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城里城外

書城自編碼: 315263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诗歌
作者: 余尘
國際書號(ISBN): 9787514512250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3-01
版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4.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77.3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HK$ 77.3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HK$ 80.6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HK$ 109.8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HK$ 109.8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HK$ 67.0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HK$ 87.4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HK$ 55.8

 

編輯推薦:
写给所有城市的旅人,《城里城外》,随心而居。
1.这是一部读来让人倍感亲切的诗集。文字朴素平实、叙述流畅自然。作者记录下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细节对自己的触动,将其娓娓道来。读来不禁让人发出还真是这样啊的感慨。
2.这是一部你我都可能写成,也都不能写成的诗集。都可能写成,是因那些感触你我可能也曾有过;不能写成,是因作者比我们多了细心、耐心和恒心。读过作者的感悟之后,你愿拿起笔试一试吗?
內容簡介:
《城里城外》是作者的原创现代诗歌集,共包括五个章节,几十首诗作。这些诗歌作品不仅是作者心头点滴触动的记录,也饱含着作者对亲人深厚的思念之情。作者通过善于发现的眼睛,敏感的内心,捕捉和记录着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和感悟,又用诗的语言将它们表达出来。作品朴实、生动,其中既透露出作者的巧思,也极易引起读者的理解和共鸣。
關於作者:
余尘,湖北罗田人,北京市合达律师事务所主任,法学博士。从事律师近二十年,曾荣获司法部党员律师标兵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优秀律师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北京市优秀公益法律服务律师等称号。
目錄
目录
第 一辑写给母亲
写给母亲
第二辑城市印象
端午随感
偶得
仍然
春天轶事
等待
东交民巷
冬天,一棵树在沉默
秋天,我在城市里漫步
在超市买鱼
城市印象
路过城市
秋望
一个上午的思想
坐在高铁上想时光
背影
古道
日子
细雨中,我沿明城墙散步
一种声音
夏天的ZUI后一场雨水
二月末的雪
回忆一盏灯光
无题
雨水和村庄
张望
深夜,我在飞机上看北京城
第三辑西北行吟
月牙泉
莫高窟
过六盘山
千年嘉峪关
玉门关
崆峒山
鸣沙山
麦积山
敦煌神女
火车经过大漠
雅丹地貌
初到敦煌
到青海,我没去德令哈
青海湖
去青海湖的路上,看一位工人在施工
西宁
在湟中县
第四辑走在路上
箭扣长城
风雨中过洞庭湖
模式口
羑里村看文王
再过安阳
大伾山
红旗渠
淇水之殇
第五辑遥望故乡
北丰
卜船山
李家楼
鲶鱼丘
春节偶感
同窗二十年重聚有感
山路
吃板栗炖鸡汤有感
老月饼
大别之歌
俯仰天地之间,追寻梦与未来
后记
內容試閱
穿越城市的旅人
孙晓娅
余尘是一位律师。在我接触的诗人中,有商人写诗的,有学者写诗的,有政府官员写诗的,有医生写诗的,有科技工作者写诗的,唯独他的身份特殊。由是,带着探究式的好奇心,在雾霾锁云与丹桂艳阳交替间读完了他的这本新诗集。
《城里城外》直观地让我想起钱钟书的《围城》,莫非诗人寓意着别样的人生哲理或感悟?细细地读来,才恍悟诗人的城里与城外是游走的形态,一位游吟诗人,穿梭在山河与城市之间,用感性与理智的诗眼去打量阡陌纵横的地理坐标,以一种永远在路上的诗性姿态,呈现出多维的空间地理和人文心理的景观。余尘的诗富有延展性,方向与终点是不确定的,他在巡弋中舒展思想的枝蔓,在历史的审视下表达情感的幽微。《城里城外》,它们无非是诗人旅途中的驿站,诗人从城市穿过,感受到的是心境和视域的陌生,以及冰冷的陌生所引发的孤独感。莫名地,在阅读这本诗集时,宫崎骏执导、编剧的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几幅场景屡屡出现在眼前。
从来的地方来 但前方又是属于哪一个方向(《一个上午的思想》)。相比于前方的迷茫,诗人的来路则更加清晰可辨。所有旅程的出发点都是一个叫作罗田的地方,诗人生于斯,长于斯。关于故乡的记忆反复跳跃在余尘的诗中,悬浮着游子永远割舍不下的挂念。从偏狭闭塞的湖北乡村到喧嚣的首都,余尘也从一个乡野之间懵懂的顽童蜕变为一名成功的律师。空间与身份的转变并没有让诗人在城市里获得任何归属感,他重新将目光投注到故园乡土和自然乡土之上,以此来寻取些许的慰藉。
这种从乡村到城市的空间转换,也为诗人提供了批判性的视野。余尘用冷凝的他者眼光打量他寄生和游走过的光怪陆离的城市,用乡村的朴素道德标准评判城市中的生态景观与人文景观。

纪游诗在这部诗集中占据很大比重。翻开诗集的目录,繁重的山川和古城之名映入眼前。但是这些诗作并不是对诗人所到之地的简单记录,它们也不是杂乱无章、互不相关的。贯穿这些诗作始终的,是诗人对历史的纵深性思考,不管是历史遗迹还是名山大川,都被放置到了人类或民族文化的历史坐标当中。
置身历史的维度铺展景物描写,不仅可以摆脱程式化的套路,还为诗歌增加思想的厚重。群山已背负千年 荆棘尘封了历史 冷月悬挂依旧 一直在映照着尘世的兴衰(《箭扣长城》)。诗人没有正面描写长城的样貌,而是将其比喻为历史广袤时空中的一副弓箭,同时又从群山、荆棘、冷月的视角出发,感叹世事的变迁。读者所面对的不再是一时一地的场景,而是时空挪移和岁月游移的堆叠,浩渺的喟叹,尽抒无限深广的诗韵。
在这些纪游诗当中,千年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幻化为《城里城外》的独特的审美形象:一次次轮回已在洞里展开千年千年来,菩萨们一如既往地面含微笑(《莫高窟》);这是一个流传千年的名字 曾经让人荡气回肠 只因春风无法越过英雄的眼泪 战鼓和号角因此千年长鸣(《玉门关》);这座古城 让长城在这里变为绝句 戈壁垒起的城 风吹过千年 岁月痛楚过千年(《千年嘉峪关》);神女的故事 以飞天的姿势展开 封藏了千年的凄美(《敦煌女神》)等。千年所代表的遥迢的时间跨度,赋予了这些历史遗迹以一种沧桑之感,是诗人置身当代对时间洪流的审望。
如果说上面提到的这些诗作具有突出的历史趣味,是与描写对象本身的特质有关,那么,在自然山水中拓深历史的维度,则出于诗人自主地选择。那些表示地质年代的词语 在这片水的面前 一片苍白 夕阳里,听凭寒风吹过一个又一个千年溅起的浪花比盐还苦涩。(《青海湖》)诗人面对青海湖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仍然是形成这种自然景观所经历的千万年的过程,诗人主动参与了历史的呈现与运化。
相较于亿万年的地质变迁,人类历史的演绎显得微不足道,在《雅丹地貌》中诗人感喟:在雅丹 因为见过大海变为群山 人生自此一片淡然。诚然,个体的生命转瞬即逝,诗人清醒于自身的渺小,秉持一种淡然的心态去面对挫折与生死,由对历史的体察生发出对人生的感悟,历史感的营造最后还是落脚到此刻所在的现实生活。
与诗歌中所蕴蓄的历史兴趣相契合,诗人往往会在这些纪游诗中化用古典的言说方式。比如《淇水之殇》这首诗中:一条河从诗经里流出 一流就是两千多年 窈窕的淑女 在荒草河边虔诚地采摘诗句 潇洒的男子,彬彬有礼 在鸟声的软语中 对唱诗歌的题材。这首诗借用了《诗经》中的意象,以此寄寓诗人对中国古老抒情传统的流连。在《大别之歌》一诗中对楚辞的化用更为明显:山巍峨兮直上云天大风之歌,无法唱出山之厚重楚辞之韵,亦无法抒发河之浩荡 大别之歌,大别的天地即为歌。诗中不仅直接提到了《大风歌》等古代的经典诗作,还转化楚辞标志性的兮字句,荡气回肠。

当诗人从遥远的历史回到现实,跻身于拥挤的城市空间,他试图重新打量自我的生命,尝试用个性化的当代汉语去表达自身的生存境遇。在这一部分诗作中,有个人情感的袒露,也有对个体命运的省察,然而最重要的还是对城市的批判性书写。
农业文明的熏染赋予了诗人对季节的敏感,冬末和秋初成为理性与感性的复合体,跳脱于诗人笔端:冬天已走到了时间的背后 一棵树还在沉默 城市的喧嚣惊醒不了它的思想 任凭鸟儿在它身旁疯狂 寒冷开始远离城市的中央 一朵雪花挽留不住整个冬天(《冬天,一棵树在沉默》);在二月的最后几天 我以为春天已经来临 一场突然而至的大雪 竟将我的灵魂淹没 天底下没有阳光 昔日开满春天的远山 也在眼前消逝 雪,冰冷的雪 疯狂的飘落 一股脑地向下纷飞 无所顾忌 大地来不及准备 就这样无奈地被冬天再次压在身下 世界瞬间一片狼藉 此时站在楼顶 面对灰暗的天空 我已经无法遥想春天(《二月末的雪》);这么多年似乎没有一丝改变 面对一条若有若无的小路 我举步不前 一阵风吹过来 我的全身飘满孤零零的秋天(《秋天,我在城市里漫步》),等等。冬天的灰暗以及秋天的肃杀似乎更能引发南国之子对于北方城市的隔膜,季节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物候,而是与城市之间达成了某种形式的合谋。
偶尔厌倦了永无休止的远行,诗人也会停下脚步,休憩于某个地方,梳理纷乱的思绪:风已吹过数遍了 我静坐着一个宁静的午后 听室外的阳光将温暖照耀(《等待》)。诗人回忆生活中散落的遗憾和期许,回望来路,也试图给自己的旅程寻找一个明确的方向。然而在短暂的停留之后,诗人又会重新迈开脚步,他似乎被这旅行所裹挟了,无法停止,同时也不知去向,在行走中反思自身的存在和生活的路径:
日子在一页页地被撕掉 昨天的太阳今天仍在升起 从诗歌中站起来 我全身不知不觉地又被一场风雨湿透 偶尔泛起的炎症 也将我的欲望活活烧灭 没有人能告诉我未来 听凭内心长成两片孤独的世界 错过了相遇的季节 半辈子,注定要面对多少黑暗 而今,雪已融化,大地已春回 大海的波涛愈发难以平静 一路走着,当无法辨别前方 我只能去寻找河流的方向。(《日子》)
寻觅中火车意象的介入突出了现代交通对主体诗意的裹挟,诗人在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却与自然背向行驶,心性受制于钢轨的牵绊,碾碎了诗人童年的梦:从来的地方来 但前方又是属于哪一个方向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 离开的也已日渐远去 但此刻,虽然没有大海 我的内心仍在渴求着春暖和花开 一个世界已经远逝 一些情和事却仍在让人难以抛却 一如我那只受伤的手 无法击毙那些受伤的岁月 只能听凭这趟列车 载着我驶向那个看不清的方向(《一个上午的思想》);这个下午,我让思绪沿着钢轨向北延伸 一路的雾霾遮住了远方的天空 车外无际的麦苗 又在不经意间长进了三月 又到三月了,岁月有如这停不下的列车 碾碎了我一个又一个的梦想(《坐在高铁上想时光》),等等。不知去向却又无法停止,陷落其中却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感让诗人对庸常的生活充满了困惑。这其间有现代生活方式对诗人所构成的无形的影响,面对熙熙攘攘、疲于奔命的生活,诗人选取了一种批判性的立场。
本雅明在《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中写到,那些城市中的游荡者,因为和城市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因而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城市,看清城市的神话,用一种批判的态度来看待现代的生活方式。余尘的乡村经验也为他提供了这样的一种批判视角,为他的城市书写提供了某种异质性的成分,比如:城市一片繁忙 也许还有几只蚂蚁 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在灯光下的草丛里 忙碌着自己的日子(《深夜,我在飞机上看北京城》)。最具代表性的是《城市印象》一诗:
轿车、歌厅、别墅和口红
将城市变成一个个符号
喜欢沉默的思想
无法接纳城市的喧嚣
偶尔一场雨水
沾湿了往日的印象
时间在慢慢辗碎那些美好的传说
我却再也看不见儿时的梦想
那个早上,当我的思想
已在城市里长大
一阵风吹过城市的边缘
我发现风中竟没有城市的一个碎片
于是,接下来的每一天
一些人开始孤独
又有一些人仍在奔向那个热闹的方向
城市的繁华与骚动让诗人感到无所适从,他被淹没在物质性的碎片里。而对物质的过分关注势必会挤占思想和精神的位置,城市由此成了一个形而下的冰冷空间。城市中那些不停奔波的人们只是在努力积累更多的物质符号,梦想被放逐,城市堕入了欲望的无底深渊。

余尘作为一个穿越城市的人,对城市所抱持的是复杂多元的犹疑态度。当诗人因为城市的孤独而感到无所适从的时候,乡村成了一种慰藉,用血脉相连的记忆为诗人提供着温暖。不管诗人的旅程如何延伸,乡村都如同他的根系。这部诗集就是从枝蔓四方的根系中生发出的绿叶,无论向着什么样的方向延展,起点总会是无比明确的。乡村对于诗人来说,不仅仅意味着难以忘怀的记忆,这里也是诗人自身人格得以构建的地方,为诗人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在有关乡土的诗歌当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诗集卷首的长诗《写给母亲》。长诗以母亲的离世为起点,向前追溯了母亲清苦却坚韧的一生,向后倾诉着诗人失去母亲之后的遗憾与心痛。余尘从母亲早年的经历写起,用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勾勒出了母亲平凡却又无私的伟大形象。对待霸道的邻居,母亲总是忍气吞声,当我用木棍破坏了邻家地里的南瓜之后,母亲竟让我当众向别人道歉 那时的不理解 让我长大后更懂得对人要宽仁厚爱。母亲不仅会用这样浅显的道理去教育自己的儿女,同时也将自己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他们。诗人一一细数了母亲对每一位子女所付出的辛劳,并且通过吃这样一个关键词,凸显出母亲操持生活的不易。然而记忆中母亲的关爱越是明晰,当母亲离开之后,诗人的悲痛也就越发深重。所以这首《写给母亲》尽管长达 节,通读下来却不会让人感觉冗长抑或是重复,真挚的情感完全渗透在字里行间,诗行间饱蘸款款追思之情。
除了对亲人的追忆,诗人也会笔涉儿时的乡村,那是诗人生命的根脉,是精神图谱上割舍不掉的经纬: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村落 这样一个在地图上的小小角落 一代代人走了 一代代人仍在这里劳作 他们那挥汗如雨的身影 多年来 一直在我脑海中时隐时现(《鲶鱼丘》)。诗人的故乡虽然贫穷而闭塞,却有一种无言的勤劳与坚守世代相续。这种建立在血脉之上的承续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城市中那些忙碌而孤独的肉体构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诗人对于乡村的眷恋并没有局限在那片故土之上,《在湟中县》这首诗所体现的便是诗人对于乡土世界中更广义的人性之美的认同:
在湟中县 我仅仅因为给了一瓣西瓜给一位小女孩 她的奶奶 一位面容漆黑的奶奶 硬是将几个大梨塞进我的车里 我的爱人拿出一沓钞票 想作为回报 我看到那位妇人回绝的眼神 比石头还坚硬 通过一瓣西瓜 我看到了一个县城的善良 高原上洁白的云彩 比天空更加高远 从一位老人的内心 我看到 高原上,有一种符号 比天空还坦荡。
在湟中县这样一个看似偏僻的高原小城,遗留了更多农业社会的简单和质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来可以如此单纯,这让诗人不禁为之动容。
城里城外穿越,旅程永无休止,不能休止,城市的孤独对于旅人来说永远没有尽头。在这部诗集中,城市是一个巨大而又尖锐的符号,在不经意的时候刺破厚重的雾霾,刺痛诗人漂泊已久的内心。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境当中,乡村展示了它全部的温暖:孩子在母亲的心里永远是一只风筝 虽然飘到了天外 但那根线永远攥在母亲的心里(《写给母亲》)。亦如这首诗所写,在母亲离世之后,乡村仍然扮演着母亲般的维系者形象,为诗人的旅程提供着一个必要的起点,也为诗人考量生命中的风景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支撑。
是为序。
年 月 日,北京花园村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