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HK$
98.6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HK$
123.1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HK$
1097.6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HK$
55.8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HK$
54.9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77.8
|
編輯推薦: |
模拟人民政协的提案过程,体验人民政协的组织形式和议事规则,让高中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更好地参与社会。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配套教学材料,主要是为了引导中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关注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学习用唯物的方法和观点分析现实生活问题。
|
關於作者: |
吴铎,我国知名的社会学教授,195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1979年我国社会学开始重建时从事社会学的教学和研究上作,是上海重建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福利研究会和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社会学研究中心主任,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编委。
|
目錄:
|
第一章 社会问题的发现
第一节 发现你的太平洋:观察社会中的问题
一、 什么是问题
二、 从哪里寻找问题
三、 如何对社会问题分类
四、 如何对社会中的问题进行观察
第二节 筛选重要的社会问题
一、 社会问题筛选的原则
二、 社会问题筛选的途径
三、 头脑风暴法
第三节 确定共同探究的社会问题
一、 交流选题
二、 论证选题
三、 确定选题
第二章 社会问题的研究
第一节 研究实施前的准备
一、 团队的组成
二、 课题名称的确定
三、 研究的步骤、方法、时间计划
四、 研究的材料要求
五、 研究的指导力量配备
六、 研究的成果预期及表现形式
第二节 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
一、 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 探究社会研究的具体方法
第三节 整理、分析社会问题的资料
一、 资料的信度与效度
二、 质的研究资料的整理
三、 量的研究资料的整理
四、 分析资料
第四节 撰写研究报告
一、 导言
二、 调研方法
三、 调研结果
四、 分析讨论
五、 小结
第三章 社会问题的解决
第一节 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 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二、 怎么运用创造性思维
第二节 选择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 人大与政协
二、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
三、 社区管理机构
四、 社会公益组织
第四章 中学生社会参与的评价
第一节 建立中学生社会参与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与原则
一、 建立中学生社会参与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
二、 建立中学生社会参与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中学生社会参与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一、 活动记录
二、 活动日志
第三节 模拟政协活动中的提案评价
第四节 社会影响力的评价
一、 展示评价
二、 目标达成评价
附录 上海市高中生模拟政协调研报告
对无法在沪中考的随迁子女继续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完善学生社会实践体制的调查报告
加强城市保安队伍管理的调研报告
上海家庭医生制度推广的调研报告
改善本市小区停车难现状的调研报告
城市阅读空间建设的调查报告
建立和完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调研报告
中学校园安全风险的调研报告
|
內容試閱:
|
引导学生社会参与,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涵和渠道。在2016年12月举行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在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时,要求高校学生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 习近平的这一要求,对中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国务院2014年颁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部为贯彻国务院实施意见而制定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中,提出在思想品德方面,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如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帮助,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为赛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活动做志愿者。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是根据党和国家的要求,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本门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在经历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和教材,都将引导学生社会参与,广泛开展适合中学生特点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重要的教学要求和内容。
这本《中学生社会参与》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配套教学材料。编撰这本教学材料的宗旨,在于引导中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关注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习得参与社会生活的情感,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中学生社会参与》围绕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这个主题,着力分析了社会问题的发现、社会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提出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等几个方面,并以模拟政协活动为案例提供了9份调研报告,作为教学的参考。
中学生社会参与的渠道多式多样,内容精彩纷呈。相信在教学实践中,必将有更多的、新的创造。
吴 铎
2016年 12月21日
对无法在沪中考的随迁子女继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的调查报告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
【提案人】吴天伊、黄煜、彭玉婷、夏亦秋、周德儒、顾晨杰、曹多弘
【指导教师】谈俊、袁慧
【前言】
在外来务工人口中,存在着一部分没有满足政策要求的群体,他们的子女无法在上海进行义务教育后的继续教育。这部分学生的去向主要分成三类返回原户籍地参加中考、到达工作年龄后直接工作、空闲在家。直接工作者不具备专业的工作技能,而闲散人员更加无法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有的甚至误入歧途,成为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基于这一部分群体的利益与诉求,使外来务工子女能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发展的机会,进而促进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对随迁子女的现状及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强制登记制度、信息告知制度、校企联合培训制度、社会志愿服务制度、政府与基金会联合出资制度等建议。
一、背景研究
1、随迁子女闲散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在对上海市外来务工子女初中毕业后教育出路及意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6.52%的同学在初中毕业后的意向中选择其他,包括空闲在家的情况,更有41.67%的受访者表示曾遇见过随迁子女初中毕业后闲散在社会中的现象。
初中毕业后14-18周岁的孩子在心理方面依旧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心理状态。即更多的以自我感觉作为行事的标准,希望能以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世界观和价值观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冲动、不理性、是这一时期心理状态的特征。因此,若这一群体没有在正确的教育引导下,有极大可能误入歧途。这不仅给个人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也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其次,据了解,上海青少年犯罪人群中非本市户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青少年所占比例为80%以上,发展趋势基本维持在此比例。这类犯罪人员在实施犯罪前,有的随来沪务工的父母住在上海,有的独自在上海打工,总体上来看,他们的经济条件较差,父母监管较松,正在接受教育(培训)或参与工作的比重较小。
该群体人数之多、闲散情况之严重、管理难度之大、潜在危害性之强成为了我们关注他们的主要原因。
2、上海针对非沪籍未成年人犯罪的现有措施
根据现有的资料我们了解到,上海高院针对非沪籍未成年人犯罪相对突出的情况,与市司法局联手建立了六个市级过渡性安置培训基地,这些培训基地为非沪籍未成年人提供技能培训、技能学习、劳动以及住宿场所。
这类安置培训基地主要是为非监禁刑的非沪籍未成年人提供考察帮教和学习、劳动技能培训场所,不涉及劳动改造。需要得到青少年和家长的同意才能将其安排到基地,基地可以视为缓刑的服刑场所,具有强制力。期限与该青少年的缓刑考验期限相同。这些非沪籍青少年对此的态度较为配合,他们的家长对此持有感谢的态度。但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这类安置培训基地的数量还不够,不能满足犯罪后的非沪籍青少年所需。在这些青少年完成培训后法院会进行回访,经过培训后的非沪籍青少年如今大多数能够融入社会,较好地生活。例如:普陀区有一个安置帮教基地,最近将一名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青少年安排了工作,收效良好。这类安置培训基地可以为非沪籍青少年提供一个可以停靠的港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对其回归社会很有帮助。少年法庭工作人员认为这类安置培训基地需要更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参与。
可见,对于犯了罪的非本市户籍青少年,已建立了相应的技能培训场所并且我们已经看到了相应的显著改善成果。那么,对于那些由于实际情况的限制,在初中毕业后无法进入职校学习但选择留沪的青少年,少年法庭工作人员表示也有相似的技能培训基地,但是由于人力财力的限制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政府有必要考虑对此类初中毕业后无法进入职校但选择留沪的随迁子女给予此类公益性技能培训。
3、上海关于解决随迁子女闲散问题的政策现状
现有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的继续教育政策以该居民所拥有的居住证作为衡量标准。上海居住证共有3类:
A类(cw9或cr100开头):国内引进人才居住证。享受上海市民待遇,子女可在沪读书并参加中高考。【积分达到标准分值(目前为达到120分)】
B类(L开头):国外引进人才居住证。享受上海市民待遇,子女可在沪读书并参加中高考。
C类:普通外来从业人员或投靠类居住证。不享受以上两类相关待遇(不强制缴金,但有综合保险)。【C类就是临时居住证,申请门槛低】关于C类居民随迁子女参与中职校教育需满足两个条件:条件①持《上海市居住证》人员,或连续3年在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妥灵活就业登记(逐步过渡到3年)且持有《上海市临时居住证》满3年(逐步过渡到3年)人员,条件②其随迁子女在本市接受3年初中教育(逐步过渡到3年)的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即可接受中职教育。
然而拥有居住证的外来务工人口仅占外来人口的44.84%,受访者中,持有暂住证与无居住证的占56.16%换言之,56.16%的外来务工者子女不享有在沪中考的权利,这个比重之大是需要社会关注与重视的。
为了进一步剖析随迁子女社会闲散情况的深层原因,我们分别向人大、基础教育科室以及居委会方面进行采访。发现了以下问题:
3.1随迁子女登记系统不健全。
在搜集资料和采访过程中,三个方向的相关工作人员都表示随迁子女闲散问题值得重视,对此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然而却没有部门能为我们提供相关的数据比如返回户籍地考试的学生人数、依旧留在上海的人数等。基础教育科室表示,即使是缩小到一个学校的范围,目前也并没有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统计。
3.2职能部门分工的衔接不顺畅
在采访过程中,各个部门从职权范围到政策实施可行性上都否定了目前着手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性。基础教育科室表示他们所负责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对于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的问题更多的可能需要相关负责民生的部门解决。居委会表示对于外来随迁子女这些未成年人的职业培训并没有相关政策,受到政策和经费的制约,居委会无法擅自开展活动。普陀区人大代表王洋校长在采访时透露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但目前人大并未制定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以上种种也说明了我们提案的必要性。
二、问题原因分析
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其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农村,涌入城市。然而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随迁子女面临受教育难问题也日益突出,归纳原因有如下四点:
1、 在上海现行实施的教育政策中,关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初中毕业后继续教育的政策仍然空白,使得问题解决没有政策保障。
2、由于受目前户籍政策所限,相当一部分随迁子女无法在沪完成义务教育后的继续教育,他们中的一部分选择直接就业或闲散在家,收入低或无收入,待遇差,工作量大,无形中加剧了社会矛盾的产生。
3、目前由于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人员的信息采集困难重重,随迁子女情况的统计仍然不完全,人口杂乱的问题日益突出,无法完全统计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
4、针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初中后毕业继续教育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存在职责缺位的现象,随迁子女虽然可在沪就近接受义务教育,但我们对义务教育后不满足在沪中考条件的随迁子女的关注度不够,目前仅停留在政策告知上,其初中毕业后的真正去向我们无从得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