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書城自編碼: 301478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區域經濟
作者: 刘上洋
國際書號(ISBN): 9787520103541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6-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68/239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4.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元宴
《 元宴 》

售價:HK$ 216.2
米兰讲稿(翁贝托·埃科作品系列)
《 米兰讲稿(翁贝托·埃科作品系列) 》

售價:HK$ 227.7
无线重构世界:射频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无线重构世界:射频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售價:HK$ 124.2
海外中国研究·南方的将军:孙权传
《 海外中国研究·南方的将军:孙权传 》

售價:HK$ 135.7
历史的深度
《 历史的深度 》

售價:HK$ 66.7
中国漆艺技法全书:工艺原理与基础技法
《 中国漆艺技法全书:工艺原理与基础技法 》

售價:HK$ 181.7
晋朝的死结
《 晋朝的死结 》

售價:HK$ 101.2
文明的冲突: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交锋(第2版)
《 文明的冲突: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交锋(第2版) 》

售價:HK$ 82.8

 

內容簡介:
本书围绕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以欠发达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厘清欠发达地区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全国各个区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及其后发优势,深入剖析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及障碍,并在分析国内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典型经验与模式基础上,提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诸多路径,为新时期进一步推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借鉴。
關於作者:
刘上洋,江西安义人。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名誉院长。曾任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政协江西省第十届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目錄
前 言/001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001
二 主要内容和观点/002
三 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007
四 创新和特色/007
第一章 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现状与后发优势/001
一 欠发达地区现状分析/001
二 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度分析/023
三 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后发优势/049
第二章 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主要制约因素及原因分析/070
一 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的挖掘和识别/071
二 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制约原因分析/091
三 制约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112
第三章 国内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与启示/121
一 国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历程/121
二 国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做法及经验/134
三 中国古代生态智慧与现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152
四 国内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做法与经验/160
五 国内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173
第四章 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180
一 在发展观念上,建立生态经济新秩序,实现有序发展/180
二 在发展路径上,把惠民性发展、保护性发展、特色性发展、选择性发展
融入常态化发展当中/190
三 在发展的规划上,坚持东、中、西区域统筹,海、陆、空协调共建原则/194
四 在发展的抓手方面,通过产业发展生态化与生态建设产业化,实现生态与经
济发展协调互动/210
五 在发展的保障方面,完善协调发展的机制,调整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224
参考文献/244
后 记/253
內容試閱
前言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书以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在省域层面上对各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进行评估与分类,为正确认识各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分类型、分地区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了基础与支撑。本书深入分析了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潜在优势与实现条件,为欠发达地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通过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经济统计法、F-A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挖掘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剖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为欠发达地区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寻找进位赶超、永续发展的路径提供了依据。
通过分析国内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案例,总结其经验做法,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借鉴其成功经验,吸取相关教训,为探索适合自身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模式提供了决策参考。
本书从发展观念、发展路径、发展规划、发展抓手、发展保障和发展的政策措施等方面,探讨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能发展道路,为我国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指出可行性方向。
二 主要内容和观点
(一)主要内容
1.欠发达地区现状分析
首先,从欠发达地区概念入手,回顾了欠发达地区测定指标的演变,并对我国欠发达地区进行了界定;其次,分析了我国欠发达地区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和资源与环境发展指标,对欠发达地区进行了分类;再次,描述了欠发达地区的空间分布;最后,通过案例剖析欠发达地区的主要特征。
2.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度分析
首先,分析了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其次,借鉴联合国、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中科院关于节能减排、生态县市等评价指标,构建了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构建协调度模型,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按协调度进行了分类和排序。
3.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
首先,对后发优势的理论渊源与发展演变进行了概述;其次,对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后发优势进行了阐述;再次,指出了后发优势的实现条件;最后,以安徽省池州市实现绿色发展的典型案例为样本,证明欠发达地区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后发优势完全可以转变为现实优势。
4.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原因分析
本书采用问卷调查表,选取中部的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等6个省份,西部的四川、贵州、宁夏、陕西、新疆、云南、青海等7个省区,东北的辽宁省,东部的江苏、山东、天津等3个省份作为调查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对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F-A分析,找到其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5.国内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首先,分析了国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国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国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创新成果。选取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科学开发,日本北海道在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英国伦敦雾都治理和巴西库里蒂巴的最适宜人居城市建设,四个不同类型的典型案例,总结了国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其次,回顾了我国古代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等天人合一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启蒙思想的特点及演变,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发展历程,并从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转型升级三个维度,选取了湖北神农架生态与经济和谐共生发展、长株潭两型试验区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下的绿色发展、贵州毕节试验区转型升级三个典型案例,分析了国内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做法与成功经验。最后,总结了国内外典型案例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6.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
从发展观念、发展路径、发展规划、发展抓手、发展的机制体制创新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指出了我国欠发达地区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二)主要观点
1.欠发达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概念
其基本含义就是发展程度低或发展不充分,从欠发达地区基本内涵出发,站在全国的角度对31个省区市进行审视,中西部地区都属于欠发达地区。我国欠发达地区包括不同的类型,有经济水平偏低型、社会发展滞后型、资源开发不足型、生态环境脆弱型等。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整合具有可能性与现实性。我国欠发达地区按照生态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可分为极度失调、严重失调、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失调、初级协调、中度协调、良好协调、优质协调几种类型。
2.我国欠发达地区具有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后发优势
包括生态资源、能源富集的优势,新兴产业、环境友好产业快速植入的优势,技术知识输入的后发优势,制度设计和运用的后发优势,政策支持的优势,资本和劳动力后发优势等。但这种后发优势只是一种潜在的优势,要使潜在的优势转变为现实的优势,需要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条件,这种条件主要包括宽松、自由的外部环境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两个方面。
3.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明显
包括人力资源开发因素、经济发展阶段因素、资源环境市场因素以及生态文明体制因素。制约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原因主要有: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严重不足,人口整体素质偏低;存在或轻或重的公共财政教育投入偏低问题,生均教育经费投入偏低尤为明显;科技创新人才数量不足、流失严重等。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制约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因在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城镇化水平过低,尚有大量的重点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县,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存在不小的阻力。欠发达地区资源环境市场因素制约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因在于资源环境市场失灵,尚没有建立完善的资源环境市场价格运行机制,环境资源产权不完全或不存在,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市场机制的引入、利用形成很大的障碍,以及资源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造成消费者能够不支付费用而享受这种物品和劳务,形成免费搭乘便车问题。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体制因素制约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因在于市场失灵,以及现行体制和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存在较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4.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付出惨痛的代价换来的
发达国家不断反思自身的发展,经历了生态意识觉醒、任何增长必须在环境容量承受范围内、实现代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等阶段,并涌现了许多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典型案例,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科学开发、英国伦敦雾都治理、巴西库里蒂巴的最适宜人居城市建设是其代表。我国也有众多绿色发展的典型案例,湖北神农架生态与经济和谐共生发展、长株潭两型试验区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下的绿色发展、贵州毕节试验区转型升级是其中的代表。学习和借鉴上述典型地区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可使我国欠发达地区能够尽快找到绿色崛起的路径,少走弯路,降低试错成本。
5.我国欠发达地区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包含多方面内涵
发展观念上。必须树立生态资源和环境既是生产力,又是资本的现代生态价值之经济发展观,建立生态经济新秩序,制定经济-生态双重目标,实现有序发展。在实施西部大保护中,必须做到在保护中开发,保护优先;在开发中保护,合理利用。西部大保护的本质是强区,更是富民。
发展路径上。要坚持慢发展是发展的常态化、慢发展不等于不发展、慢发展往往是最大的发展的理念,把惠民性发展、保护性发展、特色性发展、选择性发展融入常态化发展中。宜发展则发展、宜保护则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保护性发展和惠民性发展。要告别唯GDP的破坏性发展、发展性破坏;实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选择性发展。
发展规划上。要完善东、中、西区域统筹,海、陆、空协调共建的跨区域大国土总体规划,实现东、中、西部规划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海、陆、空总体规划协同重构,实现统筹;要建立保护为主、以人为本、合理利用的中西部地区生态保护规划,明确保护为主、持续发展、实施以人为本的环境综合整治措施、全面对接生态系统、建立中西部优先发展的政策保障、完善东中西部统筹发展的公众参与制度,实现公众保障。
发展抓手上。要通过产业发展生态化与生态建设产业化,实现生态与经济发展协调互动。树立生态工业新思维,实现工业产业生态化。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持,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生态农业模式,建立健全保障体系,实现农业产业生态化。要通过完善生态旅游环保制度,推动生态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创新,实现旅游产业生态化。要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实现区域生态经济中介系统的优化,发挥区域政府的协调推动作用,促进区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的创新。
6.欠发达地区要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须完善欠发达地区的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一要建立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考核机制。率先推进绿色GDP核算方法,完善政绩评价系统,建立科学的投资评价标准,建立向循环经济倾斜的物权制度,建立经济协调发展的控制与评价系统。二要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和提拔晋升机制。按主体功能区来实施差异化的政绩考核标准,完善欠发达地区官员的提拔晋升机制。三要建立健全资源开发管理机制。加大资源定价机制的改革,加大环境成本内化机制改革。四要实行最严厉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进生态立法。完善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体系,优化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体制。五要实行差别财税政策。完善税收优惠和税收征免政策,实行差别化的财政投入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生态环保型产业发展。六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树立生态补偿意识,建立对口补偿制度,不断创新生态补偿机制。七要建立国家生态发展基金。资金来源包括:征收个人生态补偿税、从国家年度财政预算收入的超收部分中适度提取、对环境破坏的罚没收入、非政府募集资金等。八要依据不同地区的人口承载力,有针对性地调整现有人口计生政策。在欠发达地区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移民政策。九要实行大规模的欠发达地区人才开发工程。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导欠发达地区塑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保持欠发达地区人才的相对稳定。
三 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
(一)学术价值
(1)本书从理论上阐释了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通过分析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潜在优势与实现条件,既拓展了后发优势理论,又丰富了追赶理论的学术观点。
(2)本书着重量化研究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而进一步拓宽和深化了发展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内容。
(二)应用价值
(1)本书通过对国内外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典型范例的剖析,既坚定了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信心;又为不同类型的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了样板。
(2)本书探寻了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欠发达地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突破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阻碍、实现跨越式永续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3)本书以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生态学为基础,从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协同视角,客观地判断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过程中的症结,以多学科的观点和理论进行全新路径的探讨,针对症结提出了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指导性的政策建议。
四 创新和特色
(1)本书尝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估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标准。
(2)本书将后发优势理论引入生态经济领域,丰富了后发优势理论与追赶理论的学术观点,有一定的创新性。
(3)为了科学提取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书利用F-A分析法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得出了结论,在此基础上,利用两种检验方法对研究结果的正确性或科学性进行了验证。
(4)全面梳理了国内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并从不同维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分析了国内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典型案例,试图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剖析,总结出可供借鉴的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益经验。
(5)从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这个关系入手,在探讨欠发达地区承担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提出建立生态经济新秩序,实现有序发展,研究视角有创新。从发展观念、发展路径、发展规划、发展抓手、体制保障、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演进,以期找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能发展道路,研究内容有创新。
(6)以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生态学为基础,从而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体现了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特色,研究方法有创新。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