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1.8
《
耕读史
》
售價:HK$
109.8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英] 罗宾·洛夫莱斯 [德]雅纳·蒙乔 [波兰] 雅库布·诺沃萨德
》
售價:HK$
12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HK$
72.8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HK$
110.9
《
真需求
》
售價:HK$
110.9
|
內容簡介: |
彩云之南,高远神奇的地方,是历史与人文为云南省赋予诗意的美誉。
云南自然风光绮丽,部分地方我去过,丽江古城、大理古城、石林、温泉、崇圣寺三塔、开远盘山公路、玉溪九龙池、玉龙雪山、洱海、苍山、滇池、龙门、拉市海、束河古镇、橄榄坝、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以及勐腊边城等地。不但深入其中探幽领胜、阅古掠奇,而且还将其摄入镜头,描绘成了各种样式的图画。尤其是,在部队从事文艺工作的时候,走村串寨,下厂矿企业,所到之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抗震救灾,何惧生死,经历了紧张而沉痛的分分秒秒;野营拉练,餐风饮露,一路上编写的快板词,至今还在耳边唱响;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守在战备值勤的战斗岗位上
彩云之南,颇富曼妙遥想的诗意,令人遐思旷远,用作书名于我有特别的意义,尽管以偏概全一点。
|
目錄:
|
序
第一部分 仙乡一瞥
九华山下老田村
棒槌声声玉带河
道场始开新天地
白石岭秋浦河《秋浦歌》
雨中听泉白石岭
洪流涌进秋浦河
李白愁赋《秋浦歌》
识得曹操斛兵塘合肥一日小记
农耕田野上的别墅走进开平碉楼
找到塘口岐岭村
一本民国早期的丛刊
自力村的碉楼
别墅何谓碉楼
南海岸边观蟹电白农村纪行(之一)
想起一则沉香的故事电白农村纪行(之二)
登上沉香山电白农村纪行(之三)
娇贵的沉香白木片电白农村纪行(之四)
珠海行小记
超级长隆酒店
梦幻海洋王国
赴宴同乡聚会
踱步陈芳故居
第二部分 艺坛浅涉
2015中国(深圳)国际文博会应邀参加当代水墨名家精品展
央视20140728时代楷模发布节目我在屏幕上一晃而过
演奏之前说几句话记参加某高校迎新晚会
遥控个人画展2015《曾宪荣山水画艺术展》
欣赏自己的手工劳动转岗搬家说事
一屋的玩意儿正待搬出
展示自我的手工劳动
凑合用的工具材料
笼统带走还是送人
我画的几幅中国画长卷
2015年暑假纪事
第三部分 往事如铸
第四部分 画余话语
附录
后记
|
內容試閱:
|
《审美散文游记:彩云之南》:
白石岭,是安徽省石台县大演乡新联村的一个自然村落。
秋浦河,发源于皖南山区,流经石台县境内,一条十多公里长的天然河道。《秋浦歌》为唐代李白游秋浦山水时,写下的十七首诗的总称。
雨中听泉白石岭
从九华山到白石岭,行程一百七十公里。乘车向南到石台县城(仁里镇)拐弯往东,再行三十公里乡村简易公路,沿溪流深入至车路的尽头,便是浓荫障日的白石岭村道口。之所以专程到这里一趟,是因白石岭正被打造为接纳旅游观光的风景区与艺术采风的画村。
一路行来,时遇阵雨,秋浦河两岸阴晴不定,山乡景物连绵不断,色彩转换变幻莫测。车进到村中又逢暴雨滂沱,雨瀑和泉声混淆了一切视听,天地之间又变成混沌一片。
白石岭地处海拔一千五百米山区.自然土地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全村为一个村民小组,农户只有三十几家,人口一百几十,耕地一百多亩,林地一千多亩,峡谷低洼地带种水稻.山梁沟坎的旱土种玉米、蔬菜等作物,农民主要从事畜牧业,全村人均年收入不到两千元。几处集中在低平、高岗、山腰上的屋舍,均为年代久远的砖木、土木平房,改建为新楼房的仅两家,亦被黑瓦白墙的旧建所包围。白石岭还是一个未脱贫的古老山寨。
然而,这里的自然风光不虚传说。山峦起伏,森林茂密,路径幽深,溪流蜿转,空气新鲜,原生态的环境遭人为的破坏少,移步各处都有描绘不尽的美丽画面。古树、石级、清泉、丘壑、溪桥、凉亭、老屋、菜圃、悬崖怪石、云雾青山,一应笼罩在这眼前泼洒纷飞的雨帘里。
发现暴雨中的山乡格外明亮,有泉声更显深沉与静谧。山溪溢水也不是汩汩清流,而是激昂喷发的咆哮,轰鸣声不绝于耳;夹带淅淅沥沥的雨声,成了一种经久不停、动人心魄的交响,急切、紧张如人事迫近的催促,使人既好奇又兴奋,迫不及待地穿行在村庄的各处,全忘了及时避雨和远来做客的斯文。一位江西籍的老教授忘乎所以,居然攀爬到溪中的巨石上拍照飞溅的浪花,扎实地摔了一跤,险些跌入急流,受伤不轻被送去石台县医院,头脸包扎好回来还跃跃欲试。
在雨水里行动,于我既熟练又灵活。不在这山村住宿,只有半日,须抓紧时间寻遍山寨的各个角落;不动笔画一草一木,而要将整个白石岭的印象掠全和带走。
进右边村子白石岭的半个村庄,要爬坡,级级向上且光溜湿滑的石阶。村后是峡谷溪流,两岸树冠相映之下,是梯次重叠的清水潭;串联各处老屋的石板路挨门接户,进到哪一家都是农耕时代的用品;荒废破败的庭院,还存完整的砖砌门框:房前屋后的柴垛,延续大锅大灶的饮食习惯;石垒田埂的耕地只有零星几小块,可想象这里的土地多稀少,开垦多艰难;大多数房子包括杂屋、柴房、牲畜棚和居室都空着,与村外的新村差别明显;白墙黑瓦的建筑带有徽派特色,但每一栋都近乎岌岌可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