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HK$
53.8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HK$
89.4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HK$
78.4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HK$
67.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HK$
76.2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HK$
89.5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HK$
58.2
|
編輯推薦: |
本书通过梳理作者10年来做课题的研究手记、读书笔记,主要撰写教育故事,研究心得,全景白描家校合作的方方面面面,点点滴滴。以促进儿童成长为核心观点,围绕家校合作在家校关系、公民美德、角色边界、班级建设等方面的事件和发展进行叙述,并引介国外家校合作的实例。
|
內容簡介: |
《家校合作研究手记》内容简介:本书通过梳理作者10年来做课题的研究手记、读书笔记,用质的研究方法,用讲故事、分析案例等写作手法,主要撰写教育故事,研究心得,全景白描家校合作的方方面面面,点点滴滴。以促进儿童成长为核心观点,围绕家校合作在家校关系、公民美德、角色边界、班级建设、学校改进、区域发展几个方面的事件和发展进行叙述,并引介国外家校合作的实例。家校合作是促进儿童成长的重要方式,可以培养公民美德,提升教师和家长的心理素养,经营教育合作伙伴关系,厘清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在合作中的角色边界,并最终促进班级的建设、学校的改进和区域的发展。
|
關於作者: |
作者:赵澜波
赵澜波,女,2000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硕士。现任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德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家长与教师合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家校合作、学校德育、家庭教育。先后在《中小学学校管理》《思想理论教育》等杂志上发表文章20余篇,主编《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编著《家长教师协会的理论、经验与行动》等书。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分别主持北京市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北京市中小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途径研究试点建立家长教师协会和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教育研究。先后承担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相关委托项目。
|
目錄:
|
目录
第一章家校合作与儿童成长
儿童意识的培养与协同教育模式的构建
对建立家长教师协会的认识
家校合作如何切实维护儿童的成长从家长参与治理校门口交通秩序和路边摊说起
帮助儿童成长,还是代替儿童成长
学生不是体现家校合作效果的工具
我们离真知还很遥远
第二章家校合作与家校关系
理想的家校关系该怎样建立家长教师协会建设畅想
如何达成家校一致以学生手机管理为例
理顺家校关系,学校需有所作为
我参与,我交换?从女儿选上录制卡酷节目说起
同是对学校有不满,为什么不同学校的家长选择不同
第三章家校合作与公民美德
家长参与中的公民培育
教师愤怒的背后是什么
家校合作需要以诚相待
家长志愿者在行动
内在的文化心理大于外在的制度约束从与波士顿中小学教师座谈说起
尊师重道与倡导家长参与是否相悖
家长参与需伴随理性而行
第四章家校合作与角色边界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边界在哪里
分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界限很重要
家长该参与学生课间等学校管理工作吗
家校在儿童课业学习上的教育职责
家长该怎样参与学校对学生的评星工作
可怕的家校一致
第五章家校合作与班级建设
从班级建设到成长共同体建设以紫金杯优秀班主任带班为例
班级家长教师协会参与教育管理的一个案例研究以北京市某小学五年级A班为例
参与、互动、成长班级家长教师协会参与主题家长会的探索与思考
选择家长代表需要智慧和技巧
班主任如何协调与家长的关系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家长的参与吗
第六章家校合作与学校改进
家校合作是学校改进的应有之义
学校危机管理与家校关系从一次学生中毒事件说起
事实、看法还是谣言家校沟通途径建设的重要性
学校改进的外部支援家长教师协会建设
高中生涯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参加某高中家校携手,助力学生的人生规划活动侧记
制度建设保证学校的良性发展
第七章家校合作与区域发展
北京市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状况调研报告与2005年进行比较
为了儿童家长教师协会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
北京市中小学家长教师协会建设典型经验与意义解读基于2005~2015年10年改革探索
第八章家校合作与他山之石
国外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理论和实践概览
Joyce Epstein家校合作理论框架介绍与评析
美国家长教师协会简介
新加坡学校、家庭、社会合作组织概况及启示
新加坡爱同学校家长支援会简介
我国台湾地区水尾小学家长参与新校园设计有感
山东省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和运行的经验及启示
跋
|
內容試閱:
|
(序一)田国秀【注文:田国秀,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特别喜欢作者自序中引用的一句话:时代提供图像,而我只不过作些解释。(奥地利作家斯茨威格:《昨日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此话甚为精准地定位了研究者、思考者的角色与作用。我们处在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事业与整个国家的迅猛发展一起,不断涌现出纷繁复杂的时代图像。今日之教育,改革之声从未消寂,变革之举从未停歇。教育者、被教育者、教育领导者、教育观察者都在用自己的视角和言行,探索着、尝试着、行动着、改善着。尽管一直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批评乃至指责,但教育是一项无法停下来的工作,只要有孩子,只要有学生,就必须开启朗朗的读书声、沙沙的粉笔声、抑扬顿挫的讲课声。在这些日日不停的声音中,家庭与学校作为儿童、孩子的两大关护者,责无旁贷地进入到教育场域。家校合作,为了承担并履行儿童教育,成为当代教育研究的大问题,成为教育实践的突出问题。本书作者关注并探索家校合作十年有余,已经成为在该领域小有影响的研究者。长年累月跑学校,不厌其烦作案例,积累了丰富多彩的研究素材,始终保持思考并笔耕不辍,才有了呈现在这里的宝贵的思想成果。内容多元、角度各异、鲜活生动、理据结合,全面反映了家校合作的丰富图像,加上作者的点评、分析或解读,成为家校合作探索的直接成果,并为今后的深化研究打下广阔基础。家校合作涉及广阔的研究背景和领域,需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多方法的立体解释和动态关注。本书作者已经具有了这样的研究脉络,将家校合作与儿童权益、公民美德、角色边界、班级建设、学校改进、区域发展等主题相结合,抓住了家校合作的诸多重要侧面,通过翔实具体的教育案例,逐一予以呈现。每个案例背后都包含着深刻且复杂的教育关系,小中见大,以小博大,将复杂多样的家校合作现状呈现给读者。同时,作者力求用贴切、有力的理论视角加以讨论和评介,充分体现出本书的一大特色,源于生活,展示生活,解释生活,并努力探索生活中的道理。家校合作问题是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任何现实问题都具有多个侧面、多种特征、多元表现和多种可能性。呈现事实原貌是教育研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必须要对原貌进行深入透彻的解析和评说,抽取出原貌背后深刻复杂的文化原因、经济基础、政治背景及时代特色。立足关键学理,明确研究立场,力求从一定侧面将问题探讨清楚,必将是作者进一步深化的方向。教育是一个日日新的领域,教育问题也是日日新的。每位教育研究者俯下身来,真正解释并解决几个教育问题,是我们与本书作者共同的追求。
田国秀2017年1月2日
?关注实际发生,关注儿童成长,我笔写我心(序二)2016年北京的基础教育走过了不寻常的一年,它必定会在教育史册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2016年上半年,毒操场事件沸沸扬扬地持续了3个月之久。我在6月3日为本书撰写的自序初稿中有这样的话语:这场博弈不知道谁会是最后的赢家。关乎品德,关乎权利,关乎权力,关乎利益。但愿(赢家)是家长,用自己的权利,团结起来,为孩子争取利益。但愿媒体有良心,始终体现公正,营造健康的舆论方向。但愿国家能够出台相关的制度,让塑胶操场永远远离孩子们,不要再有伤害! 之后得到可喜的消息,6月14日凌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出《中小学在建待建塑胶操场停工》的通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已按照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会同各相关部门着手制定中小学塑胶操场和跑道的建设和监测标准。在新标准出台之前,各校所有在建或待建操场暂停施工,并要求各区要在辖区内对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塑胶操场、跑道和地面铺设物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对于确实存在问题隐患的,采取果断措施,包括停用、铲除操场等,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得以任何理由迟疑和延缓,确保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下正常开展学习生活。如果在排查中发现责任问题,一经查实,坚决依法依规处理。2016年下半年,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事件再一次成为公众的热议话题。尽管对事件的具体处理结果仍旧不得而知,但是可喜的消息再次传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合首都综合治理办公室、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卫生计划委员会、北京市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召开了2016年北京市中小学校园安全工作会暨校园欺凌整治工作部署会,会议明确提出,要抓紧出台北京市防治校园欺凌指导意见。这是家长参与、公众参与的最佳结果。参与不仅仅意味着关注事件本身,而是通过关注事件,促进相关政策法律的出台,最终促进社会的进步,这是社会治理中的善治。期待着家长能够参与到操场建设标准的制定、防治欺凌指导意见等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我想起10年前,接到研究家长教师协会这个项目时,开始翻阅大量的文献,发现这个话题一直集中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范畴中,与教育改革、公民权利、社会发展、儿童利益始终紧紧地连在一起。美国家长教师协会100多年来风云变幻的历程,日本家长教师协会在二战后的建立与使命,英国家长参与择校的博弈,法国家校代言人制度的制定,新加坡COMPASS的主张,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家校关系的不断更迭,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家长参与教科书改革引发的社会震荡,无不史诗般地描绘着这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发展历程。背后的推手在哪里?是公民实践!尽管各个国家在家长参与和家校合作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如协同教育理论重叠影响域理论,引发教育界、科研人员的争议和讨论,但终归是实践让它们落地生根。我的国家也必然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吗?能否跨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 ?伴随着思考、困惑,坚定、努力,我开始记录我的研究过程、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在《昨日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作者奥地利作家斯茨威格如是说:我丝毫没有突出我个人的意思,只是像在放映幻灯片时,充当解说员;时代提供图像,而我只不过作些解释。关注实际发生,我笔写我心,点点滴滴到如今。这10年,也是国家和北京市教育改革持续深入的阶段。教育原本不该折腾,这是最最基本的规律。它最大的好处就是不断让人反思: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参与者真的在为儿童的成长着想吗?家长作为受教育者的监护人,他们的角色和地位在哪里?学校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观念对待学生家长?家长和教师拥有哪些权利和义务?他们的合作有关公民美德吗?这样的合作会给班级的建设、学校的发展带来哪些促进作用?又会带来哪些反方向的作用?能给一个地区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10年只是个发展阶段。通过梳理这10年来我做课题的研究手记、读书笔记、阶段性总结,回味过去经历过的人和事,品读自己的思想成长,我始终坚信:家校合作是促进儿童成长的重要方式,家校合作可以培养公民美德,强化公民权利责任意识,提升教师和家长的心理素质,经营教育合作伙伴关系,厘清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在合作中的角色边界,并最终促进班级的建设、学校的改进和区域的发展。这样的发展过程一定会推动社会的变革。本书共分为八章,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撰写教育故事、研究心得,全景白描家校合作那些事儿。这八章分别是家校合作与儿童成长,家校合作与家校关系,家校合作与公民美德,家校合作与角色边界,家校合作与班级建设,家校合作与学校改进,家校合作与区域发展,家校合作与他山之石。八个章节的内在逻辑为:促进儿童成长是主线,在第一章中用6篇文章进行理论和实践阐释;家长教师协会参与学校教育是暗线,从第二章到第七章用33篇文章进行描述。其中,家校关系、公民美德和角色边界是有效进行家校合作的基础,它们与家校合作中的合作主体家长和教师的私德、权利义务密切相关;而班级建设、学校改进和区域发展是家校合作的目的,以制度性建设为保证,为儿童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第八章则在他山之石中引介国外家校合作实例作为参考和学习。以往国内家校合作的研究更多地侧重一个方面,从教育学的视角进行分析。本书试图用白描的写作手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反思,从社会学、管理学和教育哲学的视角审视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家校合作,揭示出教育问题背后的复杂社会因素,呈现家校合作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本书中的教育故事全部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作者的观察和思考、总结和提升,从而反哺学校实践,希望能够引导基础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发展方向,并提供思考问题的方式、认识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种子撒向风中,任谁去收获?这10年,也是我个人生命历程中的关键,走入婚姻,相夫教女。在女儿成长的关键期,作为母亲,不能有所亏欠。因此更多的时间,也在陪伴和记录女儿的成长,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在时刻反思和警醒自己。做得不够好,还需努力。我也因此亏欠了这份研究。当年的宏图大志留给现在的,有些还仅仅是素材,需要时间去整理。整理出来的这些,不过带了点儿时代的痕迹,沧海一粟!所幸,还有生命,还有远方。
是为自序。 赵澜波2017年1月3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