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售價:HK$
66.7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編輯推薦: |
作者有长期做女性专刊及财经记者的从业优势,对女性面临的社会及自身问题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描述真切形象、有情有味,对市场经济冲击下的社会环境、世情百态有着敏感的体认和细微的思考,对女性事业、爱情、命运等也作了较为准确生动的揭示,对女性在投资理财方面也有较为专业的指点。作者希望通过本书鼓励女性在精神和物质方面保持独立,希望女性能够同时拥有精神和物质财富,成为真正的有财富的女人;同时作者也呼吁社会各方关注女性的各种困境。文章的基调积极健康、向善向美,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友情、人间情,展现了作者较为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稳健的创作实力。
|
內容簡介: |
《有财富的女人》是证券时报知名记者刘晓晖近年来在纸媒及网络等各种媒体发表的书评、影评、财经评论、两性评论等随笔类文字,涵盖了文学、财经、女性、体育、生活等方方面面。本书分为四辑:*辑中主要是一些杰出女性传记作品的读书心得以及一些女性题材小说的书评;第二辑主要是娱评、时评,既有对娱乐圈女星感情生活的点评,也有对时下女性热点话题如二胎、早婚等现象的评论;第三辑向读者介绍了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财经书籍,对女性在投资理财方面进行较为专业的指点;第四辑是作者给友人或编或写涉及文学、历史、旅行、美食等题材的图书写的书评,也有作者非常喜欢的足球人物的传记作品。作者文笔优雅,观点独到,有思想、有真情、有阅历、有情趣,文字洗练、劲道、率性、流畅。作者有长期做女性专刊及财经记者的从业优势,对女性面临的社会及自身问题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描述真切形象、有情有味,对市场经济冲击下的社会环境、世情百态有着敏感的体认和细微的思考,对女性事业、爱情、命运等也作了较为准确生动的揭示,对女性在投资理财方面也有较为专业的指点。作者希望通过本书鼓励女性在精神和物质方面保持独立,希望女性能够同时拥有精神和物质财富,成为真正的有财富的女人;同时作者也呼吁社会各方关注女性的各种困境。文章的基调积极健康、向善向美,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友情、人间情,展现了作者较为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稳健的创作实力。
|
關於作者: |
刘晓晖,70年代生人,供职于《证券时报》,现居上海。作者为资深媒体人,作家,上海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随笔集《有故事的女人》、《有智慧的女人》,小说集《职场变形记》等。
|
目錄:
|
自序:女人的财富从何而来
辑一女性风范
波伏娃:一个成为标本的女人 003
1955,三个中法女作家的特殊情缘 010
掀起面纱两个民国名媛的财富与爱情 018
贤妻才女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027
萧红的那支身后烟 031
林徽因和陆小曼的四月天 041
后妻的逆袭 044
有些情怀和岁月无关 050
所有的久别重逢都是当头一棒 057
济南往事:作茧自缚抑或破茧而出 062
淌过影像与歌声的时间之河 067
同性之恋与母爱之光 072
姐妹花的遇见与别离 079
物欲横流方显女孩本色 086
有财富的女人 091
从梅花苦寒到牡丹芬芳 098
奈保尔和他的女人们 104
辑二两性乱弹
从牌桌之上到饭桌之下的女权之路 111
情困与欲困皆无路可走 115 敢不敢做不良中年妇女 119
18岁应享受青春而不是结婚生子 122
女人可以对生孩子说不 126
从高徐氏到夕又米 130
文艺男女应扬长避短 134
假如爱和财富都不能重来 139
王菲是文艺女中年的一剂强心剂 142
那些山东美女的爱与哀愁 146
真美人无需对先生 150
黄蓉一生都是灵动的女子 155
盖茨比为何得不到女人的心 159
风华终是绝代 163
老男人的道理和规矩 166
辑三投资有道
打理财富变身财妇 173
人人向往富爸爸 177
信用是一把双刃剑 181
拿什么养活未来的自己 185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你的投资行为 189
互联网金融:乱花渐欲迷人眼 193
简单投资也能战胜市场 197
影子银行如影相随 201
用经济学的眼光看生活 205
假如泡沫来临 209
有钱人是个巨大的问号 213
中国历史中的经济现象 217
资本主义:敢问路在何方 221
被高铁改变的经济格局 226
地产也能玩出情怀 233
再不了解资本你就落伍啦 237
环境问题的资本博弈 8242
盖茨比和比尔盖茨的美国梦 248
辑四书香闲趣
缅怀那个能用文字照亮的时代 255
那些有血有肉的科学家们 260
拉美伤痛的一种表达 267
你的方言土语,我的苦难乡愁 272
从历史碎片中看看世相读读八卦 277
在魅惑世间玩一把悬恐 282
艾娃与五花的奇迹之旅 286
复活节面包与青岛大虾的集体狂欢 290
听父辈们讲那些过去的事情 294
记忆里那些海的味道 298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302
期待那一天 306
有关中国足球的故事和事故 317
弗格森这个老头儿 324
瓜帅这个男人 332
劳尔:你的样子
|
內容試閱:
|
自序:女人的财富从何而来
刘晓晖
在这本书出版之前,我出过两本散文随笔集,分别是《有故事的女人》和《有智慧的女人》,加上这本《有财富的女人》,基本上构成了一个成熟女性的进阶过程。我希望读者朋友不要狭义地理解财富两字的含义。亦舒说过,一个女人,要有很多很多的爱,没有爱,要有很多很多的钱,以上两者都没有,有着健康,也是好的。所以爱、金钱、健康等等,都是女人拥有的宝贵财富。当一个女人超越了有故事、有智慧的层面,进入到对自身物质及精神财富的追求和积累的阶段时,静下心来读一读这本书,或许会有些不一样的收获。
《有财富的女人》是一本随笔评论集,绝大部分是我的阅读所得,也有部分娱评、时评,主要是关注了一些女性热点话题。这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中既有对波伏娃、严幼韵、黄蕙兰等杰出女性传记作品的阅读心得,也有一些女性题材小说的书评,如海史密斯的《卡罗尔》、盛可以的《时间少女》等。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女性该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我把这些杰出女性的人生故事重新进行了一番梳理,让大家看到女性成长的诸多可能。
第二辑主要是娱评、时评,既有对娱乐圈女星感情生活的点评,也有对时下女性热点话题如二胎、早婚等现象的评论。一直以来我都希望女性在精神和物质方面能够保持独立,减少对男人的依赖,也呼吁社会各方关注女性的各种困境。这些文章都是我的一家之言,可能不够客观或者深刻,但希望能对女性自身的进步和发展有所帮助。
可能大部分人对财富的理解比较狭义,认为就是指金钱、股票、房产等。这样理解完全没有问题,这本书的第三辑就和财富积累密切相关。我曾在《南方日报》上写过一个名为看得懂的财经书的书评专栏,向读者介绍了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财经书籍。在财经媒体工作多年,我愿意把自己从工作与读书中获得的理财知识与大家分享,因此特意把与经济学相关的书评放在了这一辑里。
这几年,因为各种机缘巧合,我结识了一些写书的人、编书的人,常常能获赠他们所写、所编的书,每一本书都是他们心血的积累。我喜欢朋友们或编或写的这些书,因此给他们写了一些书评,集中放在了第四辑里。这些书有文学、历史、旅行、美食等题材,也有我非常喜欢的足球人物的传记。在我看来,朋友是女人重要的财富,朋友编写的书亦是。
因为与书的结缘,所以我把最近几年写下诸多和书相关的文字,结集成这本《有财富的女人》。有时候想想,读书真是世间最美妙的事情,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女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女人的财富从何而来?我认为,投资可以带来财富,读书也能。
最后用本书中点题一文《有财富的女人》中的一段话结束这个自序:
《微笑依然》这本书讲述了达领小姐的毕生经历和达到成功的心路历程。她说,爱是生命里最美好的礼物。是的,爱是女人拥有的最大的财富。愿天下女性永远微笑,勇往直前。
波伏娃:一个成为标本的女人
从1999年在青岛第一次读到波伏娃的《越洋情书》至今,十几年的岁月过去,其间我陆续读了她的《第二性》《女宾》等作品,直到最近读了《美丽与叛逆:波伏娃画传》《波伏娃:激荡的一生》这两本传记,波伏娃的形象才在我心目中渐渐变得完整了起来。《美丽与叛逆:波伏娃画传》的作者是钱秀中,这本书2005年出版,主要的参考书目是波伏娃的作品,特别是她足足有四大卷的回忆录。而《波伏娃:激荡的一生》的中译本于2009年出版,原著作者是法国人克洛德弗朗西斯和弗朗德贡地埃,这部作品也是波伏娃生前唯一认可的传记,资料分别来自传主的作品、与传主的访谈对话录,尤其是晚近发现的多达一千六百多页的与美国情人艾格林的通信。
我最早读的《越洋情书》就是波伏娃写给美国情人的书信集。不管是直接翻译外国人写的波伏娃传记,还是中国人根据波伏娃的翻译作品给她写传记,因为经过了一道翻译,人名的翻译就很难统一,除了波伏娃和萨特在世界哲学史、文学史上早已赫赫有名,连波伏娃的这位著名的美国情人在中国的译名都不一致,一本书叫奥尔格伦,另外一本叫艾格林。
西蒙娜德波伏娃于1986年4月14日逝世。围绕着她的作品和生活,激情从来没有消退,聒噪之声从未停止,《波伏娃:激荡的一生》一书以此句收尾。三十年过去,在我这个理科生看来,波伏娃已经成为女性世界的一个标本,浸泡在浩瀚文字的福尔马林里。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女作家,波伏娃的标本意义在于,她不但出版了她所能保存的、获得的全部信件,她还给萨特写了口述整理的传记,自己又写了四本厚厚的自传。波伏娃用巨量的文字保持了她一生的原貌,借以提供作为展览、示范、教育、鉴定、考证及其他各种研究之用。
很难想象假如萨特和波伏娃之间有一纸婚书,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该如何维持。整整一个时代都在谈论波伏娃和萨特这对恋人,他们给这半个世纪留下了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存哲学,他们都成了自己想成为的人:伟大的作家和哲学家。萨特并不认同一夫一妻制,他说:在我们之间存在着无可取代的爱情,但是我们各自也会有些偶然发生的爱情。波伏娃认同这种爱情,但她后来遇到的很多男人无法接受自己只是一段偶然爱情,她的美国情人艾格林就是如此。
大约是读《越洋情书》的先入为主,我非常喜欢书中那个柔软美丽的波伏娃,她深爱着自己的美国情人,但又不愿放弃和萨特的伙伴关系。她的矛盾、多情、才华和坚定在信中显露无遗,而在飞行技术尚不先进的年代,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越洋相会总是充满了艰辛和危险。和美国作家艾格林的爱情是波伏娃感情生活里特别重要的一段,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不想结婚的女人碰到了一个特别想结婚的男人。波伏娃和萨特都不想破坏彼此之间融洽的关系,事业对他们来说才是最为重要的。但是偶然的机会,他们俩都爱上了想要结婚的人。波伏娃后来曾力图建立一种跨越大西洋的关系,以调和她对萨特才智的喜爱和对尼尔森艾格林的爱情这两者间的矛盾。1947年,39岁的波伏娃与39岁的艾格林在纽约因电话结缘。艾格林是个高大英俊的男人,刚刚离婚,和萨特矮小的形象截然不同。而波伏娃自己承认,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她和萨特就已经没有了性关系。艾格林和波伏娃恋爱之后希望能和她结婚,但是他完全搞不定这个女人,后来他和前妻复婚,又再离婚。这个两度结婚两度离婚的男人和波伏娃保持了多年的通信关系。波伏娃的小说《达官贵人》讲述的就是自己和艾格林的爱情,她把这份不愿意自我消亡的爱情转变成文学作品,才终于得到了解脱。但这本书的出版却让艾格林大发雷霆:天哪,她是不是记下了我们做爱时的全部细节?
萨特一生中说过多次,波伏娃身上最奇特的就是她有着男人的智慧和女人的多愁善感,她是情人又是朋友,更是终身伴侣。在他们两人一生的关系中,经常出现三重奏和四重奏。波伏娃和艾格林恋爱期间,萨特也有一段和美国女演员的爱情,这算是四重奏,另外一段著名的三重奏则被波伏娃写成了小说《女宾》。坦率地说,我喜欢那个写哲学著作《第二性》的波伏娃,不那么喜欢写小说《女宾》的波伏娃。奥尔加是波伏娃的学生,后来成了萨特的情人,和萨特及波伏娃组成了三人组合。萨特非常喜欢奥尔加,而奥尔加则爱波伏娃胜过爱萨特。这段三人关系当然没能持续到底,奥尔加后来和博斯特结婚,三人奏变成了四人奏,四个人关系良好。博斯特成了波伏娃的情人,关系长达十年之久,直到她遇到艾格林才中断。我认为波伏娃有着惊人的情商,这个一生不结婚的女人,在萨特这个终身伴侣之外有无数情人,她既能做到不和想结婚的男人结婚,又能做到不让不想离婚的男人离婚。波伏娃还能让很多女性爱上自己,虽然她在回忆录里一直否认自己是双性恋者,令人惊奇的是,每当有一个非常年轻的女孩对波伏娃产生了爱慕之情,萨特就会想着追求这个女孩,不征服她决不罢休。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展示了女性的性欲是何等复杂,而多亏了她和萨特的关系,她也观察到男性性欲的复杂性。
波伏娃一生中最后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发生在她44岁时,波伏娃和一个小她17岁的伙伴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这似乎是这个年纪的男人才有的特权。波伏娃一直和萨特分居,也拒绝和艾格林生活在一起,但是她决定和她的小情人克洛德朗兹曼生活在一起,让他住进了自己的公寓,过起了同居生活。他们共同度过了六年的快乐生活,直到小情人选择离开。后来,萨特爱上了克洛德朗兹曼的妹妹埃弗利雷伊,她同自己的哥哥一样,在政治上极端左倾,在萨特的几段爱情中,这是陷得最深的一段。是的,你没有看错,萨特和波伏娃可以和一对夫妻四重奏,也可以和一对兄妹四重奏。男女感情的各种可能与不可能,他们都统统体验过了。世上再也没有比波伏娃更像标本的女人了。
波伏娃骨子里非常浪漫,她堪称用身体写作的鼻祖。她出版了自己的全部生活,除了哲学著作《第二性》,她绝大多数的小说都是根据自己的生活改编的,比如《女宾》,比如《达官贵人》。《达官贵人》一书在中国还有一个译名为《名士风流》,这本书让波伏娃获得了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并因此得到了大笔收益:奖金和书的热销。她用这笔钱买了一间艺术家工作室,在那里一直住到逝世。因为和萨特之间没有一纸婚书,他们之间的财产关系也简单而复杂。其实,现代婚姻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感情关系,还是一种财产关系,没有婚书最终让波伏娃失去了对萨特遗产的继承权。波伏娃因为外祖父的破产,很小的时候就明白自己将来不可能有一笔体面的嫁妆,她一生独立,自力更生。萨特则为人慷慨,出手大方,当年他获得诺贝尔奖时,波伏娃曾劝他去领奖,因为当时他们正缺钱花。但萨特不接受一切来自官方的奖项。
萨特比波伏娃大三岁,他们可以说识于微时,最终相伴了五十年。一生中,他们每年都会给自己安排几个星期的时间单独相处,这些时间通常都是在国外度过。作为著名人士,他们还经常共同出访,由于他们左翼的政治观点,他们到访过古巴、中国、苏联等国家。作为女权主义者,波伏娃期望社会主义可以为妇女带来公平与平等。当波伏娃和萨特进入晚年时,他们都没有儿女。后来他们分别有了一个养女,各自组成了一个家庭,两个年轻女人陪伴他们度过了最后的岁月。萨特的养女其实是他的情人,波伏娃同养女之间也关系暧昧,但她从来不承认自己是双性恋者。萨特曾经想同养女结婚,以便让她获得法国身份,但遭到了波伏娃的强烈反对,后来这个女孩还是通过被萨特收养的方式获得了法国国籍。这意味着养女将继承萨特全部著作权和遗产。波伏娃最终没有得到萨特的任何一样东西留作纪念。
波伏娃萨特组合的实质是:思想高于爱情,正因为如此,波伏娃并不认为她和萨特之间形成的情侣关系可以作为榜样来效仿。波伏娃作为一个标本的意义也在于此:她是独一无二的,可以用来研究,但无法复制。波伏娃的身份不是萨特的助手和追随者,她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她写出了她作为一个杰出的职业妇女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现代社会里的思想观念、感受体验、精神优越与矛盾苦闷、欢乐与幽怨。选择成为一个标本,她首先具有智慧的头脑和强大的内心,无惧世俗世界的任何目光。
波伏娃说,写作一直都是我生命中的头等大事。我喜欢作为哲学家和女权主义者的波伏娃,喜欢她的那句名言:我们并非生来就是女人,而是后天变成的。波伏娃向我们展示了女人的一切可能,愿每个女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