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繁荣的轮回——人口变动与经济增长的一个逻辑解释

書城自編碼: 298235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人口/人類學
作者: 周天勇 王元地
國際書號(ISBN): 9787504764355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3-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04/256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4.1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工程机械手册——农林牧渔机械
《 工程机械手册——农林牧渔机械 》

售價:HK$ 457.7
夜幕之下(5、6套装)
《 夜幕之下(5、6套装) 》

售價:HK$ 126.5
国际艺术品市场A-Z:风俗、习惯和惯例的基本指南
《 国际艺术品市场A-Z:风俗、习惯和惯例的基本指南 》

售價:HK$ 78.2
忧伤的群岛:查戈斯人的流散与抗争
《 忧伤的群岛:查戈斯人的流散与抗争 》

售價:HK$ 90.9
现代自建小别墅VR效果图 实用的自建小别墅指南 帮你解决设计难题
《 现代自建小别墅VR效果图 实用的自建小别墅指南 帮你解决设计难题 》

售價:HK$ 156.4
语义学(下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
《 语义学(下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156.4
迷人的珊瑚礁(迷人的科学丛书)
《 迷人的珊瑚礁(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24.2
夜幕之下.5:极恶都市
《 夜幕之下.5:极恶都市 》

售價:HK$ 63.3

 

編輯推薦:
从能生育一个孩子到能有两个孩子,在以前,是很多人的梦想。但现在这个梦想已经完全可以实现。我想很多人应该感谢周天勇老师,因为他及其他经济学家的不断努力和建言,才使得实行了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得以改变,从一孩政策变为二孩政策。认识周老师后,他就成了一位我非常尊敬的长者。因为他是专业的,对于我们编辑提出的问题,他不看稿子都能准确地说出相关数据,并及时给出相关的解答;他是有国家情怀的,对于经济这个关乎国家命运的基本问题,他用了两年时间去思考去总结,并把他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他是无畏的,对于有争议的问题,他不回避,而是选择坦然面对,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同时,他也是一个有趣味的人,他的摄影技术很好,漫步在奥林匹克公园,举起手机随手拍下美景,感悟春天生命的萌发,同时也在思考国家的政治经济问题,也许不经意间,您在那里就会与他偶遇。一个善于摄影的人,他的选角肯定很好,而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问题同样非常重要,把中国经济下行的趋势与实行了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相联系,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视角。*重要的事情是发现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但如果两者都能做到,那就难能可贵了。在这本书
內容簡介:
自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中的人口红利消耗殆尽,每年8%以上增速的中国奇迹风光不再。未来15-20年,中国经济能否保持中高速增长?通过调整人口政策,能给经济增长带来哪些新动力?本书以独特的视角,从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口因素入手,借鉴世界各国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经济下行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中国人口政策方面的生育管制和流动管制带来的各种不利经济增长的后果,为各级政府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与改革方案,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關於作者:
周天勇,经济学博士,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中共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有: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城市研究所所长,国家行政学院、北京科技大学、东北财政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教授,国家发改委价格咨询专家。研究领域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宏观经济、经济发展和增长、劳动经济、中小企业、金融风险、城市化、国企改革、农业经济等。在上海三联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有《劳动与经济增长》、《效率与供给经济学》、《金融风险与资本社会化》、《中国经济命运与前景的深层次思考》、《新发展经济学》、《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现代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模式》、《走出决策的经济误区》、《走出发展的体制障碍》、《中国:经济运行与结构转换》和研究生用《高级发展经济学》等专著和教材。近年来就国家整体负债、公平与效率、政府各部门收费、财政体制、官民供养比、水电开发、中国增长的危机等方面发表的文章,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王元地,男,四川大学教授,中共党员。2012年以人文社科青年百人计划 引进人才进入四川大学工作,聘为副研究员,2014年破格聘为博士生指导教师,并担任四川大学创新与创业管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5年破格晋升教授。研究方向为:技术许可和交易、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创新国际化和后发国家技术追赶。作品有:《中国自主创新政策评价研究》(独著)、《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合著)、《现代企业理论》(联合主编)、《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主编)等。
目錄
第1部分中国经济学界的未解之谜
1问题的起因00
11中国奇迹:经济高速增长30年00
111经济实力快速增长00
112从农业经济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00
113对外贸易的引进来和走出去00
114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小康0
12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因0
121高生育率积蓄了大规模的剩余劳动力0
122剩余劳动力优势成功嵌入全球产业链0
123经济主力人口的创业创新动力0
132008年经济增速开始下行0
131工业生产转入了全面过剩0
132消费、投资增速下行和突然放缓0
133传统的出口优势逐步趋弱并已消失殆尽02经济下行的两家争鸣与质疑0
21经济本不应进入中速增长阶段0
211中速增长常态论的逻辑推理和政策主张0
212对中速增长常态论的商榷0
22经济下行不是外因所致0
221增速下行外因论的逻辑推理和政策主张0
222对增速下行外因论的商榷0
目录第2部分学术争论与历史演变
3人口与发展:理论述评与事实0
31人口与经济关系理论的回顾与评述0
311适度人口论与人口控制主张0
312《增长的极限》与人口资源悲观论0
313市场机制调控家庭生育决策的基本过程0
314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述评0
32人口增长与工业化发展0
321人口增长是工业化的必要条件0
322人口增长方式转型也是工业化的产物0
33人口流动、城市化及工业化发展0
331人口流动加速城市化的进程0
332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互动0
34人口、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动态协调发展0
341人口增长与资源的协调发展0
342人口、工业化与环境的协调发展0
343人口、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动态发展04生育权与迁移权0
41生育权与迁移权的界定0
411生育权在个人和国家间的归属之争0
412迁移权在个人与国家间不同的安排0
42 生育权的经济学分析
421生育权的经济学解释
422生育权行使的经济学探讨
43 迁移权的经济学分析
431迁移权的经济学解释
432迁移权行使的经济学探讨5 世界经验:基于不同生育权和迁移权的配置
51 基于不同生育权配置的国际经验
511美国不干预的生育及经济发展
512日本指导性计划生育与经济的先富后低
513韩国指导性计划生育历程
514中国台湾地区的指导性计划生育
515计划生育政策在印度的流产
516不同生育权配置的国际经验总结
52 基于不同迁移权配置的国际经验
521美国的人口迁移自由
522日本的人口迁移和住民登记
523法国的迁移自由和流动人口管理
524俄罗斯人口迁移及其低流动性
525印度的人口迁移与贫民窟的形成
526不同迁移权配置的国际经验总结
第3部分中国人口生育管制的经济后果
6 人口坑与经济增长的陷阱
61 人口坑深浅与经济高增长时间的长短
611工业化阶段的人口坑与经济增长速度
612中国人口坑与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62 人口增长变动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
621即期影响: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622长期影响:人口变动的20年延期影响定理7 人口结构失衡和老龄化的经济后果
71 人口结构与经济排浪式变动及增长波动
711人口变动与消费、投资和出口变动的数理关系
712人口变动引致国民经济排浪式衰退
72 未来经济长期承受的下行和老龄化压力
721国民经济未来长期面临的下行压力
722未来老龄化加剧的诸多难题
第4部分中国人口流动管制的经济后果
8 人口进入城市和退出农村的障碍和问题
81 流动人口市民化的进入障碍
811中国户籍管理制度变迁与人口流动
812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的不公平
82进城农民工人口的农村财产退出障碍
821农民理性经济人与退出资产障碍和机会成本
822出租退出困境与其他退出方式比较
823农地制度复杂性与建设征用为国有之弊9 城市化流程的扭曲和消费塌陷
91 青出老回与漂泊于城市
911人口城乡钟摆式和不同地频繁流动
912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青出老回
913不返乡的农民工人口在城市中漂泊
914大多数国家能够市民化的城市化
92城市消费抑制和农村消费塌陷
921流动人口干预制度下的城市消费抑制
922青出老回流程与农村消费塌陷
结束语
参考文献
0000
PART ONEThe Unsolved Mystery in Chinas Economic Community
1Origin of the Problem 00
11Chinese Miracle: The 30 Years of High Economic Growth Rate 00
111Rapid Growth of Economic Strength 00
112Transition from Agricultural Economy to ModernIndustrial Economy 00
113Bringing In and Going Ou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00
114From Subsistence to Moderate Prosperity 0
12The Reasons of Chinas High Economic Growth 0
121High Fertility Rate Saving Huge Surplus Labor 0
122Successfully Integrating Surplus Labor Advantage intoGlobal Industrial Chain 0
123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by Population as MajorEconomic Force 0
13The Slowdown of Economic Growth Since 2008 0
131Industrial Product Turning into Overall Surplus 0
132Downturn and an Abrupt Slowdown of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0
133Traditional Export Advantage Exhausting Gradually 0
2Two Theories of Economic Downturn and Doubts 0
21The Economy Should Not Enter Intermediate Speed of Growth 0
211The Logic and Policy View of MediumGrowth as Normal 0
212Discussion over Medium Growth as Normal 0
22Economic Downturn Is Not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0
221The Logic and Policy View of External Causes ofEconomic Downturn 0
222Discussion over External Causes ofEconomic Downturn 0
Contents
PART TWOAcademic Debate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3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oretical Review and Facts 0
31The Review and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Theory ofPopulation and Economy 0
311Moderate Population Theory and Its View of Birth Control 0
312The Limits to Growth and Pessimistic View of Populationand Resources 0
313Basic Process of Family Planning under Market Mechanism 0
314Reviews of Literature on Population Mobilityand Economic Growth 0
32Population Growth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0
321Population Growth as Necessity of Industrialization 0
322Transition of Population Growth as Outcomeof Industrialization 0
33Population Flow,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0
331Population Mobility Speeding up Urbanization Process 0
332Interactions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0
34The Dynamic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Industrial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0
341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PopulationGrowth and Resources 0
342Harmonious Development among Population Growth,Industrial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0
343Dynamic Development among Population Growth,Industrial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0
4Reproductive Right and Migration Right 0
41The Definition of Reproductive Right and Migration Right 0
411Dispute over ownership of Reproductive Right between Familyand Government 0
412Different Arrangement of Migration Right between Familyand Government 0
42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Birth Rate
421Economic Explanation of Reproductive Right
422Economic Discussion over Exercise of Reproductive Right
43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Migration Right
431Economic Explanation of Migration Right
432Economic Discussion over Exercise of Migration Right
5Experience in the World: The Distribution Based on DifferentReproductive Right and Migration Right
51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Based on Different Reproductive Right
511Nonintervention Exper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512Instructive Birth Control in Japan and ItsEconomic Up and Down
513History of Instructive Birth Control in Korea
514Instructive Birth Control in Taiwan
515Miscarriage of Birth Control in India
516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of Different Arrangement ofReproductive Right
52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Based on Different Migration Right
521Free Migration of Pop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522Reproductive Right and Residential Registration in Japan
523Free Migration of Population and Floating PopulationManagement in France
524Migration of Population and Low Mobility in Russia
525Migration of Population and Formation ofSlum Problem in India
526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of Different Arrangement of Migrationof Population
PART THREEThe Economic Consequence of Chinas PopulationPlanning System
6Population Pit and the Trap of Economic Growth
61The Depth of Population Pit and The Time Length of HighEconomic Growth
611Population Pit at Industrialization Stageand Economic Growth
612Population Pit and Economic Slowdown in China
62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 of Population Growth on EconomicGrowth Rate
621Immediate Influence: Population Growth overEconomic Growth
622Long-term Influence: Theory of 20-year Delay Effect ofPopulation Growth
7The Economic Consequence of Unbalanced and AgingPopulation Structure
71Population Structure, Huge Economic Change and the Fluctuationof Increase
711Arithme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Consumption, Investment and Export Fluctuation
712Population Change Leads to National EconomicDownturn as Waves
72The Downward and Aging Pressure on Economy in the Future
721Long-term Economic Downward Pressure ofNational Economy
722Numerous Difficulties from Aggravating Population Aging
PART FOURThe Economic Consequence of Chinas PopulationFlow Regulation System
8The Barriers and Problems of Population Entering Cities andExiting Rural Areas
81The Entry Barriers of theCitizenization of Migrant Population
811Transition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PopulationMovement in China
812Inequality of Social Securities and Public Services
82The Exit Barriers of Rural Property for Migrant Workers in Cities
821Exit Barriers and Opportunity Cost for Farmers as RationalEconomic Man
822Dilemma of Renting to Exit and Comparison withOther Methods
823Complexity of Rural Land System and Fraud of Acquisition asState-owned
9The Twist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Consumption Downfall
91Out at Young Age and Return at Old Age and Drifting in Cities
911Frequent Migration of Population among Multiple Destinations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in Pendulum Mode
912Population Migration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as Out atYoung Age and Return at Old Age
913Drifting Migrant Workers in Cities instead of Returningto Rural Areas
914Urbanization with Citizenization in Most Countries
92The Restriction on Urban Consumption and the Downfall of RuralConsumption
921System with Intervention over Floating Population WhichRestraining Consumption
922Process of Out at Young Age and Return at Old Age andConsumption Downfall in Rural Areas
Conclusion
References
內容試閱
从2013年年末开始,我们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行的内在原因及治疗的思路、方案和一些关键的战略、策略与政策,形成了上下两部著述,一本是由团队合著的《繁荣的轮回人口变动与经济增长的一个逻辑解释》,从人口结构、规模、增速及流动等分析导致中国经济增长下行的深层次原因;另一本是由我自己完成的《跨越发展的陷阱推进经济中高速增长的突破性改革方案》,先是分析了经济下行的企业投资经营高税费、高社保、高利息成本和对外经济中的漏损等成因,再是结合人口变动原因造成的下行,从整体出发提出了经济增长的补救、替代等方案,必要的关键性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开放,并描述了经济增长的战略布局和路线图。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从2007年最高时的142%下滑到2016年的67%。国内总需求不足,劳动力人口减少导致劳动力工资和社会保险等成本上升,工业产能开工率只维持在65%~70%。现代经济学描述的例行经济周期,一般也只不过3~5年。而如果没有2008年年底开始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强刺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实际上从那时就开始了下行,迄今已遭遇了9年的下行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作为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经历了所有制结构方面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经济运行方面计划纵向管理和市场横向调节共同作用,收入分配方面按劳分配为主与多种要素共同参与分配等两个历史阶段。这为中国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繁杂的事例,也提供了足够长的观察过程。今天,中国经济又到了一个持续下行、未来不定的十字路口上,经济学家的任务,就是要探究造成国民经济下行的深层次原因,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找出跨越衰退、实现逆势复兴的思路和对策。
前言一、讨论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行关系的初衷
2014年起,就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为什么会突然下行这个问题,我从三个方面开始了思考:第一,会不会与人口少子化、老龄化和人口增长速度快速放慢有关?第二,会不会与国民经济高税费、高社保、高借贷成本、高地价与房价及租金、高运输费用等有关?第三,会不会与对外经济关系中的教育、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以及移民和资金外流有关?我研究判断的结果是:第一因素的权重占到经济增长下行压力的55%左右,第二因素占30%左右,第三因素占15%左右。需要明确的是,这次中国经济增长下行的主要内在成因以人口的急剧变动为主。2015年,我就此问题在一些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研究了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生育模式和增长变动的过程,人口变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刺激需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人口政策相配合等历史以及它们的内在关系和人口政策等论题。
我们面临的关键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下行的时间还会有多长,幅度还会有多大?如果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速度下行到5%,甚至4%,并且演变为一个长期的、经常化的状态,而同时印度每年增长速度在6%~9%,美国增长速度为3%左右,那么,在国际社会的经济竞争中,中国在21世纪中叶建成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中国的百年复兴之梦,将很难实现。这次国民经济的下行,是不是中国发展到中等收入水平后遇到的一次陷阱之上的惊险一跳呢?
根据史学家的考察,欧洲工业化之前经济增长很缓慢的原因,除了欧洲自身经济的不平衡及时代危机外,贯穿整个时期的根本问题还是人口。人口增长停滞不前,并在17世纪因受战争影响而恶化,在1700年后人口问题也并未改进。一旦人口增长产生的额外需求被剥夺,贸易便失去了活力。人口增长缓慢,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的减少,影响了对农业产品的需求,粮食市场凋敝,农业生产主要是生产者自用,农业生产率几乎没有任何增长。直到19世纪,饥饿仍然是欧洲的周期性威胁要素。
约翰达尔文全球帝国史[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5实际上,欧洲后来经济的繁荣,起始于工业向外拓展需求市场,而且主要是工业化开始后其内部人口的增长。
动态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时,以人口为基础的劳动力、创新、创业等供给与消费和投资变动,是最基本的两方面因素。然而,中国经济学界过去研究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时,主流思想是受马尔萨斯和马寅初,以及适度人口论和梅多斯俱乐部悲观派观点的影响,从人口与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方面去考虑,而很少考虑人口是生产、创新、创业、消费的要素,其数量增长、结构变化和流动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因此,他们的政策主张,大多是要控制人口的生育。宏观经济学家在观测经济繁荣和萧条过程中,往往又忽视了人口数量增减、结构变化和流动等变量对经济波动和消长的影响。一般的人口经济学所揭示的人口增长规律是:在游牧和农业时代,由于营养不良、疾病、战争等,人口增长呈现高生育率、高死亡率和低增长率特征;在工业化初期,由于生育观念没有变化,营养状况和医疗条件改善等因素,发生了高生育率、低死亡率和高增长率的人口爆炸;在工业化中期,由于市场化程度提高,生活成本约束,加上避孕技术的发展,进入中低生育率、低死亡率和人口数量从中速向低速增长的转型时期;在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社会,由于单身人群规模增加、家庭结构小型化、结婚年龄推迟、人均寿命延长、抚养成本进一步加大、各类工业污染严重、职场竞争加剧等因素,人口增长进入了极低生育率、低死亡率、极低增长率,甚至是负增长率时期。这其实是市场经济运行下的一个自然降低的过程,是每个国家都会经历的。但是,与其他人口自然增长的国家不同,中国还进行了力度较大的行政强制性干预,实行城镇一胎和农村一胎半的计划生育政策。
中国20世纪80年代实行的计划生育规定:城镇居民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而农村如果前一胎是男孩,不准生第二胎,如果是女孩,第二胎无论是男女,也只能再生一胎。所以,在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中,如果假定中国与自然调节人口增长阶段变化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基础因素一样,而无视中国人口变动的差异,显然会形成错误的结论。现代经济增长学教科书中,找不到中国这样特殊情况的理论阐述,可以用它的方法分析一般问题,但解释不了中国经济下行的特殊原因。
本书主要质疑近些年学术界主要的两派对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原因的解释,并说明我们的看法和政策主张。
中国经济增长为什么下行如此之久?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理论界有许多学者提出了观点,最常见的有两派:一派是常态论,如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按照其他先发国家和地区的规律,经济增速自然会进入中低速发展阶段;另一派是外因论,以林毅夫为代表的一派认为中国经济增速下行主要是受外部世界宏观经济的影响,中国靠城市化可以减小外因影响,经济还会以8%以上的速度高增长15~20年。但就两派的观点和论据来看存在许多疑点。本书认为中国经济下行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特有的长期的强制性计划生育,超低生育率,造成了人口增速放缓和人口少子化、经济主力人口收缩和老龄化,以及政府干预和体制梗阻造成的人口流动不畅和城市化中断。只有弄清经济下行的深层次原因,才能在此基础上谋划对症的战略思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出台有效的政策,以减小宏观调控的副作用,提高调控的效果。
二、对现有两种解释中国经济下行观点的质疑
关于中国经济下行的原因,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两大流派观点都没有找到关键症结,其论据也经不起推敲。
经济下行常态论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后,自然应该进入中低速发展阶段。德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是这样的发展轨迹,大多数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11000美元(以购买力平价计算)时,基本上是以8%的增速进入中低速。从国际经验看,韩国从高速增长期回落时,增速下降幅度接近50%。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增速正由高转低,进入一个常态。此外,常态论还认为,中国经济规模已经比较大,基数大,速度就会下降,因为资源要素的约束力不断增强。我们认为常态论的两个论据都经不起推敲。首先,与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简单比较不准确。从统计数据来看,无论是GDP水平还是经济发展时间,中国大陆都没有达到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发展轨迹:①中国GDP增速从8%跌落时,人均GDP无论是按实际汇率还是购买力平价计算,分别只是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45%和39%,在人均GDP相差很大的情况下做出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与事实不符;②中国经济从高增长起步到结束的时间,分别比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短了9年和15年。其次,中国经济总规模基数大致使增长速度下降,也不成立。经济总规模基数与人均经济规模基数有区别,虽然中国经济总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二,但在2011年时,人均GDP水平排在全球第89位。从GDP的地理面积密度看,中国大陆比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都要小得多。因此,常态论没有解释清楚为什么中国经济在人均GDP为5500美元向高收入冲刺阶段,就进入了中低速增长;为什么中国经济维持8%的高增长时间,比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短了9年和15年。
外因论认为,经济下行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势,只有国际周期性波动可以解释中国经济下行,因为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都比往年低。如果中国经济主要受世界经济的影响,那二者的经济起伏应该是同向的,但事实却是反向。美国GDP增长率已由2008年、2009年的负增长逐步恢复到2015年的27%,欧洲经济景气度也从低到高,而中国经济从2008年开始一路向下。所以,将中国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归结于世界经济不景气欠妥当。此外,该派还特别强调可以依靠城市化和短期经济政策刺激来阻挡外部因素的影响,以推动中国经济的长期高增长。他们认为到2049年,中国人均GDP水平将达到4万~5万美元,城市化率将达到75%,中国经济还会以8%的速度增长15~20年。
林毅夫等学者根据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以及一般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对应关系,判断由于2013年中国城镇化只达到了537%(特别是实际的城市化水平更低),如果能够实现75%的城镇化,那还将强劲地推动中国经济保持8%以上的速度增长15~20年。但是,一般的人口城市化流程是:分散的和乡村的人口向城市流动和集中,不断地提高城市化水平,这些国家没有户籍制度,一些国家新市民有了自己的住宅,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和福利是平等的;而我国人口向城市的流程是青出老回,即青年时出村到城里打工,大部分年老了还是要从城里回到农村,或者许多年轻的农民工已经无法返回或不愿意回到农村,而选择在城市中漂泊。这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流程。若不仔细分析这两个流程的不同,只是简单地比较、分析和预言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潜力,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中国大陆以住宅建设和销售为主的城市化,与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相比效果大打折扣。目前,中国城镇住宅供给已严重过剩。如果不彻底改革户籍、土地、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制,以现在的格局,城市化基本上已经中断,仅仅依靠一些短期政策很难为经济增长带来显著的推动力。
我们认为,这两派解释都没有找到中国经济下行的根本原因,因此相关政策建议的有效性不强。我们认为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长达35年的强制性计划生育,造成了人口过快少子化和老龄化,并且中国对人口流动的干预和管制导致了进城人口不能市民化的伪城市化。因此,本书将从人口生育和流动管制来探寻中国经济下行的病根,找出由此引发的经济病症,并在另一本《跨越发展的陷阱》中提出相关治疗方案。
从人口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骨骼出发,研究人口生育管制和人口流动干预对经济的影响,将对人口经济学和经济发展理论提供一个新思路。虽然已有很多学者对人口与经济的关系进行过研究,除了马尔萨斯、马寅初、索维、梅多斯等人的人口爆炸、适度人口及人口需求与增长极限等需要国家干预和控制人口的理论外,也有贝克尔、熊彼特、舒尔茨等人从成本及机会成本、妇女受教育水平、人口流动、城市化、避孕技术等会抑制人口爆炸式增长,价格机制和技术进步会平衡和扩展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供给空间,得出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人口增长模式会自动转型,不需要国家进行缩减性干预等一系列相反的学术成果。但是,我们所做的工作是:研究一个占全球近20%人口的大国中国的特殊案例,有望在人口经济、经济发展等理论方面,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取得如下进展。
1从经济学的视角界定人口生育权和迁移权
人口生育和迁移的调节有市场和政府两种不同影响方式,生育权和迁移权最终归属国家还是个人,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中的,人口生育数量和人口迁移由家庭和个人决定,政府最多起指导性作用。这是因为在国家的治理能力不是特别强有力的情况下,人口生育多少由国家计划时,会遭到个人和家庭的反对,如当年想强力控制人口生育的甘地在印度碰到其政策设想流产的局面。中国因为在1978年后采取了政治上适度集中和经济上向分散转型的有利于经济快速发展的组合模式,政府的控制和治理能力较强。因此,出于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这样一种愿望的计划生育和流动管制体制,能够得以建立并能得到强有力的贯彻实施。本书在第4章借鉴科斯的产权理论,从经济学的角度,详细阐述了人口生育权和迁移权的归属问题。
2提供一个占全球20%左右人口的特殊实践案例研究
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1949年到2013年,中国人口再生产与物质生产在前30年和后30多年两个阶段中,决策权组合存在着自主 计划和计划 市场的扭曲。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经济体制实行计划经济,人口生育和流动选择权却为自主;而国民经济向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转变的过程中,即改革开放后30多年,人口生育和迁移选择权由家庭和个人收归国家,并由政府进行管控。当然,当年人们对计划经济导致的低效率等诸多问题感受深刻,而忽视了低效率的生产供给增长不能满足自主生育的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这一尖锐矛盾。而且,当时还面临着1000多万名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回城就业、国内粮食生产不足和需要进口、外汇极度短缺等困难。人口数量增长和人口流动,是交由社会自动平衡,还是由国家进行干预,中国长达几十年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研究案例。
3提出一个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延期影响关系定理,即人口增长速度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存在一个20年的滞后期
在因战争、瘟疫、生育政策改变等影响人口增长不规律,人口增长率大起大落的国家,20年前的人口增长速度上行或者下行,会影响现在经济增长速度的上行或者下行。我研究1974年到1994年的人口增长率与20年后1994年到2014年的人口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高度相关。从经济角度对这种滞后关系进行解释:20岁左右的劳动人口的增长率缩小,将扩大或者收缩国民经济劳动力投入的规模;要租房购房,扩大或者减少对房屋的需求,导致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的扩张和收缩;要结婚生子,就会扩大或者减少对日常生活、耐用消费品,包括家庭汽车等消费品的需求。因此,20岁左右的人口开始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这部分人口的增加和减少,对消费和投资需求及产业规模等决定经济增速上行和下行的重要因素有着重大影响。
4从数理和实践上证明人口结构变动影响经济的排浪式兴起和衰退
从长远来看,人口结构不规则变动,会引致经济产业排浪式繁荣或者衰退,推动经济增长波浪式持续上行或者波浪式持续下行。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前中期的人口爆炸式及快速增长,实际是为后期长达数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推动从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发达国家转型积累人口推动力量。在人口生育率长期稳定在均衡替代率水平(人口规模长期不变),人口年龄结构均衡的状况下,由于各年龄段减少的人口,逐级会有新增的人口进行相应地弥补,所以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与人口变动无关,而是由财政收入支出、对外贸易和投资逆顺差引致,或者战争、饥荒等重大事件引起。
当人口生育率在人口均衡替代率水平上下波动较大时,人口结构柱会出现凹凸不平、底大上小,或底小上大等几种形状。从长远来看,这种波动便会导致宏观经济出现以下四种变动:一是人口结构柱凸的部分,表明这一时期人口生育率短中期高于均衡替代率,出现婴儿潮,导致从妇产医院、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劳动密集型产业、房地产、耐用消费品、汽车、旅游、医疗健康、养老院、火葬场、墓地等各产业及其相关产业此起彼伏,形成一波排浪式繁荣;二是相反的情况,即人口结构柱凹的部分,表明这一时期人口生育率短中期低于均衡替代率,则形成一波各产业排浪式的衰退;三是当人口生育率长期高于均衡替代率时,人口结构柱是一个下大上小的形状,其间每
年不断增长的婴儿人口,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带来从妇产医院到墓地各产业及其相关产业持续不断地繁荣,也即经济高增长的数十年阶段;四是当人口生育率长期低于均衡替代率,人口结构柱是一个下小上大的形状,其间每年出生的新生儿都比上年减少,在一个相当长时间内,带来从妇产医院到墓地各产业及其相关产业持续不断地衰退,也即进入中低增长,甚至是数十年的低增长乃至负增长时期。当然,也有人口生育上行或者下行过程中,嵌入婴儿涨潮或者婴儿退潮,也即在上小下大,或者上大下小的人口结构柱中,边缘不是平滑的,而是凹凸状的,形成混合型的人口增长变动引致的经济增长波动过程。
00
因此,人口增长和结构变动在中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影响。人口增速的放慢和加快,导致劳动力资源、消费需求等因素变动,最终带来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应变动。从结构上看,当期劳动力人口和老龄人口的增减,会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下降,也会造成产品、养老金成本的增加和减少,在一个开放经济中,还会影响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5提出人口前期快速增长与经济中后期顺利进入后工业社会,存在一个跨期平衡和推动的效应
一个国家如果前中期放任人口爆炸式及快速地增长,爆炸形成的人口积累在30年后的一个阶段中会助推该国快速完成工业化,进入发达的后工业社会;反之,一个国家前初期就开始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则可能人口储备规模不够,出现严重的经济主力人口不足、少子化和老龄化现象,在工业化后期快要进入后工业社会的时候失去足够青壮年人口规模的助推力量。前期快速增长的人口储备积累是发展中国家从现代化起步,未来几十年内经济从低增长到高增长,最后推动其进入工业化社会的重要爆发力;而人口进入低生育率,人口力量萎缩,是一些新兴工业化和老牌发达国家进入经济低速度增长,甚至负增长时期的重要原因。
学界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是少子化和老龄化。我们在研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范畴是经济主力人口,指20~45岁的人口。这部分人口在就业创业创新、投资和消费等方面,均是最富有能力的人口资源和人力资本。这部分人口的增加或者减少,也就意味着劳动力供给,住宅、耐用消费品、汽车、奢侈品购买和消费,创业投资,发明专利和技术产业化等方面的增加或者减少发生变化。因而,这部分人口规模的收缩或者扩张,对国民经济繁荣和萧条的影响较大。
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在经济发展阶段,具有相同的组合发展模式,即政治上相对集中、经济上市场化,同时还同属东亚文化体系,前二者属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后者属于发展中国家。以它们为例,从工业化过程比较看,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分别始于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50年代,从GDP增长8%的速度跌下来的年份分别是2003年和1998年,高增长了43~48年;而中国大陆如果从人均GDP按市场汇率60美元的1978年后算起,8%速度以前经济增长的时间为33年,
2013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12年GDP增长率为78%。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 govcntjsjtjgbndtjgbqgndtjgb201302t20130221_30027html。中国大陆与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相比高增长的发展时间分别短了10年和15年。在从8%的增速跌落的年份,中国大陆的人均GDP比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少12多,人口生育率低于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中国台湾地区,略高于韩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
6定义计划生育人口坑的概念,并对其造成的经济后果进行详细分析
当一个国家人口再生产实行政府计划,而产业运行和发展则由市场机制自动调节时,人口生育和增长既受到政府管制的调节,又受到社会经济内在自动调节机制的影响,不进行政府控制条件下的人口自然增长线与受双重调节的人口增长线之间,形成一个人口坑。如果政府管制较松,人口坑较浅,不影响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过程,只是在滞后的一个远期中,经济增长可能陷入低迷,如日本;如果人口坑过深,意味着一是坑的边缘过陡,中短期内经济增长速度快速下降,二是形成经济发展的中等收入人口坑陷阱,并陷入长远期经济持续低迷的境地。由于中国人口坑减少的1~44岁人口(特别是其中22~44岁最具消费需求、劳动力供给、创业创新等能力)规模近217亿人,使经济发展在中等收入向发达经济水平跨越时,经济增长丧失了在人口增长和人口具有年轻活力时的动力,以人口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推动力受到损害,在工业化后期快要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关键阶段发生了未富先老和未强先衰的状况,使中国经济失去了本可以高速增长10~15年的宝贵时间。
7指出计划生育的重大弊端,只能使总量有计划,但是对人口结构不能通过计划使其按比例平衡
与对产业运行和发展进行政府集中管理不同的是,对人口再生产实行政府计划,即计划生育,只能对新生人口实行计划,而不能对已经出生的各年龄人口进行计划和再平衡,特别是不能计划减少老年人口数量,使其与青少年人口数量相平衡。其经济后果是:劳动力的快速减少导致成本上升,特别是养老金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会越来越大,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发生突然的转折,并可能长期陷于不利位势;由于不同年龄人口的边际消费率不同,对消费增长和需求结构发生较强烈的影响(比如,青年人多和老年人少会使房地产业繁荣,青年人少而老年人多则会使房地产业萧条住宅需求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因老年人死亡而住宅供应量增加),以至于产业结构也进入快速的转折期。
当然,对自然生育的政府干预,如果程度过高和时间太长,由于传统文化对男女婴儿家庭偏好的影响,并对不同的民族实行差别化的政策,还导致了人口男女结构的失衡以及主体民族比例相对萎缩、规模化的少数民族比例快速扩张,造成一系列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的负面后果。
8人口总和生育率的警戒线为21
考虑提早病亡和意外死亡的情况,人口总和生育率21是一个民族长期不萎缩的最重要的平衡替代观测和警示指标。如果生育率长期低于21,在现代市场经济和后工业社会环境中,容易形成低生育文化,生育率惯性下行,对民族的人口安全形成巨大的萎缩风险。还有辅助的指标,如果人类未来平均寿命85岁,0~14岁的人口不能低于总人口的25%。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等,特别是中国大陆,在人口生育率降低到21水平下时,还在提倡少生,还在严格的控制人口的生育,这对于民族人口安全是非常危险的做法。许多发展中国家学者和国家管理者的一个错觉是,在对生育采取指导性计划或者强制性管制后,人口还在高速增长,因此在人口生育率降低到21时,计划生育仍在进行。他们所忽视的是,人口生育率降低到平衡替代率21时,由于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效应快于控制人口生育的效应,使得人口仍会快速增长一个阶段。但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是,快速增长的是老年人口部分,以及如果在生育率21时,还采取严厉的控制,危险来自过度老龄化、人口和民族群的惯性萎缩。比如,韩国的生育率如果不能提高,新生人口不能平衡替代,人口规模持续收缩,几百年后,大韩民国可能会自行消失。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一个民族是实行多妻制、不习惯避孕、反对堕胎、多人口等生育和家庭宗教习俗,生育行为受其文化因素的影响大,受成本收益机制、教育水平、人口流动、城市化等因素影响小,它的人口生育率可能会持久地高于21的替代率水平,人口增长速度会不同程度地高于其他受文化因素影响小、受成本收益机制等因素影响大的民族。从远期来看,这将改变世界人口各民族的比例结构:多生育文化的民族将成为世界人数最多的主体民族,而生育率低于替代率的民族,最后终将消亡。即发生由于生育习惯不同而形成西方基督、中亚北非伊斯兰和东亚儒家等各大文明间的此起彼落和此消彼长。
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剧烈变动必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固定资产寿命和人口增长速度是影响国民经济周期变动的两大变动因素,这是最基本的人口经济学原理之一。但在中国经济增长波动研究中,学术界却对人口问题视而不见,难免对为什么中国自2008年起长达8年经济下行原因解释乏力,因而也无法提出摆脱这一困境的思路和可行的治理方案。
9提出人口流动不畅是引致中国经济下行的另一大核心解释变量
除了人口数量和结构等变动外,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过程,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现代化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人口流动与学习中的人力资本形成,城市化各阶段与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扩张的相关性,城市的集聚经济效应,等等,已经有非常多的研究成果。本书在这方面的工作只是讨论了中国人口流动和城市化与其他国家模式的特点。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以表面的数据,如用中国常住6个月以上人口的城市化水平,与世界一般发达国家城市化、人均GDP等数据对比,来探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过程的流动体制、流程和结果,若细致地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模式相比较,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案例。
当然,在第二本书中,我们试图以人口规模和密度为基础,初步讨论大国经济和区域网络经济这样的范畴,并以此来解释中国可能有的大国规模经济优势,来说明为什么互联网 传统行业这样的产业模式,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中低航空、信息网络、大数据等这些网络型的产业,在中国发展要比美国等国家蓬勃的经济学原因。
农村人口城市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趋势,世界上还没有这种案例,一个拥有很大比例农村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可以直接转变成发达国家。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和集中是一个国家经济高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城市化水平发展到65%左右时,基本完成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达到85%左右时进入较成熟的后工业化国家。从刘易斯和舒尔茨等人的二元结构和人力资本理论看,人口流动,特别是城市化,既是流动过程中通过学习形成人力资本的过程,也是剩余劳动力得到利用、收入提高和相关土地等资源重新配置,推动经济强劲增长的阶段。舒尔茨经过计算,发现美国20世纪初的经济增长动力有14来自人口流动。
中国与其他国家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不同在于:由于户籍限制、房地产价格太高、无土地等财产收益基础、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不公平,人口向城市的流动方式是青出老回和在城镇中漂泊;由于农村耕地、宅地和林地等所有权结构的复杂性,农民到城市务工后,农村资源的再配置存在障碍,规模经济和现代农业举步维艰;政府强制征用和行政垄断卖地的方式,盲目扩大城区和开发区,项目用地高算多报,使土地的再配置浪费很大;城市中的资金不能通过交易和股份等长期投资的方式进入农场、林场和其他农村项目;大部分儿童、妇女和老人留守农村,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由于不平等的歧视)在公共和准公共产品方面的消费水平也较低,对教育、医疗、健康和养老等服务的消费能力和支出有限。
国内有的经济学家往往简单地将中国的人口流动和城市化水平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而忽视了中国在户籍、流程、公共服务制度和土地体制上的巨大差异。城乡户籍不统一,教育等公共服务不平等,社会保障不公平,土地体制僵化,等等,使得人口流动、消费和投资、农村土地等在其他国家可以强劲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因,在我国锐减一半。
从中国经济运行、增长、发展和开放的情况看,经济学的研究,关键是要厘清分析的脉络和流程。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动劳动力供给的变动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工资的变化国民经济养老成本的提高国内市场和出口的竞争力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消费增长速度的变化消费结构的变化老年人与青年人消费倾向的不同增长的消费拉动力,就是经济景气和增长与人口增速及结构有关的相互作用脉络,顺着这样的逻辑线索才能认清经济下行的原因之一。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分析清楚一个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关键。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民族,我们内心的祈望是,在认清造成中国经济下行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从目前和更长远的未来看,采取战略性的调整,深入改革,实施更高层次的开放,保持一个持续和中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使她能跨过中等收入阶段的人口坑陷阱,创新发展,世世代代生息繁衍、繁荣富强、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然,作为学者,我们希望在经济科学研究的进展方面,在现有人口与经济关系、发展中国家发展规律等各派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和进展;在实践上,我们也希望世界其他开始工业化和已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期的发展中国家,学习中国成功的经验,而不再走中国走过的弯路。这就是我们对中国经济增速下行这一特殊案例人口与经济内在关系进行科学而深入研究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将本书呈给每一个关心人类命运和中华民族前途的读者,奉献给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包括经济陷入人口负增长困境中的发达国家。本书的研究及其定理,希望使人们记住:结构合理、生生不息和流动顺畅的人口,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繁荣、持续发展最为宝贵的要素和财富。
周天勇
2017年2月16日


516不同生育权配置的国际经验总结
从以上对世界不同国家实行的生育政策及社会经济后果分析来看,无论是实行了指导性计划生育政策还是因为历史原因导致的人口减少,对一个国家人口增长及社会经济的深层次负面影响都是巨大而长远的。
首先,人口生育率降低到世代更替水平以下后,很难在短期内通过鼓励和刺激生育的政策得以恢复。比如日本,人口生育率从1949年的43降到1960年的2,只用了10多年的时间;从1970年开始停止对人口生育的管制,人口生育率在40多年也未恢复到2,2015年总体生育率也只有14。而印度因为文化、宗教等复杂因素对人口计划生育的抵制,至今人口生育率仍高于世代更替水平,2013年为248。
其次,人口的长期萎缩会危及种族延续和国家安全。比如日本,2013年人口约为127亿,预计到2060年,日本人口大概减少为086亿。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方案显示,到2100年,日本人口在世界人口中的占比将从2013年的176%降到09%,人口只减不增,逐渐衰落直至消失。
最后,最显著也最重要的是,人口的减少将会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增长。人口不断减少,使得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后工业时代失去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表现出下行、老态及疲软等不良反应,与后发新兴经济体印度相比,缺乏劳动力和创造力的优势。据世界银行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5年,日本GDP增长率分别为-01%和04%,韩国的经济增长为33%和26%。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增长在2008年后经常保1争2,甚至一度负增长,2015年经济增长为085%。印度近乎失败的人口生育控制并没有造成人口的快速下降,使得印度的经济增长具备了重要的人口优势。印度近年来的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5%以上的水平,2015年更是高达76%,首超中国并领跑全球,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实行指导性计划生育政策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均呈现明显的先富后老特征,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人口兴盛时期完成了工业化,但在后工业时代却面临着人口萎缩和经济低迷的压力;印度则由于具备人口优势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具有相当大的潜力。
52基于不同迁移权配置的国际经验
目前,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及法律都赋予了公民自由迁移的权利,但仍有部分国家不同程度地将迁移权收归国家所有。总的来看,国家宪法赋予了公民迁移自由的权利,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国家的管理体制限制了公民的迁移自由,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将影响城市化进程。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国际上的两种迁移权配置方式:第一种配置方式,包括美国、日本和法国等在内的国家,其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全保证了公民的迁移自由,这些国家公民的迁移自由权在法律和经济学层面均归属个人支配。第二种配置方式,包括俄罗斯、印度等在内的国家因社会保障体系、种族歧视及城市化建设不足等因素,公民的自由迁移权利受到国家的干预,尽管在法律层面迁移权归公民个人支配,但在经济学层面迁移权却受到国家的半管制。本节通过梳理世界不同国家的人口迁移权配置方式,分析各配置方式对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并从中总结经验。
521美国的人口迁移自由
美国法律和历年法院判例赋予了公民自由迁移的基本权利,还保障了公民在各州享受的优惠、平等和豁免权。在美国,与迁徙权相配套的各项权利受宪法保护的依据是优惠与豁免条款
《美国联邦宪法》第4章第2节规定:每个州的公民均享有诸州公民所有优惠和豁免权。《美国联邦宪法》第14修正案规定:所有在合众国出生或者入籍、并受制于其管辖权的人,都是合众国和其居住州的公民。任何州不得制订或者实施任何法律,来剥夺合众国公民的优惠和豁免权利。和平等保护条款
平等保护条款规定:各州不得在其管辖区域内,对任何人拒绝提供法律的平等保护。。根据这两个条款,迁移、流动人口有权享受流入地州政府提供的各项服务保障,而且新迁入的居民与本州居民享受同等待遇,流入地政府有责任保障新迁入本地居民的各项权利(曹淑江,2007)。美国公民自由随意的州际迁徙没有造成美国社会秩序的紊乱,这得益于社会保障号(Social Security Number,SSN)制度的管理。1935年,美国政府为维持美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稳定,推出了《社会保障法》(该法案最初名为《经济保障法案》),这一法案被新政后的美国各届政府不断修正和完善,从而构成了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每个合法的美国公民都有一个社会保障卡,且社会保障号伴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美国人每到一个地方就要到社会保障机构办理住所变更手续,以保证在该地享受各项权利。联邦当局能根据迁移人口的住宿变更情况进行信息追踪,了解、掌握、查询、统计全国人口的迁移情况。社会保障号信息系统随时记录美国人口的迁移、流动、工作变动、收入变化以及缴纳税费等情况。各地区、各行业以及各部门都能通过社会保障号查询公民的个人情况,社会保障号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随时起着调节作用,保障美国的社会经济有条不紊地运行。
美国人口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促进了城市化的良性发展。得益于发达的铁路网、州际公路网,以及家用汽车的普及,美国人口在城乡、州际之间自由迁移。当前,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城市化率就达到了70%以上,2014年,城市化率高达815%
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城市发展指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http:data worldbankorgcnindicatorSPURBTOTLINZS。,显然这是人口自由流动的结果。鉴于美国政府对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行政干预较少,美国的城市化进程基本都是依靠社会和市场的力量推动。美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在城市化的各阶段有所不同,在集中城市化阶段,人口主要从乡村迁移到城镇、小城镇迁移到大城市;在城市郊区化阶段,人口主要从城市迁移到郊区,形成大都市区。当前,美国的郊区化有效缓解了美国各中心城市人口密集、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改善了公民的城市生活质量。
522日本的人口迁移和住民登记
《日本国宪法》明确规定日本公民享有迁移自由的权利。
《日本国宪法》第3章国民的权利与义务中第22条明确规定公民具有居住、迁移及选择职业的自由,移住外国和脱离国籍的自由:1在不违反公共福利的范围内,任何人都有居住、迁移以及选择职业的自由。2不得侵犯任何人移往国外或脱离国籍的自由。资料来源:《日本国宪法》,日本国驻华大使馆,1946年11月3日公布,1947 年5月3日施行。日本从1952年开始通过住民登记制度对迁移人口进行管理(新华,2003)。每个日本居民持有一张住民票,相当于户籍文本,它以每个居民的居住地为基础设立,记录个人姓名、出生日期、性别、当前住址等信息,以及个人居所变动、迁移、纳税等信息,它既是政府为个人提供公共服务的凭证,又是日本对迁移人口进行管理的制度。住民票完全跟随公民的住址而移动,国民在迁移到其他地方前,首先要带上新居住地的房屋租赁合同,到居住地区政府办理住民票迁出证明,注明迁出的原因和计划前往的地址。搬入新住址14日内要到新住地区政府办理迁入登记,居住地点的信息登记要求十分详细,这样就变更了原来的户籍材料,也就成为新迁入地的公民,并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的子女教育、国民健康保险、公共设施利用及公共服务享受等社会福利。自2011年以来,日本又出台了住民基本情况网络登记制度,这是住民登记制度电子政务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制度要求迁移人口安顿下来后,1个月内到当地行政部门登录新居住地点,实现户籍材料的自然变更,显著提高了迁移人口管理效率。
何德功日本居民身份管理便于人口流动[EBOL][2003-07-17].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3-0717content_981062htm.
住民登记制度是日本人口迁移和户籍管理中非常关键的环节,一方面,保证了日本人口迁移、流动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也加强了日本行政当局与居民的有效互动,即享受当地各种优惠政策与遵守当地的行政措施和法律,因为日本政府可以随时掌握公民的行踪。
世界各国的身份管理制度一瞥[EBOL][2003-07-25].http:old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03072570628shtml.住民登记制度虽不具备调控城市化人口流向和流量的阀门功能,但能对迁移人口进行有序管理。目前,日本属于全球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2014年城市化率达到了93%,东京人口占日本总人口比例超过14。由于高度发达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并不存在大量低素质人口大规模涌入东京等大城市的现象。因此,日本有序的人口迁移管理依托于完备的行政管理制度和健全的市场调节机制有机结合,前者保证了对迁移人口管理的疏而不漏和自由平等,后者保证了流入大城市人口的优胜劣汰和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523法国的迁移自由和流动人口管理
1946年法国《新人权宣言》和1950年签订的《欧洲保障人权和根本自由公约》赋予法国公民迁徙自由的基本权利。
1950年11月4日签订于罗马的《欧洲保障人权和根本自由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条即是迁徙自由。公约具体规定为:1合法地处于一国领土之内的每一个人都应当在该国领土之内享有迁徙自由和自由选择其居住地权利。2每一个人均有权自由地离开任何国家,包括其所属国。3对于这些权利的行使不得被施加任何限制,但根据法律施加的限制以及在一个民主的社会出于保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维护公共秩序、预防犯罪、保护健康或道德、保护他人的权利和自由的需要而施加的限制除外。4第1款中所设定的那些权利也可以在个别领域中受制于一些按照法律而施加并基于民主社会的公共利益而正当化的合理的限制条件。资料来源:欧洲人权法院,《欧洲保障人权和根本自由公约》,http:wwwechrcoeintDocumentsConvention_ZHO pdf。每个法国公民拥有个人户籍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国籍、出生日期、出生地址、父母的职业、经济收入、宗教信仰、居住地址等个人信息。如果一个法国公民迁移至新居住地,只需要通知以前居住地的社会保险机构,将其个人户籍信息转到新住址所在地的相应社会保险机构即可,法国公民可以随意跨区域迁移而不受任何措施的限制。
美国法国日本户籍制度[EBOL][2005-11-2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1 28content_3846265htm可见,法国流动人口的秩序是以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的。法国公民的医疗保险、失业救助等社会保险全国联网,每个公民对应一个社会保险号码,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享受医疗保险、失业救助、住房补贴、看病就医、教育等一切社会福利。
迁移自由的前提是人口的自由流动,法国采取分类发放流动证制度对国内流动人口进行管理。需要办理流动证的群体主要是有工作但没有固定居所者、无家可归者以及罗姆人(吉卜赛人),每年的数量有30万~40万人。法国实行的流动证制度具有三个鲜明特点
美国法国芬兰巴西流动人口管理的经历与得失[EBOL][2012-02-07].http:finance peoplecomcnGB7084617040165html:第一,流动证制度具备法律支撑。法国法律规定,年满16岁且居无定所者必须办理流动证,有效期为5年,期满后必须到警察局办理延长手续。如果警察检查到符合条件而无法出示流动证,则面临惩罚甚至监禁。第二,流动证制度实行分类发放与管理。针对流动人口的流动证的发放、审核时间长短,法国根据流动者是否有固定居所、固定工作地点和固定收入而定,分为A、B、C、D四类。第三,流动证必须与市镇相关联。法国流动证的申领人必须同时申请同国内某个市镇相关联,形成绑定关系。关联有效期2年以上,之后可以更换关联市镇。在关联生效期内,流动证持有者必须在该市镇完成相应的义务并遵守法律,连续3年与一个市镇关联才拥有选举权。此外,一个市镇接纳流动证持有者不超过当地人口的3%。拥有流动证可让持证人享受法国公民的民事权利,以及关联市镇的选举、被选举权和司法援助等政治权利。该流动证管理制度不仅实现了对不同人员的分类管理,提高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法律强制效力,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控制了市镇的人口规模。
524俄罗斯人口迁移及其低流动性
根据《俄罗斯联邦宪法》,俄罗斯联邦每位公民不论男女都享有在俄罗斯联邦境内自由迁移、选择停留地和居住地的权利。
1993年12月12日由全民公决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宪法》第2章第27条规定:1合法地处于俄罗斯联邦境内的每个人都有自由迁徙、选择逗留和居住地点的权利。2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离开俄罗斯联邦国境。俄罗斯联邦公民有不受阻碍地返回俄罗斯联邦的权利。资料来源:《俄罗斯联邦宪法》,中俄法律网,http:wwwchinaruslawcomCNInvestRuLaw2005531140842_6715509htm。公民的迁徙行为无须经过地方政府审批,只需进行合法的迁出、迁入登记即可(Schaible,2001)。1995年,俄罗斯联邦政府根据法令正式颁布具体的执行方案,规定公民迁移到一个地方,非当地户口的本国和外国居民在3天之内必须办理户籍登记,接受俄罗斯移民局、警察局和安全局的备案(Rubins,1998)。俄罗斯联邦政府虽强调和维护公民的自由迁徙权,但由于缺少对国内迁移人口的实际性管理,导致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这类大城市存在对外来迁移人口的隐性限制。俄罗斯联邦当前对国内迁移人口的政策性管理文件主要是俄罗斯联邦移民管理纲要,该文件力求优化国内人口流动,促进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尽管俄罗斯联邦宪法及联邦立法对俄公民常住地选择上未设任何行政限制,但就国内移民管理而言,政策制定和执行仍显不足,护法机关实行的登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甚至破坏了联邦公民自由迁移的权利(于小琴,2011)。对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样的大城市而言,受种族主义冲突背景下的治安压力、社会福利资源分配的压力、市场化在大城市居民中形成的对外来人口的竞争性心态,共同导致大城市对外来流动人口的自由迁居限制。为消除城市流动人口中存在的恐怖主义威胁,俄罗斯立法机构修改了涉及流动人口管理、移民、机动车过户、居住登记、交通工具安全管理等近30个法律法规,新法规针对人口流动的限制大大超过以往(周开颜,2013)。
由于联邦政府缺乏利用人口流动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平衡的管理意识,且对这一过程协调不足,甚至对毕业生的就业还实施了行政命令体系下的管理措施。因此,俄罗斯联邦部分行政因素对国内人口迁移的限制,导致国内人口流动不畅。这些限制性的行政因素主要包括:第一,人口的迁移借助官僚化的登记程序,登记手续过于烦琐,限制了外来流动人口的居住。目前俄罗斯对国内流动人口统计不足,临时劳动移民也未纳入登记体系。第二,大部分社会保障体系与公民常住地绑定,这限制了迁移人口获得迁入地社会保障的权利,包括医疗保健、退休及社会救助服务等。第三,大城市住房供给不足以及高昂的房价极大地抑制了公民的迁移,包括缺乏廉价公寓住房、贷款体系不健全以及收入水平较低等因素大大阻碍了人口的迁移。第四,人才市场及就业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落后,就业信息不对称,很难促进人口的广泛流动。尽管俄罗斯联邦公民有自由迁移的权利,但由于受到各种行政管理制度的限制,致使各联邦跨地区的人口流动性较低。
525印度的人口迁移与贫民窟的形成
印度宪法赋予印度公民在国内自由迁移的权利,
1949年通过的《印度宪法》在自由权一节第19条第1款规定:一切公民均享有下列权利:在印度领土内自由迁徙。但由于缺乏健全的制度对过亿人口的流动和迁移进行有效管理,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自1947年印度独立以来,印度公民没有唯一能标志印度公民的身份证,只能用选民证、工作证、驾照、护照、银行账户等证明身份的证件在特定的地方工作和居住,这就带来公民身份资料重叠的可能性,政府更无法对几亿规模的迁移人口进行有效管理。由农村迁移人口构成的城市贫民的快速增长,加上印度政府对贫民窟居民的社会保障、医疗服务、义务教育等供应能力有限,导致印度的城市化质量和城市运行管理效率低下。
印度政府对迁移人口的管理不善产生的社会问题体现在:首先,印度属于发展中大型经济体,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落后地区的人口季节性和永久性地大规模向较发达地区迁移。每年印度终身迁移人口总量高达全国总人口的274%,农村作为人口迁移的发源地和目的地,共有705%的国内迁移人口来自农村,农村之间的迁移人口占总迁移人口的642%,大量迁移农村人口面临就业、居住、教育等问题,这些当前印度政府都还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其次,大规模的流动人口既无法回到农村重新被安置,又无法被城市正常吸纳,催生了快速增长的贫民窟。相较于凋敝的农村,城市虽能够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机会,但却无法提供正常的城市生活、社会福利及平等的学习和工作机会。为了满足最低程度的生存需求,大量流动人口只能选择废旧铁皮、油毛毡、塑料布和几根竹竿搭成的简陋窝棚作为安身之所。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窝棚犬牙交错,开始向城市的空隙蔓延,逐渐形成规模惊人的贫民窟。就印度的贫民窟现状而言,印度政府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可能都无法解决。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all。最后,住房建设速度赶不上贫民窟增长速度,城市化质量较低。在印度法律里,保障人的迁徙权和居住权比公私土地产权具有更优先的地位。由于印度法律的规定,一旦公民在一处住房居住满一年,则该公民就有优先购买这处住房的权利,以及相比于其他公民的无限期租住的优先权。这样就导致了私人出租房屋和建造出租房屋的供给减少。这种情况下,虽然印度政府计划为贫民窟的流动迁移人口提供住房,但目前的建设速度仍赶不上贫民窟人口的增长速度(刘培林,2010)。
526不同迁移权配置的国际经验总结
从以上对世界不同国家实行的迁移权配置方式分析来看,以美国、日本和法国为代表的国家迁移权完全归公民所有;像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其公民的迁移权受到国家的半管制。通过本节对不同国家人口迁移和流动管理的分析可见,公民的自由迁移和流动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及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如果公民的迁移自由受到国家制度的限制,则会阻碍甚至扭曲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一方面,人口的自由迁移与否,影响劳动力的市场配置和城市化进程。人口的自由流动可以迅速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集中到城市,加速城市化进程。比如美国、日本及法国,这些国家均快速完成了城市化,当前已处于城乡一体化的逆城市化阶段。而在公民的迁移自由权受到政府社保制度、种族歧视等半管制的状态下,由于权利边界不清,流入城市的公民无法市民化,导致人口流入地城市化进程减缓,比如俄罗斯,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社会保障体系将城市外来人口排斥在外。外来人口在贡献了劳动(包括与之相伴的税收、其他政府收入、企业利润等)后,无法享受当地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结果是人口流动和迁移的动力降低,城市化进程迟缓。再比如印度,因政府无法对大量农村迁移人口进行安置,对贫困居民的社会保障、医疗服务、义务教育、住房等供应能力有限,形成了规模惊人的贫民窟,城市化质量低下。
另一方面,人口能否自由迁移,会对市场经济产生重要的持久性影响。市场经济要求发展所需的一切劳动要素均能够自由流动,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最佳发展。以美国为例,经济学家舒尔茨曾计算,美国20世纪初的经济增长动力有14来自人口流动,这得益于美国对流动人口的较少干预,以及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美国是世界上人口流动最大的国家,国内人口的流动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有28个、27个和16个州出现人口净流出,且基本集中于美国的北部和中部地区。近年来,美国人口的迁移率更是高达30%左右。一个国家的人口流动如果受到阻碍,必然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比如俄罗斯,尽管俄罗斯联邦公民有自由迁移的权利,但因受到各种行政管理制度的限制,致使各联邦区跨地区的人口流动性低,经济发展缓慢。
711人口变动与消费、投资和出口变动的数理关系
人口结构和数量的变动通过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下面我们将对其内在传导机制进行数理描述和含义分析。我们在汉森萨缪尔森的乘数和加速数模型基础上,讨论人口增长率下降和急剧老龄化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详细理论模型的构建和推导见本章附录),结果如下:
首先,人口结构不均衡对长期产出的影响。在函数GDP=G0(1-)中,因为dGDPd=G0(1-)20,是单调递增函数,所以边际倾向越小,长期稳态产出越低。又因为1=NOPOP2N ROPOP2R,而=NOPOPN ROPOPR,所以-1=NOPOPN(1-NOPOP) ROPOPR(1-ROPOP)成立。根据式(7-7)的NOPOP ROPOP1,有00成立,即1。再根据函数GDP=G0(1-)单调递增性质,从而GDP*GDP1*成立。由此可知,人口结构不均衡对国民生产总值的长期产出增长不利。
其次,婴幼童少青中人口比重减少对稳态产出的影响。因为dGDP1*dNOPOP=G0(1-1)2d1dNOPOP,且d1dNOPOP=2NOPOPN 2ROPOPRdROPOPdNOPOP,当NOPOP ROPOP1时,dROPOPdNOPOP=-1,则d1dNOPOP=2(NOPOPN-ROPOPR)。虽然婴幼儿和年轻人的消费倾向N可能会大于老年人的消费倾向R,只要人口结构中婴幼童少青中人口所占比重足够低,就有NOPOPN-ROPOPR0、dGDP1*dR=G0ROPOP2(1-1)20成立,婴幼童少青中人口和老年人增加消费倾向,有助于长期稳态产出的增长。但是人口老龄化后,婴幼童少青中人口下降,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趋向饱和,刚性需求满足后的消费倾向也会下降,即N减少后引起GDP1*的减少。同时老龄人口增加,短时间内会增加老年产品需求的扩张,从而GDP1*会因为R的增加而扩大,但随着他们的离世,边际消费倾向降低,需求也会下降,即R下降后再次引起GDP1*的减少。所以,人口结构向老龄化发展的过程,将会出现因婴幼童少青中人口边际需求减少、老年人边际需求增加然后减少的趋势,全社会总产出出现退潮起潮退潮变动过程。由此可知,人口老龄化后,婴幼童少青中人口和老年人边际消费倾向的不同步,国民生产总值短期内可能有所复苏,但长期肯定会下降。
最后,加速度的影响。当人口结构中婴幼童少青中人口比重大幅降低,因为dr1dv1=1(v11)-12(NOPOP2NdvN ROPOP2RdvR)2,他们的投资倾向dvN也会下降。虽然老年人的投资倾向dvR会暂时上升,但投资倾向增长幅度不会很高(也会低于婴幼童少青中人口),甚至在长期会因为他们相继去世而减少。因此,婴幼童少青中人口减少后的全社会长期投资倾向dv1会减小,导致短期国民生产总值向长期稳态均衡调整的速度降低,即使采取宏观政策刺激经济向稳态产出调整,也会因为投资倾向的降低,降低了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效率。所以,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虽然会刺激老年人的短期投资倾向,但全社会长期投资倾向会因为婴幼童少青中人口减少而下降。人口结构的投资波动,再次显现退潮涨潮退潮趋势。长期国民生产总值会因为全社会投资减少而下降,宏观刺激政策也会因为投资倾向的降低而需要更长的调整时间,因此,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短期调节的有效性也会随之下降。
712人口变动引致国民经济排浪式衰退
上面我们从数理关系描述了人口生育率、人口数量增长,特别是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产出的影响。下面,我们再从有关消费、投资、出口和经济增长的数据及实践观察,进一步分析讨论,在长期的过程中,人口结构不规则变动引致经济产业排浪式繁荣或者衰退,推动经济增长波浪式持续上行或者波浪式持续下行。
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前中期的人口爆炸式及快速增长,实际上是为后期长达数十年的高速增长、推动从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发达国家转型积累人口推动力量。在人口生育率长期稳定在均衡替代率水平(人口规模长期不变)、人口各年龄结构均衡的状况下,由于各年龄段减少的人口,逐级有新增的人口相等地弥补,长期发展过程中,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与人口变动无关,而是由财政收入支出、对外贸易和投资逆顺差引致,或者战争、饥荒等重大事件引起。
当人口生育率在人口均衡替代率水平上下波动较大时,人口结构柱,或者出现凹凸,或者底大上小,或者底小上大,长期过程中,导致宏观经济变动有四种情形:一是人口结构柱凸的部分,表明这一时期生育率短中期间高于均衡替代率,出现婴儿潮,导致从妇产医院、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劳动密集产业、房地产、耐用消费品、汽车、旅游、医疗健康、养老院、火葬场、墓地,各产业及其相关产业此起彼伏,形成一波排浪式繁荣;二是人口结构柱凹的部分,表明这一时期人口生育率短中期间低于均衡替代率,则形成一波各产业排浪式衰退;三是当人口生育率长期高于均衡替代率时,人口结构柱是一个下大上小的形状,其间每年不断增长的婴儿人口,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带来从妇产医院到墓地各产业及其相关产业持续不断地繁荣,也即经济高增长的数十年阶段;四是当人口生育率长期低于均衡替代率,人口结构柱是一个上小下大的形状,其间每年出生的新生儿都比上年减少,在一个相当长时间内,带来从妇产医院到墓地各产业及其相关产业持续不断地衰退,也即进入中低增长,甚至是数十年的低增长或负增长时期。当然,也有人口生育上行或者下行过程中,嵌入婴儿涨潮或者婴儿退潮,也即在上小下大,或者上大下小的人口结构柱中,边缘不是平滑的,而是凹凸状的,形成混合型的人口增长变动引致的经济增长波动过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