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201.6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HK$
76.2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43.4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HK$
76.2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HK$
69.4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中国教育报》首席家庭教育专家
赵石屏教授多年心血之作
适合家长也蛇和家庭教育培训指导
|
內容簡介: |
本书包含三个部分的内容:*集,家长的教育之识别。这一部分主要讨论家长应该具备哪些正确的家庭教育的观念,帮助孩子健康顺利地成长。第二集,家长的教育过失。这一部分论述了家长经常犯的一些错误,提醒家长注意。第三集,家长的教育能力。这部分论述了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家长提供了方法论。
|
關於作者: |
赵石屏 江苏常州人,重庆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报》首席家庭教育专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重庆市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委会理论组组长。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名师。重庆市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家庭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主任,重庆市人民政府督学(兼),现代中国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家庭教育基本理论、家庭德育理论、家庭教育心理学,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在《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有《家庭德育论》《赵石屏谈家教》等著作多部,主持编写重庆市多套家长学校系列教材3套。
获奖:获教育部、全国妇联全国家庭教育优秀园丁重庆市十佳女教授,著作获重庆市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社会服务:担任教育部家长学校建设师资培训专家、中国家庭教育专委会讲座专家等,在全国各地进行家庭教育专题讲座80多场;担任《家庭教育》(杭州)等杂志专栏作家,发表家庭教育科普文章上百篇。
|
目錄:
|
写在卷首 1
上集家长的教育之识 1
第一卷素质教育从操场开始 4
一、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 4
二、素质教育从操场开始 6
第二卷教孩子做一个好人 10
一、欲不可纵,神存富贵 11
二、诚意正心,儒释道俱同 13
三、君子能劳,后世有继 15
四、劳谦谨敕,做靠谱的人 18
五、匹夫之责,幼学壮行 21
第三卷启迪孩子智力之光 26
一、如何了解孩子的智力 27
二、懂得常态,允许起伏 37
三、负重难以远行 40
四、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47
五、孩子为什么会粗心 52
第四卷教孩子学会生存 60
一、教孩子明白生存从来不易 62
二、约礼博文,给孩子立规矩 65
三、教孩子学会共处 70
四、士不可以不弘毅 76
五、轻松学习,可能吗 83
第五卷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 89
一、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素质 89
二、性格决定幸福 90
三、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93
四、家庭教育气氛宜淡宜缓 95
五、家长必须等待 99
六、教育的尽头是文化 102
第六卷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节奏 108
一、克服儿童教育成人化 108
二、早期教育的偏差 113
三、三十而不立的孩子 115
第七卷因材施教 118
一、学校因材施教的条件限制 119
二、家庭教育的独具优势 121
三、读书高的预期及风险 125
四、家庭教育须扬长避短 128
中集家长的教育过失 133
第八卷过失之一:不学习 135
一、家长资格无需文凭 136
二、爱子而不好学,其蔽也盲 138
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40
第九卷过失之二:自私 142
一、家长的责任冲突型自私 143
二、家长的自我中心型自私 147
三、家长的虚荣也算有点自私 149
第十卷过失之三:家长角色失范 151
一、家长缺乏角色自信 152
二、父亲、母亲角色的内涵 153
第十一卷教养模式不当 159
一、教养模式四维度 159
二、家长侵权 163
三、要求不合理 166
四、虐待、冷漠、忽视、溺爱、过度保护 170
第十二卷过失之五:简单化、情绪化 175
一、教育观念方法简单化 176
二、教育情绪化 180
三、复杂的教育 182
四、家长的教育过失分析 185
下集家长的教育能力 189
第十三卷把握分寸的能力 191
一、凡事叩其两端 191
二、不审势则宽严皆误 193
三、权衡电子品的利弊 194
四、零花钱的法则 200
五、投入多少时间精力 207
六、奖惩的关键也在分寸 210
第十四卷了解孩子的能力 215
一、了解孩子的需要 216
二、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 231
三、如何了解孩子 235
第十五卷家长的评价能力 239
一、评价孩子 239
二、再评价 249
三、评价教师 253
第十六卷家长的协调能力 259
一、亲子关系协调 260
二、家长与孩子教师的协调 273
三、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心理协调 279
第十七卷家长的自制能力 281
一、孩子只是孩子 282
二、成人之所以叫做成人 286
三、人贵能胜己 288
第十八卷指点学习的能力 293
一、点石可以成金 294
二、指点孩子独立学习 295
三、注重过程,不纠缠结果 297
四、容易忽视的学习指点 300
五、信息过多的恶果 305
第十九卷保护孩子的能力 308
一、保护孩子的安全 308
二、疏导焦虑保护心理健康 314
三、保护孩子的特长和创造潜力 319
后记 328
|
內容試閱:
|
写在卷首
这是我之前出版的《石屏谈家教》的修订版,屈指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我出生在一个学者家庭,父母都毕业于西南联大,博学慈爱,对我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我上山下乡时在农村教过夜校,回城以后教过中小学,1978年考上大学,之后在大学任教、研究家庭教育,直到现在:钟爱儿童、钟爱教育,心甘情愿为它付出艰辛、不倦努力,以此报效我无比钟爱的家国。
中华民族以家庭教育文化著称于世界,流传着几千年延绵不绝的课子典范。孟母三迁而有亚圣孟子,岳母刺字而有《满江红》的慷慨悲歌,关于家庭教育的著述抄本如《家训》《家范》《三字经》《千字文》《女儿经》《童蒙须知》无不彰显着中华家文化独一无二的厚重。
在现代中国,家文化经文革劫后余生,这三十多年重新崛起,家庭教育充分展示出了其理论与实践的成熟进步,同时也面对着更多的挑战。多元化教育理论的倡导,社会生存日益激烈的职业竞争、升学压力,心怀无数梦想的家长,媒介热情渲染的完美榜样不断唤起人世间最美好的期待与热望:天下为人父母的期待与热望。这是一个庞大的教育动机系统,它的驱动力如此强烈,使得当今家庭教育不曾逊色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教育盛世。
社会在发展、在变革,二十一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八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已经长大,陆续进入职场、婚恋、为人父母,生命周期开始了一轮新的起点。这些80后家长开始更加热切地关注家庭教育,他们的家长素质也具备了值得称道的深度与厚度。
教育作为人类独特的文化传承活动,是人类生生不息、延续发展的必须,家庭教育则是儿童在家庭的学习、效仿,是人类生存方式在家庭的传递和延续。家庭教育研究要涉及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生物学等绝大部分与人相关的学科领域,而为此思虑不辍,几经易稿,也真正是引人入胜的,现概述如下。
其一,家庭的教育机制是怎样的?
机制是由结构、关系决定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家庭教育之所以无可替代,就在于它的教育机制基于生物性、基于生活世界。达尔文曾提醒过人们,弱小动物从不单独生活,而人同样不能够单独生活,人的个体抗御自然的能力很差,为了在这个星球上生存和延续,人必须依靠最发达的神经系统来弥补身体其他部分的先天不足无论是速度还是体力,人都不如其他动物,所以人类必须依靠群体①。家庭因此成为人类生存方式的最佳选择,人类最早的教育也就在家庭中进行。
人类文化学者本尼迪克特说:每一个人从他诞生的那时起,他所面临的那些风俗便塑造了他的经验和行为待等孩子长大成人,该社会的习惯就成了他的习惯,该社会的信仰就成了他的信仰,该社会的禁忌就成了他的禁忌②文王之化,自家而国,家庭对人的文化塑造无时不刻、无处不在,如中国伦理文化之春节、祭祀文化之清明、科举文化之文昌,都是由家庭承载而化成天下的。
基于生物性的与生活世界的属性,我总结出家庭的教育机制有九大机制:生物性机制、初始性机制、秩序性机制、情感性机制、关系性机制、生活性机制、利他性机制、叙事性机制,以及由家庭承载的习俗所具备的机制,这些教育机制是家庭独具的③。
其二,生存教育的价值更为凸显。
人类最原始的教育就是生存教育,莫非到现在父母反倒忘了孩子是要独立生存的不成?事实真正如此。中国社会财富在今天快速增长,衣马轻肥的纨绔子弟版本在不断重演,将富裕状态下家庭教育的新问题突显出来。
其实这个问题也并不新,中国历史上的豪门富贵多了去了,哪里只在当下才有呢?眼看他千百年穷通转换、冷暖炎凉的世事更迭,人们才懂了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遣其咎①,明白了后代的生存能力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艰苦磨砺才能获得。一言以蔽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之生存如此,家亦如此,个人生存更是如此。
身置现代多元文化背景,孩子的未来更具复杂性与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始终伴随着家庭教育的全过程,因此家庭教育要有应对不确定性的理性,要考虑开放性、多样性和动态性。家庭教育要允许孩子在多元的文化要素中去体验学习、积累经验、学会选择,而不要将孩子规定在某种单一的价值体系之内去学习成长,家长的教育期待也不宜只是静态的、简单化的指向,如只认定读书成才,弄成华山一条路。
为此家长需要具备教育的风险意识,具备掌控和接受风险的能力②,懂得教育动机、教育投资与教育效果之间存在的多种可能性,懂得每一种教育模式或教育方法实施,其结果都存在不确定性,并不一定指向家长认定的未来。例如家庭教育在选择某种模式(如民主型)的同时,必须做好接受这一选择的风险后果是积极的或消极的、建设性的或破坏性的③。
更进一步说到人类生存,从古至今的三大苦难:饥饿、战争、疾病,至今依旧严重威胁着人类,人类依旧困厄其中。个人、家庭、民族的生存都需要在艰难中开拓前行,绝无轻松可言。中华民族在险恶异常的地球环境中生生不息,延绵数千年至今繁茂昌盛,独步古今,它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屹立于世界之巅!教孩子们懂得生存不易,才能聚集起足够强大的能力来应对这个不易。
其三,平等主义的教育困境。
亲子关系所在的生命秩序,是中国传统家教依赖的法定秩序,亲代拥有绝对的教育权威,以保证训导子代符合生存规范。而西学东渐的文化重视个人价值,现今的教育理论也有主张弱化家长的话语权,以保证儿童自己做决定、获得平等的资格,亲子关系理论因此陷入程度不一的困境。
基于生物属性的人类婴儿出生时候的无知状态,以及相当长时间内需要学习才能生存的非平衡态,决定了家庭教育关系的生命之序无可更改①,人性中携带的原始欲望对人类社会生存也具有相当大的破坏性。所以,人类解决儿童无知无能状态的唯一办法是教育、训导,遏制人性中反社会的破坏力,也需要教育和规训,正如古训所以生不教,父之过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②这是中国文化对秩序的理解和遵从,也就是对生命秩序表面平等的否定。
我深信人类行为有着深刻的生物基础,人类凭借大脑从动物圈里走了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是人的大脑的产物,社会活动包括教育从根本上讲无法左右生命秩序,教育关系无法超越生物性而左右教育终端。现代人类盲目的狂妄,意欲消解生命秩序,包括消解为人之子的内心秩序,为了献媚平等,甚至提倡大不敬来哗众取宠,这真正是该被喝止的。
其四,教育的宽严之争。
历史上关于宽教与严教孰优之争的这个教育论题由来匪浅,不是今天才有。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以严著称,追溯其渊源,在《易家人卦》中就有提出③,并一直成为主流理念奉行至今。严就是必须遵从规则,就是必须根据规则去成长、必须凭借规则约束自己,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有规矩才能保证教育完成社会化,保证儿童成人,所以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颠扑不破。
宽严之争的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需要宽松教育?其实富于价值的宽松教育并不是终极目标,它只是要创造一种精神空间,让孩子在其中获得主动、主体发展。曾经无数次地,我们问自己为什么没有培养出大师?那么,大师是什么?大师是财富大亨么?不是,大师是精神巨匠!从这个角度讲,孩子能得到多少精神营养,才有多大可能的精神发育;孩子能有足够成为大师的精神空间,才有可能培养出大师!这个问题如此迫切!为此我在全书中用了相当的篇幅来谈孩子的精神需要,如何优化孩子的精神发育。从家长到社会都需要思考:我们到哪里去找到养育出大师的精神营养呢?怎样才能提供可让儿童成长为精神巨匠的精神空间呢?
其五,家庭教育发生的最主要方式:示范与效仿。
家庭的教育是生活世界的,在生活世界中受到的教育是人类最具本质意义的教育①。在汉语词源中,教最原本的涵义即示范与效仿②,而观察学习原本就是人类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尤其是在生命早期,儿童在家庭生活里的观察学习必然发生,示范与效仿正是基于人类的这种类本质得以实现。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负载并示范着生存方式、价值取向、情感态度、思维方式、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孩子的效仿在其中自动生成,故而优化家庭生活世界、优化示范,就是优化家庭教育。
国家化民成俗,学者修己治人③,现今中国家庭教育理论不足,实证亦不足,我们这一代人误了黄金般的韶华芳年,故不敢称己能接近知天命、耳顺,只是自许教育,心甘情愿为此毫不吝惜自己的任何努力,书中或隐或显有着不可知论者的兴叹,实在是对教育这项人类活动纷繁复杂不得其旨的抱憾。
关于书名,《做个懂家教的好家长》,其意在于:好家长一定是懂家教的。懂家教与文化学历无关、与财富权力无关,懂家教是学习得来的。孔子说:好学,近乎知。④意思是说,一个人好学,就已经差不多是智慧的了。为人父母爱子如命,不缺深爱,缺的是如何培养孩子成才的教育见识、教育能力。所以,家长好学,就能懂家教。家长懂家教,则孩子幸甚、家庭幸甚、国家幸甚!
拙著第一版名《石屏谈家教》,这次我把姓氏放进去《赵石屏谈家教》,彰明我对从何处来这一哲学问题的肃穆。
出版在即,我以更加的眷恋追忆我的父母。父母去矣于今何处,百思不得,劬劳哀思,百身莫赎。父亲去前手书父字、母亲去前嘱我为国家再健康工作二十五年,音容宛在,慈命镌心,不敢一日懈怠,不敢不临深履薄。所以这二十五年,我每天都在开始知止而定而有所思,做一个好学者,写出好书。
感谢黄希庭教授、郑日昌教授多年的悉心指导,启功先生天人合一的点教①使我如天窗顿开。感谢朱丕智等挚友对拙稿逐一斧正,感谢出版社郑建华先生、李桂福先生诚挚相助,拙著经修订得以再版。自知功力之限,虽已竭尽心力,向往审美与神性,毕竟未能抵达,故而憾甚。诚祈诸位不吝赐教,不胜感激之至。
岁次丙申常州赵石屏识于暮春三月
后记
我喜欢十年磨一剑,喜欢耐心地寻找到一种完美的感觉而不及其余,屈指这本书便是磨了十多个年头。
人生一世总应该为别人做些什么。自忖才疏学浅,常有向往圣贤之心,苦乏济世救人之识。直到有了孩子,才想到了要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做了母亲,才懂了为人之母之劬劳,诚心希冀为别的为人父母做点什么于是处心积虑而有所学,而有所思,所谓愚者千虑之一得矣。我一直反复审视自己写的这本书,思无邪乎?几番掩卷,辗转不安,不胜惶惑:不知负了我的父母否,负了为人家长者否,负了自己之意诚否。
世上凡事可以说到无限的大,就可以说到无限的小,家庭教育的复杂性在于它的差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它的作用不可能无限大,尤其是某一教育方法绝对不可能应对复杂的教育。我写出我的思考,提供给每一位翻开此书的家长。我也是家长,深知为人父母之不易,如果书中有一句话能对家长们的孩子有益,则我无所他求。
然而这也许亦是奢望。教育是属于整个人类的,我在其中微不足道,天下数不清的父母和教育者,他们远比我为孩子们做得更多,做得更出色。对于我,一个学者、教师、母亲,要做的是不断地思考下去,不断地唤起教育敏感即便因此最终来到一片荒漠面前,也是无可怨悔的。人类面对茫茫无际的宇宙,差不多不也是一片荒漠么?
更何况,道可道,非常道。圣人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①这才是真正的大道理。
丙申暮春常州赵石屏识于重庆
上集
家长的教育之识
我曾经在北京大学见到一个舀菜汤的北大学生,让我一直由衷赞叹,深深感念。在学生食堂免费的菜汤桶那里,他排在我前面,轮到他的时候,他转过身礼貌地对我说阿姨,您稍等一下,然后用汤勺耐心地在桶里捞起菜叶,一小会儿盛了一碗,端到旁边小饭桌上,那里只有一碗米饭我明白了,于是忘了自己舀汤走过去俯身对他说:你吃慢一点,阿姨给你买菜去。他一下子站起来非常真诚地说:阿姨,真的不用,真的我说不出的心疼,却真的无法拒绝他的请求我无数次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们听,这个舀菜汤的北大学生,在千人就餐的学生食堂里,面对自己的贫困,他却有如此的坦荡!
多好的孩子啊!他那一份无比宝贵的坦荡,一直打动着我到现在:是什么样的家长教出如此优秀的孩子?他考入北京大学,实属了不起,更了不起的是他在繁华的大都市、在许多家境优越的同学之中,面对自己贫寒的那一份坦荡!而他的父母,在贫困中让孩子具备这份太难得的禀赋!我感念着这个优秀的北大学生,更感念着他的父母:他们的教育见识如此卓越!
中国古代的人才标准是德才学识,即道德、才能、学问、见识。学识指学问、知识、眼光、见识。家长的教育之识指家长具有的教育眼光、见识及教育知识,其中,见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眼光、见解,而知识则指相关的专业知识,有知识不一定有见识,而见识一定是以知识为基础。这里的知识不单指书本上的知识,家庭教育的实践性很强,生活世界里代代传承的知识与见识更具价值。
人到中年,为人父母,进入人生最辉煌、承担责任最多的阶段,除了职场需要打拼,自己的子女教育往往也有诸多困惑,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其中有的是家长可以从容应对的,有的则是让家长很纠结、不大明白、无法判断的。在现代中国,家庭教育要面对各种文化的影响冲击,对此不少家长已经深感险象四伏、束手无策、教育失控,例如孩子太自我、太开放,家庭教育深感棘手,甚至无能为力;又如孩子网游,是应当接纳还是需要限制?如果需要限制,那么孩子又如何去掌握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
因材施教是教育原则,而如何因材施教,家长就要知道孩子是块什么样的材料,孩子的特点是什么,思维类型、性格特点、智力水平等孩子的之所长之所短,在此基础上家长才能因材施教,这就需要家长学习相关的一些知识;家庭教育持续的时间最长,特别需要家长有长远眼光,在孩子学前阶段,就要为孩子情绪管理能力打好基础;在孩子小学的时候,要准备中学的学习能力,不能只看分数;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能够调整方法与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相适应,因此家长的远虑能克服盲目性,贯通孩子成长不同阶段的教育。所以,我力求把问题写得更深入一些,希望能帮助家长知其然并力求知其所以然,以利于提升教育之识,争取更多的教育主动。
从个人来说,孩子事业成功,家庭幸福是每个家长的殷切愿望。从国家民族来说,21世纪是人才较量的世纪,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依靠的是下一代孩子,他们的素质能力、胸襟气度如何,决定着民族的命运。家庭教育传承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施教于家而成教于国的文化精髓,我们要教给孩子担当大业的胸襟气魄,培养他们治国平天下的经纬之才。这既是国家、民族的,又的确是每个家长的事情。
第一卷素质教育从操场开始
提示:健康始终要放第一位()素质教育从操场开始()
一、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
记得以前制定三好学生的标准第一是身体好,然后才是学习好还引起过争议,有人提出第一位应该是品德好,但国家领导人坚持第一位是身体好,可见健康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国家如此,家庭更是如此,身体好从来就是家庭教育的自然目标,家长谁不高度重视孩子的身体?给孩子看病都尽可能到最好的医院、挂专家号,平日营养更是殚精极虑。
我曾提问过很多中小学生家长,最担心孩子哪些事情?回答第一担心和忧虑的也是孩子的健康,其次是学习问题;在对中小学生的调查中,孩子们最烦恼的事情也与健康问题有关,如有难治的病、高度近视、肥胖等。
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各国政府逐步实现每个人都能得到初级保健,包括营养、安全、饮水、清洁环境、儿童保健、预防接种、普及健康教育、常见病及创伤的有效处理、提供药物等。在我国部分农村,初级保健还是家庭健康教育的重点,在大多数城镇,儿童的健康教育还需要家长重点关注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高度重视睡眠问题。不少家长为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千方百计在补习班、增加学习时间上下功夫,说明还不了解睡眠对学业的重大影响。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影响孩子学业的几大因素中,睡眠不足是第一因素,其次是饮食习惯、运动不足!这恐怕是好多家长不了解的。现在中小学生的作业练习比较多,速度慢一点的孩子经常不能保证睡眠。我曾提醒家长,如果平日睡眠不足,双休日就少上补习班,把睡眠补上,有家长却不在意地说:没关系,不去补习班在家里还不是打游戏,睡的时间还要少呢。这样睡眠总量不足,必然成为影响学业的主要原因。
我在中学听课发现,几乎每节课都有学生趴着,甚至一个班有三四个,断断续续大概要睡半节课,老师也反映现在总体上学生的睡眠好像老是不够,因为作业、因为网游,也有完全听不懂昏昏欲睡的。从睡眠的原理说,人在睡眠中才能完成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修复人体不断的耗损,睡眠能促进能量物质的储存,所以睡眠充足,精力才充沛。家长见孩子错题、扣分心里就发火,却不想想,昏昏沉沉的大脑怎会不做错题?家庭教育要注重细节,这些就是重要的细节。
第二,重视食品卫生。家长对孩子的饮食卫生负有重要责任,一定要指导孩子的消费卫生,如怎样识别污染食品、注意包装是否合格、避免盲目追求高消费等。例如喝水,白开水就最好,可乐等炭酸饮料应该少喝。还有就是路边的小摊,看见背书包的孩子在小摊买零食吃,我心里就发紧,那些花花绿绿的零食是何等的不安全!家长怎么不教孩子自我保护呢?
孩子上学离开家长在外,家长就要教给孩子抵御诱惑、自我保护的意识。一次我见凉粉挑担前围了七八个小孩子,每个手里都捧着凉粉吃得津津有味,而旁边一个女孩却没有吃,她坐在一大堆五颜六色的书包中间,认真看护着这些吃凉粉同学的书包,我忍不住停下脚步问她怎么不吃呢,她认真地回答妈妈说过不能吃街边的这些东西,那可爱的样子让人疼爱不已,教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抵御街边小吃的诱惑真还不容易,她的妈妈却做到了。
第三、培养公众健康道德意识。健康不仅与医学有关,而且与社会、环境、自己的行为有关。每个人除了维护自己的健康,还要维护他人的健康。前不久有一则报道居住在楼上的小孩蹦蹦跳跳,楼下的住户不堪其扰,交涉无果,生气到将天花板戳穿以示问题严重,这就是公众健康道德的问题。虽说蹦跳是小孩的天性,然而家长不加约束、不予教诲,就成为公众道德问题。
还有住楼上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从一楼开始按门铃,每层楼两家人的门铃都按,一直到他家的四楼。房主开门孩子已经跑掉了,扰得阖楼不安,反映给孩子的家长,家长还不大高兴,说孩子不听话没办法,邻居们到学校向孩子的老师告状才制止掉。也有小孩子乘电梯、乘地铁闹腾不休,开心嬉戏,旁若无人,家长在一旁并无教导制止,诸如此类。养不教,父之过,说的就是这种家长了。
家长要养成孩子一个关键性的意识,就是在公众场合的收敛意识,一进电梯、一到地铁、去到书店习惯性地就收敛起自己的说笑、吃东西、大声的打电话等。公众健康道德要从家庭开始培养,而家长责无旁贷。
二、素质教育从操场开始
依我之见,目前健康教育最严重的不足,是孩子缺乏身体活动、缺乏体育锻炼、缺乏户外活动,而且还不是个别现象。原因不完全是缺乏体育设施,而是很多家长把体育锻炼仅仅作为学校体育课的内容,体育成绩好坏若不影响升学则无关紧要。孩子除了学校每周几节体育课,一年四季里,肌肉、器官、身体各系统缺乏任何锻炼,这是何等可怕的事情!
2012《中国城市儿童户外活动蓝皮书》显示,87.4%孩子表示喜欢户外活动,超过90%的孩子认为户外活动对自身发展有多项受益,包括帮助体质增强、拓宽知识面等,95.8%的儿童认为户外活动让自己变得更快乐了。调查发现,虽然孩子们认可户外活动的积极作用,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家长担心孩子的学习、孩子学业任务繁重以及数码类玩乐的增加、治安环境等原因,致使孩子们越来越宅,越来越远离户外活动。
调查显示,半数孩子认为自己不参加户外活动的首要原因是作业太多,这一比例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逐渐增加。平时儿童放学后,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平均可达到1小时,但尚有27.7%被调查孩子不足1小时。对比之下,却有12.45%的儿童每天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的时间超过2小时,到寒暑假这一比例达到61.4%。①
缺乏运动,缺乏户外活动,孩子的身体健康从何说起?要拥有现代的健美体魄,锻炼更是必不可少,但为什么家长却忽视了呢?主要还是观念问题。一些家长认为,体育锻炼是为了读书头脑更清醒,或者可以作为读书之路不通时的职业出路;也有认为体育是有体育天赋的孩子的事,现在升学压力那么大,也就顾不上这许多。持上述观点的家长还不是少数。
正确的观点是,所有的人都需要体育,中小学生更是普遍需要体育!家庭教育要树立起现代体育观,要像尊崇高学历一样尊崇体育素养高度重视。有发达国家的调查显示,最受欢迎的学生第一条件是运动员一样的体魄,对此男女生的结论一致。如果我们对学生提同样的问题,虽然现在也开始推崇健身、推崇马甲线,但自古以来郎才女貌的标准仍然有相当的市场,男生才华出众、女生温和、美丽还是普遍赞赏的标准,相当多的女生只是追求瘦身,身体基本素质却不在考虑之列。追根溯源,汉文化对人体的禁锢审美态度是重要的历史因素。
有家长对孩子的体育天赋视而不见,坚持唯有读书高,不喜欢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以致牺牲了孩子的体育潜能,学而优则仕,虽然家长的这些选择有其情理的合理性,反映的却是缺少现代体育观念。在城市里,学习好的孩子更不易坚持锻炼,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或训练往往保证不了。学习成绩稍有波动,家长就警告道还是学习第一位呀!于是被迫停止体育锻炼以保证学习。至于初三、高三的学生,为了保证升学复习,被家长停止足球、田径等运动项目,最多也只是休闲式地打打羽毛球、散散步,实际上也等于废弃了锻炼。在我见过的寒暑假计划中,把体育锻炼列入计划的,以前不到1%,现在学校提高了体育考核的项目和标准,才经常看到节假日有中小学生在操场锻炼,但其中应对考核的比较多。
在某次高三优生心理辅导活动中,我询问孩子们最希望家长做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希望准许我们打篮球、踢足球!他们都是有希望考上全国名牌大学的孩子,却比其他孩子更难得到体育锻炼的准许,这太令人忧心。所以之后我在班主任讲座、在家庭教育讲座都再三叮嘱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学会打体育这张牌,这是一张王牌!无论从身体健康角度、学习考试角度、人格健全角度、意志磨炼角度,体育锻炼都是一张王牌。
有的家长只操心孩子别生病,却不重视体育锻炼,就本末倒置了。从预防疾病角度看,体育锻炼可以全方位增强身体素质,是防止疾病的最根本途径之一。我曾调查过一个少年游泳队的队员,常年训练尤其经过冬泳训练的,很少患感冒或呼吸道感染,以前常患感冒的孩子,游泳一个冬天之后,很顽固的上呼吸道疾病也再没有出现,游泳队孩子的家长都说效果难以置信!所以,家庭教育一定至少让孩子在某一项体育项目中得到系统的训练,保持每天1小时的锻炼,才能基本保证身体的活动需要,保证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呼吸循环系统等得到系统的锻炼。
体育锻炼也是优化情绪的有效方法,有研究证明,血液中的血清素如果低于正常水平,人就会情绪失控、心境消极甚至抑郁,而体育锻炼能促使大脑合成血清素,可以有效消除负面情绪,所以养成孩子体育健身的好习惯,是优化情绪的必选项目。
坚持体育锻炼才能培养起体育养生的习惯,我国不少中年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的教训之一,就是他们之中很多人缺乏体育养生的习惯,纵然才华过人、学识渊博,却因健康恶化而英年早逝,令人痛惜。
体育锻炼还事关民族素质。二十多年前一个留美博士告诉我,美国一部分人的种族歧视一直将从不锻炼作为嘲笑华人的依据和话题,让我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客观地讲,现代西方人体观更重视通过锻炼实现体魄强健的视觉审美,而汉民族比较喜欢约束身体,并不欣赏四肢发达,对女性更是约束至上,细腰、缠足,直至今日的瘦身,都不是通过体育锻炼而是通过静态的约束来实现审美,从现代体育观来审视,是带有些病态的审美。
近年我去美国,发现20年前的歧视改变不多,让我非常痛心,是否重视体育锻炼,的确是衡量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尺度。看着美国的土地上,只要有孩子、有学生就一定建有体育场馆设施,无处不在的标准操场、橄榄球场、游泳馆、健身房,人声鼎沸的锻炼场馆、道路上疾驰而过的自行车拉力、矫健如飞的长跑者,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轮滑队伍,小区里齐备的篮球场、草坪,别墅房间里的蹦床、健身器械我不由思接万里,想到我们好多中小学的孩子下课只能在水泥地上蹦蹦跳跳,真恨不能中国所有的中小学、小区一夜之间突然有了千个万个操场,我们所有的孩子在里面尽情奔跑、跳跃,得到系统的身体锻炼,所有的孩子体魄美健、朝气蓬勃那是我们中华民族从未有过的情景啊!所以我总是大声疾呼素质教育,从建操场开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