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HK$
44.6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4.2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4.7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2.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編輯推薦: |
61位骨灰级科普人,写给大家的趣味科学书!
|
內容簡介: |
160多种珍稀植物250多种鸟类物种近200种哺乳动物近120种爬行动物让孩子秒变博物小达人!
|
關於作者: |
《知识就是力量》创刊于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刊名,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科学普及出版社主办的青少年综合图文科普期刊。
《知识就是力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凝聚了众多科普工作者的心血,许多著名科学家,如高士其、茅以升、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周光召、白春礼等都为其创作了很多优秀的科普文章。目前活跃在中国科学界的不少专家,甚至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经是《知识就是力量》的读者,许多科技人才也是从小看着《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喜欢上科学,最终走进科学的殿堂的。
本书包含以下作者的文章:
蒋志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博士,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领域研究。
冯利民: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生态学博士,主要开展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生态学研究和保护。
郭耕: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副馆长,高级经济师,科普作家,自称"四不像"。《知识就是力量》创刊于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刊名,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科学普及出版社主办的青少年综合图文科普期刊。
《知识就是力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凝聚了众多科普工作者的心血,许多著名科学家,如高士其、茅以升、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周光召、白春礼等都为其创作了很多优秀的科普文章。目前活跃在中国科学界的不少专家,甚至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经是《知识就是力量》的读者,许多科技人才也是从小看着《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喜欢上科学,最终走进科学的殿堂的。
本书包含以下作者的文章:
蒋志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博士,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领域研究。
冯利民: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生态学博士,主要开展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生态学研究和保护。
郭耕: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副馆长,高级经济师,科普作家,自称"四不像"。
李德生:中国保护*研究中心博士,是"提高*繁育力"和"*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的主研人员。
赵翔: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主要从事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工作。
肖凌云:北京大学自然保护和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博士,主要从事雪豹生态学的研究。
张建文: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主要从事菊科莴苣族相关类群的研究。
吴福星: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博士,主要从事于海洋哺乳类动物的研究。
韦晔:热情的生态旅行爱好者,涉足野生动物摄影多年,曾长期从事野生动物报道,遍走中国大江南北,拍摄了大量的野生动物作品。
段煦:《中国国家地理》专栏作者,中国科学院科普频道工作人员,极高点击率的"博物地理"科普博客的主人。
|
目錄:
|
博士带你玩 飞鸟 博士带你玩 爬行动物 博士带你玩 植物 博士带你玩 哺乳动物
|
內容試閱:
|
追踪地球秘境新居民
撰文 江泓
生命是地球最伟大的创造,在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生活着种类繁多的动植物。17 世纪之后,随着现代生物学的诞生,人们开始系统而科学地认识身边的生命,特别是那些外形各异的神奇动物。经过400 多年的发现研究,人类目前已经命名了大约150 万种动物。随着人们对地球探索的深入,几乎每天都有新物种被发现,下面就让我们认识几种2013~2014 年刚被命名的动物,它们以独特的外形和生存习性丰富了动物的世界,也让我们大开眼界。
小型犬浣熊:高山上的泰迪熊
小型犬浣熊是一种居住在高山上的萌到爆的小动物,它们全身毛茸茸,长有一双大眼睛。
小型犬浣熊生活在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境内的安第斯山脉中, 2013 年被命名。其实早在100 年前,人们就获得了小型犬浣熊的标本,但直到2003 年,生物学家才发现它的与众不同。10 年后,生物学家终于将这种小动物"带出" 了山地森林。
小型犬浣熊看上去非常可爱, 不禁让人想起泰迪熊, 其体长约35 厘米,体重不到1 千克,比猫还要小。小型犬浣熊头大脸圆,脸上有一对具有夜视能力的大眼睛。它们身体长四肢短,身后还有一根长尾巴。
小型犬浣熊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树上,小爪子具有很强的攀爬能力。它们主要以水果为食,偶尔也吃小动物,属于杂食性动物。小型犬浣熊是独居动物,它们总是独来独往,在夜晚出来活动。
小型犬浣熊的发现让人意外又惊喜,这种生活在高山上的小动物是30 多年来人类在西半球发现的第一种食肉目动物,人们被它可爱的样子迷住了。
华丽稀有蝠 : 飞行的"熊猫"
华丽稀有蝠是在夜色里出没的一种小蝙蝠, 它们身上长着黑白相间的色块。
华丽稀有蝠生活在非洲苏丹境内的雨林中,2013 年被命名。华丽稀有蝠起初由美国生物学家发现,他们在对比了生活在当地的另一种蝙蝠后确认这是一个全新的蝙蝠属种。
华丽稀有蝠长度约7 厘米,双翼展开约20 厘米,小脑袋上有一个大鼻子和一双大耳朵,飞行时会发出高频的叫声,并通过接收回波来感知周围的环境。华丽稀有蝠白天躲在山洞中睡大觉,夜晚到森林中捕捉昆虫。华丽稀有蝠最有特色的是,体色以黑色为主,额头上有三块白色的斑点, 背上、腹部及胸前有白色条纹,胸前的白色条纹就像是在脖子上围了一条白色的围脖。华丽稀有蝠黑白相间的体色不由让人想到了中国国宝大熊猫, 于是它有了"熊猫蝙蝠"这个绰号。
卡波马尼貘:亚马孙小长鼻
卡波马尼貘生活在炎热雨林深处的一种哺乳动物,有胖胖的身体和柔软的小鼻子。
卡波马尼貘生活在巴西和哥伦比亚境内的亚马孙雨林中,2013 年被命名。卡波马尼貘和亲戚南美貘生活在一起,由于这两种动物实在太像了,长期以来科学家把它们误当作是同一种动物。其实生活在亚
马孙雨林中的土著居民早就发现卡波马尼貘体型较小,而且毛色较黑,因此称其为"小黑貘"。
卡波马尼貘长相怪异,与猪有几分相似。不同的是,卡波马尼貘的嘴巴上方长有一个柔软肉质的小长鼻子,进食时它们会用灵活的小鼻子钩住树枝。尽管卡波马尼貘外表看上去笨笨的,但它们行动敏捷,可以在崎岖的山路上快速奔跑。它们是一种胆小害羞的动物,平时隐居在茂密的雨林中,遇到危险时会跳进水中,将小长鼻露出水面帮助呼吸。
卡波马尼貘是20年来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大型哺乳动物,也是100多年来第一次发现的奇蹄动物。
卡奎塔红须伶猴:呼噜的红胡子
卡奎塔红须伶猴是长有红胡子的猴子,栖身于茂密的树林中,它们不但聪明,还能发出猫咪的"呼噜"声。
卡奎塔红须伶猴生活在哥伦比亚境内的热带雨林中,2010 年被命名。20 世纪60 年代,生物学家就发现了这种动物,但由于当地政局动荡无法进一步研究。2008 年, 研究人员再次来到哥伦比亚,他们终于有机会近距离与卡奎塔红须伶猴接触。
卡奎塔红须伶猴和一只猫差不多大,它们的四肢长而灵巧,身上长着棕褐色的毛发,其最大的特征是面部两侧有像胡子一样的红色毛发。卡奎塔红须伶猴通常成双成对地生活在树上, 它们一次只生一个小宝宝, 照顾宝宝的任务由雄性负责。卡奎塔红须伶猴通过叫声交流, 它们高兴时会发出猫一样的" 呼噜" 声。由于栖息地遭到破坏,卡奎塔红须伶猴的数量已不足250 只, 它们被定为濒临灭绝物种。
植物的"感官世界"
撰文 陈莹婷
植物有感官吗?原来,植物也能"看到""嗅到""感受到", 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呢。只不过,植物们没有神经系统和大脑,它们的感官和人类的感官差别很大。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植物"感官世界"里都有哪些奇葩的私生活吧!
植物君,要"吃饭"喽
植物在私生活中,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吃饭",不同于我们人类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填饱肚子,植物在合适的光强下,可以无时无刻地进食。相比于人类丰富多彩的食材,植物则显得特别"挑食"。植物君喜欢吃的东西只有四类:光、水、二氧化碳和矿物质。好在,食谱虽然十分窄, 却随处可见,容易获得。也许你会惊讶:植物没有嘴巴,怎么吃饭呢?
独特而隐秘的"嘴巴"
千奇百怪的植物们,有着自己独特而隐秘的嘴巴,那便是气孔和叶绿素。而且它们的"嘴巴"遍布于地上身体的表面。气孔主要负责"吸气"和"流汗",叶绿素则负责接收和转化光能。大部分植物, 都在白天张开气孔,吃进二氧化碳, 叶绿素通过电子传递链吸收光波, 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最后储存在构建机体的基础物质-碳水化合物中。这也是我们人类及所有异养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同时,光照下,植物会进行蒸腾作用-从根部进入体内的大量水分,会从开放的气孔跑出去,从而带动植物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循环流动。蒸腾太过旺盛,超过根系的吸水能力时,将对植物造成伤害。这时植物就会自主关闭气孔,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流失。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烈日高照的中午,高温暴晒会使植物"流汗"过多,出现脱水的危险状况,所以植物会"闭上嘴巴"保护自己。
绿色斗士,晚上张"嘴巴"
在热带亚热带, 尤其是高温干旱地区的植物,会发展出极端版本-白天关闭气孔,阻止水分散出,到了晚上才张开"嘴巴",吸收二氧化碳。这类植物的最佳代言人有景天科、仙人掌科、大戟科、萝摩科等热带植物家族。
仙人掌家族大多生长在高温干旱的沙漠地带,那里不仅缺水少肥,而且昼夜温差极大。白天酷日当头, 汗流浃背,夜晚就冻得瑟瑟发抖了。这样剧烈的昼夜温差变化,使得仙人掌们演化出一套独特巧妙的进食技能-白天把气孔闭上,晚上才张开吸收二氧化碳,并通过一系列羧化和脱羧反应,把二氧化碳固定在一种叫苹果酸的化合物中,并被运入液泡中暂存。
次日太阳出来,仙人掌们又逐渐关闭气孔,而暂存在细胞液泡中的苹果酸则随着浓度差逐渐回流出液泡外的细胞质中,并在酶的催化下发生脱氢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同时仙人掌们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利用体内释放的二氧化碳制造出有机物质葡萄糖。
睡没睡,要怎么来辨
随着夜幕再次降临,吃饱了饭的植物也开始调整机体,准备休息了。绝大部分绿色植物一直跟沉睡似的,没有任何动静。但有些开花植物,会用花朵的开合状态, 来告诉我们它是否在" 睡觉"。这其中, 当属睡莲家族的睡莲们作息规律最为明显。
睡莲不是莲, 它与我们常说的莲(即荷花)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物种。只不过同样生活在水中,演化出相似的适应水生环境的特征。睡莲与莲最大的区别在于,睡莲总是懒洋洋地躺在水面上,无论是叶还是花,都极少站立起来;而莲喜欢高举大叶片和大花朵,挺立于水中。
慵懒的睡莲很"嗜睡",通常早晨开放,午后就开始收拢花瓣, 最后沉入水中梦会周公,到次日朝阳露脸,又重新浮出水面绽放。真是名副其实的睡美人。
温柔的"杀手",睡莲
正如人类睡觉是为了放松大脑、保健身体、养精蓄锐一样,睡莲睡觉也有它特殊的功能。原来,这与它传宗接代的使命有关。
白天,一只饥肠辘辘的小昆虫飞到一朵刚刚盛开的睡莲附近时, 闻到阵阵花香,便立马飞进碗状的花朵之中,贪婪地采食成熟的雄蕊释放的花粉。不久,睡莲悄无声息地慢慢合拢花冠,把忘我进食的昆虫囚禁于窄小的"花房"中,同时雄蕊释放更多花粉,使得慌乱挣扎的昆虫沾了一身花粉。
次日清晨,睡莲再次绽放,带着一身花粉的昆虫赶紧逃离" 囚室",又"好了伤疤忘了疼"地飞到另一朵盛放的睡莲之中。这一朵睡莲要比昆虫访问的上一朵更加成熟,因为它的雄蕊群完全开展,不再产生花粉,花的中央已变作"小型水池",里面盛满甜美的蜜液。小昆虫又嘴馋了,赶紧不顾一切地飞到蜜池边上。
殊不知,这绚丽的花容与香甜的花蜜是睡莲设计的邪恶陷阱。小昆虫飞到池边落脚,弯身吸蜜时, 才发现蜜池周边特别滑溜,根本无法立足。一不小心,昆虫便跌入池中, 再也爬不上岸,最后竟活生生地淹死在睡莲的怀抱里,而昆虫身上沾染的花粉,便因此沉入池底,被雌蕊的柱头所接收,从而实现授粉的目的。
杨柳科谈恋爱,"有钱任性"
传宗接代可以说是植物奋斗终生的目标,为了达到此目标,杨柳科们可是不计成本的。春寒料峭之际,北国尚未开启姹紫嫣红的大局面,杨柳家族就已开始酝酿花朵了。不过,它们的花太过朴素,稍不留心就会无视而过。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其枝条上长着一只只或直立或下垂的"毛毛虫"。这便是杨柳们的花序,它们没有鲜艳的色彩和倾城的容貌,却具备花的所有功能-传粉、受精、育果。
春天,杨柳们成熟的雄花会积极借助春风,将大量花粉播撒开去, 疯狂寻求同种的雌性。运气好的话, 就有少数花粉能被送到周围雌性树种的雌花之上。原来,杨柳科节省了制造华丽衣裳的成本,把更多营养用来培育大量花粉,然后借助风力随机求得配偶,与之发生受精作用,真是有钱任性啊。
无论我们是否看得见、听得到, 植物的私生活都在通过各种感官默默地进行着。它们用一套特殊而神奇的器官系统,于神奇国度享受着自己丰富精彩的私生活!
海龟宝宝历险记
撰文/Mr. Frog
我是一只小绿海龟,妈妈说我们的一生充满着各种惊险和挑战, 等我有一天破壳而出也会像她一样环游世界,经历属于自己的冒险之旅。她在跟我讲这些故事的时候,我还只是她肚子里的一枚卵,尽管隔着一层薄薄的蛋壳,但我却能听懂她的心声。下面,一起来听听是我的故事吧!
破壳而出
我出生在一个美丽的沙滩上, 迎面朝海,背面靠陆。之前,我被困在蛋壳里,周围暗淡无光,但我仍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的腥味,那正是我向往的味道。"是时候行动了!"我鼓励着自己,用力伸展四肢,挣扎着破壳而出。原以为冲破了蛋壳的束缚,我将看到大海和阳光,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我的身上盖着一层厚厚的沙子,柔软而温暖。我滑动四肢,透过沙子的缝隙看到了一缕金色的阳光。"那里是出口!"怀揣着希望, 我奋力拨开沙子,尽管只是探出头, 但足以让我一窥外面这个新鲜的地方-金黄的沙滩泛着绯红色,上面印着海龟妈妈们的足迹;碧绿的大海映衬着蔚蓝的天空,仿佛遗落人间的仙女在与天上的姐妹翩翩起舞;旖旎的海风中弥漫着淡淡的腥味,和煦的阳光下海鸟自由飞翔。
这个世界如此美丽, 但又让我有点莫名地紧张,毕竟对于刚刚出生的我而言,眼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我抖抖身上的沙子,试着去触摸和感受这个陌生的地方。庆幸的是, 我并不孤单,因为我有很多小伙伴-放眼望去,沙滩上全是刚出生的小海龟,他们有的跟我长得一模一样,有的不太一样(目前世界上有7 种海龟,除了绿海龟, 还有棱皮龟、玳瑁、平背龟、红海龟、大西洋丽龟和太平洋丽龟)。但也有些不幸的家伙还没来得及破壳, 就被细菌钻了空子,夭折了。
海龟的一生充满着各种危险, 对于刚出生的我们而言,这个世界更是危机四伏。现在,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冲向海洋,因为有一群贪婪的捕食者在我们出生之前就已在海滩附近等候,随时准备饱餐一顿。螃蟹、野狗、浣熊、海鸥,它们对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小生命没有一丝怜悯,眼里只有想要饱餐一顿的欲望。对这突如其来的"洗礼", 很多小伙伴还没反应过来就一命呜呼了。原本温暖舒适的沙滩,瞬间变成了血腥的屠宰场,距海边几百
米的一段短短的旅途成了我们残酷的生命赛场。
尽管还没从噩梦中缓过神来, 但我一刻也不敢停留,用最快的速度直奔大海。幸运的我终于爬到了海边,可以暂时松口气了。回过头看看沙滩上,有的小伙伴还在努力向大海爬行,有的则不幸成了捕食者口中的猎物。慌乱之中,他们有的爬向了内陆。"喂!跑错方向了! 大海在这边!"我用力喊着,希望他们能听到我的声音。
为了避开海鸥和鱼鹰的偷袭, 我和幸存的小伙伴们向大海深处游去。大海是我们的庇护所,在这里我感觉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四肢更加敏捷,我也将开始自己全新的冒险之旅!
环游世界
大海真是个神奇的地方,没有边际,望不到尽头。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把整个海洋游历一番呢?我们绿海龟家族自有妙招。
洋流是我们迁徙时搭乘的"顺风车",这种"海水的温舌"为海洋生物从西向东迁移提供了便利。有时候,我们甚至全程顺着洋流到达塔斯马尼亚岛西部。塔斯马尼亚岛海域对处于北部海域的海龟来说太过遥远,刚孵化的我们,只有借助洋流,才能穿越一片片海洋到达那里。所以,除了极地的海域,各个大洋里都有我们的身影。
环游世界的旅途中, 我也一天天长大。海龟是海洋里辛勤的园丁, 作为少数以海草为食的大型海洋生物, 我们对海草不断进行"修剪",促使海草更好地生长, 众多依靠海草床生存的海洋生物从中受益。饿的时候, 我会在海床的珊瑚礁里找些海绵和海藻填肚子; 没氧气了, 我就游到水面上换换气。在海里, 我的呼吸和代谢很慢, 因此我可以在水下憋气很长时间, 觅食的时候我能在水中停留5~40 分钟,睡眠状态下则可以达4~7小时。
然而, 大海并非我们想象中那般安全。尽管我们有异常坚实的甲壳, 在大海里天敌较少, 但鲨鱼和湾鳄能咬穿我们的外壳,章鱼和某些海洋表层鱼类也会捕食我们。虽然我们经常取食有毒的海绵和刺胞动物, 身体有相当水平的毒性, 可以使这些天敌望而却步, 然而这一切都难不倒聪明的人类。
事实上, 我们的生存威胁主要来自人类的捕杀。从20 世纪中期至今,每年大约有30 多万只海龟被捕杀。此外, 还有很多不幸的同伴被人类的渔网缠住, 溺死在大海里。19 世纪时,我们海龟家族种群的数量还很庞大。然而今天, 除了极少数地区的海龟没有受到威胁外, 绝大部分地区的海龟数量都在急剧下降, 许多种群甚至濒临灭绝。我们的生存现状岌岌可危, 人类俨然已经成为我们最恐怖最难躲避的"天敌"。
归家之路
幸运的我躲过了无数次劫难, 当初那个害羞的小女孩,早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雌性海龟在海中交配后,往往会经过很长时间的迁徙到达产卵地点,有的雌性甚至会回到自己孵化的海滩产卵。这种归家的冲动,流淌在我们海龟的每一滴血液里。然而,当年离开那片"死亡沙滩"时,只顾着逃命,根本没时间记路。如今,不知过了多少个年头,也不知自己游了多远,我出生的那个温暖的沙滩还在吗? 我还能找到回家的路吗?
有研究认为,我们海龟之所以能迁徙万里找到回家的路,可能是因为我们脑中的磁性物质发挥了类似指南针的作用。识途随老马,我们会跟随有经验的长辈寻找归家之路。就像当年一起从出生的沙滩开始生命之旅,如今我们又不约而同地受到体内本能的驱使,聚在一起开始归家之旅。
然而,人类对海藻等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石油泄漏造成的海洋污染严重破坏了我们的生存环境,直接增加了我们患纤维乳头瘤的概率。纤维乳头瘤几乎能在我们身体的任何部位生长,影响视力和运动,最终使我们在痛苦中死去。
尽管归家路上充满无数惊险,我们仍义无反顾。这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勇气。
薪火相传
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日夜的长途跋涉, 我们终于回到了当初出生的地方。原来终点就在起点, 起点亦是终点。花开总迎春, 叶落终归根。
由于巨大产卵量和孵化量能增大个体的存活率,因此我们会选择同时产卵。产卵往往在晚上进行, 我们必须拖着自己庞大的身体艰难地来到岸上,在海里游动自如的桨状四肢,这时显得十分笨拙。我们只能用鳍肢在沙滩上挖洞,为了防止蛋被捕食者偷食,我们要尽量往深里挖。产卵完成之后,我们会小心地用沙子盖住卵,并抹平挖洞的痕迹,还会用植物在巢穴上作伪装, 然后精疲力竭地回到大海里。这一刻,我才明白妈妈当初的含辛茹苦, 以及薪火相传的真谛。
大约2 个月后,幼龟从巢穴中孵化出来。那时新的生命又将诞生, 新的故事又将开始,生生不息
暗藏心机的鸟类巢穴
撰文 危骞
"屋",从小篆的字形结构来看,是人类来到某地居住的庇护所。而在甲骨文中,"穴"字上面是顶,下面用两块相向的大石头拱住, 即模仿岩石中的洞窟,多是指野生哺乳动物居住的地点。而说到"巢"字, 从金文中我们可以发现,该字上面是由树枝编制的兜状窝,下面是树木, 多是指鸟儿用草和树枝在树上搭建的住所。这,就是鸟类居住的地方了。
有所不同的是, 屋和穴几乎都可以算得上是一年四季居住的场所,而巢,对于鸟儿来说,却并非其常年居住之地。
鸟的巢,大多只是它们用来繁殖的场所,而在不繁殖的大部分时间,除了不会飞的鸟以外,几乎所有的鸟夜晚都会在树上栖息。但就是这个一年只会被使用几个月的巢,却被鸟爸鸟妈们打理得有声有色。也许我们能从以下几种各具特色的鸟巢中窥见这些鸟爸鸟妈们的小心机。
鸳鸯:偏爱水边老树洞
可能在大家的普遍印象中,鸭子都只会在水中游,可事实上,它们有些是会上树的!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艳丽鸭子-鸳鸯。鸳鸯不但会上树,还会把自己的巢筑在树洞里,这恐怕让很多人出乎意料。
过了交配期,鸳鸯"夫妻"就开始物色营巢地点了,它们通常选择紧靠水边、容易产生扭节的杨树等老龄树的主干树洞筑巢。这些"临时小屋" 的洞口大小约为8 厘米9 厘米, 洞深64 厘米左右。巢内除树木本身的木屑外,鸳鸯妈妈还会从自己身上拔下细密的绒羽。
可惜的是,在鸳鸯的繁殖地, 由于树木被人类大肆地砍伐,有树洞的老树如今已经很少了,当它们每年从越冬地飞回北方,常常发现飞了很长的路,却无法找到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
每年4 月中旬,中华秋沙鸭到达繁殖地后,就开始寻找天然树洞筑巢。这些树洞巢洞口一般距地面超过10 米,洞内直径27 厘米左右, 洞口约为20 厘米9 厘米。由于孵化出的"鸟宝宝"要在一两天之内"跳巢",躲进水中。因此,鸟爸鸟妈们营的巢多紧邻河边。它们在巢内垫以木屑,上面覆盖着绒羽,并混有少量羽毛和青草叶。为了护孩子的周全,鸟爸爸还常设伪巢。
爱修浮巢的
浮巢,顾名思义,就是漂浮的巢。它的主人-小(音同: 小PT)是一种像鸭子的水鸟,以水生昆虫和小鱼小虾为食物。和大多数野鸭把巢建在芦苇丛中或者湖岸边不同,它们把巢就筑在了水面上。
这个策略似乎比鸭子来得更为聪明。你看,漂浮在水面上的巢可以修在水中央,这样陆地上的天敌就无法接近了。而且,浮巢可以随着水位的波动而上升下降,也不会因为水位的变化而导致巢被水淹没。
当然,这种浮巢的修筑难度貌似会相对大一些,但这肯定难不倒小!它们先在水面依托浮游植物或者挺水植物确定"自己家的地址"。都说万丈高楼从地起,可见地基的重要性。可小们营巢却反其道而行之,要的就是没地基, 也真是把逆向思维发挥到极致了。相信如果小会说话,它一定会非常骄傲自己"随波逐流"的本领。
蜂虎:泥壁上的"凿洞高手"
要找树洞还得靠大树,局限真是太多了。既然现成的窝难找,那么何不自己挖洞?蜂虎就是自食其力挖洞的典范。
石头当然是凿不出洞来的,但是泥巴应该没有问题。所以蜂虎们到了繁殖季节,常常会结群在光秃秃的泥壁上,用弯长的嘴凿出一个个土洞。但是软硬适中、适合挖凿的泥墙也不是那么容易找的,因此蜂虎的繁殖地一般也相对集中。比如栗喉蜂虎喜欢集群营巢,先迁入营巢地的栗喉蜂虎选择占据营巢断崖坡面的中央位置。挖掘新巢洞要花费蜂虎亲鸟12~20 天时间。不过,大部分蜂虎的泥洞巢并不是单靠亲鸟夫妇完成的,会有许多鸟来协助营巢,种群越大,帮助比例越高,挖掘速度可大幅提高。栗喉蜂虎的巢洞均为隧道型直洞,走向与营巢断崖坡面垂直,巢洞末端为椭圆形巢室,巢洞内外温差较大,但巢室内温度稳定。
不得不说,蜂虎是名副其实的"打洞高手",它们以蜜蜂、蝴蝶、蜻蜓为食,一旦"安家落户"于某地,其他蜂虎也会"闻讯而至", 这时候,巢区周围的飞行昆虫可真是倒了大霉。
家燕的"碗巢"与金腰燕的"葫芦巢"
家燕和金腰燕都是伴人居住的鸟类,它们常把巢修筑在人们的屋檐下。很多时候,我们走在乡间, 总是能看到村舍房檐下的燕子巢。但是在白天,如果不是育雏期,它们大多都在外活动,我们如何才能分辨是哪种燕子在这里筑巢呢?
其实很简单,家燕与金腰燕的巢虽然都是衔泥而作,可形状却是大相径庭。家燕的巢像从中间切破的半个碗一样,开口朝上,而且比碗底更阔,小鸟卧伏其中,当有亲鸟回巢时,会纷纷抬起头来乞食。而金腰燕的巢却像半个从中间纵向切开的葫芦卧倒的形状,巢的开口在侧面,且比内部小,当亲鸟回巢时,小鸟纷纷从侧面的小出口挤出头来乞食。知道这个,即使你看不到它们的影子,也能根据泥巢的形状判断是哪种燕子在光顾这个幸运的人家了。
用心编织"爱巢"的中华攀雀
中华攀雀是一种小型林鸟,它们的筑巢行为是由雄鸟单独完成的。雄鸟在还未和雌鸟配对之前, 便先自行编织未来小家庭的欢乐窝。雄鸟把巢编织得像一个吊着的气球,开口在侧面,极为精致。为了让天敌够不着,雄鸟一般都会将巢设置在河边树木延伸到河面的枝杈上。
一旦有了"房产",雄鸟就要给自己精美的巢找一个女主人了。即便是如此精美的巢,虽然是为了孵化幼鸟,可如果没有寻到配偶,雄鸟会把自己辛苦织好的巢毅然抛弃。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年,雄性的中华攀雀都会为自己当年的伴侣重新编织一个新房,绝不使用二手房,真算得上是"指房为婚"的楷模了。
夜鹰:"懒人"的巢
为什么说夜鹰的巢是"懒人" 的巢? 因为这也许根本就算不上巢!夜鹰估计是对自己羽毛的保护色极其自信的鸟类,它们的羽色和地面、树皮极其相似,因此它们筑起巢来也就"犯懒"了。
树枝上当然是搁不稳蛋的,
因此它们就将自己的巢址选择在地面。只是它们在地面的巢也是极为简单。在林地里稍微刨个浅坑,甚至不刨,没有任何的巢材,这朋友就把蛋生下来了。在城市繁殖的夜鹰,更是会直接把蛋产在屋顶平台或者屋侧窗户下的空调平台上,这如果算得上巢的话,也可以说是"大道至简"了。不过相比大杜鹃来说, 夜鹰好歹是自己找了个空地下蛋, 虽然付出不多,但也算得上自食其力了。那么我们说的大杜鹃,究竟是什么厉害角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