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HK$
93.2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HK$
80.2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81.4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HK$
81.4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HK$
87.8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HK$
705.6
|
內容簡介: |
在人类由"警察国"走向"法治国"和追求法治理想国的进程中,在宪法高扬的旗帜下,总是掩不住警察的身影。近代警察权的形成、发展与立宪主义的诞生变革相生相随。近代警察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的构建均是在宪法框架下与制度设计内展开,且在具体权力运行中更离不开宪法的规范与保障。本书从文化相对主义角度揭示宪法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运行过程及相应的警察权问题,明晰宪法与警察权运行的关系,理性分析宪法学视角下警察权的架构与权力运行,探索转型期中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警察权发展完善的进路、问题预期及解决路径。在依宪治国理论中探寻警察权制度建构的宪法进路与规制,并以此为基础揭示隐藏在警察权问题后的宪法实质与解决路径。
|
關於作者: |
刘琳璘,1978年2月生,河南郑州人。法学博士,河南警察学院法律系副教授,宪法法理教研室主任,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03年获郑州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郑州大学宪法学行政法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法学、行政法学与警察法学。在《河北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人民检察》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或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0余篇。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
|
目錄:
|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思路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价值
第一章警察权基本原理的宪法学分析
第一节警察权含义的宪法解读
一、警察含义的宪法规范分析
二、宪法实践中的警察权
三、警察权含义的界定与思考
第二节警察权的宪法价值与基础
一、警察权的宪法价值
二、警察权的宪法思想基础
三、警察权的宪法原则基础
第三节警察权的运行与宪法改革
一、警察权的失范:宪法改革的动因要素
二、警察权的配合:宪法改革的路径组成
三、警察权与宪法关系的思考
第二章警察权生成与发展的宪法路径
第一节西方立宪进程中警察权的生成与发展
一、消极宪政时代:警察权生成的动因与宪法进路
二、消极宪政向积极宪政转型时代:警察权宪法定位的转变与发展
三、积极宪政时代:警察权改革的宪法方向与趋势
第二节我国立宪进程中警察权的移植与本土化
一、清末立宪运动中警察权的生成与移植
二、民国立宪思想影响下警察权的承继
三、新中国宪法本土化中警察权的发展
第三章警察权配置的宪法架构
第一节警察权配置的宪法理论与设计
一、警察权配置的理论基础
二、警察权配置的宪法机理
三、警察权配置的制度设计与体现
第二节警察权的横向配置:警察权的部门划分
一、警察权横向配置的权力结构基础
二、警察权横向配置的宪法标准与具体表现
三、宪法框架中警察权的横向配置
第三节警察权的纵向配置:警察权的央地划分
一、警察权央地划分的动因
二、警察权央地划分的基本架构
三、警察权央地划分的路径选择
四、警察权央地划分的重点:警察地方事权的重构
第四章警察权运行的宪法规制
第一节警察权运行的时代背景
一、立宪主义模式与警务模式
二、立宪主义模式下警察权的运行
三、警察权运行的改革实践与反思
第二节警察权运行的失范与规范
一、警察权运行的现状与问题
二、警察权运行失范的宪法根源
三、立宪主义发展下警察权运行的规范
第三节紧急状态下警察权的运行与规制
一、紧急状态下警察权运行的宪法意义
二、紧急状态下警察权的运行与扩张
三、紧急状态下警察权运行的宪法规制
第五章警察权变革的宪法展望
第一节冲突与平衡:警察权的规律性变革
一、整合过程理论的要义与启示
二、警察权当为与存在的冲突与平衡
三、警察权规范性与现实性的冲突与平衡
第二节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警察权的转型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对警察权的挑战
二、警察权结构的廓清与范围的厘定
三、警察权运行方式的嬗变
第三节依宪治国理论下警察权的制度性建构
一、依宪治国理论下警察权的现实图景
二、警察权制度性建构的宪法进路
三、警察权制度性建构的宪法控制与规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
內容試閱:
|
作为一种公共权力,警察权诞生伊始就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权力的标志同时,警察权还作为宪法框架下国家统治与公民权利的基本保障手段存续至今。宪法的制度设计与实施决定了警察权的基本样态,宪法的发展变迁必然带来警察权的衍变与转型。近代警察权力运行模式的构建发展均是在宪法的权力框架与制度设计内展开且在具体权力运行中更离不开宪法的规范与保障。因此,对警察权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部门法领域,也应从宪法学视角分析其基本权力架构,觅寻权力运行中的症结与根源。
当前我国正处于制度创新的时代,也是法治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指导下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法治的支撑,警察权也必须在宪法指引下进行改革才能实现其使命。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通过社会治理,运用宪法学理论和方法规制与变革警察权,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成为宪法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的修订工作也已进入立法程序,立法工作亟待理论研究成果支持,研究宪法学视角下的警察权问题极具理论与现实意义。
人民和国家之间关系的理性定位,是宪法政治的逻辑起点。警察权则通过协调公民自由权利与国家安全秩序之间的关系而直接演绎着人民与国家、公权与私权之间的宪法关系。警察权是国家维护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稳定、履行公共职能的一项支柱性权力;而人身权则是公民赖以生存和发展享受自由与自治的一项基础性权利。尽管在现代社会,警察权已然成为不可或缺的秩序保障力量,是公民获得、实现和增进个人权利所必须支付的成本,但其毕竟来自于对公民某些私权的汲取,是以对公民某些权利自由的剥夺和强制为其外在特征的。二者天然存在冲突与对抗。警察权的失范或滥用必将危及个人权利与自由的保障与实现,尤其是考虑到该项权力具有强烈的扩张性和侵益性特征,在现实中警察权力领域发生侵权的可能性与危险性远超其他行政权。
因此,分析警察权与公民权冲突的宪法根源,对警察权加以有效地监督和制约以切实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便成为许多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宪制性安排。这种安排表现为宪法决定警察权性质与地位,并通过警察权部分地反映国家权力配置关系与政治运作的趋势,亦即警察权展现和反映一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方向与态势,警察行政水平的高低折射出国家法治的进步程度。因此,警察权配置与运行是国家法治水平的真实反映,通过透视警察权运行状况,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法治的真实状态。宪法政治设计的推行与实施需要警察权作为保障力量,因而警察权在运行中必然反映遵循宪法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警察权的权力架构与权力运行所展现出的必是宪法最真实的宗旨与核心,反映出宪法政治设计的真实面目。故而从宪法学角度研究警察权的基本问题,一方面可从根本上厘定警察权的权力结构与运行机理,科学架构警察权力运行机制;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对警察权现实运作样态的宪法分析,进行更多形而下的思考以妥善解决法治"瓶颈",勾画合理的法治远景。
本书作者刘琳璘副教授是我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该书是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她从宪法学视角以全景分析、规范分析的手法,将警察权放入历史、社会发展的维度去考察,从警察权的基本理论、生成路径、权力架构、运行规制与变革规律等五个方面梳理了警察权制度发展的脉络,分析了制度存在与变革的宪法动因与根源,进而揭示出宪法理论指引下警察权规律性变革的方向。相比以往集中在刑事诉讼领域与治安处罚领域的警察权问题研究,这样一种视角与体系结构设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长期以来,警察权的规范化、制度化一直是理论与实践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本书试图为国家治理进程中警察权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一种科学的、规范的理论和方法。作者从宪法学视阈对警察权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现实意义的观点:如在宪法央地关系变革中厘清划定警察中央事权与地方事权;在宪法权力结构体系中明确警察权的基本属性与定位,完善公、检、法三机关之间的监督与制衡关系;结合立宪主义的现实需求通过警察权的适度延伸、刑事侦查权的规范与权力运行保障机制的完善实现对当前权力困境的突围等,这都是警察权在宪法框架中发展完善的关键点。这些观点的提出对于我国警察制度的发展改革以及人民警察法的修改工作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当然,本书中的观点,难谓尽皆允当,这是不可避免的,也希望作者对这一课题继续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以取得更丰硕的研究成果。
值此新著出版之际,作为导师深感欣慰,并愿意把这一成果推荐给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并期望宪法学界更多同仁来关注宪法学视野下的警察权问题研究,以推动宪法学学科体系的更新和内容的发展,并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谨以为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