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3.4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7.3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HK$
89.4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87.4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88.2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2.2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城市发展史、日常生活史的视角,介绍了12世纪至21世纪初莫斯科住宅史的演变。莫斯科的住宅类型经历了木舍庄园式建筑独家公寓宿舍式住房多单元小区住宅的历史演变过程。莫斯科住宅的建筑风格、生活空间的设计及其外观的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莫斯科城市的发展和演变:一方面,反映了城市风俗、礼仪、格调和习惯的变化;另一方面,反映了居民的阶层结构、富裕程度,以及政府住宅政策的变化。
|
關於作者: |
伊帕库拉科娃(И.П.Кулакова),历史学博士,莫斯科国立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俄国社会史、文化史和思想史;为国际18世纪史研究协会的成员,出版2本专著,发表60余篇论文。 张广翔,男,1957年12月9日出生,历史学博士,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9年9月-1983年7月在吉林大学历史系攻读学士学位;1983年9月-1986年7月在吉林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9月-1998年7月在东北师大世界中古史所攻读博士学位;1991年1月1992年11月赴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大学历史系进修;1996年9月1997年9月赴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历史系进修;2001年9月2002年3月赴俄罗斯彼得堡大学历史系进修;2006年9月2007年3月副莫斯科大学历史系进修;2012年9月2013年2月副莫斯科大学历史系进修。1986年7月至今在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工作。研究领域:俄国经济史和社会史。
|
目錄:
|
第一章 彼得大帝之前的莫斯科:7~17世纪/001
第二章 新时代的莫斯科:18世纪/023
第一节 开始欧化/023
第二节 城市建筑/025
第三节 俄国权贵的首都/029
第四节 火炉/036
第五节 公馆/039
第六节 开明程度/042
第七节 传统庄园的生活/044
第八节 下层民众的生活/045
第九节 城市生活/047
第十节 城市外貌/050
第十一节 莫斯科的郊外/051
第十二节 莫斯科人与自然风光/053
第三章 资本主义时期的莫斯科:19世纪至20世纪初/056
第一节 灾后的莫斯科/056
第二节 莫斯科人的生活/063
第三节 新旧莫斯科/070
第四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莫斯科/075
第五节 19世纪末的莫斯科商人和企业主/077
第六节 莫斯科的居民/090
第七节 莫斯科的变化/092
第八节 不同的住宅类型/095
第九节 工业繁荣时期:19世纪、20世纪之交/102
第十节 新风格/110
第十一节 知识分子/121
第四章 苏联时期的莫斯科/125
第一节 苏联建立初期的莫斯科:遭遇经济崩溃/125
第二节 新的生活方式/127
第三节 宿舍式住房/130
第四节 探索新风格/133
第五节 公社式住房/137
第六节 简易木房/141
第七节 合作社/141
第八节 名人住宅和精英人士的住房/145
第九节 斯大林时代的莫斯科/151
第十节 战后的莫斯科/162
第十一节 战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莫斯科/165
第十二节 巨大的改变/173
第十三节 莫斯科的庭院/177
第十四节 社会主义发展时期的建筑/183
第五章 苏联解体后的莫斯科: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192
第一节 克服过去的惯性/192
第二节 莫斯科的住房/193
第三节 住房问题的解决/195
第四节 房屋所有者联合会/197
第五节 住房的两极分化/199
第六节 房屋租赁/200
第七节 精品房/201
第八节 建筑风格/212
第九节 近年来的新趋势/213
第十节 建筑的高度/221
第十一节 建筑的审美/223
第十二节 住房的内部装修/223
第十三节 住房结构/224
第十四节 莫斯科的情况/226
结 论/229
译后记/234
|
內容試閱:
|
前言
历史悠久的城市就像是一本复杂厚重的书,每个时代都在此书中添加自己的历史,如此这段历史不被湮没,此后的时代也会续写它。城市空间的最重要因素是居住环境,不了解它就无法读懂城市空间这本大书。任何历史进程无论是大是小,无论是社会进程还是文化进程,都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居住空间产生影响。从这一角度看,住宅史和居家生活史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史。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经历都与住宅相关,并通过它展现出生动的生活细节。建筑材料、居住环境、空间结构、装潢及其功能通常是复杂甚至不被人了解的符号。人们作为建筑工、私有者、住户或邻居在城市中所住的地方,就像是日常生活中凝固的语言,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并涉及不同的文化范围。住宅和家居也要遵循一定的伦理、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自我认同方式。在现实社会等级制度、集体服从规则、意识形态和纪律的规范下,居住空间的安排一直制约着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同时,建筑物的特征、设计和风格也决定了建筑制度和行为规范,就像是无言的命令一样,也会对建筑本身的进程产生相应的影响。
因此对于我们而言,住宅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房屋及其建筑和空间形式;二是与之相关的日常生活。皮埃尔布尔迪厄曾用习性habitus一词来表示住宅安顿中所体现的东西,他注意到,空间与社会的进程和现实物理世界中被客观化的人类经验密切相关。
日常生活是人类生活中经常被学者忽视的方面。它包含多个层面,有许多口头和非口头的表达方式,有些须借助一些有条件的行为才能成为现实。因此,要研究日常生活,应该首先通过符号学阐释它的结构。譬如,利用建筑风格的语言,或者猜测物体语言的符号学性质,就能试着阅读时代的各种大书。要揭示日常生活,就应该研究住宅的安置、家庭生活的节奏和仪式对人与人关系的相互影响,厘清蕴含其中的隐私与公开的界限,以及住宅与庭院、街道乃至街区和城市之间的关系。俄罗斯人的这种日常生活虽然成为学者们关注的对象,但是生活中的守旧性、日常的文化实践则很少引起文化史学家的重视。无论中世纪、近代抑或20世纪,均是如此。苏联时期可用的有关史料也不充裕。即使是不久之前发生的事,若不能笔之于书,也有变为未知领域的危险。
要研究上述住宅问题所涉及的复杂关系,最好采用人文社会科学的各类方法,尤其是文化社会学、微观史学、历史人类学和心态史学的方法,并且使用各种类型的史料。
当然,想要描述这一庞大的城市在接近一千年时间里发生的所有过程,不仅仅是雄心勃勃和自视甚高之事,简直就是有些狂妄自大。在本书中,我们只能以点带面,指出莫斯科住宅形式基本的递嬗趋势,并说明它们以后可能的演进之路;只能讲讲最典型的例子和事件,指出它们最具特色之处。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忘记,任何典型的住宅(独家公寓、集体公寓或公共宿舍)都首先是某些人的家和他们世界的中心,是与先辈历史有直接或间接永续关系的熟稔的空间。
本书即自此而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