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周易
》
售價:HK$
44.6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HK$
67.2
《
乾隆制造
》
售價:HK$
87.4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HK$
304.4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HK$
316.2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6.7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HK$
65.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HK$
77.3
|
內容簡介: |
《诠释与重塑:基于社会文化学的王羲之及其书法接受史研究》从一个新颖的视角,对东晋以来关于王羲之的知识的来源、对王羲之形象的建构、不同区域、阶层的人对王羲之及其书法的态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古人对王羲之的推崇、对王羲之及其书法的接受是一种文化建构行为,在崇王观念的驱使下,人们对王羲之及其书法的形象进行了一系列的诠释与塑造。王羲之真实的形象及其书法风格与后世个人的理解并不是完全契合的,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使个人、群体的阐释以致重塑成为可能,王羲之及其书法接受史正是在这个空间中得以发展、演变的。在后世对王羲之及其书法的接受过程中,偏离和重构现象一直存在。人们从各自的语境出发,在所能接触到的王羲之相关文献和书法作品中进行有意识地选择、增删、编排、诠释,使文献的原始意义发生偏离,重构出新的王羲之形象和书法风格。有时候,甚至还会出现在这偏离和重构的基础上发生进一步偏离和新的重构的现象。也就是说,崇王观念具有累积效应。通过诠释和重塑所建构起来的王羲之及其书法的形象,与真实的王羲之及其书法形象产生了偏离。但这种偏离通常都被世人当作历史的真实而接受。崇王观念还存在着区域人文结构,不同的区域社会、阶层构成表现为不同的崇王观念,对王羲之及其书法有着不同的接受态度。
|
目錄:
|
绪论
第一章唐代以前关于王羲之其人及作品的记载
一、《语林》《世说新语》等文献中的王羲之形象
二、南朝宋、齐书学文献对王羲之书法和逸闻的记载
三、萧衍、陶弘景等梁朝君臣对时风的倡导:从二王到钟、王
四、收藏与毁佚
五、王羲之在书法之外的位望
第二章唐人视阈中的王羲之形象及作品
一、《晋书王羲之传对王羲之形象的塑造和定型
二、帝王之好与民众之好
三、《兰亭序》书法作品的出现、集字风气的形成
四、与王羲之有关的轶事与传说
五、唐代前期书论对张、钟、二王的评价
六、盛中唐书论对张、钟、二王的评价
第三章宋人对王羲之形象的建构及对王羲之书法的认识
一、与王羲之有关的地理遗迹
二、有关王羲之传说的演变
三、宋代丛书、书学文献、地方志等所载王羲之传记及其意味
四、朝廷力量的又一次干预:《淳化阁帖》的刊刻
五、从北宋书家对《淳化阁帖》的批评看其对王羲之书风的理解
六、《兰亭序》刻本的流行
七、北宋文人对取法王羲之的认识及实践
八、北宋文人对王羲之个人形象的评论
九、南宋君臣对王羲之政治、道德形象的建构
十、南宋理学家对王羲之的态度
十一、南宋《兰亭序热与南宋人的书法取法观念
第四章十三世纪末期至十四世纪文人对王羲之形象及其书法的接受
一、对王羲之的祭祀及其意味
二、对王羲之政治、道德形象的接受与南人的政治、文化诉求
三、元代南、北方书家对如何取法王羲之的不同认识
四、论笔法传授谱系
五、元人视阈中的二王书法图像及风格
六、内撅与外拓:元人对二王笔法的描述
七、兰亭雅集的遗响
第五章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文人对王羲之及其作品的态度
一、明人对王羲之政治、道德形象的评论
二、明人对王羲之笔法的分析及对取法途径的论述
三、王羲之在社会一般层面影响的淡化
四、明代及清初书家对《兰亭序》《圣教序》等的评论
五、理学语境下对王羲之的另一极评价:项穆的王书大统论
六、得右军一体与王羲之书法一线单传观念
七、一线单传观念的分化与流派意识的产生
八、严分正偏的书法统系意识
九、对法出二王之外的关注及审美趣味的改变
第六章十八世纪以来书家对王羲之及其作品的态度
一、一线单传观念的嬗变与北朝石刻的经典化碑学成因研究的新视角
二、帖学书家对王羲之传世书作的评论
三、对传世王羲之书作、书论的非议与否定
四、对王羲之与碑学关系的建构
五、清末民初学者眼中的王羲之及其书迹以杨守敬的论述为例
六、内擫、外拓涵义的拓展与近现代的碑、帖融合之势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传说中所包含的观念和意识在民间世代相传,一般不因政权更迭而发生突变,但传说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某一传说在流传中层层地累加了很多后人的一些和当时的情绪结合起来的人为的东西。传说寄托了特定群体的某种愿望,成了情绪的物化象征,表达了特定群体的价值取向。文人们对王羲之传说的兴趣始终不减,地方志中津津乐道于墨池、鹅池等遗迹,地方文人煞有介事地将之记载入地方志中,其原因即在于此。王羲之的传说在流传过程中有神化的倾向,在传说中,王羲之的形象由普通文人演变为具有神奇本领的人物,在此基础上,这种神奇的表现又进一步扩展到他的遗迹、遗物上,与王羲之有关的遗迹与物品,也具有了神奇的效能。这种传说的神化倾向实际上是对应着王羲之人物形象的被抽象化和被神化的倾向。
另一方面,关于王羲之的日常传说在书法领域的关注度降低,而进一步向民间扩散,向文学、绘画领域扩散,王羲之的影响发生了泛化。有不少与王羲之有关的传说逸事被作为绘画题材绘制出来。
三、宋代丛书、书学文献、地方志等所载王羲之传记及其意味
历代著录、评价王羲之的著作甚多,在这些著作中,有三类著作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代表性,即官方正史、地方文献以及专门的书学论著。这三类著作各自有着不同的成书背景,通常都载有王羲之的传记资料,官方正史代表着朝廷官方的正统评价,地方志代表着地方文人群体的态度,书法论著则从专门的书法角度表明了书论家的态度。对这三类著作中的王羲之传记资料的异同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发现不同的文人群体、不同类型的著作关注王羲之的角度和侧重点是不同的,所塑造、推崇的王羲之形象也是不同的。书学著作中的王羲之小传主要是围绕书法来展开的,而地方志等文献对王羲之的书法涉及不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