阳县滩头(今隆回县滩头镇)砖屋村,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隆回一中前身湖南私立松坡中学的创办人,第一任校董事会董事长。
|
目錄:
|
卷头语
导论
一 百年前的世界趋势
二 百年前中国内部的情形
三 百年来中国政治变化的概要
第一章 鸦片战争
一 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一般的关系
二 鸦片战争前的中英交涉
三 鸦片问题的发生与林则徐的严切手段
四 战争的经过及其结果
五 鸦片战争的意义
第二章 洪杨革命时代
一 洪杨崛起以前的社会背景
二 洪秀全与太平天国的树立
三 曾国藩与湘军的崛起
四 太平天国被摧倒的经过
五 太平军失败与湘军致胜的原因
六 洪杨战役期中的外患及清廷政权的推移
第三章 西法模仿时代
一 同光两代的朝局及政治上的中心人物
二 西法模仿与士大夫心理的反感
三 西法模仿时代的对外关系问题一--俄国侵占伊犁与新疆改设行省
四 西法模仿时代的对外关系问题二--中法战役与海军衙门的创设
五 西法模仿时代的对外关系问题三--中日战争
第四章 维新运动的初步
一 两个维新运动的领导人物--孙中山与康有为
二 适应一时环境的康有为
三 康有为维新运动的思想基础和进行方法
四 百日维新的失败--戊戌政变
五 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结果
第五章 维新运动的反动
一 反动势力的解剖
二 反动的演进--己亥建储与庚子拳乱
三 反动期中革命党与保皇党的离合运动
四 反动与袁世凯的幸运--北洋军阀基础的成立
第六章 维新运动的再起
一 言论界的骄子梁启超
二 新势力复活的酝酿
三 清政府遮羞的变法及主持的人物
四 日俄战争与立宪的动机
第七章 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动上
一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二 革命论与立宪论的激战
三 清政府预备立宪的表示及满汉的暗斗
四 立宪党的活动及其结果
五 屡起屡仆的革命军
第八章 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动下
一 宣统嗣位与袁世凯之被逐
二 皇族集权与立宪运动的大失望
三 革命运动的苦境
四 铁道国有政策的反响
第九章 满清政府的颠覆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一 武昌起义与各省的响应
二 袁世凯的起用与清廷的逐步降服
三 南京临时政府的组织
四 和议的经过与清帝退位
五 改选临时总统颁布约法与临时政府的北迁
第十章 国民党与北洋军阀斗争的初期
一 政党的产生与演化
二 内阁的更迭与政党的关系
三 宋案及大借款的风潮
四 讨袁军的失败
五 国会的破毁与所谓"第一流内阁"的末路
第十一章 帝制运动与反帝制运动
一 约法的改造
二 帝制运动的公开演进
三 反帝制各派的联合战线与外交形势
四 护国军的崛起与帝制的撤销
五 帝制撤销后南北两方的行动及袁氏之死
六 帝制战争的副产物--南北小军阀的产生
第十二章 护法运动中北洋军阀的分裂与西南军阀的离合
一 袁死后新旧约法之争--护法运动的序幕
二 国会恢复后的党派形势与政潮
三 国会第二次解散、张勋复辟与段祺瑞的再起
四 南北分裂--护法战争的开始
五 护法战争中北方冯、段的暗斗
六 护法战争中西南党派的暗斗与军政府改组
七 无结果的南北和会
八 北方段派势力的倾覆与南方军政府的瓦解
第十三章 联省自治运动与南北各军阀的混战
一 联治思想的由来及其运动的进展
二 联治运动中的援鄂战争
三 联治运动中北方的奉直斗争
四 联治运动中南方的陈炯明的叛孙
五 所谓法统的恢复与联治运动的合流
六 中山重回广州建立大元帅府
七 曹锟实行篡位的演进
第十四章 中国国民党改组与北洋军阀的末路
一 中国国民党改组前社会思潮的倾向
二 中国国民党改组的经过
三 中国国民党改组后在广东奋斗的第一年
四 曹、吴的倾倒
五 临时执政政府的成立及其设施与中国国民党的态度
六 北方各军阀的大混战与执政政府的消灭
七 中国国民党出师北伐前内部整理的工作
八 北洋军阀的末路
|
內容試閱:
|
七中国国民党出师北伐前内部整理的工作
在北方各军阀的混战期中,国民党努力进行内部的整理工作;及至执政政府消灭时,整理的工作已告完成了。兹将其经过情形分别略述如下:
(一)两广根据地的肃清自从中山离粤北上,陈炯明以为有机可乘,便想恢复广东的全地盘,及闻中山病重,更加暗喜;一面联络广州近郊的滇、桂军作内应,一面派人到北京,勾结曾毓隽一班人要求段祺瑞援助他消灭赤化的广州政府;因此在民国1925年1、2月间,便有陈军反攻广州的事件。此时广州形势颇觉严重,但自黄埔教导团成立,第一期毕业及第二期在学的已有一千一百人,入伍生已有一团,原来的粤军也整顿了一番;开了一个紧急军事会议,便分兵三路东征:黄埔教导团及粤军任右路攻淡水,桂军任中路攻惠州,滇军任左路攻河源。黄埔教导团于2月1日出发,以次克复东莞、石龙、淡水等地,一直向前;到3月19日,占领了五华、兴宁,粤军也把梅县、大埔占领,到达蕉岭了。但是中、左两路的滇、桂军始终作壁上观,未曾发动,原来他们早与陈炯明私通;幸喜右路的军队行动迅速,不满两个月,便把陈军驱逐于潮汕以外,这是第一次东征的成功。东征军克复兴宁时,在林虎军司令部内,发现滇军杨希闵等与林虎等陈军私通的密电;此外又发觉了刘震寰亲往云南,约唐继尧派军队由广西来进攻广东;杨希闵驻在香港,一面与帝国主义者勾结,一面唆使商民电请段执政派他做广东督理。因此,驻在潮汕的军事领袖和广州方面的领袖都决意铲除滇、桂军。湘军谭延闿、滇军朱培德都派代表到汕头去和蒋中正、许崇智会议,廖仲恺、汪精卫也到会,大家一致决定讨伐杨、刘。于5月下旬发动,到6月13日在广州近郊,以不满六小时的工夫把杨、刘所统的滇、桂军两万余人完全缴械,于是广州内部的大敌铲除。杨、刘打倒后,内部还有些零星部队对于革命政府不大忠顺的,如梁士锋、梁鸿楷部及许崇智部下的郑润琦、莫雄等部,也在8、9月之间很迅速地解决了(许崇智亦因郑润琦、莫雄等的关系,被逼离去广州)。但在东江方面还有陈炯明一个最坚固的壁垒惠州。潮汕方面,陈军乘东江防军空虚之时,又由刘志陆发动侵入;到9月20日以后便决计作第二次的东征。在第二次东征出发前,发现驻粤川军熊克武有通敌的形迹,因把熊氏扣留,其所部川军也全部被解决了(熊克武本来也挂名于国民党,并为中央执行委员之一,其所部川军入湘,被湘人逼迫,来粤就食)。于是东征军于10月1日陆续出发,8日以前在增城、石龙、茶山一带集中完竣。按照作战计划,首攻惠州城,12日晚合围,14日午后便攻下;到11月初旬,潮、梅一带也肃清了,于是东江方面的敌人全行铲除。当第二次东征进行的时候,陈炯明为牵制东征军计,令粤南邓本殷部向广州进攻;一时,阳江、罗定、云浮等六七县相继失守;初由陈铭枢所部第十师独力抵抗,后把东征军抽回一大部分,加入援助,将所失各县次第恢复。到12月后旬,粤南的高、雷、廉、钦各州县也全行收复了(只有对海琼崖,至1926年春间始收复)。于是,广东内部完全肃清。
广西方面,自中山回粤重建大元帅政府以来,因为广东内部的情势十分险恶,当然不暇西顾;旧桂系军阀陆荣廷想乘机恢复广西的地盘,又复潜入桂林;1924年1月30日,曹锟便任命陆氏为广西军务督办。但是陆氏的旧部已经四分五裂,在广西内部的零星桂军都想割据自立,没有几个人肯听陆氏的指挥了。此时在广西内部比较有点实力的军队首领,一派为沈鸿英,一派为李宗仁、黄绍雄。李、黄与中山接近,沈则早为中山的敌人(后又向中山投降),但都不愿意陆荣廷再来宰制广西。北政府为扶植陆荣廷计,想把沈鸿英拉拢,于1924年5月中,又任命沈鸿英为粤桂边防督办,但是沈鸿英要独霸广西,不受北政府的调和,围攻桂林;陆氏势蹙,马济由湖南借助湘军,以叶琪(叶本广西人)所部的军队入桂援陆,于6月16日占领全州,旋即进至桂林附近。李宗仁、黄绍雄当沈鸿英与陆相持于桂林时,奉中山命令,进攻桂省的首府南宁,于6月26日占领。沈、陆闻南宁为李、黄所侵,相率媾和停战,但已无救于南宁之失;李宗仁于7月16日在南宁通电请陆荣廷下野,自称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到8月初甸,李宗仁军北进,占领柳州,沈鸿英见李、黄势力雄厚,便与结合,共同进攻桂林,驱逐陆荣廷,于8月24日将桂林占领。陆氏败退全州,旋即下野,湘军亦由全州退出,于是陆荣廷恢复广西地盘的幻梦全破。10月22日,李宗仁、黄绍雄、沈鸿英三首领在浔州开广西善后会议,两派势力相持,很不容易解决。中山于11月初旬任命驻粤桂军首领刘震寰为广西省长,令率所部军队回桂(这是想使刘震寰向桂省去争食,免得他在广东把持一切的办法)。沈、李等看见又来了一个争地盘的了,便于11日推定李宗仁为广西善后督办,黄绍雄为会办兼省长,邓瑞征为会办兼善后处长,拒绝刘震寰回桂。11月后旬,黄绍雄应广州大元帅政府之召,赴广州;胡汉民(时中山已离粤北上)与黄商定,设广西全省绥靖处,以李宗仁为绥靖处督办,黄绍雄为会办;沈鸿英前此联合李、黄驱逐陆荣廷,本来是想独霸广西,现在李、黄却倚广东的援助,把握广西的全权,便与李、黄破裂,到1925年1月底两方就开战了。李、黄得粤军李济琛(李本广西人)的援助,在2月中将沈鸿英军攻破(残部退入湘、粤边境),于是广西全部由李、黄统一。但是沈鸿英方被解决时,又来了一个大敌人,便是云南的唐继尧。唐氏做了多年大云南主义的梦,向川、滇发展失败,便想向两广发展;现在因为中山在北京病重,广东内部有杨希闵、刘震寰作内应,便派兵侵入广西;乘李宗仁等在桂林方面与沈鸿英决战时,向南宁猛进,于2月23日将南宁占领;分兵一路向梧州,一路向粤南钦廉方面进攻。在1924年秋间,中山将出师北伐时,唐氏也表示赞助,中山为广播声援计,曾任唐氏为副元帅,唐并未就职;是年3月12日,中山在北京逝世,唐氏得到了消息,于17日便在云南声言就副元帅职,公然想做西南王了。于是,广州政府一面通电讨唐,一面调驻粤滇军范石生部赴梧州,协同李宗仁、黄绍雄等往击唐军;经李、黄、范极力奋斗,才把唐军阻住。在5月12日,唐氏曾公然以副元帅名义,任命刘震寰为广西军务督办兼省长,刘氏也公然想回广西去就任;及至6月中,刘震寰的军队在广州被解决,南宁方面的唐军也渐次失势;7月初旬,唐军由南宁败退龙州,回滇,至此广西全部才真正统一。到1926年春初,前面所述粤南各州县收复时,两广的根据地都完全肃清了。
(二)成立国民政府及两广军政财政的统一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改组,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已经在大会里面提出一种组织国民政府案,拟将大元帅政府变为国民政府,当由大会议决。但是经过一年有半,到1925年7月1日才能实行。其所以不能从速实行的缘故,第一就是因为在广东的一班骄兵悍将,如杨希闵、刘震寰之徒尚未除去。以中山居在大元帅的地位上,或者尚可勉强震慑;若把大元帅的名义撤销,改组为合议制的国民政府,杨、刘辈势必列入国民政府的重要位置,徒然增重他们的把持势力,于政务改革的实际无补(观于中央执行委员会中虽加杨希闵,而于政务改革的实行无补可知)。所以国民党改组后,仍旧保留中山的大元帅政府;中山离粤北上,由胡汉民代行大元帅职权。及至1925年3月中山在北京逝世,改组国民政府的时机迫切了。据汪精卫的政治报告(1926年1月,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席上的报告)说:
自去年(指1925年)1月26日总理入协和医院以后,在北京开过一次政治委员会会议,大家意思都是主张在总理逝世以后要实行委员制的,和在广东的政治委员的意思都是一样。因为总理在时,在本党有这个总理,同时在本国有这个元首;总理逝世以后,再无人可继了。而且在本党总章第四章上面也清清楚楚说明是本党以创行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之孙先生为总理,并不是说设总理一人的。当第一次代表大会时,本党总章草案原没有第四章那一章的,因为总统决心改组本党的意思,实在要把党的责任交付给全体同志。但大会各代表都请求总理加入第四章,就是关于总理的那一章。因为总理是有很长久的历史的,中国的革命事业自开始以至成熟,都是由他一人领导,故本党愿意始终以总理为唯独之领袖。总理逝世之后,本党不复有总理了;推之以党治国的理论,则国家亦不复有元首了。而且就现世界来说,也推委员制为比较好些。总理若在,大家都愿意听他的独裁;总理不在之后,实无人能够承继他的,则委员制适为适应时势的要求。可是决议以后,为什么许久还不实行呢?就是因为其时杨、刘还盘踞广东,如果即时实行,他们一定有份列入委员,岂不是把我们彻底改造的计划通盘弄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