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黄骅市雨养旱作技术集成

書城自編碼: 304815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農業/林業林业
作者: 张忠合,杨树昌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631282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7-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1/26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5.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70.8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5.6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HK$ 127.4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HK$ 115.6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HK$ 498.0
真谛全集(共6册)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HK$ 1156.4

 

內容簡介:
黄骅是一座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城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北依京津,南望齐鲁,地处京津冀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双重位置,由于地理原因,黄骅市共有盐碱荒地51万亩。本书主要介绍了大豆、小麦、玉米等旱作农作物雨养技术,可供相关人员学习参考。黄骅是一座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城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北依京津,南望齐鲁,地处京津冀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双重位置,由于地理原因,黄骅市共有盐碱荒地51万亩。本书主要介绍了大豆、小麦、玉米等旱作农作物雨养技术,可供相关人员学习参考。
關於作者:
张忠和,黄骅市农业局副局长,负责农业生产、农技推广、农业环保和农村新能源建设工作。张忠和,黄骅市农业局副局长,负责农业生产、农技推广、农业环保和农村新能源建设工作。张忠和,黄骅市农业局副局长,负责农业生产、农技推广、农业环保和农村新能源建设工作。
目錄
第一章小麦()
第一节小麦生产概况()
第二节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冬小麦缩行增密六步法旱作种植技术()
第四节盐碱地小麦栽培技术()
第五节旱碱地小麦抗逆减灾丰产栽培技术()
第六节抗旱耐盐丰产小麦品种简介()
第七节小麦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第二章玉米()
第一节玉米生产概况()
第二节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玉米高效栽培技术()
第四节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技术()
第五节玉米宽窄行单双株增密高产种植技术()
第六节玉米旱地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
第七节抗旱耐盐丰产玉米品种简介()
第八节玉米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治()
第三章大豆()
第一节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第二节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第三节抗旱耐盐丰产大豆品种简介()
第四节大豆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第四章谷子()
第一节谷子的生物学基础()
第二节谷子高产栽培技术()
第三节谷子轻简化栽培技术()
第四节谷子膜侧沟播技术()
第五节抗旱耐盐丰产谷子品种简介()
第六节谷子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第五章高粱()
第一节高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第二节高粱的栽培技术()
第三节甜高粱栽培技术()
第四节抗旱耐盐丰产高粱品种简介()
第五节高粱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第六章甘薯()
第一节甘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第二节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第三节抗旱耐盐丰产甘薯品种简介()
第四节甘薯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第七章棉花()
第一节棉花生产概况()
第二节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第四节盐碱地植棉技术()
第五节抗旱耐盐丰产主要棉花品种简介()
第六节棉花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第八章绿豆()
第一节绿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第二节绿豆高产栽培技术()
第三节抗旱耐盐丰产绿豆品种简介()
第四节绿豆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第九章红小豆()
第一节红小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第二节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
第三节抗旱耐盐丰产红小豆品种简介()
第四节红小豆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第十章苜蓿()
第一节苜蓿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第二节高产栽培技术()
第三节抗旱耐盐丰产苜蓿品种简介()
第四节苜蓿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第十一章旱作与节水农业技术()
第一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第二节小麦-玉米-棉花两年三作高效种植技术()
第三节夏玉米-冬小麦免耕沟播一体化技术()
第四节盐碱地坑塘集雨栽培水稻技术()
第五节苜蓿、春玉米轮作丰产增效技术()
第六节保护性耕作技术()
第七节农机深松技术()
第八节盐碱地改良增产技术()
第九节苜蓿-春玉米轮作减肥丰产增效技术()
主要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前言
中国河北省黄骅市辖10个乡镇(9个农业乡镇,1个渔业乡镇)、327个行政村,农户93万户,农业人口323万人。全市耕地面积7406万亩(1亩667平方米,15亩=1公顷,全书同),地势低洼平坦,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平均在1089%,远低于国家15%~20%的中等土肥标准),80%为盐碱地。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气候干燥,降水不足(年均降水量为475毫米),具有春旱、夏涝、秋吊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21℃,全年无霜期194天,年平均日照2 801小时。
黄骅市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传统作物为主。2016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06万亩,总产252万吨。其中,夏粮单产226千克,总产1217万吨;秋粮(以玉米、大豆、高粱为主)单产2297千克,总产13万吨。
历史上受旱涝盐碱制约,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农业发展缓慢。近年来,黄骅市着力发挥科技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作用,全面推进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研究、示范、推广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作物高产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示范增产效果明显,2014年9月4日,河北省渤海粮仓建设工程观摩推进会在黄骅市召开,副省长沈小平对黄骅市经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黄骅市推广玉米宽窄行密植技术、小麦缩行增密六步法技术、谷子轻简化栽培技术、农机深松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85万亩,有效改善了耕地质量,提高粮食产能12%以上。
为加快推进黄骅市粮食增产增效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培育发展新功能,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水战略,充分发挥黄骅市雨养旱作农业的增产潜力,依据近年形成的技术成果,编辑形成了《黄骅市雨养旱作技术集成》一书,供在生产实践中参考应用。
本书共分11章,由张忠合指导,其中,1~7章由杨树昌编写,8~11章由郑福敏、张俊彦、黄素芳、岳明强等编写。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等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黄骅市渤海粮仓领导小组办公室2017年1月20日


第一章小麦
小麦是中国最早的栽培作物之一,距今4 000余年历史;也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约44亿亩,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在全国粮食消费总额中小麦约占20%,我国以小麦为主食的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13,是北方城乡人民的主要细粮。
我国栽培的小麦80%以上的是冬小麦,栽培面积约34亿亩,其他为春小麦。种植冬小麦面积最多的有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安徽、陕西、四川和湖北等省。河北省是我国小麦主产省之一,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110。小麦也是黄骅市主要农作物。
第一节小麦生产概况
黄骅市地貌类型为退海淤积型平原和冲击型平原,海拔1~7米。气候属温暖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因濒临渤海湾略具海洋性气候特征,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寒冷,历年平均降水量5449毫米,年均温123℃,年平均日照时数2 801小时,无霜期194天。
近年来,黄骅市在普及农业科技,落实惠农政策,优化农机装备和构建产业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小麦种植面积常年基本稳定在52万亩左右,尤其是常郭、羊二庄、旧城3个南部乡镇种植较为集中,面积在23万亩左右,由于受水咸地碱、春旱夏涝等自然条件限制,平均亩产约220千克亩,年总产11万吨以上。2015年种植面积5272万亩,单产2228千克亩,总产117 467吨。虽然黄骅市小麦产量不算突出,但长久以来苛刻环境的择育,造就了黄骅市小麦独特的产业优势。
黄骅市地下淡水资源水位较低而且有限,浅层和地表水质pH值和含盐量较高,适合浇灌的水资源较少,农作物水分来源主要靠降雨,适合本地种植的小麦品种主要是冀麦32或其衍生系,种植历史达20多年,该品种抗性较强,耐旱,耐瘠薄,旱年景也能保证平均亩产200千克左右产量,而且,表现出优质中筋小麦的品质特性,其籽粒饱满,光泽透明,富含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蛋白质含量高达14%~20%,湿面筋含量达50%以上。该品种加工优势明显,种植面积在黄骅境内能占到80%以上,保证品种纯一性,非常便于收购加工,而且,该品种种植仅限于黄骅境内,具有一定的地域特性,市场开发前景非常好。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组织申报地理标识。
第二节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小麦从播种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天数叫生育期,黄骅市属冬麦区,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小麦生育期长短不同,小麦生育期大都在250~270天。小麦在整个生育过程中,根据外部形态特征呈现的显著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物候期。
1播种期
记载播种的日期,用年、月、日表示。
2出苗期
小麦的第一片真叶露出地面2~3厘米时为出苗标准。田间有50%以上的麦苗达到出苗标准时为出苗期。适时播种的冬小麦,一般播种后6~7天出苗。
3三叶期
田间有50%以上的麦苗,主茎上生长的第三片绿叶长2~3厘米时为三叶期。
4分蘖期
田间有50%以上的麦苗,第一分蘖露出叶鞘2~3厘米时为分蘖期。适时播种的冬小麦,出苗后15天左右分蘖。
5越冬期
越冬前气温下降到2~4℃,植株基本停止生长时的日期为越冬期。一般年份自11月中下旬到翌年2月底,约3个月的时间。
6返青期
50%以上的植株主茎心叶(跨年度生长的叶片)长出1~2厘米,麦苗仍呈匍匐状为返青期。
7起身期
麦苗由匍匐状开始直立生长,主茎第一片叶叶鞘拉长,并和年前最后一片叶的叶耳相差15厘米左右,内部分化处于二棱期。
8拔节期
田间有50%以上的植株主茎第一节露出地面15~2厘米时,即为拔节期。
9挑旗期
田间有50%以上的旗叶(又叫剑叶)叶片全部伸出叶鞘为挑旗。
10抽穗期
田间有50%以上的植株穗子其顶端(不包括芒)由旗叶叶鞘伸出13时为抽穗期。
11开花期
有50%以上的麦穗开始开花即为开花期。
12灌浆期
籽粒开始沉积淀粉粒,用手捏时胚乳呈浆糊状即为灌浆期。一般在开花后10天左右。
13成熟期
籽粒蜡熟末期。
小麦从种子萌动到成熟有其固有的生育特点。其生物学特性如下。
一小麦耐低温
小麦耐低温,它播种时的适宜温度为18~14℃,分蘖的适宜温度为15~6℃。温度降至0℃时停止生长,冬季又能耐-30~-20℃低温。早春,当别的作物还没有播种时,它随温度的回升,0℃时便开始缓慢生长。2~4℃即返青,6~8℃起身,10~12℃拔节,18~22℃抽穗开花。灌浆成熟时的适宜温度为20~25℃,温度超过25℃,不利灌浆和正常成熟。
二小麦须根多、扎得深
小麦是须根系作物。其根系由种子根(初生根)和次生根(不定根)组成。种子根细而坚韧,倾于垂直分布,一般生3~5条,最多的可达11条。越冬前每昼夜可长15~25厘米,越冬前可扎深50~70厘米以上,到拔节时人土深度可达2米以上,以后不再生长。次生根着生在分蘖节上,与种子根相比,较粗壮,上面长有根毛,次生根生长比种子根慢,入土深度较浅,越冬前入土深约20厘米,越冬期间可达30~50厘米,开花时可达90厘米左右。次生根的多少与品种、播期、基本苗、土质、地力、肥水等密切相关。次生根的生长有两个高峰,一是越冬前分蘖期,它伴随分蘖而发生,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产田的根蘖比多在(11~12)1以上;二是春季分蘖期,从返青到拔节是次生根发根力最旺盛的时期,常超过总次生根数的40%~50%,其特点是不仅伴随春季分蘖而发生,当分蘖产生两极分化后,它不因分蘖死亡而消亡,还能继续增加。拔节以后,随着茎、穗的生长发育,次生根生长开始变慢,但在高产田中仍可伴随节间的伸长继续生长至开花或灌浆期,其数量约占总次生根数的25%。根多对高产极为有利。小麦根系还可随耕层深度的增加而向下深扎,根量也随之增加。小麦的根系有60%左右分布在0~60厘米土层内,20~40厘米内的根约占30%,40厘米以下的约占10%。小麦生育前期,根系多密集在0~30厘米,占总根量的80%~90%;拔节后,根系向深处发展,在0~30厘米的粮系下降到70%左右。由于小麦根多、量大、扎得深,从而扩大了肥水吸收范围,对促根增蘖,提高产量,关系甚大。如果深翻结合分层施肥,更能诱引根系下扎,增产幅度更大。
三小麦生育期长、分蘖调节能力强
小麦生育期一般为250天,播种晚的也有200天左右。正常播种的小麦一般都具有越冬前和早春两次分蘖高峰,可塑性大,调节能力强。它能根据播期早晚、地力高低、肥水多少、播量大小以及播种方式的不同,自动调节分蘖的多少。同样条件下,适期早播的越冬前分蘖多,年后分蘖少;反之,播期愈晚,越冬前分蘖愈少。年后分蘖虽不按比例增加,但也相应增多。不同地力肥水条件下播种,地力高、肥水足的分蘖多;反之,分蘖少。亩播量少的单株分蘖多,其群体相对小;亩播量多的单株分蘖少,而群体相对大;亩播量与单株分蘖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从不同播量的群体比较来看,差异又不十分显著。这些特点说明小麦对环境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表现在生产上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即使在小麦生产的某个环节上出现了失误,也可有较多的弥补机会,对实现高产、稳产非常有利。
四小麦阶段发育
研究和实践证明,小麦一生需经过数个循序渐进的质变阶段,才能完成个体发育,产生种子。这种不同阶段的质变过程称为阶段发育。小麦一生可分为春化(感温)和光照(感光)两个阶段。两者在进程中有严格的顺序性,前一个不通过,后一个就无法进行,但可停滞,不能后退、逆转。因此,掌握阶段发育特性,对小麦高产栽培尤为重要。
1春化阶段
小麦从种子萌动到分蘖期间,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低温条件,才能形成结实器官,这段低温时间叫作春化阶段(感温阶段)。春化阶段所需要的温度、时间因品种类型不同有明显的差别,一般可分为3类:
1春性品种春化温度为3~15℃,时间一般为20~30天。
2半(弱)冬性品种在0~7℃条件下最适于春化的进行,春化时间15~35天。
3冬性品种春化适宜温度0~30℃,春化时间需30~50天。
2光照阶段
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光照才能抽穗,这一阶段称为光照阶段。该阶段对日照的长短反应不同,大体也可分为3种类型:
1反应迟钝型在每日8~12小时的日照条件下,需16天左右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该类对日照的长短反应不敏感,春性品种多属这一类型。
2反应中等型在每日8小时左右的日照条件下不抽穗,每日12小时左右的日照条件下,约经24天的时间即能正常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半冬性品种属于此种类型。
3反应敏感型在每日8小时和12小时日照条件下都不能抽穗,要在每日12小时以上的日照条件下,经过30~40天才能完成光照阶段而抽穗。冬性品种多属这种类型。
3阶段理论的应用
小麦阶段发育规律,是小麦最基本的生物学规律,了解和应用这个规律,对小麦品种选择和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夺取小麦高产、稳产,都具有实践意义。
1引种和调种工作运用阶段发育理论知识,可以知道为什么北方的冬性小麦品种和南方的春性小麦品种不能随便引种和调种。如北方的冬性小麦品种引种到南方,由于南方冬季气温较高,不能通过春化阶段,麦株一直处于分蘖状态而不能拔节抽穗;而把南方的春性小麦品种引种到北方,由于春性小麦品种春化时间短,对温度要求又不严格,越冬前就可通过春化阶段而拔节,拔节后抗寒力迅速降低,就会造成越冬死亡。所以,引种在同一纬度地区比较容易成功。
2品种搭配春霜冻害或倒春寒常发地,应选用在光照阶段对温度条件要求较高,对短日照具有高度敏感的品种,使其植株在早春期间不会过早地进入光照阶段,推迟拔节,从而,避免或减轻春霜冻害。
3栽培技术根据阶段发育规律,可以较好地确定不同品种的播期、播量和管理措施。一是确定播期。半冬性品种,在黄骅市适期播种和早播情况下,由于它春化时间较短,在越冬前极易通过春化阶段而起身拔节,植株抗寒力降低,容易发生冻害和死苗。所以,种植半(弱)冬性品种播种时应适当晚播,使其在即将进入越冬期时通过春化阶段,从而防止冻害和减轻冻害。二是确定播量。根据阶段发育原理,一般冬性品种分蘖力强,半冬性品种居中,春性品种最弱。因此,在播量确定上一般冬性品种宜少,半冬性品种播量可适当增加。三是在肥水运筹上。肥水可以延长光照阶段发育。春季如果阴雨天气多、光照少、气温低,则小麦抽穗延迟。土壤水分状况能显著影响光照阶段的进行。土壤水分稍有不足,小麦生育减慢,但能加速光照阶段的进行;若旱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光照阶段进行的速度反而减慢。土壤施用氮素肥料过多,可以延缓光照阶段的进行;施用磷、钾肥较多,可加速光照阶段的进行。因此,合理运筹肥水是使光照阶段正常进行,保证适期成熟,达到增粒、增重实现高产的重要措施。
五利用叶、蘖生长特点建立高产群体结构
前已述及,小麦分蘖的可塑性大、自动调节能力强对小麦生产比较有利。下面再分析一下叶、蘖的生长与建立高产群体结构的关系。
1叶、蘖的生长与同伸
1叶的生长叶的生长过程是由叶尖向基部逐渐伸长展开,先长成叶片,后长叶鞘,等到叶片全部展开,基部可见叶耳和叶舌时,叶达到最长。小麦一生主茎分化叶数的多少受品种、播期、气候及栽培条件的影响较大。但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有其较稳定的主茎叶片数。适期播种的冬小麦,因生育期长,主茎叶片数多为12~14片,其中,越冬前长4~7片。小麦叶片因着生部位不同可分为近根叶和茎生叶两组。近根叶即着生在分蘖节上属丛生的叶,是从出苗到起身陆续长出的叶片。它的功能主要在拔节之前,以其光合产物供应分蘖和根系生长,部分碳水化合物贮存在分蘖节和叶鞘中,为安全越冬和返青生长奠定物质基础。拔节之后随中部叶片的建成,其功能相继减弱,乃至衰老死亡。茎生叶是与伸长节间同节位的叶,一般长5片,着生于靠下3节的称中部叶片,生于靠上2节的称上部叶片。中部叶片是小麦起身到拔节期形成的,其光合产物主要供给茎秆伸长与麦穗发育。其功能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群俸大小与肥水状况。群体适宜,肥水充足,功能期长,茎秆就健壮,小穗、小花分化得多;反之,茎秆细弱,穗、花分开得少。上部叶片主要指旗叶和倒二叶,它们生于拔节后期至挑旗期。其光合产物除供应节间伸长和麦穗的进一步分化发育外,主要用于开花结实和籽粒灌浆。
2分蘖的生长分蘖着生于分蘖节(由一群节间极短的节组成)上。分蘖的多少、大小、壮弱对群体的发育与成穗数的多少有密切关系。掌握分蘖发生与发展的规律,可以合理地控制群体,协调穗、粒、重的矛盾,为保证高产提供依据。
适期播种的冬小麦,一般出苗后15天左右长出3片绿叶(称三叶期)。当长到3叶1心(15~20天)时,若肥水适宜,气温正常,便从第一片绿叶的叶腋中长出第一个分蘖。随着叶片的生长,越冬前每长一个分蘖约需0℃以上的积温30℃左右;越冬前长的分蘖数约占总分蘖数的70%~80%。冬季若遇暖冬也有少量分蘖发生。春季返青至起身、拔节期间,随着温度的回升,所产生的分蘖数多,为总分蘖数的20%~30%。然而,冬、春分蘖的多少与地力、肥水、品种、播期、播量等关系甚大。一般情况下,地力高、肥水足、播期早、播量小的冬性品种,越冬前分蘖多,反之分蘖少。春季分蘖除与越冬前影响分蘖的因素有关外,还与越冬前分蘖多少有关,越冬前分蘖多的春季分蘖少,越冬前分蘖少的春季分蘖就多。
小麦的分蘖,根据产生的部位不同又可分为分蘖节分蘖和胚芽鞘分蘖。前者是由分蘖节上各叶腋里长出的分蘖,系各类麦田的主要分蘖,一般越冬前每株可生出3~5个,高产田可生长8~10个以上。后者是指由胚芽鞘腋里长出的分蘖,一般麦田极少发生,只有在地力高、肥水足和播量较小、播种较浅的情况下才较多发生。
小麦由于分蘖的位次、时间有异,故又有低位蘖和高位蘖、越冬前蘖和年后蘖之分。低位蘖从第一叶下方的不完全叶及早生叶先长出,因出生的位置低而得名,又因生得时间早、长得大,所以也称大蘖;反之,从较晚出生的叶片(包括不完全叶)长出的分蘖,因时间晚、位次高,长得小,故叫高位蘖或小蘖。至于越冬前蘖和年后蘖,既含时间概念,也是大小的区分。不同的分蘖,都有其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低位蘖、大蘖、越冬前蘖在群体发展中易成穗,成大穗;而高位蘖、大蘖、越冬前蘖在群体发展中易成穗,成大穗;而高位穗、小蘖、年后蘖不易成穗,但对越冬前培育壮苗、增加根条数和年后吸收肥水供给主茎及大蘖成穗也甚为有利。
3叶、蘖同伸在正常情况下,当叶片长至3叶1心时,长出第一个一级分蘖;当长至4叶1心时产生第二个一级分蘖;当长至5叶1心时,产生第三个一级分蘖,此时第一个一级分蘖即产生第一个二级分蘖;当长至6叶1心时,主茎第三叶腋产生第四个一级分蘖,此时第二个一级分蘖产生它的第一个二级分蘖,同时第一个一级分蘖产生它的第二个二级分蘖,依此类推。据此,在小麦高产栽培中,为了建立合理的群体动态结构,即需依据叶、蘖的同伸规律,参照当地越冬前0℃以上积温多少,于分蘖后及时察看小麦叶蘖的实际生长状况,以便及早采取肥水、深耘等调控措施,使其群体沿着预定的合理进程向前发展,以求高产目标的实现。
2壮苗标准与途径
小麦壮苗与种子饱满度以及土、肥、水、气候和温度等多种因素有关,而在诸因素中尤越冬前积温最为重要,故适期播种成为越冬前培育壮苗的关键。当前,衡量壮苗的标准,一是糖分含量,一般壮苗叶、蘖含糖量高,浓度大,抗冻能力强,易安全越冬;二是麦苗长相,多以苗色、叶型、叶数、蘖数和次生根数为指标,并以越冬前积温来概算。现以分蘖穗为主(精播),主、蘖穗并重(半精播)和以主茎穗为主(独秆麦)3条高产途径分述。
1精播壮苗越冬前要求叶色油绿,匍匐生长,一般长出5叶1心至7叶1心,生长5~10个以上的分蘖,长次生根6~12条以上,使根、蘖比达到(11~13)1。越冬前0℃以上积温宜在600~700℃以上。
2半精播壮苗越冬前要求叶色油绿,匍匐生长,一般生出4叶1心至6叶1心,产生3~6个以上的分蘖;次生根3~6条以上,根、蘖比达1~111。越冬前0℃以上的积温为500~600℃。
3常量播壮苗越冬前要求叶色青绿,半匍匐或匍匐生长,一般长出3叶1心至4叶1心,生长2~3个分蘖,次生根2~3条,根、蘖比为11左右。群众称该苗为鸡爪墩苗。需越冬前0℃以上的积温为400~500℃。实践证明,以上3种苗情,在较好地力基础上,若能采用适宜的配套技术,其穗、粒、重的乘积相近,均可实现亩产500千克左右的高产指标。
3群体结构与高产
高产小麦合理的群体结构,是充分利用地力、光能,协调苗、株、穗、粒,达到增穗、增粒、增重,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中心环节。单位面积的产量取决于亩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乘积。群体是由个体组成的,小麦因个体(壮苗)的多少,而形成了不同的群体结构。据小麦高产实践的调查,其群体结构的变幅是相当大的,亩基本苗从12万左右到50万,越冬前群体从60万~80万,亩穗数从40万~60万。在群体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基本上都可达到高产。通过归纳分析,纵然高产群体动态范围有很大差别,但其叶面积系数(全田小麦叶面积的总和除以土地面积所得的商)却差异较小,且生育期愈后差异愈小。因此,高产群体是有明显的规律和严格的原则的,不同的表现,只是采取了不同的高产途径所致。
4幼穗分化与增粒
1穗分化与冻害黄骅市种植的小麦品种多为冬性、半冬性品种。在常年气候条件下,冬性品种春化时间长,穗分化在翌春返青开始,较易安全越冬;半冬性类型品种春化通过快,穗分化开始早,一旦播种偏早,穗分化进入二棱期(起身拔节),抗冻能力大减,如遭遇零下10℃、持续5小时的低温,幼穗就易受冻。因此,要因地制宜地选用品种、确定播期,做到品种与播期相配套。
2穗分化与增粒小麦穗分化的进程,年际间、品种间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受当时的气温和品种遗传力的影响。穗分化从年后开始,一般伸长期需3~6天,单棱期历时8~12天,二棱期6~18天,护颖分化期3~6天,小花分化历时5~9天,雌雄蕊期6~12天,药隔期6~9天。不同品种、播期间都有前期差异较大,后期逐渐趋向一致的特点。所以,在管理上要满足穗分化期间的肥水供应。小麦穗分化,在黄骅气候和高产栽培条件下,同品种年际间的小穗数、小花数基本上是稳定的。争取穗大粒多的关键是减少不孕小花数,提高结实率。高产麦田拔节至孕穗期追肥浇水,可减少小穗退化,增加粒数。小穗退化处在拔节至拔节后的3~5天,即是生长春4叶至春5叶间;小花退化多处于孕穗至开花期,期间要加强肥水管理,满足营养需要,起到增小穗、增粒数的作用。
5籽粒灌浆与成熟
小麦籽粒灌浆阶段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湿度小,常受干热风危害,导致粒重下降。据测定,小麦开花受精后,经10~12天籽粒外形基本形成,这段时间为籽粒形成期。该期籽粒的含水率高达70%以上,干物质增长缓慢,千粒重日增量一般12~14克。此阶段干物质积累量约为全量的30%。乳熟期历时12~16天,此期含水率缓降为45%左右,籽粒灌浆强度大,千粒重日增15~25克以上,至乳熟末期干物质积累是超过全量的80%。蜡熟期6~8天,含水率继续降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减慢,日增03~04克。到蜡熟末期籽粒变硬成熟,干物质积累达100%,含水率降至20%左右,即需抓紧收获。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全过程是开始慢、中间快、后期又慢。籽粒干物质积累的主要来源,一是抽穗前在茎鞘等营养器官中蓄存的物质,二是抽穗后植株绿色器官所形成的光合产物。前者占23以上,其中,上部叶片起重要作用,尤其是旗叶,输入籽粒的光合产物占籽粒干物质总量的13以上。据资料,来源于穗部的光合产物占295%,旗叶约占374%,穗下节间的约占203%,前三项合计为872%,其余来自倒二叶和倒二节间。总之,上部3片叶和穗部对籽粒形成和灌浆强度影响很大,故应注意保护这几片叶子和穗部不受损害,维持较长的绿色功能期限,以发挥其对提高粒重、实现高产的作用。
小麦灌浆阶段的适宜温度为20~22℃,如气温高于25℃,会失水过快而缩短灌浆过程;温度低于18℃,灌浆强度降低,也会影响粒重。小麦成熟前根系活力降低,如降水20毫米以上,使土壤水分增多、空气减少,麦根呼吸受阻,极易窒息死亡,造成青枯,粒重下降;特别雨后高温(28℃以上),迫熟现象更为明显,有霜雨之称。所以,后期麦田浇水不宜太晚,以免影响粒重的提高。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