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无端欢喜
》
售價:HK$
78.2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HK$
55.2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HK$
89.7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HK$
45.8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7.8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1.8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5.9
|
編輯推薦: |
本书在研究方法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作者较好地运用量化研究、质化研究方法的结合,尤其是引入的颜面指数分析方法、图像直观分析方法,符号阐释分析方法等对女性身体形象的多维解读。这些方法在研究中互相映衬,彼此之间的交叉解读有助于使人理解不同社会环境下女性身体形象的视觉建构问题。
|
內容簡介: |
《媒介女性身体形象的视觉传播研究》立足政治文化、性别文化、消费文化三个文化观测点,借助量化研究、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引入颜面指数分析方法、图像直观分析方法,符号阐释分析方法等对女性身体形象展开多维解读,考察女性媒介中的视觉文本,探讨女性媒介中女性话语的生存样态及其背后的意义,呈现出不同社会环境下女性身体形象视觉传播的建构图景。
|
關於作者: |
陈瑛湖北随州人,华中科技大学传播学博士。现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网络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视觉传播和新闻业务等方面的研究。曾主持2014年湖北省委宣传部舆论引导重大调研课题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方式转型研究1项,主持湖北省厅教学教研改革课题高校新闻与传播多维度实践教学模式探讨、教育新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等4项,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曾获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主讲的新闻摄影入选省级精品资源课建设规划。近五年来在《编辑之友》、《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辑学刊》、《传媒》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
目錄:
|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文化转向与视觉传播1
第二节身体形象的视觉化研究9
第三节女性媒介样本38
第四节身体形象研究的多维视角40
第五节研究价值和创新45
第二章理论基础和整合框架47
第一节核 心 概 念47
第二节媒介女性身体形象视觉性研究的理论基础50
第三节女性身体形象视觉传播研究的整合框架57
第三章政治文化主宰:媒介女性身体
形象视觉性的遮蔽62
第一节引论62
第二节图像直观分析:政治化劳动生产型女性
身体形象解读65
第三节符号意义建构78
第四节效果评价及成因探析82
第四章性别文化凸显:媒介对女性身体形象
视觉性的唤醒89
第一节引论89
第二节图像直观分析:女性身体形象的自我
释放与回归97
第三节符号意义阐释:展示性客体与女性性别
形象的情感体验102
第四节传播效果评价及成因探析106
第五章消费文化主导:媒介女性身体
形象的视觉狂欢112
第一节引论112
第二节图像直观分析:视觉狂欢化的媒介女性
形象的多样化125
第三节意义建构阐释130
第四节传播效果评价及成因探析132
第六章结论:女性身体形象视觉
重塑的几个原则138
第一节女性身体形象的主体性再认知原则142
第二节媒介对女性身体形象的重塑原则143
第三节视觉文化对女性形象的重构原则146
附录151
参考文献184
后记192
|
內容試閱:
|
前些年还不太突出的身体形象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它裹挟着视觉文化时代的劲风,正在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正如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谈论当代文化特色时指出的,我相信,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从报刊到杂志,从传统媒体到网络、移动终端媒体,人们理解自身与世界的方式越来越依赖于视觉行为,究其本质,视觉文化实质上是将自身生存本身转化为视觉化或图像化了。
视觉文化表现的不仅是用眼睛看世界,更是要去建构眼睛与可见世界之间的关系。这里既有 看的意蕴,也有被看的意蕴。作为人们每天必须接触到的自己的身体,也在这种看的系列之中。人们无论是直接地看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还是借助镜子一类的中介看自己的身体,借助他人之口看自己的身体,乃至借助于报刊文字、影视图画更加间接地看自己身体,都属于看的范畴。人的身体的这种看与被看及其建构的形象,就融入到了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中。
无论是历史的原因,还是社会文化的原因,甚至基于社会心理的原因,女性身体及其形象往往是视觉文化中最突出的关注点。比如:在各类纸质媒体的封面上,美女图片占了一大半;在各类广告刊播中,女性身体及其形象往往是它们的一大卖点。有关女性主义的研究认为,在这种看中隐藏着一种男女之间的不平等现象,比如电影中的女人往往是被展示的对象,而男人总是这些对象的观看者。这类问题也一直是学界反复讨论、不断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在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中也是不同的。对于女性的身体形象,文学中的小说有建构、有研究;影视中心的电影、电视剧有建构、有研究;艺术中的歌曲、戏剧、舞蹈、绘画有建构、有研究;传媒中的报纸、广播、电视、杂志、书籍有建构、有研究。而从建构主体来看,有男人笔下女性身体形象的建构,有女人笔下女性身体形象的建构,有学者文章中的女性身体形象的建构,也有演员表演中女性身体形象的建构,还有民众言谈中女性身体形象的建构,等等。那么作为中国妇联机关刊物的《中国妇女》这样的女性专业刊物,又是怎样建构女性身体形象的呢?
序言从这样的研究视角入手,陈瑛博士的专著《媒介女性身体形象的视觉传播研究》,选取了《中国妇女》1949至2013年的封面图像及插图开展研究,将女性身体形象的视觉传播放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中加以考察。
她所做的思考是:各媒介中的女性身体形象意味着什么?女性身体符码的铺天盖地是女性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还是女性进一步落入男权文化与消费社会的陷阱?是女性自我解放与发展的形象日益提升,还是进一步被物化、工具化、商品化的视觉呈现?尤其是在图像文本的表层叙事背后,体现了怎样的文化意义?对于《中国妇女》来说,它各个时期女性封面图像与女性身体形象再现的互动关系是怎样的,对女性身体的再现有着怎样的时代特征?从中看出女性媒介在对女性身体塑造、女性话语建构和女性解放进程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这样独到的研究视角,就使这个研究的选题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使之能够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半个多世纪来在社会变迁中我国媒体对女性身体形象的展示及其形象建构,也能考察作为主管妇女工作的中国妇联机关刊物是怎样既站在官方的立场上与政府的大政方针保持一致,又站在妇女的立场上展示女性话语,讨论女性解放,以及从这个视角观察60多年来这家杂志在女性观念、女性文化、女性话语方面的变化并探讨变化的原因。
研究一个媒体60年多的形象建构问题,时间跨度大,资料庞杂,研究涉及的变量也很多,操作起来十分困难。陈瑛博士在课题研究中,使用了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考察了1949至2013年《中国妇女》的封面,借助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纷繁复杂的各类关系中寻找出政治文化19491968、性别文化19781990、消费文化19912013三个文化观测点,以探讨《中国妇女》对女性身体形象的建构。这种巧妙的安排,化繁为简,抓住了关键,提升了研究的可操作性,为整个研究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基础。
在考察政治文化主宰时期19491968媒介女性身体形象时,陈瑛博士发现《中国妇女》以政治化劳动型女性为典型的代表在封面上占据了主要的位置,媒介塑造的女性身体形象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个行业中的女性先进分子。封面往往以女性生产劳动的公共空间为背景,人物大都穿着工作服,昂首挺胸。她指出,在政治文化主宰的年代里,媒介遵从国家促进妇女解放为目标的理念,在打造典型形象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打造劳动生产型女性的身体形象。这些女性身体形象的背后是女性当家做主的幸福,也是国家政治理念一体化的产物。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女性身体松绑和获得自由的社会政治空间,媒介努力塑造的政治一体化女性角色建构,以及女性集体认知的无意识的结果。在政治一体化的年代里,我们看见的政治化劳动生产型女性身体形象的视觉特征是无性、无色、无情、无爱、无欲,是媒体对女性形象反身体化塑造和政治一体化的有意遮蔽、忽略。在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的政治环境中,大众普遍表现为认同并仿效这种形象,女性群体失落于历史视域之外。这些观点有深刻的见解。
随后在考察性别文化凸显时期19781990媒介对女性身体形象的建构中,陈瑛博士发现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在新的文化批评话语启蒙下,《中国妇女》女性身体形象逐渐向传统的女性身份本位回归,甚至越来越性感化。它的封面在用生活化、日常化、人性化的力量唤醒女性性别回归的同时,大大推动了妇女真正解放的进程。传媒中的女性不再受过去的生活所束缚,也不再展示她们对政治方面的要求了。她们有了自己的生活追求和兴趣点,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她敏锐地指出:这是这个时期社会生活去政治化后的女性日常人生化的环境,性别文化场域形成的内驱力对女性性别的展示,以及媒介生存的多样性竞争对女性身体形象传播需求选择的结果。她认为去政治化语境对女性身体形象具有视觉唤醒作用,这种宽容以及个性解放让女性角色多姿多彩,也让女性的意识更加开放,使女性身体形象得以更加自由展现。这种身体形象在媒介封面上敢于自由展现,是一种自我释放,更是一种自我回归。
在考察消费文化主导时期19912013媒介对女性身体形象的建构中,陈瑛博士发现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消费主义文化兴起的背景下,《中国妇女》的封面图像,最常见的是著名演员、通俗歌手、时装模特的特写镜头,以及各种各样的明星。她们看上去个个现代、美丽甚至性感。她们展示的是女性的衣饰、容貌,以及自信的眼神等。她批评道:媒介塑造的图像主题就是视觉狂欢化,把女性身体形象作为消费的对象来看待。她指出,这是消费文化对女性身体形象的制造,媒介市场化对女性身体形象的异化和碎片化的塑造,女性自身在经济物化的环境里和在消费文化浸润的社会中的自身选择。作为中国妇联机关刊物的《中国妇女》杂志,在市场经济自负盈亏的压力下,在消费文化的裹挟下,这份官方主导的女性期刊在对女性身体形象的独特呈现方面,也留下了消费主义文化的痕迹。她大声呼吁:这种媒介对女性身体形象的异化和工具化,是需要我们警惕的。要防止女性身体刚刚从政治一体化的樊篱中解脱,又迅速掉进另一种对身体实施压制和暴力的陷阱即消费主义的陷阱中。
本书在研究方法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作者较好地运用量化研究、质化研究方法的结合,尤其是引入的颜面指数分析方法、图像直观分析方法,符号阐释分析方法等对女性身体形象的多维解读。这些方法在研究中互相映衬,彼此之间的交叉解读有助于使人理解不同社会环境下女性身体形象的视觉建构问题。
而从理论创新的尝试来说,本研究首次将女性媒介中的图像文本纳入系统的研究中,综合运用图像学、符号学、视觉传播学、视觉文化社会学等学科理论,考察女性媒介中的视觉文本,以探讨女性媒介中女性话语的生存样态及其背后的意义。她尝试了多种理论的综合运用,弥补了图像研究方面的不足,尤其将图像转向理论方法应用于本研究,把图像提高到和语言相同的中心地位,从图像的符号学转向图像的在场和本体论。尽管研究尚有一些不足,但仍不失为一个比较成功的尝试。
作为陈瑛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指导老师,我为她的这种研究上的开拓精神而高兴,也预祝她的专著成功出版,并向广大关注媒介研究、女性研究的读者,推荐这本值得一读的新书。
申凡2016年4月于喻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