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2.2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99.7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2.1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98.6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編輯推薦: |
1、坏蛋专业户刘龙*认可的权威授权传记,独家剖析他从影70载的心路历程。 2、他是唐国强*崇敬的艺术家之一,唐国强亲笔题写书名。 3、儿子刘新感恩回忆父爱点滴。 刘龙,以塑造反派人物形象而被大家熟知,在《三国演义》《康熙微服私访记》中都有出色的表现,本书记录了刘龙一生演艺道路中的经历,并与读者分享他作为反派人物专业户扮演者的心路历程,分享他与唐国强、徐峥、张铁林等在合作中的趣事。通过他一生的记录可以侧面反映中国影视圈变革历史。
|
關於作者: |
刘龙,著名表演艺术家,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从事表演艺术70余年。演出话剧近50出,拍摄电影、电视剧100余部。擅长演反派,是荧幕上著名的反面人物。曾塑造过《勐垅沙》中的帕嘎大少爷、《南海风云》中的敌舰长、《猎字99号》中的送牛奶人班德彪、《开国大典》中的毛人凤、《决战之后》中的康泽等人物形象。出演的电视剧有《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一部)中的索额图、《李卫当官》中的徐祖荫、《风雨一世情》中的德川幕府将军、《终极解密》中的顾正明、《决战》中的汪四宝、《小家大事》中的汪子龙等,都给观众留下了难忘而深刻的印象。2005年他获得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现为演员委员会会员、艺术顾问,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学会会员。
|
目錄:
|
序一:唐国强序 序二:儿子刘新序上篇:光影定格五味杂陈年少时003 埋头苦干的日子017 最后一眼025 无争议不卖座031 身体的困顿与精神的充实037 非常1960045 海上风云055 参加《路漫漫》的拍摄067 副导演手札077 两地一心拍打戏085 天上掉下个反一号095 花甲之年,初登银屏101 坏中之坏109 三个不同的灵魂119 三地共谱亲情曲127 与孩子们同上一部戏137 父子携手,一导一演145 38度热力无限153 关于表演的些许思考161 戏里戏外一家亲169 下篇:岁月留声一段快书一生缘181 业务干事老刘191 我的单位我的家197 调整心态,充实生活207 生日加油站217 我的老伴儿胡助理225 石挥的舞台表演艺术239 启蒙人白沉245 好友里坡251 刷新纪录的严寄州259 项堃的人物塑造267 人生导师高元钧275 亦师亦友的苏里285 为李俊导演点赞293 德高望重忆刘琼301 多才多艺话谢添309 谢晋,导演界的巨星317 我的骄傲323 我的父亲333 跋337 后记:88岁随想340 刘龙艺术年表346
|
內容試閱:
|
这本书记录着我父亲刘龙从出生到如今,80多年不平坦却坚实的足迹。看着书中一行行生动的文字和一张张熟悉的照片,我的眼睛逐渐湿润模糊,脑海呈现出一组组记忆的碎片,这些碎片慢慢地生成、凝结,形成一帧帧活动的影像。这是一部真实的电影,它准确生动地记录下了父亲从年轻到耄耋一个又一个的瞬间。在影片里我清晰地看到了父亲对他一生所从事的表演事业的那份热爱和眷恋及从没停止过的追求;看到了父亲对他的师长和战友那种无私的关爱和做人的真诚;看到了父亲和母亲相濡以沫从新婚到金婚那悠长的挚爱和甜美,始终如初;看到了父亲对儿女、孙辈那慈祥里充满期待的疼爱。画面从黑白到彩色在我模糊的视线里交替播放,影片中记录着我从孩提到中年与父亲生活的一个又一个清晰真实、难忘的画面,色彩斑斓,一幅又一幅,一段又一段我出生在美丽的春城昆明,父亲那时在国防话剧团当话剧演员,母亲则是国防文工团的杂技演员。记得我的童年基本上是在医院中度过的,感冒发烧、肾炎等等一些病痛始终侵蚀着我羸弱幼小的身体,小病大病从没间断。托儿所只去过一天,小学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我的身体,父母整天急得团团转,主任医生、祖传名医是我们家的常客。遍访中药古方世间良药是父母主要的业余生活,他们想方设法把我的身体从羸弱变成硕壮。几十年过去了父母对我的疼爱始终如一,无以言表。父亲在话剧团除了当演员还兼任干事,他骑着自行车到司令部大院办事时总带上我,那是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没有儿童座椅。我侧坐在自行车的大梁上,小手紧紧抓着车把,随着父亲两声清脆的铃声,我们就出发了。一路上父亲给我讲故事,都是些打仗的、剿匪的。故事中的英雄男主角一定是我。现在电视剧里的枪战,英雄不死的故事我40年前在父亲的描述里就已经演完了。到了司令部大院父亲去办事,我就到办公楼前的喷水池边玩耍,捡石头、捉小虫、扮英雄,乐此不疲。回来的路上,父亲总是用他的下巴压我的小脑瓜,我怕疼就躲,父亲就又换一个角度再压过来随着岁月的车轮旋转,我已经到了中年,但这一幅幅画面从未在我脑海里模糊、褪色。2001年在我导演的第三部电影《真情三人行》中,准确体现父子情深的一个主要道具,就是一辆二八型自行车。在混录大棚,当主题歌响起,看到银幕上骑着自行车的那对亲密无间的父子,我不仅触景生情号啕大哭,和我一起合作的另一位导演江平,跑来安慰但不明所以。只有自己知道,这辆自行车不是冰冷钢铁的排列组合,而是用温暖和爱铸成的,在这份爱里我清楚地看到了父亲带着胡茬的下巴和我长着几根杂毛的小脑袋。岁月改变了我和父亲的容颜,但无法稀释父子彼此深爱的浓度。我的青年时代,真的是不听父亲的话,让他很受伤。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到毕业后的若干年间,父亲说一,我偏要说二;父亲说小白兔是白的,我非要说这是只小黑兔,仿佛只有和父亲抬杠,我觉得才能体现自己有想法、长大了。从中戏毕业,我没有找到接收单位,父亲很是着急。我说您急什么,当个体演员挺好,没有人管,有戏拍戏,没戏就玩,多自由啊!在那个年代父亲总觉得没有一个单位就没有保障,他二话没说就闷着头帮我联系工作单位,大概一年的时间,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帮我联系好了一个部队文工团,他高兴极了,儿子可以和他一样当兵了,是一名为解放军服务的文艺兵,真正的子承父业。可是,我一点也不兴奋,我无拘无束惯了,觉得当兵受管制不自由,我很不愿意去,但想到父亲为我不辞辛苦,就很郁闷违心地同意去上班,算是给父亲一个面子。上班的第一天,父亲5点半就早早地把我从温暖的被窝里叫起来,大冬天的从被窝里爬出来对于年轻贪睡的我来说可真不是滋味。6点钟父亲陪我一起去报到,8点才到单位。汽车在颠簸中爬行,父亲却一直微笑着告诫我如何面对领导;如何搞好同志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等等一系列事,说的我很不耐烦,时不时地顶撞他几句。父亲只是笑笑,现在想想这笑里有理解、有嗔怪、有心疼,当时父亲的心里一定是五味杂陈。把我送到单位带到领导面前,父亲就走了。坐着公共汽车,这么远的距离中间还要倒车,估计到了中午才能到家,数九寒冬,但他心里肯定是暖的,儿子总算有着落了。第二天早晨5点半我又被父亲叫了起来,我违心地说今天不用您送了,我会准时到排练厅去排小品的。出了家门,找到昔日的朋友胡侃了一天,晚上6点准时回到了家,迎接我的是一张父亲严肃的脸。父亲问我为什么不去上班,团里打电话到家里来找你。瞒是瞒不住了,我索性对父亲直说了,这班儿我是不会再上了,明天你要再逼我去排小品我还出去玩,现在的工作我不要了,我告诉他自己接了戏,几天以后就去成都了,是部电影还是男主角,说完我就回了自己的房间。父亲愣愣地站在那里久久没有挪动,那个表情,那个凝固的瞬间,到今天我还历历在目,父亲很受伤。一晃20多年过去了,今天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是上班还是去拍戏,我肯定选择跟以前一样答案,这是我的理想。但处理的方式肯定会完全不同的,因为今天我自己也当了父亲,知道了什么是父爱如山。时光不能倒流,只有在这里真心的跟父亲说声:对不起父亲,儿子错了,儿子不该让你受伤。很小的时候父亲跟我说:等你长到20岁的时候我就已经60岁了。小小的我心里已经懂得了伤感,我想60岁的父亲那该有多老?但转念一想又变得轻松了,20岁早着呢!时光荏苒,转眼我已经快到知天命的岁数了,父亲也已88岁,真的切身地感受到弹指一挥间岁月的冷酷、可怕,在它面前人人都是弱小的,都是无言的。我的女儿今年12岁了,女儿小的时候偶尔到我拍戏的现场来玩,有一次她坐在我的腿上看着监视器,她突然对我说:爸爸你看,穿帮了。那个阿姨的头发不是那样的。我就鼓励她拿着对讲机直接和我的执行导演对话,头发纠正了。这一瞬间女儿除了给我一个惊喜,还勾起了我的一个回忆。那时我差不多也像我女儿这么大,父亲带着我在北影厂拍戏,在拍定妆照的时候,我悄悄地对爸爸说,刚才那个演反派的叔叔在拍照片的时候太做作了,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脸谱化。爸爸回头看着我没有说话,但眼睛里充满的也是那样的欣喜。我不知道女儿以后是否喜欢这行,从事这行,但从女儿身上我看到当年我的影子,在我的影子里我看到了父亲的影子。在别人眼里,父亲算不上高大,但在我的眼里,他不只是高大而且还很伟岸。随处可见女儿拿着她的手机在拍各种各样的照片,储存在手机里的,有花有草,有小动物,有搞怪的自己,有和她一起疯玩的老爸。真羡慕她,有这么先进的装备,能够记录她生命中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瞬间。虽然我小时候没有相机,但我也有一张大容量的时间存储卡,它装在了我的心里,从小到大和父亲一起度过的每一幅画面,都镌刻在里面。当父亲戴上眼镜仔细审视每一张照片时,它的背后一定写着:爸爸我爱你!序言刘新2016年9月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