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才基因(凝聚30年人才培育经验与智慧)
》
售價:HK$
103.4
《
深度学习详解
》
售價:HK$
114.8
《
李白传(20世纪文史学家李长之经典传记)
》
售價:HK$
45.8
《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售價:HK$
66.7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
內容簡介: |
《齐民要术》(以下简称《要术》)是中国现存*早*完整保存下来的古代农学名著,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早*有价值的名著之一。书中的齐民,意思就是平民百姓,要术是指谋生的重要方法,四字合起来说,就是民众从事生活资料生产的重要技术知识。作者贾思勰(xi),是南北朝时的后魏人,到晚年,后魏灭亡,跨入东晋时期,东魏只存在十多年,所以他主要生活在后魏期间,人们仍称后魏贾思勰。贾思勰,史书中没有他的传记,别的文献也没有关于他的只言片语,他的一生事迹,可说是一纸空白。现在**确凿的信史只有十个字,那就是原书原刻本的卷首作者的署名,题称后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撰。遗憾的是,就是这点信息也还存在着分歧,因为那时后魏有两个高阳郡:一个在河北,郡治在今河北高阳境内;一个在山东,郡治在今山东桓台东。究竟贾氏在哪个高阳郡任太守,从清代到今天,中外学者作了不少考证,各主一说。虽然各有理由,毕竟史证缺乏,推测的意见说服力不强,不能取得一致认识,所以现在还难以作出定论。据最新考证,贾思勰是山东寿光人。他的书成于公元6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之间。贾思勰除山东故乡外,到过今山西、河南、河北等省,足迹遍及黄河中下游。他书中反映的农业地区,主要是黄河中下游地区,而以山东地区为主。这一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基本相似,就耕作栽培特点来说,同属于北方旱作农业地区。书中常提到中国,这中国指的是后魏的疆域,主要指汉水、淮河以北,不包括江淮以南。书中也提到漠北寒乡和吴中,一个在沙漠以北,一个在江南,这只是举例说到那里有那种情况,不在《要术》所述农业经营的范围之内。这些是必须注意分清的。《要术》全书10卷,92篇,共约115000余字。其中贾氏自序后面卷一前面的《杂说》,非贾氏本文,是后人插进去的。《杂说》在北宋*早的刻本中已有,其人以善于经营农业生产自负,大概是唐代的一个经营者为了流传他的经营方法而凭借名著夹带进去的。今人援引《要术》往往把《杂说》当作贾氏本文引录,是很不妥当的。书中有很多小字注文,基本上是贾氏自注,但引《汉书》出现了唐代颜师古的注文,自然是后人的乱插。另外,*初的写书形式,注文往往以单行小字接写在正文下面,这样,在传抄过程中很容易将单行小字误写为大字,就变成了正文,这种原应是注文而后来以正文的形式出现的情况,在今本《要术》中还是不少的。《要术》世称难读,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书里面确实有不少不能用通用的意义来解释的词语,大都是那时的民间土语和生产上的术语。由于时代久了,方言又有地区性的局限,所以后人对这些就感到很陌生而难以理解。但是经过细心探索、论证和比较研究,还是基本上可以解决的。二是《要术》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很多抄刻上的错、脱、窜、衍,更增添了阅读的困难。这种人为的乱错,是《要术》难读的主要方面。廓清了这种种错乱,其实《要术》行文还是浅近平易,不雕琢,不尚浮辞,清楚明快的。《要术》自宋代以后到近代,相继有20多种版本,版本好坏相差很大。北宋天圣(10231031)年间由皇家藏书馆崇文院校刊的《要术》本子,是《要术》脱离手抄阶段的*早刻本(本书简称院刻),是**的本子。可惜该本在我国早已散失,现在**的孤本在日本,但10卷已丢失8卷,只残存第五、第八两卷。1838年日人小岛尚质曾就该两卷原刻细心公正地影摹下来。此影摹本后为杨守敬(18391915)所得,现存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1914年罗振玉(18661940)曾借得该影摹本,用珂罗版影印,编入《吉石盦丛书》,国内才有院刻影印本流传。北宋本的抄本,现存有日人依据崇文院刻本的抄本再抄的卷子本(抄好后装裱成卷轴,未装订成册),抄成于1274年,原藏于日本金泽文库,通称金泽文库抄本(本书简称金抄)。但现在已非完帙,缺第三卷,只存九卷。1948年日本有这九卷的影印本,量少,在我国能得到该影印本的很少。本书所用即此影印本。虽然抄写粗疏,错脱满纸,但由于它源出崇文院刻本,在不错不脱的地方,具有相当高的正确性,仍不失为一较好之本。继北宋崇文院官刻本之后,经过110多年,才有**次的私家刻本,就是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的张辚刻本。但原本早已亡佚,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残缺不全的校宋本(就是以某一部《要术》作底本,在拿张辚原本来校对,把原本上不同的内容校录在这个底本上)。校宋本有两个,一个是黄丕烈(荛圃)(17631825)所得的校宋本,一个是劳格(季言)所得的校宋本,但都没有校完全书,黄本只校录了前面的六卷半;劳本更少,只校录到卷五的第5页。校录时容易发生错校和漏校,所以校宋本只是第二手资料,不及原本。本书所用为黄校本;劳校本未见,参考日译本所校。明代有根据南宋刻本抄的抄本(本书简称明抄)。1922年商务印书馆将该抄本影印,编入《四部丛刊》中,有线装本和平装缩印本两种。《齐民要术》(以下简称《要术》)是中国现存*早*完整保存下来的古代农学名著,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早*有价值的名著之一。书中的齐民,意思就是平民百姓,要术是指谋生的重要方法,四字合起来说,就是民众从事生活资料生产的重要技术知识。作者贾思勰(xi),是南北朝时的后魏人,到晚年,后魏灭亡,跨入东晋时期,东魏只存在十多年,所以他主要生活在后魏期间,人们仍称后魏贾思勰。贾思勰,史书中没有他的传记,别的文献也没有关于他的只言片语,他的一生事迹,可说是一纸空白。现在**确凿的信史只有十个字,那就是原书原刻本的卷首作者的署名,题称后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撰。遗憾的是,就是这点信息也还存在着分歧,因为那时后魏有两个高阳郡:一个在河北,郡治在今河北高阳境内;一个在山东,郡治在今山东桓台东。究竟贾氏在哪个高阳郡任太守,从清代到今天,中外学者作了不少考证,各主一说。虽然各有理由,毕竟史证缺乏,推测的意见说服力不强,不能取得一致认识,所以现在还难以作出定论。据最新考证,贾思勰是山东寿光人。他的书成于公元6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之间。贾思勰除山东故乡外,到过今山西、河南、河北等省,足迹遍及黄河中下游。他书中反映的农业地区,主要是黄河中下游地区,而以山东地区为主。这一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基本相似,就耕作栽培特点来说,同属于北方旱作农业地区。书中常提到中国,这中国指的是后魏的疆域,主要指汉水、淮河以北,不包括江淮以南。书中也提到漠北寒乡和吴中,一个在沙漠以北,一个在江南,这只是举例说到那里有那种情况,不在《要术》所述农业经营的范围之内。这些是必须注意分清的。《要术》全书10卷,92篇,共约115000余字。其中贾氏自序后面卷一前面的《杂说》,非贾氏本文,是后人插进去的。《杂说》在北宋*早的刻本中已有,其人以善于经营农业生产自负,大概是唐代的一个经营者为了流传他的经营方法而凭借名著夹带进去的。今人援引《要术》往往把《杂说》当作贾氏本文引录,是很不妥当的。书中有很多小字注文,基本上是贾氏自注,但引《汉书》出现了唐代颜师古的注文,自然是后人的乱插。另外,*初的写书形式,注文往往以单行小字接写在正文下面,这样,在传抄过程中很容易将单行小字误写为大字,就变成了正文,这种原应是注文而后来以正文的形式出现的情况,在今本《要术》中还是不少的。《要术》世称难读,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书里面确实有不少不能用通用的意义来解释的词语,大都是那时的民间土语和生产上的术语。由于时代久了,方言又有地区性的局限,所以后人对这些就感到很陌生而难以理解。但是经过细心探索、论证和比较研究,还是基本上可以解决的。二是《要术》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很多抄刻上的错、脱、窜、衍,更增添了阅读的困难。这种人为的乱错,是《要术》难读的主要方面。廓清了这种种错乱,其实《要术》行文还是浅近平易,不雕琢,不尚浮辞,清楚明快的。《要术》自宋代以后到近代,相继有20多种版本,版本好坏相差很大。北宋天圣(10231031)年间由皇家藏书馆崇文院校刊的《要术》本子,是《要术》脱离手抄阶段的*早刻本(本书简称院刻),是**的本子。可惜该本在我国早已散失,现在**的孤本在日本,但10卷已丢失8卷,只残存第五、第八两卷。1838年日人小岛尚质曾就该两卷原刻细心公正地影摹下来。此影摹本后为杨守敬(18391915)所得,现存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1914年罗振玉(18661940)曾借得该影摹本,用珂罗版影印,编入《吉石盦丛书》,国内才有院刻影印本流传。北宋本的抄本,现存有日人依据崇文院刻本的抄本再抄的卷子本(抄好后装裱成卷轴,未装订成册),抄成于1274年,原藏于日本金泽文库,通称金泽文库抄本(本书简称金抄)。但现在已非完帙,缺第三卷,只存九卷。1948年日本有这九卷的影印本,量少,在我国能得到该影印本的很少。本书所用即此影印本。虽然抄写粗疏,错脱满纸,但由于它源出崇文院刻本,在不错不脱的地方,具有相当高的正确性,仍不失为一较好之本。继北宋崇文院官刻本之后,经过110多年,才有**次的私家刻本,就是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的张辚刻本。但原本早已亡佚,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残缺不全的校宋本(就是以某一部《要术》作底本,在拿张辚原本来校对,把原本上不同的内容校录在这个底本上)。校宋本有两个,一个是黄丕烈(荛圃)(17631825)所得的校宋本,一个是劳格(季言)所得的校宋本,但都没有校完全书,黄本只校录了前面的六卷半;劳本更少,只校录到卷五的第5页。校录时容易发生错校和漏校,所以校宋本只是第二手资料,不及原本。本书所用为黄校本;劳校本未见,参考日译本所校。明代有根据南宋刻本抄的抄本(本书简称明抄)。1922年商务印书馆将该抄本影印,编入《四部丛刊》中,有线装本和平装缩印本两种。
|
關於作者: |
刘金同,1961年生,山东省寿光市人。大学中文教授。现任潍坊科技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农圣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国际科学研究院特聘终身研究员、客座教授。曾被评为潍坊科技学院**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共产党员、师德标兵、学科带头人,潍坊市**教研员、潍坊市教学能手、潍坊市社会科学研究**人才、中国杰出创新人才。 曾在《中国教育报》《当代教育科学》《成人教育》《百姓》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论文《由〈齐民要术〉探贾思勰的农本思想》2012年4月发表在《世界农业文明传承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第三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论文《试论〈齐民要术〉中的勤俭节约思想》2013年4月发表在《弘扬世界农业文明 发展现代绿色农业》(第四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论文《贾思勰政府引导思想对寿光蔬菜业发展的启示》2014年6月发表在《面向绿色未来 发展现代农业》(第五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论文《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机制建设》发表在2014第11期《当代教育科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主编高等院校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20多部。出版的个人专著《大学生文化修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荣获山东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科研成果二等奖;2011年获农圣文化出版三等奖,2012年荣获山东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学术类**成果三等奖;2014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就业与创业指导》已被教育部立项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所承担的十一五规划课题,荣获第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自主创新学术成果**奖。2016年5月,论文《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机制建设》荣获山东省2016年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其个人思想,已收录在《中国当代思想经典》;个人资料已进入《中国**教师人力资源库》;个人学术成果已收录在全国大型科技历史文献《科技复兴》《学术之路》《百年中国》《时代先锋》《科教兴国》《影响中国的学者》等典籍中。曾被邀请出席第五届、第六届中国科学家大会和第七届、第八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以及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改革功勋人物先进事迹报告会;曾连续出席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寿光日报》《潍坊日报》《齐鲁晚报》《中华儿女》(海外版)等多家媒体均有报道。2011年,中国网,中国访谈《时代先锋》栏目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刘金同,1961年生,山东省寿光市人。大学中文教授。现任潍坊科技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农圣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国际科学研究院特聘终身研究员、客座教授。曾被评为潍坊科技学院**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共产党员、师德标兵、学科带头人,潍坊市**教研员、潍坊市教学能手、潍坊市社会科学研究**人才、中国杰出创新人才。 曾在《中国教育报》《当代教育科学》《成人教育》《百姓》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论文《由〈齐民要术〉探贾思勰的农本思想》2012年4月发表在《世界农业文明传承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第三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论文《试论〈齐民要术〉中的勤俭节约思想》2013年4月发表在《弘扬世界农业文明 发展现代绿色农业》(第四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论文《贾思勰政府引导思想对寿光蔬菜业发展的启示》2014年6月发表在《面向绿色未来 发展现代农业》(第五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论文《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机制建设》发表在2014第11期《当代教育科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主编高等院校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20多部。出版的个人专著《大学生文化修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荣获山东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科研成果二等奖;2011年获农圣文化出版三等奖,2012年荣获山东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学术类**成果三等奖;2014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就业与创业指导》已被教育部立项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所承担的十一五规划课题,荣获第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自主创新学术成果**奖。2016年5月,论文《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机制建设》荣获山东省2016年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其个人思想,已收录在《中国当代思想经典》;个人资料已进入《中国**教师人力资源库》;个人学术成果已收录在全国大型科技历史文献《科技复兴》《学术之路》《百年中国》《时代先锋》《科教兴国》《影响中国的学者》等典籍中。曾被邀请出席第五届、第六届中国科学家大会和第七届、第八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以及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改革功勋人物先进事迹报告会;曾连续出席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寿光日报》《潍坊日报》《齐鲁晚报》《中华儿女》(海外版)等多家媒体均有报道。2011年,中国网,中国访谈《时代先锋》栏目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
|
目錄:
|
第一卷
耕田第一
收种第二
种谷第三稗附出,稗为粟类故
第二卷
黍穄第四
粱秫第五
大豆第六
小豆第七
种麻第八
种麻子第九
大小麦第十瞿麦附
水稻第十一
旱稻第十二
胡麻第十三
种瓜第十四茄子附
种瓠第十五
种芋第十六
第三卷
种葵第十七
蔓菁第十八菘、芦菔附出
种蒜第十九泽蒜附出
种薤第二十
种葱第二十一
种韭第二十二
种蜀芥、芸薹、芥子第二十三
种胡荽第二十四
种兰香第二十五
荏、蓼第二十六
种姜第二十七
种蘘荷、芹、第二十八菫、胡葸附出
种苜蓿第二十九
杂说第三十
第四卷
园篱第三十一
栽树第三十二
种枣第三十三诸法附出
种桃柰第三十四
种李第三十五
种梅杏第三十六杏李附出
插梨第三十七
种栗第三十八
柰、林檎第三十九
种柿第四十
安石榴第四十一
种木瓜第四十二
种椒第四十三
种茱萸第四十四
第五卷
种桑、柘第四十五养蚕附
种榆、白杨第四十六
种棠第四十七
种榖楮第四十八
漆第四十九
种槐、柳、楸、梓、梧、柞第五十
种竹第五十一
种红蓝花、栀子第五十二燕支、香泽、面脂、手药、紫粉、白粉附
种蓝第五十三
种紫草第五十四
伐木第五十五种地黄法附出
第六卷
养牛、马、驴、骡第五十六相牛、马及诸病方法
养羊第五十七毡及酥酪、干酪法,收驴马驹、羔、犊法,羊病诸方,并附
养猪第五十八
养鸡第五十九
养鹅、鸭第六十
养鱼第六十一种莼、藕、莲、芡、芰附
第七卷
货殖第六十二
涂瓮第六十三
造神曲并酒第六十四
白醪曲第六十五皇甫吏部家法
笨曲并酒第六十六皇甫吏部家法
法酒第六十七
第八卷
黄衣、黄蒸及糵第六十八
常满盐、花盐第六十九
作酱等法第七十
作酢法第七十一
作豉法第七十二
八和齑第七十三
作鱼鲊第七十四
脯腊第七十五
羹臛法第七十六
蒸缹法第七十七
、腤、煎、消法第七十八
菹绿第七十九
第九卷
炙法第八十
作、奥、糟、苞第八十一
饼法第八十二
粽法第八十三
煮第八十四
醴酪第八十五
飧、饭第八十六
素食第八十七
作菹、藏生菜法第八十八
饧第八十九
煮胶第九十
笔墨第九十一
第十卷
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第九十二
五谷(一)
稻(二)
禾(三)
麦(四)
豆(五)
东墙(六)
果蓏(七)
枣(八)
桃(九)
李(一○)
梨(一一)
柰(一二)
橙(一三)
橘(一四)
甘(一五)
柚(一六)
椵(一七)
栗(一八)
枇杷(一九)
椑(二○)
甘蔗(二一)
菱(二二)
棪(二三)
刘(二四)
郁(二五)
芡(二六)
(二七)
薁(二八)
杨梅(二九)
沙棠(三○)
柤(三一)
椰(三二)
槟榔(三三)
廉姜(三四)
枸橼(三五)
鬼目(三六)
橄榄(三七)
龙眼(三八)
椹(三九)
荔枝(四○)
益智(四一)
桶(四二)
子(四三)
豆蔻(四四)
榠(四五)
余甘(四六)
蒟子(四七)
芭蕉(四八)
扶留(四九)
菜茹(五○)
竹(五一)
笋(五二)
荼(五三)
蒿(五四)
菖蒲(五五)
薇(五六)
萍(五七)
石菭(五八)
胡荾(五九)
承露(六○)
凫茈(六一)
菫(六二)
芸(六三)
莪蒿(六四)
葍(六五)
苹(六六)
土瓜(六七)
苕(六八)
荠(六九)
藻(七○)
蒋(七一)
羊蹄(七二)
菟葵(七三)
鹿豆(七四)
藤(七五)
藜(七六)
(七七)
薕(七八)
蘧蔬(七九)
芺(八〇)
茿(八一)
薞芜(八二)
隐荵(八三)
守气(八四)
地榆(八五)
人苋(八六)
莓(八七)
鹿葱(八八)
蒌蒿(八九)
藨(九〇)
藄(九一)
覆葐(九二)
翘摇(九三)
乌(九四)
(九五)
荆葵(九六)
窃衣(九七)
东风(九八)
荲(九九)
(一〇〇)
莓(一〇一)
荁(一〇二)
(一〇三)
木(一〇四)
桑(一〇五)
棠棣(一〇六)
棫(一〇七)
栎(一〇八)
桂(一〇九)
木绵(一一〇)
欀木(一一一)
仙树(一一二)
莎木(一一三)
槃多(一一四)
缃(一一五)
娑罗(一一六)
榕(一一七)
杜芳(一一八)
摩厨(一一九)
都勾(一二〇)
木豆(一二一)
木堇(一二二)
木蜜(一二三)
枳柜(一二四)
朹(一二五)
夫栘(一二六)
(一二七)
木威(一二八)
榞木(一二九)
韶(一三〇)
君迁(一三一)
古度(一三二)
系弥(一三三)
都咸(一三四)
都桷(一三五)
夫编(一三六)
乙树(一三七)
州树(一三八)
前树(一三九)
石南(一四〇)
国树(一四一)
楮(一四二)
(一四三)
梓棪(一四四)
母(一四五)
五子(一四六)
白缘(一四七)
乌臼(一四八)
都昆(一四九)
附录后魏度量衡折合今制表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序一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古代综合性农学巨著,在中国传统农学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世界农业科技史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齐民要术》共10卷,92篇,11万多字。全书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规模巨大,体系完整,系统地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旱作地区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蔬菜作物的栽培技术、果树林木的栽培技术、畜禽渔业的养殖技术以及农产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经济利用等方面的知识,是当时我国最全面、系统的一部农业科技知识集成,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齐民要术》研究会组织包括高校科研人员、地方技术专家等20多人在内的精干力量,凝心聚力,勇担重任,经过三年多的辛勤工作,完成了这套近400万字的《中华农圣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研究丛书》。该《丛书》共三辑15册,体例庞大,内容丰富,观点新颖,逻辑严密,既有贾思勰里籍考证、《齐民要术》成书背景及版本的研究,又有贾思勰农学思想、《齐民要术》所涉及农林牧渔副等各业与当今农业发展相结合等方面的研究创新。这些研究成果与我国农业当前面临问题和发展的关系密切,既能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有益参考,又很好地丰富了传统农学文化研究的一些空白,可喜可贺。可以说,这是国内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研究领域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对传承创新我国传统农耕文化,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华农圣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研究丛书》能得到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进一步证明了该《丛书》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希望该《丛书》的出版能够推动《齐民要术》的研究迈上新台阶;为推进现代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瑰宝,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发挥作用。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年4月
序二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我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这是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赢得世人的一致称赞。对于我国来说,食为政首民以食为先,解决人的温饱是最大问题,也是我国的特殊国情,所以,从帝制社会开始,历朝历代,都重视农业,把农业作为资生之业,同时又将农业技术的改良、品种的选优等放在发展农业的优先位置,这方面的成就是为世界公认的,并作为学习的榜样。
中华农圣贾思勰所撰农学巨著《齐民要术》,是每位农史研究者必读书目,在国内外影响极大,有很多学者把它称为中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撰写《物种起源》时,也强调其重要性,在有些篇章有些字句里面,也引用了《齐民要术》和中国农书的一些重要成果,对它给予充分肯定。研究中国农业,《齐民要术》是一座绕不开的丰碑。《齐民要术》是古代完整的、全面的农业著作,内容相当丰富,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贾思勰的历史功绩。
在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方面,他详细记叙了轮作与间作套种方法。原始农业恢复地力的方法是休闲,后来进步成换茬轮作,避免在同一块地里连续种植同一作物所引起的养分缺乏和病虫害加重而使产量下降。在这方面,《齐民要术》记述了20多种轮作方法,其中最先进的是将豆科作物纳入轮作周期。在当时能认识到豆科植物有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是农业上很大的进步,这要比英国的绿肥轮作制诺福克轮作制早1 200多年。间作套种是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的增产措施,《齐民要术》记述着十几种做法,这反映了当时间作套种技术的成就。
对作物播种前种子的处理,提出了泥水选种、盐水选种、附子拌种、雪水浸种等方法,这都是科学的创见。特别是雪水浸种,以雪是五谷之精提出观点,事实上,雪水中重水含量少,能促进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重水是氢的同位素重氢和氧化合成的水,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科学实验证明,在温室中用雪水浇灌,可使黄瓜、萝卜增产两成以上。这说明在1 400多年前劳动人民已从实践中觉察到雪水和普通水的不同作用,实为重要的发现。在《收种第二》篇中,对选种育种更有一整套合乎科学道理的方法:粟、黍、穄、粱、秫,常岁岁别收,选好穗纯色者,劁刈高悬之,至春治取,别种,以拟明年种子。其别种种子,常须加锄。先治而别埋,还以所治蘘草蔽窖。不尔,必有为杂之患。这里所说的,就是我们沿用至今的田间选种、单独播种、单独收藏、加工管理的方法。
《齐民要术》记载了我国丰富的粮食作物品种资源。粟的品种97个,黍12个,穄6个,粱4个,秫6个,小麦8个,水稻36个其中糯稻11个。贾思勰根据品种特性,分类加以命名。他对品种的命名采用三种方式:一是以培育人命名,如魏爽黄李浴黄等;二是观形立名,如高秆、矮秆、有芒、无芒等;三是会义为称,即据品种的生理特性如耐水、抗虫、早熟等命名。他归纳的这三种命名方式,直到现在还在使用。
在蔬菜作物的栽培技术方面,成就斐然。《齐民要术》第15~29篇都是讲的蔬菜栽培。所提到的蔬菜种类达30多种,其中约20种现在仍在继续栽培,寿光市现在之所以蔬菜品种多、技术好、质量高,与此不无传承关系。《齐民要术》在《种瓜第十四》篇中,提到种瓜大豆起土法,这是在种瓜时先用锄将地面上的干土除去,再开一个碗口大的土坑,在坑里向阳一边放4颗瓜子、3颗大豆,大豆吸水后膨胀,子叶顶土而出,瓜子的幼芽就乘势省力地跟着出土,待瓜苗长出几片真叶,再将豆苗掐断,使断口上流出的水汁,湿润瓜苗附近的土壤,这种办法,在20世纪6070年代还被某外国农业杂志当作创新经验介绍,殊不知贾思勰在1 400年前就已经发现并总结入书了。又如,从《种韭第二十二》篇可以看出,当时的菜农已经懂得韭菜的跳根现象,而采取畦欲极深和及时培土的措施来延长采割寿命。这说明那时的贾思勰对韭菜新生鳞茎的生物学特点已经有所认识。再如,对韭菜新陈种籽的鉴别,采用了微煮催芽法来检验,微煮二字非常重要,这一方法延续到现在。
在果树栽培方面,《齐民要术》写到的品种达30多种。这些果树资料,对世界各国果树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如苏联的植物育种家米丘林和美国、加拿大的植物育种家培育的寒带苹果,都是用《齐民要术》中提到的海棠果作亲本培育成功的。在果树的繁殖上贾思勰记载了数种嫁接技术。为使果类增产,他还提出嫁枣敲打枝干、疏花的措施,以减少养分的虚耗,促多坐果,这是很有见地的。
在养殖业方面,《齐民要术》从大小牲畜到各种鱼类几乎都有涉猎,记之甚详,特别大篇幅强调了马的饲养。从养马、相马、驯马、医马到定向选育、培育良种都作了科学的论述,现在世界各国的养马业,都继承了这些理论和方法,不过更有所提高和发展罢了。
在农产品的深加工方面,记述的餐饮制品从酒、酱到菜肴、面食等,多达数百种,制作和烹饪方法多达20余种,都体现了较高的科技水平。在《造神曲并酒第六十四》篇中的造麦曲法和《笨曲并酒第六十六》篇中的三九酒法,记载着连续投料使霉菌得到深层培养,以提高酒精浓度和质量的工艺,这在我国酿酒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贾思勰除了在农业科学技术方面有重大成就外,还在生物学上有所发现。如对植物种间相互抑制或促进的认识和利用以及对生物遗传性、变异性和人工选择的认识和利用等。达尔文《物种起源》第一章《家养状况下的变异》中提到,曾见过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清楚地记载着选择,经查证这部书就是《齐民要术》。总之,《物种起源》和《植物和动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中都参阅过这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六次提及《齐民要术》,并援引有关事例作为他的著名学说进化论佐证。如今《齐民要术》更是引起欧美学者的极大关注和研究,说它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卓越的、杰出的、系统完整的农业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巨著。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谈到人工选择时说:如果以为这种原理是近代的发现,就未免与事实相差太远。在一部古代的中国百科全书中,已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农学家们的普遍经验具有某种价值,他们常常提醒人们当把某一地方产物试在另一地方栽培时要慎重小心。中国古代农书作者建议栽培和维持各个地方的特有品种。达尔文说:在上一世纪耶稣会士们出版了一部有关中国的大部头著作,这部著作主要是根据古代中国百科全书编成的。关于绵羊,书中说改良品种在于特别细心地选择预定作繁殖之用的羊羔,对它们善加饲养,保持羊群隔离。中国人对于各种植物和果树也应用了同样的选择原理。物种能适应于某种特殊风土有多少是单纯由于其习性,有多少是由于具备不同内在体质的变种之自然选择,以及有多少是由于两者合在一起的作用,却是个朦胧不清的问题。根据类例推理和农书中甚至古代中国百科全书中提出的关于将动物从一个地区迁移至另一地区饲养时要极其谨慎的不断忠告,我应当相信习性有若干影响的说法。
李约瑟是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原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原英国学术院院士(FBA、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创始人,其所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即《中国科学技术史》对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李约瑟评价说:中国文明在科学史中曾起过从未被认识的巨大作用,在人类了解自然和控制自然方面,中国有过贡献,而且贡献是伟大的。李约瑟及其助手白馥兰,对贾思勰的身世背景作了叙述,侧重于《齐民要术》的农业技术体系构建,就种植制度、耕作水平、农器组配、养畜技艺、加工制作以及中西农耕作业的比较进行了阐述,并指出:《齐民要术》是完整保留至今的最早的中国农书,其行文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所述技术水平之高,更臻完美。其结果是这本著作长期使用至今还基本上是完好无损。《齐民要术》所包含的技术知识水平在后来鲜少被超越。
日本是世界上保存世界性巨著《齐民要术》的版本最多的国家,也是非汉语国度研究《齐民要术》最深入的国家。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一书中说: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方面一直蒙受中国的恩惠,直到最近几年,日本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继续沿用中国技术的现象还到处可见。并指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详细地记述了华北干燥地区的农业技术,在日本,出版了这本书的译本,而且还出现了许多研究这本书的论文。日本鹿儿岛大学原教授、《齐民要术》研究专家西山武一在《亚洲农法和农业社会》(东京大学出版会,1969)的后记中写道:《齐民要术》不仅是中国农书中的最高峰,也是最难读懂的农书之一。它宛如瑞士的高山艾格尔峰(Eiger)的悬崖峭壁一般。不过,如果能够根据近代农学的方法论搞清楚其书写的旱地农法的实态的话,那么《齐民要术》的谜团便会云消雾散。日本研究《齐民要术》专家神谷庆治在西山武一、熊代幸雄《校订译注〈齐民要术〉》的序文中就说,《齐民要术》至今仍有惊人的实用科学价值。即使用现代科学的成就来衡量,在《齐民要术》这样雄浑有力的科学论述前面,人们也不得不折服。在日本旱地农业技术中,也存在春旱、夏季多雨等问题,而采取的对策,和《齐民要术》中讲述的农学原理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神谷庆治在论述西洋农学和日本农学时指出:《齐民要术》不单是千百年前中国农业的记载,就是从现代科学的本质意义上来看,也是世界上的农书巨著。日本曾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和经验,加以比较对照,消化吸收其书中的农学内容。日本农史学家渡部武教授认为:《齐民要术》真可以称得上集中国人民智慧大成的农书中之雄,后世几乎所有的中国农书或多或少要受到《齐民要术》的影响,又通过劝农官而发挥作用。日本学者山田罗谷评价说:我从事农业生产三十余年,凡是民家生产上生活上的事,只要向《齐民要术》求教,依照着去做,经过历年的试行,没有一件不成功的。尤其关于农业生产的切实指导,可以和老农的宝贵经验媲美的,只有这部书。所以要特为译成日文,并加上注释,刊成新书行世。
《齐民要术》在中国历朝历代,更被奉为至宝。南宋的葛祐之在《齐民要术后序》中提到,当时天圣中所刊的崇文院版本,不是寻常人可见,藉以称颂张辚能刊行于州治,欲使天下之人皆知务农重谷之道。《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作者南宋李焘推崇《齐民要术》,说它是在农家最翘然出其类。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明朝文坛前七子之一,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的王廷相,称《齐民要术》为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术。20世纪30年代,我国一代国学大师栾调甫称《齐民要术》一书:若经、若史、若子、若集。其刻本一直秘藏于皇家内库,长达数百年,非朝廷近人不可得。著名经济史学家胡寄窗说:贾思勰对一个地主家庭所须消费的生活用品,如各种食品的加工保持和烹调方法;如何养鱼养马;甚至连制造笔墨及其原材料等所应具备的知识,无不应有尽有。其记载周详细致的程度,绝对不下于举世闻名的古希腊色诺芬为教导一个奴隶主如何管理其农庄而编写的《经济论》。
寿光是贾思勰的故里,我对寿光很有感情,也很有缘源,与其学术活动和交流十分频繁。2006年4月,我应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组委会、潍坊科技职业学院(现潍坊科技学院)、寿光市齐民要术研究会的邀请,来到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参观了第七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感到非常震撼,与会《齐民要术》与现代农业高层论坛,我在发言中说:此次来到中国蔬菜之乡和贾思勰的故乡,受益匪浅。《齐民要术》确实是每个研究农学史学者必读书目,在国内外影响非常之大,有很多学者把它称为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我们知道达尔文写进化论的时候,他也在书中强调,在有些篇章有些字句里面,也引用了《齐民要术》和中国农书的一些重要成果,对它给予充分肯定。《齐民要术》研究和现代农业研究结合起来,学习和弘扬贾思勰重农、爱农、富农的这样一个思想,继承他这种精神财富,来建设我们的新农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寿光这个地方有着悠久的传统,在农业方面有这样的成就,古有贾思勰、今有寿光人,古有《齐民要术》、今有蔬菜之乡,要把这个资源传统优势发挥出来。2006年5月,潍坊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薛彦斌博士前往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我带领薛院长参观了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和古籍珍本室,目睹了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馆藏镇馆之宝明嘉靖三年马直卿刻本《齐民要术》,薛院长与我、沈志忠教授一起商议探讨了《〈齐民要术〉与现代农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的出版事宜,决定以2006年增刊形式,在CSSCI核心期刊《中国农史》上发表。2006年9月,我与薛院长又一道同团参加了在韩国水原市举行的、由韩国农业振兴厅与韩国农业历史学会举办的第六届东亚农业史国际研讨会,来自中韩日三国的60余名学者参加了学术交流,进一步增进了潍坊科技学院与南京农业大学之间的了解和学术交流。2015年7月,寿光市齐民要术研究会会长刘效武教授、副会长薛彦斌教授前往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与我、沈志忠教授一起,商议《中华农圣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研究丛书》出版前期事宜,我十分高兴地为该丛书写了推荐信,双方进行了深入的学术座谈、并交换了学术研究成果。2016年12月,薛院长又前往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向我颁发了潍坊科技学院农圣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和研究员聘书,双方交换了学术研究成果。寿光市齐民要术研究会作为基层的研究组织,多年来可以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优秀研究工作,难能可贵。特别是此次,聚心凝力,自我加压,联合潍坊科技学院,推出这项重大研究成果《中华农圣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研究丛书》,即将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并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可喜可贺。在策划和写作过程中,刘效武教授、薛彦斌教授始终与我保持着学术联系和及时沟通,本人有幸听取该丛书主编刘效武教授、薛彦斌教授对丛书总体设计的口头汇报,又阅读三辑综合内容提要和各分册书目中的几册样稿,觉得此套丛书的编辑和出版十分必要、非常适时,它既梳理总结前段国内贾学研究现状,又用大量现代农业创新案例展示它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中的出版空白。该丛书作为研读《齐民要术》宝库的重要参考书之一,从立体上挖掘了这部世界性农学巨著的深度和广度。丛书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和研究,形成三辑15分册、近400万字的著述,内容涵盖了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研读综述、贾思勰里籍及其名著成书背景和历史价值、《齐民要术》版本及其语言、名物解读、《齐民要术》传承与实践、贾思勰故里现代农业发展创新典型等方方面面,具有内容全面地域性浓形式活泼等特色。所谓内容全面:既考订贾思勰里籍和《齐民要术》语言层面的解读,同时也对农林牧副渔如何传承《齐民要术》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地域性浓:即指贾思勰故里寿光人探求贾学真谛的典型案例,从王乐义日光温室蔬菜大棚诞生,到果王蔡英明果树一边倒技术传播,再到庄园饮食齐民大宴,及齐民思酒的制曲酿造等,突出了寿光地域特色,展示了现代农业的创新成果;形式活泼:即指三辑各辑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分册内容类别性质又有相同或相近之处,每分册的语言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以引起读者的研读兴趣。
鉴于以上原因,本人愿意为该丛书作序,望该套丛书早日出版面世,进一步弘扬中华农业文明,并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3月
序三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北部,渤海莱州湾南畔,总面积2 072平方千米,是中国蔬菜之乡中国海盐之都,被中央确定为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18个重大典型之一。
寿光乾坤清淑、地灵人杰。有7 000余年的文物可考史,有2 100多年的置县史,相传秦始皇筑台黑冢子以观沧海,汉武帝躬耕洰淀湖教化黎民,史有三圣:文圣仓颉在此创造了象形文字、盐圣夙沙氏开创了煮海为盐的先河,农圣贾思勰著有世界上第一部农学巨著《齐民要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先后涌现出了汉代丞相公孙弘、徐干,前秦丞相王猛,南北朝文学家任昉等历史名人,自古以来就有衣冠文采、标盛东齐的美誉。
食为政之首,民以食为天。传承先贤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基因,勤劳智慧的寿光人民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与担当,栉风沐雨、自强不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带领群众成功试种并向全国推广了冬暖式蔬菜大棚,连续举办了17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风向标。近年来,我们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旧棚改新棚、大田改大棚两改工作,蔬菜基地发展到近6万公顷,种苗年繁育能力达到14亿株,自主研发蔬菜新品种46个,全市城乡居民户均存款15万元,农业成为寿光的聚宝盆,鼓起了老百姓的钱袋子,贾思勰岁岁开广、百姓充
自序
《史记》说:齐民是没有储藏的。如淳解释说:齐,就是没有贵贱,所以所谓齐民,好像现在叫平民一样。
相传神农制作了[翻土农具]耒(lěi)耜(s),有利于天下人民耕作;尧命令四位大臣,认真将农事季节颁布给老百姓;舜指示后稷,要把粮食问题作为施政中的首要问题;禹规划了土地和田亩制度,全国各地才得以安定下来生产;商代和周代之所以昌盛,据《诗经》和《尚书》的记载,重要原因就在于使人民生活安定,衣食丰足了,然后教化他们。
《管子》说:一个农民不耕种,百姓就会有挨饿的;一个妇女不织布,百姓就会有受冻的。粮仓满了,人们才会讲礼节;衣食丰足了,人们才会追求光荣,不干耻辱的事。有个老丈[讥诮孔子]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算什么夫子!《左传》上说:人生全靠勤劳,勤劳就不会贫乏。古话说:力能胜贫,谨能胜祸。这就是说勤力劳动可以克服贫穷,谨慎做人可以避免灾祸。所以李悝帮助魏文侯制订了地尽其利的政策,魏国因此富强起来;秦孝公采用了商鞅积极奖励农耕和作战策略,使秦国在同邻国的竞争中取得压倒的优势,从而称雄于诸侯。
《淮南子》说:圣人并不因为自身地位的低贱感到可耻,而是为自己的政治报负不能实行感到羞愧;他们不担心个人寿命的长短,而是忧虑百姓的贫穷。所以禹为了根治洪水,在阳盱(xū)河上不惜献身,为解除洪害祈祷;汤由于遇到了连年的旱灾,甘愿牺牲自己在桑林之旁,祈求上天降雨。神农的脸色憔悴,尧的身体消瘦,舜的皮肤晒黑,禹的手脚都长着老茧。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到,圣人为百姓真是操劳到极点了。所以从帝王以下,一直到老百姓,如果四肢不劳动,又不开动脑筋,要想办好事情,衣食又得到满足,这是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因此,种田的人不努力耕作,谷仓里不会有充足的粮食;文官武将不竭力尽职,不可能建立丰功伟绩。
《仲长子》说:天安排了时令,但我们不去耕种,粮食也不可能得到。春天到了,时雨也下了,从耕种开始,到最后的收获,懒惰的人只收到六斗四升,勤快的人却收到六石四斗。何况根本不劳动,还想有得吃吗?《谯子》说:人们早上同时出发,[走得快的和走得慢的]晚上投宿的地方不相同,[同样道理,比方挑菜,]也只有勤快的人才能挑到满筐的野菜。况且[人不是禽兽],身上不长羽毛,不纺织就没有衣穿;人不能靠吃草喝水过日子,不耕种就没有饭吃。这样看来,怎么可以不自己努力生产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