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晚清民国谈逸录

書城自編碼: 301834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歷史普及讀物
作者: 陆其国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48611974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06/140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46.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下一个风口: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科创投资逻辑
《 下一个风口: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科创投资逻辑 》

售價:HK$ 80.4
傻钱:社交浪潮与散户革命
《 傻钱:社交浪潮与散户革命 》

售價:HK$ 78.2
猎头高情商沟通实务
《 猎头高情商沟通实务 》

售價:HK$ 56.4
桃花夭夭,灼一世芳华:古代蕙心女子的诗情词韵
《 桃花夭夭,灼一世芳华:古代蕙心女子的诗情词韵 》

售價:HK$ 48.3
生活在低处
《 生活在低处 》

售價:HK$ 64.4
长颈鹿与少年(全球销量超过50万册。基于真实历史事件创作)
《 长颈鹿与少年(全球销量超过50万册。基于真实历史事件创作) 》

售價:HK$ 57.4
近代早期海洋文化史
《 近代早期海洋文化史 》

售價:HK$ 112.7
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
《 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 》

售價:HK$ 78.2

 

編輯推薦:
本书主要讲述晚清、民国时期的一些名人轶事,其中包括李鸿章、左宗棠、严修、孙中山、黄兴、梁启超、陈垣、胡适、吕思勉、顾颉刚等著名人物的轶事,这些故事且大多不为大众所知的,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可读性较强。
內容簡介:
《晚清民国谈逸录》共收录40篇文章,8万余字,62幅插图,是本书作者陆其国先生的读书随笔,我们从其提供的70余篇稿件中遴选出符合特定主题的文章40篇。40篇文章的内容大都是讲述晚清、民国时期的一些名人轶事,其中包括李鸿章、左宗棠、严修、孙中山、黄兴、梁启超、陈垣、胡适、吕思勉、顾颉刚等著名人物的轶事,这些故事且大多不为大众所知的,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可读性较强。这些文章大多都在《新民晚报》《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过,发表时有所删减,这次结集全部恢复了原样。
關於作者:
陆其国,上海文史学者、作家,主要写作文史随笔和非虚构历史纪事。主要著作有:《畸形的繁荣租界时期的上海》《风起大漠敦煌纪事》《千年不败中山陵纪事》《民国上海帮会》《旋转的舞场上海的如烟往事》《上海,风云1911》。
目錄
远去的背影近代人物随想 3
有史必有斯人 4
先驱的箴言 7
容闳的建言献策 10
有感于梁鼎芬与张之洞交恶 13
从梁鼎芬放黄兴看其性格两重性 16
梁启超的错失 20
一个正直学者的自诘 23
大师也曾感情出轨 26
舒新城的自我疗救 29
将军本色 32
毋忘陈垣 34
家有胡同 37
思劝人,必先自治 40
愧对严修之愧 43
严修是面镜子 46
面对蔡元培 49
吕思勉:远离名利之私 52
孙文震怒为扰民 55
陶行知与山海工学团 58
张謇与他规划中的模范城市 61
铸错与担责 65
读名人墨迹时我们在读什么以潘光旦致陈光甫手札为例 68
看竹可是竹 71
故去的风景近代史事札记 73
李鸿章为何力荐伍廷芳 74
漕运下的潜流 77
赐儿山下 80
敬畏档案 84
由狱中报告想到的 87
宋教仁与《间岛问题》 89
辛亥革命爆发与端方之死 92
另一种背叛 96
假如光绪是真的 99
中国近代史上的惊天之骗 102
此难题彼难题 105
档案遗珠 107
回首前尘,此乐已不可再 109
狷介与教训 112
敬畏师道 115
让师承多一些优雅 118
名至实归与徒有虚名 121
內容試閱
一个人的档案编研碎片(代序)
陆其国
我年少时就喜欢历史,爱看历史小说;渐渐地后来竟对史料情有独钟。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进入档案馆工作后,又知道除了史料,还有档案,而且档案更具有唯一性这一突出特点。
长年浸淫于档案馆,受其熏沐,越来越感受和领悟到了档案的价值。我虽然只是担任档案杂志编辑、记者,但组稿编稿、采访写稿、谈论工作,关键词总离不开档案二字。虽说囿于编辑、记者工作的性质,不是经常有机会直接接触到档案实物,但时时处于被各种档案信息包裹着的氛围之中,难免会感受到档案磁场的影响。档案有其历史属性,或可形而上归类于非虚构范畴,我将它们喻为历史的骨骼和脉络。有了骨骼,历史因此有了架构;有了脉络,历史因此有血有肉、灵动鲜活。当然,有一点不言而喻,就是这其中还得经历一个环节,那就是档案编研。就我一个人多年来的档案编研体悟,我对此的理解是,力求将蕴藏在原始档案中被遮蔽的历史真相还原,使之再现,以彰显其无可替代的价值。
档案编研就此成了我业余喜欢做的一件事。既属业余,自然与专业有别。所以我的档案编研纯属碎片化性质,也不成系统。但有一个习惯却日益养成,那就是对凡与档案相涉的事情与人物容易敏感,以致产生兴趣。如我喜欢淘旧书,此后我会有意识将在旧书店蓦然撞见的诸如《清代地震档案史料》《清季外交史料》《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包括将厚厚四十多卷帙,售价是我当时几个月工资叠加的上千元的《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等这样的书籍任性购买。这些书籍皆源自档案,我淘书开始有意识关注档案元素,在我个人淘书史上,具有破冰意义。我思忖我斯时有此意识,应该与我接收档案馆磁场有关。这正像我后来同样意识到,我淘到的这类书籍,其本身也属于或出自某个人或某集体的档案编研成果。这时的我分明就是一个分享者。
除了热衷于搜集上述与档案紧密关联的资料,我还留心购买了许多老照片图册,尤其是有关上海影像的历史老照片,甚至可以说凡见必收。前文说过,这与我的任职无关,我愿意花不菲的价格,将它们收入囊中,说白了就是喜欢,别无其他。而这样的喜欢,与受档案馆磁场影响有关。那时我即使遇到自己当时还不怎么了解其内容的书籍,只要对得上我感受到的档案磁场,我也会毫不犹豫慷慨解囊。《严修年谱》一书就是这样被我淘到后挟之而归的。记得数十年前在旧书铺乍一撞见这本旧书《严修年谱》,我还不知道严修其人。只是因为年谱与档案属于近亲关系,况且这本书设计印制颇有历史文献况味,出版年份也较早,而且印数仅800册,尤其是插页中多幅严修的照片,溢出浓浓的清末民初文化名士风采,所以我拿起后就再舍不得放下。那时我压根儿不会想到,自己日后有一天会利用这些与档案紧密相关的珍贵资料,业余从事我一个人的碎片化档案编研工作,乐此不疲地沉浸于非虚构历史文本的写作之中。应该一提的是,这其中尤让我难忘的,是在一些非常情况下,对这些含有档案元素的资源的利用。说起来这或者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厚积薄发和水到渠成吧。
我们一定不会忘记,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发生在中国四川汶川的大地震。这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发生后,众多媒体以最快速度从不同视角切入,进行了报道。当时我任职的《档案春秋》杂志,根据自己的办刊宗旨,也希望配合发表与此次大地震相关的文章。因为有时效要求,一时来不及组稿或安排记者查档撰写。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到了以前淘到的《清代地震档案》一书。找出查阅,方知原来早在清代,四川汶川地区就曾发生过规模不等的地震于是根据档案资料的记载,对应当下这场大地震,我及时撰文发表于当期杂志,迅速传递出历史上有关四川大地震的信息。
进入千禧年,开始有出版社向我约稿,约我写非虚构历史长篇。这时候我在一己档案编研上已做了不少功课,有了一定的准备。于是我利用自己收藏的各类档案资料,在五年中相继写作并出版了《畸形的繁荣租界时期的上海》《风起大漠敦煌纪事》《千年不败中山陵纪事》三部非虚构历史长篇。同时写出一系列文史随笔发表于各类报刊。之后又完成并出版《民国上海帮会》《上海,风云1911》两部非虚构长篇历史著作。
除了研读和写作,我还多次在全市十多家区县档案局馆,就与档案相关的话题作讲座;也在东方讲坛作演讲。我第一次与东方讲坛交集,是2004年10月26日在市档案馆外滩馆,以《档案、历史与社会》为题作的第一场演讲。此后我差不多每年应邀围绕档案文化这一中心内容,以不同的演讲题目,在全市十多家档案局馆进行巡讲,与大家分享我一个人的档案编研碎片成果。当然,这种碎片成果,更多的还是我发表在各类报刊杂志上的非虚构历史纪事和文史随笔。
档案实在浩瀚,个人太过渺小。以渺小对浩瀚,再怎么勤奋劳作,也只能是碎片。不过做了,毕竟还有碎片;不做则连碎片也无。
著名作曲家肖斯塔克维奇在其回忆录中说:当你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语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语言后面的东西,情绪、音乐。仿肖氏句式,我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档案是什么载体和形式不重要,重要是解读遮蔽在档案后面的历史真相。

《晚清民国谈逸录》一书,收录了我在近十年间写下的部分文史随笔。正如本书书名所标示的,这些文章内容主要交集于晚清和民国,或者更确切地说,皆为清末民初时期的人物与史事。为求文章风格和体列的统一,有些篇幅较长的随笔,尤其是字数上万的,均没有收入本书。这本书中的文章,此前大多在报刊上发表过,只是当时由于报纸版面有限,不少文章发表时有所删节,现在收入本书,这些文章都根据原稿作了恢复。
写作这些文章时,我在叙事上比较注重文学性,这样做是想让它们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而书名冠以谈逸,意在彰显其思想性,这也是我写作这些随笔时的初衷和追求的目标之一。另外,书中配有我收藏的数十幅鲜见而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应该也会增添这本书的阅读和收藏价值。
我在这里要感谢年轻的实习生肖瑞宁和编辑岳拯士先生,此前由于我一直忙于其他研究和写作,无暇抽出时间来编选这本书。结果由瑞宁君为我做了初步编选,接着由拯士君进一步调整完善,才得以让这本《晚清民国谈逸录》一书成型。当然,我还要感谢我的朋友、出版人罗英女士,以及学林出版社匡志强总编的支持和鼓励。因了他们的给力,才有了这本书的问世。
至于书中的错谬之处,我竭诚欢迎读者朋友不吝指正。
陆其国
2016年10月31日于河畔居


梁鼎芬与张之洞交恶始末
梁鼎芬(18591919),字星海,号节庵,广东番禺人,自幼有神童之誉21岁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1884年,中法战争中方节节取胜时,北洋大臣李鸿章趁胜求和,签订辱国条约。梁一怒之下,弹劾李鸿章,称李骄横奸恣,罪恶昭彰,有六可杀,请特旨明正典刑。不意此举却惹怒慈禧太后,粱因此被贬出京,以妄劾罪降五级,调为太常寺司乐。关于梁此次被贬谪,刘禺生《世载堂杂忆》记载,梁去职回籍,又以家庭之故,居焦山海西庵,立志读书。焦山在江苏镇江。当时有个名叫王可庄的人,以状元外放镇江知府,与梁鼎芬所居焦山隔水相望,因此王、梁经常见面,相谈甚欢。有一天,王向梁传递了一个信息:现今有为之士,不北走北洋,即南归武汉,朝官外出,可寄托者,李与张耳。李即李鸿章,张即主政武汉的张之洞。梁因疏劾李鸿章遭贬,所以投李决无可能,而投张倒是一个好主意。加之王竭力鼓动梁当作此努力,否则,老死江心孤岛耳。梁鼎芬心动了。
张之洞是位饱学之士,本就喜欢和读书人交往,梁鼎芬前来投奔,自然是喜不自禁。及至晤面,相谈间,张之洞随意提及自己刚读过的书,梁鼎芬不仅知晓内容,更能条分缕析,侃侃道来。见梁鼎芬知识如此渊博,张之洞想不对他刮目相看都难。然而张之洞又怎么会想到,梁鼎芬其实和他玩了一把心机,用刘禺生的话说,张之洞不知梁(鼎芬)固别有其道,投之洞所好,而之洞不悟也。原来梁(鼎芬)以重金贿赂之洞检书、缮文之侍从,之洞日夜阅读何书何卷,有何重要谈论,随时密告,随时赏钱。梁乃取之洞所览书,熟读而揣摩之,入见之洞,乘机徵引,(之洞)遂以为节庵无书不读矣。这就是说,梁鼎芬是通过买通张之洞身边的工作人员,获知张之洞的读书情况,然后有的放矢做足功课再去见张之洞,终于使张之洞认为他梁鼎芬学问如此渊博,重信不疑,从而延为宾客。在这里,梁显然缺失坦诚,说严重点,更是在玩心机。随时抓住可以因缘攀附的机会,以求仕途上的时来运转。这不,梁鼎芬进入张之洞幕府后,就因为同病相怜,二人的心理距离更近了。原来张之洞有个胞弟叫张之渊,为候补道,办大釐金、粮台,亏空巨帑,朝廷派大员下来调查,张之渊畏罪吞金自杀。无独有偶,梁鼎芬也有个胞弟,曾任湖北知县,亦办大釐金,亦因大亏空,吞金自杀。刘禺生与梁鼎芬这位胞弟做过邻居,了解此事,所以有此记载。《凌宵一士随笔》作者则记载:张之洞督鄂时,于属官最倚信者,一文一武,文为梁鼎芬,武则张彪也。后来梁鼎芬官至武昌知府,张之洞还向朝廷力荐梁鼎芬任封疆大吏,此荐在奕劻和袁世凯那里碰了壁后,张之洞还深感遗憾。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