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HK$
67.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HK$
67.1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HK$
62.7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HK$
110.9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HK$
121.0
《
清洁
》
售價:HK$
65.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HK$
77.3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HK$
53.8
|
編輯推薦: |
1.本书内容经典,第1版于2004年出版,目前已经第3版,累计销量突破35000册; 2.本书第二版经教育部专家组评选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无机化学》的第三版,内容包括:绪论,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电化学基础,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分子间力和晶体结构,配位平衡,重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重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定性分析。全书注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及对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章后的小结、思考题与习题及实验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实验操作技能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工业分析专业及化工类其他各专业使用。
|
關於作者: |
王建梅,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 ,教学工作:《化学实验基础》、《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分析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工业分析》、《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技术实训、分析化学综合实验、仪器分析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专业技能培训考核等实践环节的教学。教科研工作:参加了省级《化学》精品课程群建设工作,《蔬菜中农残分析》科研项目;组织了院级《定量化学分析》精品课程及试题库、《仪器分析》网络课程建设工作。
|
目錄:
|
本书常用符号的意义和单位001
第一章绪论002
一、无机化学研究的对象002
二、无机化学的发展003
三、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003
四、无机化学课程的任务、内容及学习方法004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005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005
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005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007
第二节反应速率理论简介007
一、分子碰撞理论008
二、过渡状态理论009
第三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009
一、浓度(压力)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010
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013
三、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016
四、影响多相反应速率的因素016
第四节化学平衡017
一、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017
二、化学平衡常数018
三、有关平衡常数的计算022
第五节化学平衡的移动023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023
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024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026
四、催化剂与化学平衡027
本章小结027
思考题与习题028
实验2-1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029
第三章酸碱平衡033
第一节酸碱理论基础033
一、酸碱电离理论033
二、酸碱质子理论034
第二节溶液的酸碱性和pH037
一、溶液的酸碱性和pH037
二、溶液pH的测定039
第三节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039
一、总浓度、平衡浓度及物料平衡039
二、水溶液中酸碱组分不同形体的分布039
三、质子条件042
四、酸碱溶液pH的计算043
第四节酸碱缓冲溶液046
一、酸碱平衡的移动同离子效应046
二、酸碱缓冲溶液047
阅读材料酸碱理论简介050
本章小结051
思考题与习题052
实验3-1缓冲溶液的配制053第四章沉淀溶解平衡055
第一节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规则055
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055
二、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056
三、溶度积规则057
第二节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058
一、同离子效应058
二、盐效应058
三、配位效应059
四、酸效应059
第三节溶度积规则的应用060
一、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沉淀的完全程度060
二、沉淀的溶解061
三、分步沉淀063
四、沉淀的转化064
第四节胶体溶液065
一、胶体的概念066
二、胶体的重要性质066
三、胶体的结构066
四、胶体的保护与破坏068
阅读材料胶体化学及其应用069
本章小结070
思考题与习题070
实验4-1沉淀反应072
第五章氧化还原平衡和电化学基础074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074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知识074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078
第二节原电池和电极电势079
一、原电池079
二、电极电势081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次序087
一、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因素087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次序089
第四节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089
第五节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090
一、元素电势图090
二、元素电势图的应用091
第六节电解及其应用092
一、电解原理092
二、电解原理的应用094
第七节金属的腐蚀及防护095
一、金属的腐蚀095
二、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097
阅读材料化学电源097
本章小结098
思考题与习题100
实验5-1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101
第六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05
第一节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105
一、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化特征105
二、波粒二象性106
三、测不准关系107
第二节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108
一、波函数与原子轨道108
二、电子云109
三、四个量子数109
第三节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10
一、多电子原子体系轨道的能级110
二、基态原子电子的排布原理112
三、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13
第四节元素周期律114
一、元素周期表简介114
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115
阅读材料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发展119
本章小结120
思考题与习题121
实验6-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123
第七章化学键、分子间力和晶体结构124
第一节化学键124
一、离子键的形成及特征124
二、现代价键理论125
三、共价键的键参数125
四、金属键127
第二节分子间力131
一、分子间力的分类131
二、分子间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32
第三节氢键133
一、氢键的形成、分类与特点133
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34
第四节晶体的结构及类型135
一、晶体的基本概念135
二、晶体的内部结构135
三、晶体的类型136
第五节离子晶体136
一、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136
二、晶格能与离子晶体的性质137
第六节离子极化138
一、离子的极化作用和变形性138
二、离子极化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139
第七节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140
一、原子晶体140
二、分子晶体141
第八节金属晶体142
一、金属晶体的结构142
二、金属晶体的性质143
阅读材料同质多晶现象和类质同晶现象144
本章小结145
思考题与习题146
第八章配位平衡148
第一节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148
一、配合物的组成148
二、配合物的命名153
第二节配合物的价键理论153
一、配合物的价键理论153
二、配合物的空间构型154
三、外轨型配合物和内轨型配合物155
第三节配合物的稳定性155
一、配位平衡和配合物的稳定常数155
二、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应用156
第四节配合物的应用160
一、贵金属的湿法冶金160
二、分离和提纯160
三、配位催化161
四、电镀与电镀液的处理161
五、生物化学中的配位化合物161
阅读材料红宝石和绿宝石162
本章小结162
思考题与习题163
实验8-1配合物的性质164
第九章重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67
第一节卤素及其化合物167
一、卤素单质168
二、卤化氢和氢卤酸170
三、卤化物171
四、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172
五、拟卤素174
第二节氧、硫、硒及其化合物176
一、氧、臭氧、过氧化氢176
二、硫及其重要化合物179
三、硫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182
四、硒及硒的化合物185
第三节氮、磷、砷及其化合物186
一、氮及其重要化合物186
二、磷及其化合物190
三、砷的重要化合物192
第四节碳、硅、硼及其化合物193
一、碳及其重要化合物194
二、硅的重要化合物195
三、硼酸及其盐196
第五节稀有气体大气和大气污染197
一、稀有气体197
二、大气和大气污染197
阅读材料含砷、含氰有毒废水的处理199
本章小结199
思考题与习题201
实验9-1重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203
第十章重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206
第一节钠、钾及其重要化合物206
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206
二、钾及其重要化合物209
第二节镁、钙及其重要化合物210
一、镁及其重要化合物210
二、钙及其重要化合物211
三、硬水及其软化213
第三节铝、锡、铅及其重要化合物214
一、铝及其重要化合物214
二、锡及其重要化合物218
三、铅及其重要化合物220
第四节铜、银、锌、镉、汞及其重要化合物222
一、铜及其重要化合物222
二、银及其重要化合物225
三、锌及其重要化合物226
四、镉及其重要化合物229
五、汞及其重要化合物230
第五节铁、锰、铬、钼、钴、镍及其化合物232
一、铁及其重要化合物232
二、锰及其重要化合物234
三、铬及其重要化合物236
四、钼及其重要化合物239
五、钴及其重要化合物240
六、镍及其重要化合物242
阅读材料元素与人体健康243
本章小结245
思考题与习题247
实验10-1钾、钠、镁、钙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250
实验10-2铝、锡、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251
实验10-3铜、银、锌、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253
实验10-4铬、锰、铁、钴、镍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255
第十一章定性分析258
第一节定性分析引言258
一、定性分析的方法258
二、鉴定反应的特征和进行的条件258
三、反应的灵敏度和选择性260
四、系统分析与分别分析262
五、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262
第二节阳离子的定性分析263
一、常见阳离子与常用试剂的反应263
二、常见阳离子的系统分析方法268
三、常见阳离子的鉴定反应274
第三节阴离子的定性分析281
一、阴离子的重要性质281
二、阴离子的初步试验282
三、阴离子的鉴定反应284
第四节一般物质的定性分析286
一、试样的外表观察286
二、初步试验287
三、试样的制备290
四、离子分析290
五、分析结果的判断290
本章小结291
思考题与习题293
实验11-1已知阳离子混合液中离子的分离与鉴定293
实验11-2已知阴离子混合溶液中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295
实验11-3阳离子未知物分析296
实验11-4阴离子未知物分析296
附录298
附录一弱酸、弱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298
附录二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18~25℃300
附录三标准电极电势302
附录四条件电极电势305
附录五配合物的稳定常数25℃306
参考文献307
元素周期表
|
內容試閱:
|
前言
本教材是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及培养目标,结合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就业岗位实际,专业课的要求,编者的教学实践,综合教材使用者意见,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
此次修订,保持了第二版的特点、系统及基本格局,对有关内容及其深广度作了适当的精选、调整和充实。
通过修订,使教材内容更加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注重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和技能大赛题库的衔接,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加本次修订工作的有: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王建梅(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和第八章);山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杨海栓(第四章和第十一章);山东临沂技术学院杜克生(第六章和第七章);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旷英姿(第九章);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马超(第十章)。全书由王建梅、旷英姿担任主编,王建梅统稿。
在本次教材修订中,兄弟院校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和意见,化学工业出版社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限于修订者的水平,教材修订后仍难免有疏漏或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5月
第一版前言
本教材是根据高职高专工业分析专业无机化学的教学基本要求及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该层次学生的实际而编写的。教材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和配位平衡等理论基础上,介绍了分析化学中常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及其变化规律和应用,并介绍了定性分析的基本理论及方法。依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突出在分析化学中具有实用价值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每章前有学习指南,章后有相应的阅读材料、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实验等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为学习后继课程和从事专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教材适用于高职高专分析专业及化工类各专业使用。
全书共分十一章,第一、五、八章由王建梅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二、三章由朱权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四、十一章由杨海栓山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六、七章由杜克生山东临沂技术学院编写;第九章由旷英姿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十章由马超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编写。本书由王建梅、旷英姿担任主编、统稿,林俊杰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主审。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同行们的帮助,以及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表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尽完善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4年4月
第二版前言
《无机化学》教材第一版于2004年出版以来,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使用效果良好。第二版是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结合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及企业生产实际,综合教材使用者意见,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
此次修订,保持了第一版的特点、系统及基本格局,结合学生、专业课程教学及生产实际等,对有关内容及其深广度作了适当的精选、调整和充实。
1.精减了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中的部分理论推导内容,突出了化学反应速率在专业课程教学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2.对第六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七章化学键、分子间力和晶体结构中有关内容作了适当调整。将其中理论性较强的部分作为拓展知识进行介绍,如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薛定谔方程、波函数与原子轨道、键和键形成、杂化轨道理论等。
3.增加了阅读材料: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发展。
通过修订,使教材内容更加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注重了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相衔接,更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
参加本次修订工作的有:王建梅(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和第八章);杨海栓(第四章和第十一章);杜克生(第六章和第七章);旷英姿(第九章);马超(第十章)。全书由王建梅、旷英姿任主编,王建梅统稿。
在本次教材的修订中,兄弟院校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和意见,化学工业出版社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限于修订者的水平,教材修订后仍难免有疏漏或不妥之处,衷心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8年1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