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典战役:东线战场

書城自編碼: 311791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軍事
作者: 邓肯·安德森 [Dr. Duncan Anderson] 等
國際書號(ISBN): 9787509216033
出版社: 中国市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1-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239/32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2.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示人以真:健康组织这样开展业务
《 示人以真:健康组织这样开展业务 》

售價:HK$ 82.8
格林童话:1812/1815初版合集(权威全译本)
《 格林童话:1812/1815初版合集(权威全译本) 》

售價:HK$ 117.6
思想会·军力:现代战争的胜败解释
《 思想会·军力:现代战争的胜败解释 》

售價:HK$ 117.6
边界之外:海外社会研究(第一辑)
《 边界之外:海外社会研究(第一辑) 》

售價:HK$ 82.8
好销售,不违心:在你的舒适区内拿订单
《 好销售,不违心:在你的舒适区内拿订单 》

售價:HK$ 70.8
阿富汗史:骑驰在风暴中的国度
《 阿富汗史:骑驰在风暴中的国度 》

售價:HK$ 117.6
背影2
《 背影2 》

售價:HK$ 82.8
她的罪名
《 她的罪名 》

售價:HK$ 59.8

 

編輯推薦:
★东线战场,苏德对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德军入侵苏联到苏军攻克柏林纳粹德国灭亡这一段时间整个东线战场各个战役全程实录。
●2000 多万士兵和军官、50000 多架战机、30000 多辆战车、100000 多门火炮、数十场重大战役、近 3000 万人死伤,人类历史上极其惨烈的大战
●东线战场是历史上战事极其惨烈的战场,诞生了诸如基辅战役、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柏林战役等一系列军事史上著名的战役,本书一一呈现,军迷必读!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本书将东线战场名将对决描述地淋漓尽致。苏联名将朱可夫、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和德国名将曼施坦因、古德里安等一教高下!
★章节分明,按照时间顺序重演东线战场,战役环环相扣。
●全书共分十一章,从巴巴罗萨计划到攻克柏林,战役描述环环相扣、详略得当。
●激烈的战役在井然有序的描述下跃然纸上,专业而又通俗易懂。
★原版引进、专业之作
●正版授权中文译著,绝非其他抄袭拼凑图书可比。
●作者系桑德赫斯特英国皇家军官学院战争研究系的主任邓肯安德森,研究方向是二战与精锐部队。
●珍贵的历史图片,配合详细的军事地图,
內容簡介:
《东线战场》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的相关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间是1939年,结束时间是1945年。战争期间,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多亿人口。战争双方共动员军队1亿多人,战争过程中死亡人数达5000多万,直接战争费用13520亿美元,财产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
原书出版商为英国军事出版领域重要的专业出版商。
關於作者:
邓肯安德森(Duncan Anderson)是桑德赫斯特英国皇家军官学院战争研究系的主任,兼任德孟特弗得大学的高级研究员。他的研究方向是二战与精锐部队。他出版过许多专著,如《登陆日》《从诺曼底到解放巴黎》《1939-1945年的世界大战》《现代战争精英:特种部队的编制、训练和使用1917-1993年》等。他现在生活在英格兰南部。
目錄
1 巴巴罗萨计划的准备
生存空间的要求
希特勒的信心
虚弱的苏联
陈旧的装备
不祥的征兆
巴巴罗萨计划
希特勒置若罔闻
德军面临的问题
机械化装备的匮乏
部署和意外
2 向东方推进
警告已为时太晚
北方集团军群
南方集团军群
中央集团军群
德国人面临的问题
游击队的袭击
转变
列宁格勒保卫战
向莫斯科进军
苏联的防御更加牢固
有所欠缺的考虑
3 第一个冬天
苏联幸免于难
斯大林过于乐观
朱可夫的反对
德军受到激励
德军装备的匮乏
德国人的暴行
罗斯托夫的陷落
红军在克里米亚的反攻
卡尔科夫
4 向斯大林格勒推进
希特勒在1942年的计划
德国的兵力
莫斯科的重要性
目标:卡尔科夫
苏军的不利条件
塞瓦斯托波耳陷落
蓝色计划的第一阶段结束
攻击目标:斯大林格勒
攻占罗斯托夫
斯大林格勒遭袭
渡过顿河
苏军的进攻
5 斯大林格勒战役
战前的斯大林格勒
首次进攻
马马耶夫岗
目标:伏尔加河
崔可夫的自主权
熟知地形的重要性
迅速巩固
德军的进展
恢复攻势
第62集团军再次撤退
保卢斯下令休整
德国空军的疯狂进攻
拖拉机厂被围
激烈的战斗在持续
崔可夫的转移
德军的进一步准备
苏军的心理优势
6 南方决战
红军的改组
胜利与失败
火星行动失败
小土星行动
斯大林格勒:大结局
向第聂伯河进军
曼施泰因的反击
灾难性的损失
7 库尔斯克之战及其后果
策划新的攻势
等待新的装甲补充
强大的斐迪南式战车
未达到出其不意的目的
坚固的防御阵地
堡垒行动开始
7月5日:北方战场
莫德尔的部队
7月5日:南方的钳形攻势
7月612日:北方的钳形攻势
7月612日:南方战场
抵御苏军
朴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
德军攻势被阻
堡垒行动的结局
堡垒行动的溃败
苏军的出击
向哈根防线撤退
向第聂伯河挺进
夺回基辅
8 冬季风暴
斯大林的警告
政治方面的考虑
瓦杜丁的圣诞礼物
苏军的战果
心理战
失踪的德军伤员
撤退变成溃败
令人震惊的一幕
苏军的进一步行动
危机中的克里沃罗格
9 斯大林的夏季攻势
德国的战略
白俄罗斯阳台
反游击行动
盾与剑策略
苏联的伪装
大规模的炮轰
来自沼泽的攻击
收复明斯克
一鼓作气
莫斯科大游行
疲惫的苏军
向南方进军
罗马尼亚危机
酷热
新的盟军
战争尚未结束
10 从维斯图拉河到奥得河
布达佩斯攻势
被削弱的维斯图拉防线
苏联的准备
德军放弃华沙
苏军的突破
撇开维也纳
11 柏林的陷落
连贯的防御计划
不安的斯大林
比索姆河更惨
科涅夫的胜利
渡过施普雷河
攻入柏林的第一支苏军部队
希特勒寻找救援
苏军井然有序的进攻
纳粹主义的高昂代价
內容試閱
巴巴罗萨计划的准备
希特勒在波兰、挪威、低地国家、法国和巴尔干地区的军事行动相继获胜后,把目光投向了苏联。
巴巴罗萨计划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军事行动,它在东线引发了苏德之间持续近四年之久的战争。不仅空前激烈,其野蛮程度和破坏性在战争结束的60年之后依然让世人震惊。在军事研究方面,东线战场的战斗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学者。虽然苏联准备不足,却承受住了德军在1941年的进攻,并且逐渐而彻底地击败了侵略者。这一历程不仅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学术界和当代军事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德国人无力回天,无法实现巴巴罗萨计划的作战目标,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大转折。无法迅速战胜拥有丰富资源的苏联使德国人不得不面对一场持久战。事实证明阿道夫希特勒企图击败苏联的想法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梦想,但是希特勒在1941年实施这一计划确实有一些不得已的因素。
巴巴罗萨计划失败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首先可以从希特勒对进攻计划的诸多调整说起。为了实现其政治目的,希特勒从不耻于使用他在20世纪30年代苦心经营起来的战争机器,但当需要在苏联满足其野心的时候,德国的武装力量以及支撑他们的经济基础都显得严重不足。
生存空间的要求
希特勒梦想缔造一个从大西洋海岸到乌拉尔山的自给自足的千年帝国,这个帝国必须夺取东方的生存空间,因为东方有着对千年帝国至关重要的农业和经济基础。
苏联与匈牙利和苏台德地区不同。对匈牙利和苏台德地区,德国军队只需侵入占领就可达到目的。苏联也不像法国、波兰和那些低地国家,他们的武装抵抗可以被德国迅速粉碎。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家,具有持久作战的潜力,对它的任何进攻都将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持久战,这样的现实要求德国军方速战速决。同时不能忽视的是,德国入侵苏联还需要净化那些即将成为第三帝国领土的地区,所以在铲除共产主义的同时,纳粹在理论上要求清洗数百万斯拉夫人和犹太人。这对德国庞大的军事目标来说是一种冒险,将造成兵力和资源的分流。
希特勒在巴巴罗萨计划中要实现的目标太多,而计划的成功与否对于第三帝国的未来生死攸关。征服苏联是一个极其冒险的行动,如果失败,希特勒统治欧洲的梦想将化为泡影。
希特勒的信心
希特勒虽然十分清楚巴巴罗萨计划将有许多潜在的困难,但他对实现这一目标却信心百倍。在刚刚取得一系列胜利之后,他深信德军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部队,其组织严密、士气高涨,具备轻松粉碎任何进攻的作战方法和武器装备。
1940年45月,德军在短短6周内就完成了对法国和低地国家的征服,希特勒大大增强了对陆军和空军的信心,对他们完成作战任务的能力深信不疑。
这些胜利似乎肯定了德国人的作战策略,即通常所指的闪击战。闪击战主要是通过装甲师的快速运动包围敌军,再与随后赶到的步兵共同将之歼灭。同时,空军通过强大的空中掩护、支援、运输来配合装甲部队和步兵作战。一个战场上的胜利将有力地支援另一个战场上的战斗,先取得军事行动上的胜利,继而是整个战略上的胜利。德军的目的就是快速并且果断地歼灭敌军,但歼灭战所需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不同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自然的地理特征、防守敌军的兵力及距离目标的远近。毫无疑问,苏联红军要比1940年的德军规模庞大,但希特勒并不十分看重这些,他所倚重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通过对对手的研究,他获取了这样的信心。
虚弱的苏联
1941年的苏联军队仅仅是红军从前的影子和躯壳。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和中期,苏联红军是一支极具战斗力的部队,并且拥有20世纪中一些最伟大的军事理论家,但是它的强大也成为它的弱点。斯大林开始在部队军官中排除异己,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斯大林的肃反运动在19371938年达到高潮,并一直持续到苏德战争爆发的前夕,结果使3000多名军官被判入狱,他们或在狱中受尽折磨或被处决。苏联5位元帅中的3位(包括红军总参谋长图哈切夫斯基,他在1937年以叛国罪被处死)、几乎所有部队和军团的指挥官和大多数的师级和旅级指挥官,以及半数的团级指挥官都遭受了迫害。
陈旧的装备
这一时期,苏联在新型武器装备的征购方面也受到了影响。虽然苏联有数以千计的坦克,但绝大部分都已十分陈旧,而现代化的KV-1型和T-34型坦克只有不足2000辆。截至1941年6月,红军虽然有21个机械化兵团(每一个兵团包括2个坦克师和1个摩托化步兵师),但他们都没有得到良好的训练,并且缺乏诸如电台、卡车、有效的空中保障等最基本而至关重要的武器装备。部署在苏联欧洲领土上的9500架飞机大部分都已过时。在1939年11月到1940年3月与芬兰进行的冬季战争中,装甲部队的危机表现得格外突出。在这一战争中,红军有45000人丧生,158000人受伤。
斯大林的整肃降低了装甲部队的士气,使之无法获得战场主动权,从而也就无法实施已经确立的复杂的作战方针,同时也使苏军组织涣散,无法抵御希特勒发动的进攻。希特勒自然很高兴看到这些。作为工业化的一部分,苏联经济正处于转型中,它的虚弱令希特勒更是幸灾乐祸。
农业由于实行集体农庄制,大批的劳动人口被迁移到西伯利亚、乌拉尔和哈萨克斯坦,为当地的新兴工业提供劳动力。正如在军队中那样,苏联共产党强有力的控制已经深入到苏联社会的方方面面,并非只有希特勒才能看到苏联面对大规模进攻所表现出的防御能力的严重不足,这样的形势也不可能躲过斯大林的眼睛。苏联在苏芬战争后开始了包括释放一些有才干的军官的军事改革,但损失已经无可挽回,所以苏联迫切需要时间来对这种形势进行补救。斯大林在1939年8月23日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排除了10年之内苏德两国之间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回顾过去,这个协定看起来似乎有些天真,但我们应该注意,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斯大林都不相信条约可以阻止德国的入侵,斯大林仅仅希望这个条约能提供一些宝贵的时间来振兴苏联的军事力量。
不祥的征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攻入比利时和法国后陷入了僵持状态,斯大林希望这一幕再次在西线上演,因为西线的持久战对苏联非常有利,它可以削弱德国,使其变得不堪一击。因此1940年初夏,希特勒在西线的迅速胜利对斯大林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但他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条款中也得到了某些满足。双方在秘密条款中商定瓜分波兰,1939年9月完成了对波兰领土的瓜分。在斯大林看来,波兰对苏联的战略意义越来越重要,它在未来的苏德战争中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巴巴罗萨计划
德国人知道,入侵苏联将是对他们军事实力的全面考验。希特勒认为对苏联作战的最佳时机是1941年,尽管德国的经济在那时还没有全面振兴,但是给斯大林更多的时间只会使苏联变得更为强大。希特勒要不惜一切代价竭力避免在苏联腹地的消耗战。考虑到苏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强大,他决定尽快发动进攻。这种速战速决式的战争符合德军的作战方法和德国的经济状况,也符合希特勒的心态。
德国入侵苏联的计划建立在战争开始后数周内迅速消灭苏军部队的基础上。实际上,希特勒在1940年12月8日的第21号指令中就提到:驻扎在西部边境的大部分苏军部队将由德军装甲部队以大胆的纵深穿插为特点的军事行动予以消灭,随后阻止那些仍具备战斗力的部队
向纵深撤退,必须要不遗余力地追剿敌军。
倘若如此,苏联红军170个师中的大部分将必须在最初的370千米的范围内被歼灭,并且时间必须限定在6周之内。德军在进攻中要阻止苏军撤退,否则就会使自己陷入持久战的泥潭之中。希特勒的方案造成了许多军事上的问题,众多将领都表示反对。陆军总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中将、陆军司令瓦尔特冯勃劳希契元帅以及即将参加这一行动的指挥官之一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都对入侵计划抱有很大的怀疑。1941年5月,龙德施泰特将军对他的同事吐露:
与苏联的这场战争是一个荒唐的想法,我看不到它会产生好的结果。如果由于政治的原因这场战争确实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即无法指望在仅仅一个夏天就取得胜利。只要看一看作战的距离就可以知道,我们不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击败敌人,征服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整个西俄罗斯。我们应当准备一场长期的战争,通过按部就班的方式达到预定的目的。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北方集团军群来攻占列宁格勒及其周围地区,这将使我们与芬兰连成一片,消灭波罗的海的苏联舰队并且增强德国在斯堪的纳维亚的影响。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应当沿敖德萨伊尔门湖一线前进。那么,如果我们在今年还有充足时间的话,北方集团军群就可以从列宁格勒向东南方向的莫斯科进攻,中央集团军群可以同时向莫斯科进军。所有进一步的作战行动都应当被推迟至1942年,届时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形势制定新的计划。
希特勒置若罔闻
然而,希特勒拒绝考虑这些经验丰富的将领的反对意见,并且制定了自己的具体计划。为发动进攻,德军部队被分为3个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向普里皮亚特沼泽进发,由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指挥,他的主要任务是夺取基辅并且进入乌克兰至第聂伯河一带。部队包括第1装甲集团军、第6军、第11军和第17军,还有一个匈牙利兵团、两个意大利兵团和两个罗马尼亚军团提供支援。而德国大部分的装甲部队都集中于部署在普里皮亚特沼泽以北的北方集团军群中,它由陆军元帅威廉里维尔冯李勃指挥,包括第18军、第16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陆军元帅费多尔冯包克所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由第9军、第4军和在北
部提供装甲支援的第3装甲集团军以及在南部的第2装甲集团军组成。北方集团军群要穿过波罗的海国家与由中央集团军群提供的装甲部队一起夺取列宁格勒,同时50万芬兰部队也将越过边界向苏联旧都的北部进军。
希特勒在这一阶段特别热衷于征服波罗的海国家和夺取列宁格勒,中央集团军群将向斯摩棱斯克进军,以它的装甲部队包抄敌军,并在两个包围圈中分别歼灭敌军。其中一个包围圈在比亚韦斯托克,另一个在明斯克,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苏军将被歼灭于白俄罗斯。中央集团军群夺取斯摩棱斯克后的另一个目标是莫斯科,它是苏联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同时也是大本营的所在地(苏联最高指挥部)。进军莫斯科可以消灭残余的苏联部队,占领敌人的权力中心,但莫斯科并没有被希特勒认可为巴巴罗萨计划中的一个具体目标。考虑到首批行动后的形势变化,入侵的最终目标被故意定得比较模糊,这样就可以避免陆军和空军在战争开始后仍采取一些已经不再适应形势的行动。尽管希特勒的目的是通过一场战役就让苏联人屈服,但出现的问题往往与计划相冲突而且越积越多,即使可以随机应变,也不能帮助他的指挥官们及时解决。而巴巴罗萨行动要想获得成功,这些问题就必须得到解决。
德军面临的问题
在巴巴罗萨计划的准备过程中,即将实施进攻的军官们对德国陆军和空军面临的困难一清二楚,但希特勒却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他心中充满的是战胜法国后与日俱增的信心。1940年对法国的征服似乎证实了闪击战和包围战的效用,但它只是在近距离同敌人作战,德军并没能对之进行有效的测试,帮助希特勒客观地评估出德国战争机器的作战能力。相反,从阿登到英吉利海峡的快速推进掩盖了德军作战策略的诸多弱点。到1941年6月,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纠正,它们将在入侵苏联时急速加剧。
希特勒入侵苏联的要求给德国的军事决策者和指挥官带来了三大挑战:时间、地理和距离。当他们考虑作战行动时间表的时候,时间并不掌握在他们手中。就像1812年拿破仑所发现的那样,俄罗斯从10月到次年5月的气候不适宜于军事行动,而德军需要的则是速战速决。从地理上来说,西俄罗斯的地形以普里皮亚特沼泽为主,这意味着南方集团军群在前进中将不可能得到已深入北方的部队的支援,除非他们远远地跨过基辅。
由于时间和俄罗斯西部地理条件的限制,德军的长途跋涉在所难免。例如,莫斯科距华沙约1609千米,如果列宁格勒和罗斯托夫都需要部队,这将形成一条长达1931千米的战线。这样的距离将给德军的后勤指挥官带来极大的困难当德军向俄罗斯纵深推进的时候,后勤供给将向何地运送及从何时运送?他们不仅要计算出补给储备基地与前线的距离,而且要考虑这些补给以什么方式来运输。
但他们得出的结论却丝毫未能动摇雄心勃勃的希特勒做出的决定。苏联后方薄弱的基础设施意味着,德国人要想取得他们以前在闪击战中的速度和冲击力是不可能的,因为苏联的后方几乎没有石子路,尘土很可能给装甲车的发动机带来问题,特别是在夏季;秋季的烂泥将是行军中潜在的又一大障碍;最糟糕的是,冬天的严寒很可能使整个作战行动陷入停顿。在这种情况下铁路网将成为德军的运输动脉,但是苏联的铁路与德国的铁路规格不同,所以德国人不得不铺设自己的轨道。这是一个极为艰巨的任务,对于战争的胜利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机械化装备的匮乏
一些后勤专家指出,单单机械化装备的缺乏就足以导致德军在战场上的失利。德军不仅没有足够的车辆把供给从铁路线的终点运送到需要补给的地方,而且橡胶、石油和备用物资存在着长期的短缺,这些物资对于制造部队急需的2000种不同类型的车辆必不可少,而中央集团军群估计他们向前推进的同时需要100万辆额外的车辆。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原因是只有10%的部队(主要是装甲师)达到了摩托化的运输程度,而他们极有可能在苏联广袤的土地上与其身后的步兵师失去联系。这个问题已经在入侵法国的战斗中出现过,但相对来说在西欧作战距离较近,对敌人实施的包抄并不多,从而减少了潜在的可能遇到的困难。但是在苏联,前线与作战目标之间距离遥远,加上还要对敌军实施包围,这将导致德军出现两种推进速度,从而使供应问题更加严重。
这些问题并非是德军作战计划的制订定者善于解决的,而问题的严重性还导致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即德军是否真的有能力仅仅通过一场战役就击败苏联?尽管如此,希特勒仍决心在1941年入侵苏联。面对称雄整个欧洲的诱惑,他信心百倍地要求立即开始行动。
部署和意外
曾经有人宣称,苏联在1941年春曾计划对德国发动先发制人的进攻,但尚无证据证明。不过的确有一些方案提交给了大本营,要求趁德军部署混乱、组织涣散的时候发动进攻,但是大本营始终没有做出决定,从而使斯大林很快错失良机。考虑一下当时红军的状况,这显然不足为奇,因为苏军当时没有能力发动一场战争。相反,1941年年初,苏联沿新边界所做的前沿部署并没有考虑他们应当从德国的作战策略中可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北方战线主要是防御向波罗的海国家发动的进攻以及芬兰对列宁格勒的进攻;而西北、西方和西南方面军的部署是为了防御德国的三大陆军集团军;南方面军则是为了应付敌军向敖德萨的进攻。这些部署并没有引起德国人的注意,更不用说让德国人感到斯大林将会发动进攻了,特别是斯大林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他无意与柏林对抗。
德国人开始进攻部署的时候,要想成功地隐藏他们的位置或隐瞒他们的意图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希特勒却仍努力制造一种假象,使部队的部署看起来只是为了迫使斯大林回到谈判桌上来。斯大林十分清楚德国的进攻姿态对苏联是一种公然的威胁,但他认为德军在1942年春季以前发动进攻是不太可能的。1941年发动进攻对于德国的部队和经济来说太过仓促,而且若想在这一年中取得胜利已经太晚了,因为从10月开始气候条件将会急剧恶化。苏联和英国的情报部门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但是斯大林以不确切为由没有理会这些警告,未把它们传达给军队指挥官,使他们可以更充分地准备这一即将到来的袭击。斯大林对于这场迫在眉睫的战争并没有作太多的准备。通过整肃,他已经严重破坏了装甲部队的战斗力,而现在又对部队的部署进行干预,并且拒绝传达德军即将入侵的情报,所有这些都损害了国家的安全利益。
即将遭到进攻的前夕,苏联红军还在忙于占领它在几个月前刚刚得到的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的新领土。他们发现自己并没有处于完全防守的境地,而且根本没有即将受到攻击的预兆。因为整肃,士兵士气低落,兵员严重不足,同时缺乏足够的装备。1941年6月,苏联的6个机械化部队中只有一个是整编的,而且34的摩托化师没有坦克,45的坦克部队的装备是陈旧落伍的。红军处于混乱之中,虽然它拥有绝对数量的人员和装备,但其质量低劣,无法进行战斗。与红军的500万名士兵和23000辆作战车辆相对的是350万名德军和3300辆坦克。虽然知道人数并不占优势,但希特勒毫不畏惧,因为早在1940年,苏军就在除了飞机以外的各个方面都超过了德国。希特勒深知高昂的士气、丰富的经验、良好的装备和卓越的领导都有助于完成这一大胆的军事冒险,余下的问题就是这些优势能否摧毁苏联巨大的作战潜力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