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70.8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5.6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HK$
127.4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题论文涉及社会企业与牟利企业、社会交换理论视野下行业协会生成的动力机制、养老服务组织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的积极介入与有限分权、行业协会治理食品安全的改革路径、社会组织类型与服务承接的差异性困境、贫困治理创新中的慈善信托研究;书评部分对《美国历史上的慈善组织、公益事业和公民性》一书进行了评述;访谈录涉及英国慈善组织的运作及法律监管和医养教协同下的现代养老服务机构的持续发展;域外见闻介绍了日本社会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
關於作者: |
徐家良,男,1963年4月出生,浙江慈溪人。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与社会建设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基地主任。曾任教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社会组织建设与发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长三角社会组织发展中心理事长、上海市公共事务管理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浦江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
目錄:
|
主题论文
社会企业与牟利企业:来自经济社会学的理论思考【刘世定】
行业协会制度动力学原理重述以社会交换理论为视角【凌 潇】
积极介入与有限分权:养老服务组织发展中的地方政府【梁玉柱】
自治、激励与传递:行业协会治理食品安全的改革路径【廖卫东 肖 钦】
社会组织类型与服务承接的差异性困境
以上海市奉贤区Z镇政府购买服务经验为例【叶 敏 奚建武】
贫困治理创新中的慈善信托研究基于网络化治理的视角【苑莉莉】
书 评
美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历史演进:文化、制度与国际化
评《美国历史上的慈善组织、公益事业和公民性》【刘青琴】
访谈录
慈善组织的运作及法律监管
专访英国慈善委员会官员肯尼斯迪布尔【赵 挺】
医养教协同下的现代养老服务机构的持续发展
专访上海安亭社会福利院院长孟瑛【张其伟】
域外见闻
日本社会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基于日本同志社大学今里滋教授的访谈【俞祖成】
稿约及体例
致 谢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
|
內容試閱:
|
主编的话
2016年12月底,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上海交通大学在慈善公益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和第三部门研究中心在这半年间做了以下几件事,国内外的影响力也在扩大。
第一件事,成立研究院。2016年12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成立,聘请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黄孟复担任名誉理事长。研究院将以建设研究与倡导并重的专业创新公益智库、创建公益学术研究交大流派、打造公益研究人才汇聚与实务界领袖培养基地、构建全球性公益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为奋斗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向前。
第二件事,杂志进入C集刊。1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公示,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建设的需要,中心经过征集、统计、审核、遴选等程序,确定《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及集刊(20172018)目录》,《中国第三部门研究》名列其中。自2011年《中国第三部门研究》出版后,通过六年的辛勤努力,终于得到学术界的肯定。
第三件事,召开系列小型研讨会。2月22日,在交大召开行业协会商会参与市场监管课题研讨会,讨论行业协会商会在市场监管中的地位和作用;2月24日,在交大召开德清志愿服务模式研讨会,探讨县域志愿服务的特点;3月16日,召开德清优抚项目研讨会,介绍德清优抚实践经验。
第四件事,参加慈善法治研究团体。3月1日,上海市法学会慈善法治研究会举行成立大会,我担任副会长,这是全国范围内在2016年3月16日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后第一个成立的研究团体,值得祝贺。《慈善法》通过后,还有许多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需要研究与探讨。
第五件事,多次做报告,传播第三部门知识与公益理念。3月18日,参加普陀区女性公益创业论坛,做了公益组织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的演讲,与女性社会组织创始人对话;4月22日,为上海社会工作高级人才班做了社会组织营销的价值、策略与发展趋势的讲座;4月25日,参加温州女性社会组织促进会成立大会,并做了政府购买服务活动中的几个问题的报告;4月26日,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室内环境空气净化展览会暨全国室内环境净化行业协会建设发展经验交流座谈会,做了行业协会体制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发言;4月27日,应上海现代社会团体秘书长工作促进中心邀请,做了重塑政社关系,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报告。
第六件事,做系列调研活动,获得第一手的数据与材料。3月2日、3月7日,参加张江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课题座谈会,听取张江社会组织介绍实际情况;3月9日,在北京调查中关村社会组织发展状况;3月22日,到长宁调查慈善超市情况,了解慈善超市的运行和发展趋势。
第七件事,参加理事会会议。3月24日,到南京参加上海爱德公益研究中心理事会,这是在上海民政局民办非企业单位注册的研究机构,值得好好运作;3月26日,参加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的理事会,这是一家社会组织的支持性组织,在提供社会组织评估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八件事,参加社会组织周年庆典。5月7日,赴杭州参加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五周年庆典。5月19日,赴北京参加南都公益基金会十周年庆典。这两个基金会,作为资助型基金会,在行业规范、行业标准和行业研究支持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在中国支持性组织发展史上有它们的地位。
第九件事,参与社会建设项目评审活动。3月31日,作为专家评委参加第三届上海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评选活动,从50个项目中选出30个;5月5日,第三届上海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评选活动终审暨表彰会举行,受邀担任专家评委,投票产生了十大创新项目。这是上海社会建设的一件大事,已经举办过两届,反映了上海社会创新的实践成果。
第十件事,担任专家委员。5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成立的上海研究院,召开现代慈善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会议,讨论项目招标、翻译书目和远景规划,我担任专家委员会委员;5月3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现代慈善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云虎等领导参加会议并讲话。这是新型的国家智库,可以充分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上海市政府互动合作的优势。
第十一件事, 参加课题评审活动。5月3日受邀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民政专项课题的评审专家,对上海市慈善活动运作效果研究招标项目进行评审,了解民政部门招标者和投标者的想法。
第十二件事,邀请有关专家做第三部门双周论坛。3月23日,邀请澳大利亚南澳大学管理学院布鲁斯葛德教授做了题为第三部门绩效评估所面临的挑战专题讲座;3月29日,邀请英国社会创新之父迈切尔诺顿做了题为社会企业与发展趋势的报告;4月13日,邀请美国罗格斯大学华民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工作学院教授黄建忠做了题为 中国草根组织的透明度与资源分配的讲座;4月21日,邀请美国纽约城市大学陈斌教授做了题为基于集合的多案例研究方法的报告;5月24日,邀请美国纽约城市大学陈光宇教授做了题为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讲座。第三部门双周论坛,是上海交大第三部门研究中心和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的特有品牌,邀请国内外学者和实务界领袖介绍最新的学术动态与发展趋势。
通过梳理2017年上半年的工作,研究院和中心做了一些实事,在国内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本卷的论文,共有6篇。第一篇是我们约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原副主任刘世定教授所赐论文,题目为《社会企业与牟利企业:来自经济社会学的理论思考》。论文讨论了社会企业与牟利企业的关系,以社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何以可能为主线,从理论上提出并初步探讨了一组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双目标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何以可能、价值目标不完全被社会认可的双目标企业如何得以生存、竞争企业群内无规范保障的社会企业是否会被牟利企业排挤、社会企业是否会跌入软预算约束企业的陷阱、社会企业经营者对社会价值目标追求的稳定性具有怎样的辅助激励、社会企业是否会发生机会主义行为、怎样的产权结构使社会企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社会企业的发展可能对牟利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对这些问题的理论思考,可以加深我们对社会企业的全面理解。
第二篇论文由四川大学法学院博士后,四川理工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凌潇所写,题目是《行业协会制度动力学原理重述以社会交换理论为视角》。这篇论文认为,行业协会的制度动力学研究涵盖组织产生与权力生成两方面,传统的交易成本理论、社会契约论分析范式对此无法做出圆满解答,而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分析工具,有助于发现社会信用在行业协会生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声誉机制为中介的外部交换是行业协会产生的根本推动力。
第三篇论文由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梁玉柱所写,题目为《积极介入与有限分权:养老服务组织发展中的地方政府》。通过对S市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协会的比较,发现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组织与地方政府互动存在差异性。地方政府与养老服务组织之间差异化的互动模式受到地方政府维持地方稳定和发展公共服务的双重目标的影响,以及地方政府能力和社会力量的制约影响地方政府管控方式。
第四篇论文为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制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廖卫东教授和他的博士生肖钦所写,题目为《自治、激励与传递:行业协会治理食品安全的改革路径》。论文认为,在单一政府治理部分失灵的情形下,行业协会作为市场治理的补充,并未发挥其应有作用。论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发现,自主治理能力、经济激励与信息传递机制,是影响行业协会功能的关键因素。
第五篇论文由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叶敏和奚建武副教授合写,题目为《社会组织类型与服务承接的差异性困境以上海市奉贤区Z镇政府购买服务经验为例》。论文以上海郊区Z镇的政府购买服务经验为例,将分析单位缩小到镇域,区分了不同类型社会组织在承接服务过程中面临的差异性困境。通过研究发现,Z镇社会组织承接服务受到双重约束,只有社会组织的社区嵌入性和国家对社会组织呈现积极的制度嵌入性同时存在,社会组织才能有效承接。
第六篇论文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后苑莉莉所写,题目为《贫困治理创新中的慈善信托研究基于网络化治理的视角》。论文认为,中国扶贫事业处于由政府主导型向政府、市场、社会和贫困群体共同参与的多中心主体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而慈善信托将以公益金融的方式创新性地推动慈善组织和信托公司联动融入参与式扶贫和贫困的网络化治理。文章通过两类案例来分析慈善信托的制度优势和模式创新。在此基础上,建构出中国扶贫事业中的网络化治理结构图,以期在政府 信托公司(企业等市场力量) 慈善组织(社会力量为主导)的联动伙伴关系中,以公益金融的方式推动参与式贫困治理结构向网络化治理结构转型。
在以上六篇论文的基础上,还有书评、人物访谈、机构访谈和域外见闻。
书评栏目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研究生刘青琴所写。美国弗里德曼和麦加维编、徐家良等翻译的《美国历史上的慈善组织、公益事业和公民性》一书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弗里德曼和麦加维编的这本书系统描述了美国从殖民地时期至21世纪初期的公益事业发展,对慈善公益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书评分主要内容与创新、反思与超越两个部分来评述。联系到中国实际,书评者认为,有必要加强儒家文化中仁义理念的宣传,从思想上提高人们对公益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完善慈善公益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据自身优势开展国际项目,提高中国公益组织的国际影响力。
访谈录栏目中的人物访谈访谈了英国慈善委员会官员肯尼斯迪布尔。肯尼斯迪布尔目前担任机构的法律顾问和法律部主任,他是职业律师,曾在银行业工作。1978年加入慈善委员会,在慈善监管和慈善法方面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务经验。
访谈录栏目中的机构访谈介绍了上海安亭社会福利院。上海安亭社会福利院坐落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是安亭镇政府投资建造并主办的大型养老机构,2002年7月正式注册成立,是一所融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养老机构。该院在2013年2月被评为上海市先进社会组织,并在同年10月的上海市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估中获评为5A级社会组织,是上海地区优秀社会组织代表。
域外见闻栏目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俞祖成副教授通过访谈日本同志社大学社会创新专业创始人今里滋教授介绍了日本社会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今里滋教授强调,社会创新的主体是政府、企业和市民社会,政府作用在消退,社会力量在增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代表性的社会创新活动主要包括社区营造、环保公益、有机农业、政治选举等方面的社会创新活动。
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吴建南处长、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钟杨教授、党委书记曹友谊等领导对上海交大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第三部门研究中心和《中国第三部门研究》给予了诸多特殊政策,提供了诸多便利。感谢爱德基金会、上海爱德公益研究中心的热心支持。爱德基金会丘仲辉秘书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原所长卢汉龙教授对上海交大关爱有加。与前几期一样,除了刘世定教授约稿外,论文全部来自投稿,这说明《中国第三部门研究》越来越得到学术界的关注。
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谢寿光社长、杨群总编辑的关心以及杨桂凤编辑的认真负责!
为了提供服务的水平,提高论文的质量,我们成立了编辑部。《中国第三部门研究》将努力为国内外第三部门学术界、实务界提供一个信息交流与平等对话的平台,倡导有自身特色的学术规范,发表创新性的论文,始终不懈探求对理论的新贡献。我们共行,我们一同成长!
徐家良
2017年6月20日于上海嵩塘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