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设计理论辑要(修订本)

書城自編碼: 306976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设计
作者: 郭廉夫 毛延亨
國際書號(ISBN): 9787558022159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9-01
版次: 2
頁數/字數: 632/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3.1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彼特拉克的战争:黑死病阴霾下的佛罗伦萨(新史学译丛)
《 彼特拉克的战争:黑死病阴霾下的佛罗伦萨(新史学译丛) 》

售價:HK$ 108.6
甲申三百年祭(纪念集)
《 甲申三百年祭(纪念集) 》

售價:HK$ 35.2
中国瓷器谈
《 中国瓷器谈 》

售價:HK$ 103.8
中国古代史(中华现代学术名著9)
《 中国古代史(中华现代学术名著9) 》

售價:HK$ 112.1
武器与战争:古代军事历史百科图鉴
《 武器与战争:古代军事历史百科图鉴 》

售價:HK$ 127.4
德川时代的宗教
《 德川时代的宗教 》

售價:HK$ 68.4
偏见的本质
《 偏见的本质 》

售價:HK$ 115.6
我的家人抑郁了
《 我的家人抑郁了 》

售價:HK$ 82.4

 

編輯推薦:
编者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搜集整理重要论著和资料文献,并进行了艰苦而严谨的编选。对一些古奥、艰涩的文字、词语作了注释;对所选辑的内容的理论内涵、学术价值,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逐条用按语的形式加以阐述。全书结构严谨、释读通达,使之成为在我国古代设计文献方面*全面完整的一个本子。书中许多话语都经过哲学家的过滤,成为透过生活的艺术哲理,处处迸发出哲学的火花,是一本能流传下去的工具书,而且填补了本土设计理论构建的空白。
內容簡介:
《中国设计理论辑要》是国内*部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理论的力作。全书辑录了中国传统造物艺术设计理论条目共765条,起自先秦,迄止清代,跨越2500余年历史,可视为设计艺术学科的奠基石。正文共分九类:总论、设计功能论、设计资源材料工具论、设计结构造型论、设计技术工艺方法论、设计色彩论、设计批评与鉴赏、设计管理论及其他。每个条目均设原文、注释和按语,部分配图。这是一个长编,可以在设计哲学、设计历史、设计原理的学科建设上升华;这是一觚琼浆,可以使设计家奋起、心花绽开,通向更宽阔的空间。本书首版于2008年,现已绝版,此番重版,做了部分内容修订,以期继续满足我国设计学科教学与学习需求。
關於作者:
郭廉夫,江苏省扬中人。196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曾先后担任美术设计和企业领导工作。在此期间撰写的《美妙的色彩世界》一书,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后,1981年在全国获优秀奖。此外还有两部科学小品集出版,其中《化纤出世》一文被收入全国中等纺织学校语文课本。1985年调江苏美术出版社任副社长、副总编辑、编审。担任责任编辑的《敦煌石窟艺术》等两种图书获国家大奖。本人著作计20种包括与他人合作, 其中两种著作获中国政府出版奖等奖项,一种著作,被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主要专业著作有《色彩美学》(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王羲之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花鸟画史话》(江苏美术出版社)等。在《美术史论》《装饰》《美术与设计》等全国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绘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展览并获奖,曾在《文艺报》、《大公报》、《美术》等多种报刊物上发表或作专题介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科普作协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毛延亨,1940年生,江苏常熟人。1964年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现苏州大学)丝绸美术设计专业,分配到无锡丝绸印染厂,从事丝绸图案设计达20年,数百幅设计作品投入生产,产品销往欧美十多个国家。1980年初参与军事科研项目伪装网及伪装服设计与研制工作,1984年项目完成后,荣获国防科委和纺织工业部嘉奖。1985年调常熟工艺美术职工大学任副校长,1987年主持创办常熟市职业大学工艺美术专业。1990至2000年任常熟高等专科学校(现常熟理工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社会兼职庞薰琹艺术研究会副理事长。出版物有《中国古代建筑纹饰》等三种。
目錄
目录
透过生活的艺术哲理《中国设计理论辑要》序
凡例与说明
分类目录
总论1
设计功能论111
设计资源材料工具论207
设计结构造型论254
设计技术工艺方法论338
设计色彩论469
设计批评与鉴赏512
设计管理论557
其他578
文献所摘条目分布索引
文献及其作者简介
引用参考书目后记

凡例与说明一、本书辑录的中国设计理论条目共765条,起自先秦,迄止清代。二、分类目录,为方便查阅,本书共分九大类。各大类条目一般按来源文献的成书年代顺序排列;但也有例外,即按文献所述内容的时代先后编排,如《南史》、《北史》、《新唐书》等。三、文献所摘条目分布索引,表明哪一种文献辑录了哪些条目,它们分别归在哪一类、哪一页。括弧内的阿拉伯数字为页码数。四、在每个条目的右下方破折号后的朝代、作者姓名、文献名,表示本条目的来源。在此后面的阿拉伯数字,为页码数,表示此页上有这种文献及其作者的简介。五、本书条目所在文献,有些有多种版本,故而局部内容也不尽相同,辑录时尽量选用权威版本。对于条目中的词语解释,历史上的学者如有分歧,编写时择善而从。六、按语,一部分是专家们的诠释、观点,一部分是编者的认识、看法。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內容試閱
透过生活的艺术哲理《中国设计理论辑要》序张道一谁都知道,吃、穿、住是维系生命的重要条件,不但人类如此,连动物也知道这一点。只是动物没有理论家,不会讲道理,很自然地形成了弱肉强食。在它们的世界里,弱者怎么办呢?难道永远为强者所食吗?于是,便能动地保护自己。千万年来,有的改变了自己的形体,有的在身上加了一层保护色。动物为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了与环境相适应的色彩,这有利于避免受到敌害攻击,或猎捕食物。如一只小小的蚱蜢,生活在青草里的为绿色,生活在枯草里的便成为黄褐色。哺乳类动物也是如此,如斑马身上的黑色条纹(也有人说是白色条纹),就是适应环境而形成的。动物没有思想,它的这种适应能力,是为了生存而在漫长的岁月中改变的。动物的挖洞、垒窝、筑巢,都是为生存练就的一种本能。按其性质说,已带有设计的意味,只是这种设计不是主动地进行,非一时能够见效,而是经过无数代的经验积累,通过基因固定下来的,我称之为适应性改变。人有思维和意识,增长起了智慧,不仅能够主动地进行适应性设计,并且能够改变环境和创造物品,来满足自身的需要,使自己的行动达到预期的理想。研究艺术起源的学者提出了种种学说,但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说明第一件用具是怎么产生的。其难度在于,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一个酝酿、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今天,围绕着日常生活的用品已是千千万万、应有尽有,并且经常在变化着,成为历史性的创造积累,很自然地解决了各方面的需要。哲学家称此为人化的自然,也有人称作第二个自然界。我曾经同一位宗教家辩论谁是造物主。应该说,是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生产实践中创造的结果,是设计和制造结合的产物。设计这个词是个通用词。设即是设想,体现为做事之前的想法;计就是计划,实现想法的措施。可以说,不论一个人、一种职业、一个团体乃至一个国家,处处事事都在进行着设计,诸如策划、规划、策略等,实际上都是设计。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是军事设计,一座房屋的营造是建筑设计,所有的造物活动均须经过设计。只是有的设计与操作分开,形成一个前后的过程,有的将这个过程连接在一起,不易分开罢了。由于设计是个大概念,过于笼统,因此各种不同的工作、各行各业,在具体使用这一概念时,必须2中国设计理论辑要用冠词加以限定,如军事设计、工程设计等。在造物的活动中则有技术设计、艺术设计,在商品的流通中则有营销设计。总之,设计是人所特有的一种智慧和能力,展现出人的本质力量,是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动物的适应自然是本能的,但人却是能动的、积极的、进取的。人类的发展史,一直没有离开过各种不同的造物活动。因此,可以说设计是伴随着人的发展而发展的。历史证明,只有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才产生了审美和艺术,最终导致了设计艺术和生产制造的分工。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有一种技术革命的提法。在漫长的数千年间,已发生过几次技术革命,其规律是周期越来越短。以手工操作为制造特点的科技所依赖的是经验的积累,延续的时间最长;只是到了近代,随着电和蒸汽机的发明,才揭开了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序幕,使得科技突飞猛进,并接连产生革命性的突破。技术革命实现了科学的预想,它的成果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最重要的是促进了思维方式的改变,实现了从经验型到实验型的转化,也导致了设计与制造的分工,使造物的艺术设计由自发性的发展升为自觉性的发展,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个五花八门的庞大的设计职业群。回顾历史,没有分工不等于没有设计,没有现代制造手段也不透过生活的艺术哲理3等于没有造物设计;只是设计理论的研究和设计教育的实施,促进了设计学科的建立罢了。这是设计体系的成长和完善,绝对不能说在此之前没有设计,惟其有丰富的设计实践才会有设计的理论产生。在设计的原理面前,是没有古代和现代、手工和机器之分的。它们的区别在于技术的革新,即制造的方式和手段,而不是艺术的思维。当然,艺术的思维也要发展,它一方面不能离开原有的基础,另一方面则是研究日新月异的艺术的载体。说了这许多,表明了什么呢?是把设计艺术看作一种文化和文明,不能割断历史。中国的造物艺术活动,从多元发展看至少已达7000年,成就显赫而非凡。但作为一个学科的建立,却是在晚近的20世纪之初的几十年间,而且在此时期,正是工业发展的转型期,即从手工业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时期。从事物发展的规律看,也正是由于现代工业的落后与兴起,才呼唤出设计艺术学科的建立。20世纪30年代的图案学,60年代的工艺美术,80年代的设计艺术(艺术设计),是一条割不断的历史之链,就像多层的高楼,必然是从基层建起,只有《百喻经》中的那个痴花才只要高层、不要底层。为什么会有人只要高层、不要底层呢?因为有一个欲穷千里目的好愿望。在当今世界上,我们在技术上落后于西方,谁不想急速赶上呢?因此,就存在着健步直前和欲速则不达的矛盾。4中国设计理论辑要现在似乎已经清楚,作为设计艺术学,既有实际应用的一面,又有理论研究的一面。前者的社会效益是明显的和重要的,它不但直接有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并且能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显示出巨大的力量;后者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设计的助力和为设计师提供营养。设计艺术的繁荣是与设计师的水平提高成正比的,因此,两个方面应该相互参照,与时俱进。设计实践是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设计理论为设计实践指引导向,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历史的经验证明,艺术不能仅仅停留于社会活动,满足于社会效应的表面,而应该研究它的实质,以及对于人的精神作用。在理论上进入哲学,成为人文科学的一部分。人们对于这种认识是会一致的,问题在于,艺术怎样才能进入人文科学?过去,我曾以为,从工艺美术到设计艺术,有人称其为生活的艺术,甚至有人认为它不是纯艺术(有的西方学者称其为次要艺术),理由是它依附于日常生活,以日用品作为艺术的载体。其实,这不是它的弱点,反而是它的强点。正因为艺术的要旨是植根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那么,直接作用于生活的工艺美术和设计艺术,不是更能体察到生活的脉搏吗?所以说,在理论研究上,它可能带着这一优势率先进入哲学。这是我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然而,当我看到郭廉夫先生和透过生活的艺术哲理5毛延亨先生的多年研究成果《中国设计理论辑要》时,不但感到吃惊和敬佩,甚至改变了以上的看法!中国人的设计理念,不是有待于进入哲学,有许多早已经过了哲学家的过滤,而是实实在在地成为哲学的一部分了。许多年来,由于受到古代文化的熏陶,确实感受到传统艺术的深厚。在设计和工艺方面,我也曾下工夫注译了先秦的《考工记》。也曾留意过更宽阔的造物思想,并且在著文中引用过一些片段,但是很不系统,还未及串联起来作整体思考。今见廉夫、延亨的巨编,令人瞠目。他们用了近十年的时间,编选了自先秦至清代2500余年来我国文献中关于设计艺术的重要论述;对一些古奥、艰涩的文字、词语作了注释;对所选辑的内容的理论内涵、学术价值,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逐条用按语的形式加以阐述。本书结构严谨、释读通达,是在我国古代设计文献方面最全面完整的一个本子。通读此书,给我的启发是,书中许多话语都经过哲学家的过滤,成为透过生活的艺术哲理,处处迸发出哲学的火花,使我对上述思考的问题要作重新订正。这使我联想起一件往事:若干年前在黄山的一次美学研讨会上,有一位德国的美学家和我讨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明明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为什么偏要加在一起,将6中国设计理论辑要概念搞乱?我费了很大工夫给他解释,虽然使他理解了,最后他还是扬了扬手,说中国人的思维太复杂。不是复杂,是事物的内在联系,是规律所然。既然事物是互相联系的,为什么要将它切得粉碎呢?这里,既有思维方式问题,也有研究方法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受西方的影响太重了、太深了,以致常常回头来否定自己。外国人说中国没有严格的宗教,中国人没有严格的设计,中国人没有严格的哲学。我们有些人也跟着这样说,到头来是什么也没有。这种虚无主义的思想是很严重的,已损伤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思想家,而不是单纯的哲学家,因为思想包括了哲学,更能够说透哲学。思想家观察社会是多方面的,具体而细微,因而阐明的哲学更深、更透。我之所以说许多设计问题是经过哲学家过滤的,是因为他们以此作为比喻,解释更大的问题,于是,在哲学上贯通了。譬如,老子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道德经》第十一章)他在这里是说明有与无的辩证关系,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关系。陶器和房屋是实在的,是有,但其空虚部分则是无;正因为有了无,才会有器物和房屋之用。老子以实物为例,阐述的是哲学的道理,因而那实物(设计的原理)也随之上升了。透过生活的艺术哲理7柳宗元写过一篇《梓人传》,说的是一个从事营造业的都料匠,即领导建筑的总指挥建筑总设计师。他是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善运众工而不伐艺。柳宗元通过多方面的比较,得出结论,认为梓人之道类于相。这是1200多年前的观点,现在看来一点也不陈旧,反而有超前感。不论对于设计学还是管理学,都是理通论达、高识卓见的。就因为他透过现象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才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颠扑不破。于是,我在想,这些优秀的思想和观点,应该进一步地进行归纳组合,使之由散而整,形成一个哲学的设计体系;将它们按年代排列,便是一部设计思想史;如果分门别类地同技法结合,不是体现了设计原理吗?惟其如此,才能展现出中国设计理论的高度和特色,才如登泰山而至峰顶。《中国设计理论辑要》是一部非常珍贵的著作,可视为设计艺术学科的奠基石。它是一个长编,可以在设计哲学、设计历史、设计原理的学科建设上升华;它是一觚琼浆,可以使设计家奋起、心花绽开,通向更宽阔的空间。感谢廉夫、延亨,做了这么大的功德。2008年4月22日时在苏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