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99.7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HK$
33.4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HK$
188.2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6.1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67.3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
內容簡介: |
《典型生态脆弱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技术与模式丛书: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综合整治技术与模式》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从流域的整体性出发,遵循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综合开发的基本原则,通过空间结构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小流域的土地资源,促进小流域农林牧各业的协调发展,做到植物措施、工程措施与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在试验示范研究基础上,系统论述了适生乔灌木物种筛选与评价、土壤水分动态、植被恢复的水土保持效益、植被恢复的空间结构配置、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与水土保持综合防治的理论基础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乔灌草空间配置模式、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及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和空间配置模式。
《典型生态脆弱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技术与模式丛书: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综合整治技术与模式》可为从事水土保持、生态恢复与重建等方面工作的科技人员提供参考。
|
目錄:
|
总序
第1章 绪论
1.1 甘肃黄土高原自然概况
1.2 定西地区自然环境因子评价与分析
1.3 黄土高原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的历史实践
第2章 植被恢复与水土流失治理
2.1 植被恢复与水资源利用
2.2 植被恢复与生态需水
2.3 植被恢复的生态环境效应
第3章 土壤水分动态与水平衡
3.1 坡面土壤水分动态
3.2 沟道土壤水分平衡
3.3 土地利用与土壤水循环
3.4 土地利用与土壤水平衡
第4章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1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4.2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4.3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水资源平衡的影响
第5章 适生乔灌木筛选与评价
5.1 乡土树种的种类与生理特征
5.2 引种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5.3 抗旱生理特征评价
5.4 主要适生物种选择与评价
第6章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乔灌草空间配置技术与模式
6.1 现有坡面乔灌草空间配置模式评价
6.2 坡面乔灌草空间配置技术体系
6.3 乔灌草空间配置模式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第7章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林复合经营技术与模式
7.1 农林复合经营的现状和特点
7.2 现有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分类
7.3 农林复合经营模式优化设计
7.4 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7.5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分析
7.6 农林复合系统经营技术
第8章 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空间适宜性分析
8.1 影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自然因素
8.2 影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社会经济因素
8.3 定西地区生态适宜性评价
8.4 植被恢复及生态空间适宜性评价
第9章 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和方略
9.1 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基本方略
9.2 流域生态系统空间配置格局
9.3 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9.4 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与评价
9.5 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推广的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序言 我国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国家之一,由于气候、地貌等地理条件的影响,形成了西北干旱荒漠区、青藏高原高寒区、黄土高原区、西南岩溶区、西南山地区、西南干热河谷区、北方农牧交错区等不同类型的生态脆弱区。在长期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影响下,这些区域的生态系统破坏和退化十分严重,导致水土流失、草地沙化、石漠化、泥石流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人与自然的矛盾非常突出,许多地区形成了生态退化与经济贫困化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威胁国家生态安全与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在对我国生态脆弱区基本特征以及生态系统退化机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研发生态脆弱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及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和模式,不仅是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三江源区综合整治以及石漠化地区综合整治等重大生态工程的需要,更是保障我国广大生态脆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全国生态安全的迫切需要。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科学技术部自十五以来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和高校科研人员,开展了我国典型生态脆弱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及生态综合治理研究,开发了生态脆弱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与生态综合治理的关键技术和模式,筛选集成了典型退化生态系统类型综合整治技术体系和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方法,建立了我国生态脆弱区退化生态系统综合整治的技术应用和推广机制,旨在为促进区域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高退化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成效、推进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综合治理提供系统的技术支撑和科学基础。
在过去10年中,参与项目的科研人员针对我国青藏高寒区、西南岩溶地区、黄土高原区、干旱荒漠区、干热河谷区、西南山地区、北方沙化草地区、典型海岸带区等生态脆弱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生态综合治理的关键技术、整治模式与产业化机制,开展试验示范,重点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
一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技术与示范。重点针对我国典型生态脆弱区的退化生态系统,开展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包括:耐寒/耐高温、耐早、耐盐、耐瘠薄植物资源调查、引进、评价、培育和改良技术,极端环境条件下植被恢复关键技术,低效人工林改造技术、外来入侵物种防治技术、虫鼠害及毒杂草生物防治技术,多层次立体植被种植技术和林农果木等多形式配置经营模式、坡地农林复合经营技术,以及受损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和人工加速恢复技术。
二是典型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综合治理集成技术与示范。在广泛收集现有生态综合治理技术、进行筛选评价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生态脆弱区退化生态系统特征和恢复重建目标以及存在的区域生态问题,研究典型脆弱区的生态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模式,并开展试验示范。主要包括: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防治集成技术,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防治集成技术,石漠化综合治理集成技术,东北盐碱地综合改良技术,内陆河流域水资源调控机制和水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技术等。
三是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管理模式与示范。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管理方法不合理是造成我国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退化的根本原因,生态系统管理方法不当已经或正在导致脆弱生态系统的持续退化。根据生态系统演化规律,结合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开展了生态脆弱区典型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模式研究与示范。主要包括:高寒草地和典型草原可持续管理模式,可持续农一林一牧系统调控模式,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管理模式,生态重建与扶贫式开发模式,全民参与退化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模式,生态移民与生态环境保护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