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日常书写

書城自編碼: 304750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书法/篆刻
作者: 邱振中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733641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8-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369/2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6.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人才基因(凝聚30年人才培育经验与智慧)
《 人才基因(凝聚30年人才培育经验与智慧) 》

售價:HK$ 103.4
深度学习详解
《 深度学习详解 》

售價:HK$ 114.8
李白传(20世纪文史学家李长之经典传记)
《 李白传(20世纪文史学家李长之经典传记) 》

售價:HK$ 45.8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售價:HK$ 66.7
河流之齿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战胜人格障碍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編輯推薦:
本书是国内首部以日常书写为主题的文集。
邱振中主编,汇集刘悦笛、柯小刚、林俊臣等多领域大家,探讨新书写共同体下的书法现状及发展前景,汲取兰亭论坛*成果。
多角度、深层次辨析日常书写的概念,重新勾勒书法书写史的轮廓。
日常书写是书法与当代学术一个重要的接点,同时也是未来书法研究*重要的生长点。
本书为社会史、文化史、心理学、图像学等学科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运用和发展当代理论的场域,借鉴已有的大众文化理论,创造 中国书法大众文化的新理论。
內容簡介:
日常书写指为日常生活所需而进行的书写、不带有技术意识的书写。
中国书法是从日常书写中生长出来的文化现象。对日常书写的思考、对认识书法的深层性质、认识中国文化的深层性质具有特殊的意义。
此书为三届日常书写讨论会论文的精选,亦有其他论文的补充。作者包括哲学与各人文学科众多学者。论文不仅反映有关研究目前的进展,亦是当代艺术研究、文化研究的重要收获。
關於作者:
邱振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潘天寿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47年生于南昌,1981年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生毕业。19951997年任日本文部省外国人教师、日本国立奈良教育大学客员教授。致力于书法理论与艺术创作。著有《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中国书法:167个练习》《当代的西绪福斯邱振中的书法、绘画与诗歌》《愉快的书法进入书法的24个练习》《书法》《状态IV》等。在北京、日内瓦、奈良、洛杉矶、香港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览,书法与绘画作品参加国内外多种重要展览。
目錄
前言
书法的日常性与创造性
人书俱老:融险绝于平正
精神分析与自由书写
精意:日常书写的一种心理
深入书法的土壤:日常书写研究绪论
书法与新书写共同体
吐鲁番文书中的日常书写
明代无锡华氏旧藏家族文献的书法史意义
王铎诗文稿的文献价值与艺术趣味
齐白石的日常书写及其他
日记手稿的书写状态和审美特质以齐白石、沙孟海为例
日常书写:潜移默化的自然与可能的革命
作为生活美学的书法本体论:书法如何从艺术回归日常生活
作为日常修养的日常书写:在实用与超越之间
兰亭论坛日常书写讨论综述
晋人的墨迹
王羲之前期的书风
內容試閱
邱振中

2013 年,兰亭论坛以日常书写为题,采取征稿与约稿结合的方式,举办了一次讨论会。这个论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对学术界而言,这是一个新的概念,论文中对日常书写定义的讨论较多;2014年继续这个论题的讨论,许多学者贡献了他们的思考,但仍不足以编成一部文集;2015 年就同一论题举办了第三次讨论。我们在三次讨论会的论文中选择了15 篇文章,另外补充了两篇,编成这部文集。
日常书写是我在1991 年提出的一个概念(《艺术的泛化》,1987年初稿,1991 年完稿),但是有关思想的起源,要追溯到20 世纪80 年代初。我在思考书法的深层性质时,最初遇到的问题便是书法自觉意识的发生与演变,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作者和批评者的陈述,但是文献中这类记录太少,而且远远晚于我们从作品得来的对自觉意识的判断。这样,我们便无法利用这一类文献来打开深层性质讨论的入口。
思考书法的发生,只有从两条思路着手:一是它在中华民族精神生活中的思想基础,一是对具体书迹的研判。前者,我致力于寻找中国的感觉思维方式与书法发生的关系,因此而有《书法艺术的哲学基础》一文,其中讨论了中国书法发生的认识论根源,着重讨论了书法发生与中国语言观念的关系。后者,面对书迹,只有风格、技术、文字内容等要素可以依凭,我们对其风格和技术水平有深刻的印象,但以此作为判断书法成立的依据,遇到表述与证明的困难(技术的演化是明显的事实,但我们无法在某处画下一条自觉和非自觉的界线),唯一可以凭借的只有书迹的文字内容。唐代以后,书迹中文字内容比较复杂,但到东晋为止,遗存的书迹几乎全部是实用性文字,而东晋各种书体俱已成熟,所以从文字内容来讨论书写的某种性质,至少在历史的某一阶段(上古至东晋)是可行的。这是我最初提出日常书写概念的动机,也是从功能来定义日常书写的缘由。
《艺术的泛化》一文第二节论述书法的发生,使用了日常书写的概念,因为此文讨论的是书法发生时期的现象,虽然未加定义,但含义是明确的:它指的是生活中不含美化意识的实用性书写。
2008 年出版的《书法》一书中,专辟日常书写一节,其中对日常书写的定义是:

日常书写指的是日常生活中为各种事务的需要而进行的书写,与此相对的是以书写本身为目标的书写,例如为写好字而进行的书写练习、为创作书法作品而进行的训练和书写等。

由于这里涉及的是整个文化史上的书写,与书法发生时期不同,书写的概念已经包含极为复杂的现象,例如定义中的各种事务以书写本身为目标等,便容易产生歧义,因此我在《日常书写:书法史的构成及其他》(2014)一文中对此再加说明:

其中日常生活中的事务容易引起混淆。如人们所言,官员书写奏折或书家出售作品以维持生计,都可以看作某些特定人群的日常事务,但它们与我们所关心的日常书写性质颇有不同。我们在这里可以加上一个限定:以书写的严谨、美观或书写水准作为标志的日常事务除去不计。

书写现象层出不穷,这样的限定仍然可以加以讨论。如果暂时撇开这一切,我提出日常书写的深层目的,是区分包含技术意识的书写与排除任何技术意识的书写。
这样做,首先对书法自觉意识可以有深一层的认识,为探究书法创作心理开辟一条通道,并由此而讨论创作方法与表现含义诸问题。如果在这两点上有所推进,我们对书法的认识无疑将深入一大步。
对日常书写如果不采取严格的定义,随意扩大日常书写的范围,抹去包含技术意识的书写与排除任何技术意识的书写的界线,将失去提出日常书写问题的意义,失去深入自觉意识的重要契机,当然也就不可能进入此后的各种讨论中。
必须说明的是,任一定义都是可以调整的,但要有理由,或者说要有理论或实践的目的,如第三辑中各位作者的研究。
严格定义日常书写的难处,在于经意和自然没有明确的界限,就作品而言,绝对排除任何技术意识的书写不多,而且随着时间的进程,书法史关注的作品越来越缺少日常的成分。日常生活中当然永远不会缺少书写(如市井中的许多书写、文士们随手书写的片纸只字),但它们远离我们所读到的书法史。
判断书写中技术意识的有无很困难,但面对书法史中的某些作品(如《祭侄稿》)、某一时期的某一类书写(如上古到两汉的实用性文字)以及今天的某一类书写(如家庭开支簿),还是能做出令人信服的判断。
这种区分能够使我们比较方便地讨论书写心理对书写状态的影响,进而深入到整个书写与各种因素如文字题材、风格、表现机制等等的关系中。这样,我们便可能从那些过去根本没有关注过的方面,对中国书写展开前所未有的广阔而深入的思考,如本书中涉及的精神分析与汉字书写、《书谱》中所反映的有关技术意识的问题、书写自觉意识的深入分析等等。这种区隔为思考书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对有关现象进行观察、思考,个案、思想积累渐多,便集合成一种关于书法史的构想。过去的书法史,基本上是一部著名书家、书作和书论的历史。它们已经形成一个隐形的框架,大部分著作中,章节设置、代表书家与代表作、文献征引等,大同小异。这是一部我们熟悉而敬畏的历史,但它缺少活鲜的生命,不是有机的活动的连贯的历史,那些伟大的书写只是一些孤零零的高峰,我们不知道书写是怎样演化的,不知道为什么书写会变得如此精彩,不知道怎样才能真正走进这部历史中。
这是作为观念文本的书法史。
此外,还有一部作为存在的书法史,那就是中华民族关于书写的一切的历史。这部存在的书法史与那部观念的书法史存在巨大的差距。大量出土的文字资料(简牍及其他)说明了这一点:它们几乎都处于已有的书法史著作之外。即使书法史中安排某些章节说到这些资料,但它们与那些固有的陈述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当然,许多出土资料在某些人看来书写草率,还不是书法,这里便牵涉书法的定义问题。如果把这一切都归于书写,一部中国书写史或中国书法书写史必然包含一部中国书法史所无法比拟的丰富内容。
过去由于早期书法史材料特别是书写材料的缺失,不得不以文字学的陈述来代替早期书法史的陈述。大量早期书迹的出现,使我们可以提出许多过去根本不可能提出的问题,如日常书写对于书写方式变迁的意义、日常书写与书法表现功能的关系、日常书写中才能的构成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将使我们对书法的发生与深层性质获得新的认识。
今天我们已经可以粗略地勾勒这部书法书写史最初的轮廓。
中国书法书写史,可以由以下三个层面构成:一,精英层面;二,非精英的书法层面;三,日常书写层面。
第一层面,由对书法历史的推进做出重要贡献的书家组成。这是由很少一批作者构成的序列,如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张旭、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王铎等。许多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不在这一序列中。
这一层面将提供一条书法史上创作推进的路线,并成为判断其他作品以及后来者的创作贡献所在的依据。
这里所说的贡献,指对书写方式、构成原理、表现机制与风格类型的重要推进。
这种选择的依据,是书写方式、构成原理与表现机制的历史研究。只有把握这些历史线索,才可能对一位书家的创作做出判断。
前期书法史上的精英书家,作品中包含大量的日常书写成分。
第三层面,日常书写层面。这一层面包含极为丰富的内容。
除去有意作为作品创作的书迹,以及出于种种原因美化的书写,其他一切书写都包括在这一层面中。这是一个数量巨大的集合,其中包括大量水平不高的书写。但正是这些被遗弃在书法史视野之外的书迹,反映了各个时代汉字书写的基本特征,对它们的思考,将大大推进我们对汉字书写的认识。
第三层面提供的是书写演变的自然进程,审美的自觉意识如何渗入日常书写的种种现象,以及书写中审美自觉意识如何发展,书写的自律性与后世对艺术的追求如何交织在一起,造成书法史繁复的局面。这一层面具有与第一层面同样重要的地位。它所包含的现象的丰厚,为理论思考准备了丰富的材料,亦为后世的创作提供了启示。
日常书写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运用和发展当代理论的场域,其中尤其是社会史、文化史、心理学、图像学等学科。例如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对日常书写的研究,不仅是借鉴已有的大众文化理论,也很可能创造出一套关于中国书法大众文化的新的理论。
这样,在日常书写的内部及其文化背景的结构中,我们看到一个广阔的思想领域。在这个范围内,汉字书写充满着与当代理论交汇、碰撞的机会。它为书法书写的阐释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日常书写是书法与当代学术一个重要的接点。它可能成为未来书法研究最重要的生长点。
第一层面与第三层面互相交集,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早期的精英创作,往往同时又是第三层面的作品;其次,形式演变的深层规律,如笔法演变的历史,同时反映在第一层面和第三层面中,但有着不同的呈现。
在第一层面和第三层面之间是第二层面。这一层面包括第一层面之外所有力求精善的书写。它在通常意义上的书法范围内占有最大的比例。
这一层面的作品也可能具有鲜明的个人面目,但它们所有的技巧、范式都可以在第一层面和第三层面中找到。在书法史中,这一层面的某些作品与第一层面的作品混合在一起,从而使局面变得模糊含混,真正的创造性被掩盖,而某些并无重要贡献的作品却得到过高的评价。
这一层面的作品借用已有的机制、技巧、模式来创作。这一层面的书法家和作品构成了一个时代书法创作的大势,反映了各个时代书法创作的趋尚,但发端在他处。
这一层面的种种现象、它与第一层面和第三层面的关系,可以引出许多重要的话题。
这样三个层面构成中国书写史的整体结构。
通过这部中国书写史,我们将对中国文化获得许多新的认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