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0.5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HK$
88.5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HK$
221.8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HK$
77.3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HK$
39.2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HK$
109.8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HK$
67.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HK$
110.9
|
編輯推薦: |
1.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的治理理论构建16JJD630012研究成果,是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和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联合打造的《广东地方治理创新研究丛书》中的一种。 2. 立足于广东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本书建构了五权结构平衡理论框架,清晰地呈现了基层治理创新脉络及其背后的改革逻辑,增强了对广东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理性认知,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内容:*章巩固党的领导权,包括现实背景与逻辑进路、完善自身组织建设、密切党群联系、理顺党组织与村(居)委会关系;第二章优化基层政府行政权,包括现实背景与逻辑进路、革新治权体系:改革传统架构与激活多元参与、提升治理能力:健全管制机制与保障公共秩序、提升服务水平:拓展公共服务与推进精准供给;第三章重塑集体产权,包括背景与逻辑进路、界定资格:明晰集体经济权属与组织成员资格、对接市场:稳定承包权与放活经营权、优化监管: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权;第四章规范群众自治组织的权力,包括现实背景与逻辑进路、理顺自治权内部横向结构关系、打通自治权内部纵向结构关系;第五章落实村民参与权,包括现实背景与逻辑进路,规范选举:保证村民选举权,引入协商:强化村民决策权,健全管理:保障村民管理权,推动监督:发挥村民监督权,巩固基础:资金、人力与技术支持。
|
關於作者: |
蒋红军,1981年生,四川广安人。中山大学法学博士,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山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三农发展与扶贫开发智库特邀专家。美国爱荷华大学访问学者。入选2015年度羊城青年文化英才。 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理论与中国政治、地方治理、中国农村与扶贫。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广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项目、广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纵向项目共8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身份转换研究》,在《武汉大学学报》《广东社会科学》《公共行政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陈晓运:陈晓运,1985年生,广东汕头人。中山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副教授。广东省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城市治理、风险管理。在《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开放时代》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合著《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等,成果多次被中共中央党校《党政干部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在《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报纸上发表调研报告和评论10余篇。
|
目錄:
|
前言1 第一章巩固党的领导权一、现实背景与逻辑进路二、完善自身组织建设三、密切党群联系四、理顺党组织与村(居)委会关系五、小结 第二章优化基层政府行政权一、现实背景与逻辑进路二、革新治权体系:改革传统架构与激活多元参与三、提升治理能力:健全管制机制与保障公共秩序四、提升服务水平:拓展公共服务与推进精准供给五、小结 第三章重塑集体产权一、背景与逻辑进路二、界定资格:明晰集体经济权属与组织成员资格三、对接市场:稳定承包权与放活经营权四、优化监管: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权五、小结 第四章规范群众自治组织的权力一、现实背景与逻辑进路二、理顺自治权内部横向结构关系三、打通自治权内部纵向结构关系四、小结 第五章落实村民参与权一、现实背景与逻辑进路二、规范选举:保证村民选举权三、引入协商:强化村民决策权四、健全管理:保障村民管理权五、推动监督:发挥村民监督权六、巩固基础:资金、人力与技术支持七、小结后记
|
內容試閱:
|
总 序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新技术革命浪潮席卷世界各国;它们不但深刻地改变了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也快速重塑着全球治理体系。全球化在带来了重大红利的同时,也给不同经济体之间以及各经济体内部带来了一系列分化与冲突,并由此引发了全球性的治理危机。不同国家回应危机的方式大相径庭,乃至直接催生出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之间角力的局面。作为全球化的参与者、受益者和积极推动者,近年来,中国积极谋划顶层设计,在规范公共权力运行、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和维护公共秩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创新,力图通过创新和善治解决国内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并努力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善治贡献中国智慧,体现了引领全球化发展的大国担当。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改革与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力争在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现代制度体系。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不仅是一个事关中国国内治理的战略布局,它也为增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创造了契机。在近40年中,中国融入了全球化浪潮,不但保持着经济高速增长,而且社会总体稳定并充满活力。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从直接关注中国的经济奇迹,开始转向探究这种经济奇迹背后的政治动力和社会诱因。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的治理经验已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和借鉴。然而,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积极的地方探索是中国改革开放得以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为应对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的各种挑战,中国涌现了大量的地方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其直接动力根植于地方社会不同类型行动者的持续互动之中。换言之,在特定的结构和制度情景中,不同的行动者通过互动,逐步消弭利益冲突并达成政策共识,进而让公共问题最终得到解决。虽然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央顶层设计的必要性日益凸显,但保持地方自主探索的活力依然是中国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此意义上,为了更好地总结中国的治理经验,并准确揭示它们背后的动力及其作用机制,我们需要将研究触角进一步下沉到纷繁复杂的地方治理实践过程之中,以便为下一步对全球治理之中国方案的学理表达提供切实的地方性经验的支撑。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广东地方治理创新始终保持着热度,甚至在全国都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一直秉持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诸多领域积极进行探索创新,无论是在经济发展、法治民主建设方面,还是在社会建设等方面,都大胆突破,涌现出一大批治理创新的典型案例。它们在地方实践的意义上构成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直接的注脚,堪称理解中国治理经验的广东样本。2012年年末,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指出,广东要努力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成为广东进一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和动力源。5年来,广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在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优化基层自治、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等方面继续着力,探索出了许多治理创新的新经验。立足于这些鲜活的广东治理创新案例,从实践出发提炼具有解释力和穿透力的理论体系,参与全球治理理论对话,进而提升中国国家治理的绩效和品质,将是一件兼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工程。在此背景下,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中心本着问人间政治之道以善政天下,求公共管理之理为良治中国的一贯宗旨,推出《广东地方治理创新研究丛书》,试图对广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未来走向进行一次系统地总结和探讨,内容涵盖政府内部纵横双向权力配置改革,国家、市场、社会与群众四者之间的协同共治关系变革,以及基层自治与社会治理革新等多个方面,为深入理解广东地方治理创新实践提供有益的理论解释,为广东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奠定坚实基础。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也希望以出版本套丛书为契机,抛砖引玉,激发新一轮关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研究潮流。一方面,除广东外,国内还有浙江、贵州等许多地区在不同公共领域中大胆尝试,形成了一大批集国家、社会与市场力量智慧于一体的治理创新模式。这些具体的治理实践内容丰富、成绩亮眼,不但值得深入剖析和总结,而且是进行不同地区治理创新比较研究的珍贵素材。我们希望学术界和实务界有更多人能投身于中国治理创新的研究及实践之中,为中国经验的提炼提供助益。另一方面,如何解决公共领域中的治理问题,进而建构善治良序的局面是世界性的难题。以中国治理经验为基础,通过实践分析、理论建构参与全球治理理论对话和治理实践质量优化也正当其时。我们愿与学界同仁一道,在做好充分的中国地方治理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国际比较的宽广视野,进一步推进更具普遍适用性的治理理论创新,真正彰显中国治理经验对于推动现代政治文明更新和治理理念发展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