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绘画中的符号叙述:艺术研究与视觉分析

書城自編碼: 315986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艺术理论
作者: 段炼 编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69014914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1-01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HK$ 82.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   戴海峰,余卓平,袁浩 著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 戴海峰,余卓平,袁浩 著 》

售價:HK$ 238.8
绘画的基础 彩色铅笔技法入门教程
《 绘画的基础 彩色铅笔技法入门教程 》

售價:HK$ 59.8
听闻远方有你2
《 听闻远方有你2 》

售價:HK$ 51.4
牛津分配正义手册
《 牛津分配正义手册 》

售價:HK$ 432.0
全域增长:从战略制定到战术执行
《 全域增长:从战略制定到战术执行 》

售價:HK$ 141.6
澎湖湾的荷兰船:十七世纪荷兰人怎么来到台湾
《 澎湖湾的荷兰船:十七世纪荷兰人怎么来到台湾 》

售價:HK$ 79.2
银元时代生活史
《 银元时代生活史 》

售價:HK$ 105.6
大唐兴衰三百年3:从女主当国到开元盛世
《 大唐兴衰三百年3:从女主当国到开元盛世 》

售價:HK$ 69.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25.0
《 气氛美学-(课程、美学和艺术的社会生活) 》
+

HK$ 60.9
《 数字时代的叙事学:玛丽-劳尔·瑞安叙事理论研究 》
+

HK$ 217.8
《 哲学符号学:意义世界的形成 》
+

HK$ 144.3
《 视觉文化(图像与阐释) / 当代视觉文化丛书 》
+

HK$ 218.3
《 视觉文化与视觉艺术符号学(艺术史研究的新视角) 》
+

HK$ 101.4
《 视觉艺术符号学 》
內容簡介:
这部译文集是从当代符号学的视角出发,对西方艺术史的研究,聚焦于绘画图像中的符号叙事和视觉分析问题。在此,所谓当代符号学,是指解构主义之后西方学者所重建的跨学科符号学。在艺术史和视觉文化研究领域,这一重建以荷兰学者米克巴尔(Mieke Bal,1946-)为代表,其研究和相关著述,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以图像形式的文化分析和意识形态的叙事多重性分析,而将符号学推进到了当代西方人文学科的学术前沿。巴尔将自己的这一学术工作称为视觉分析和文化分析。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米克巴尔(Mieke Bal),1946年生于荷兰北部城市Heemsdete,阿姆斯特丹大学文艺理论教授,著名文化理论家,阿姆斯特特丹大学文化分析学院创立者,西方人文学界前沿跨学科学者,学术兴趣广泛,曾用英、法、荷兰文撰写出版各种著述四十余部,在叙述学、女性主义研究、符号学以及艺术史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其在国内已被译介的著作有《叙述学:叙述理论导论》(谭君强译)。

编者简介
段炼,四川成都人,文学博士、美术教育学博士,上世纪80年代任教于四川大学,90年代初在加拿大留学,后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等校,现任教于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研究批评方法与艺术史论,从事艺术评论与文学写作。近30年来发表有学术论文、文艺评论、散文随笔三百余篇,已出版十余部著述,有《艺术与精神分析》《世纪末的艺术反思》《跨文化美术批评》《触摸艺术》《观念与形式》《诗学的蕴意结构》《视觉的愉悦与挑战》《有狼的风景》《图像丛林》《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视觉文化卷》等。
目錄
目录
中文版序
编者前言

第一辑:符号理论Theorization
编者导读
看见符号:从符号学理解视觉艺术
作为符号理论的叙事学
艺术与跨界符号

第二辑:符号方法Methodology
编者导读
解读艺术:从读者视角出发
解读符号:从类型符码到意指失谐
解读图像:从视觉认知到观照故事

第三辑:符号实践Practice
编者导读
视觉再现:聚焦与窥视
视觉修辞:贯通图文的寓言符号
视觉叙述:父子关系及其神话
后记二题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中文版序
米克巴尔文孙颖译

符号乃我们所能感知并洞悉其含义者。当树叶由绿转黄,我们感知了夏日的结束和秋日的开始,而在市区驾车,谢天谢地,我们感知了交通信号灯的可读性;当政治情形逆转,归属某一派别者会满面愁容;而与你交谈者聚精会神,则是对你的关注,绝非礼貌敷衍。同理,目之所及意味着赋予意义,无论你知或不知,事实皆是如此,且一如既往。感知赋义,是交流、反思、幻想的起点,简而言之,是社会生活、个体生活的前提,是两者不至于截然分离的条件。究竟何以如此?这是一个过于宽泛的问题,而本书向中文读者呈现的论文,则专注于阐释有关符号的如上见解是如何帮助我们更明确、更开放地理解艺术的视觉叙事。
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叙事向来是我的兴趣所在。依我之见,叙事乃影响深远、举足轻重的文化模式。作为我治学的第一个兴趣点,叙事至今仍是我评价艺术作品、思考分析方法时首先浮现于脑海的问题。我以文学起步,回眸往昔,发现自己的工作早已与视觉性相遇相交,甚至我的文学研究,也围绕聚焦这一与视觉贯通的桥梁而展开。我从未觉得这贯通有什么不妥,更不怀疑聚焦的概念和视觉叙事的关系。我历来反感学术领域间的界限,觉得它们太武断,因而总想在已知的转角处看看不同的风景。然而,一旦理解了某个领域,我就想挪个地方,去发现未知的世界。就这样一路走向新领域,初心不变,从未迷失,因为从文学到视觉艺术的迁移并非改变而是延伸。对于研究视觉问题的学者,尤其是对艺术史学家而言,我的图像研究方法总是铭刻着初心的印迹,这不是扭曲新领域,而是使之更为丰富。
我对文学的兴趣也出于其视觉性,即所谓内心之眼的作用,而不仅仅是情节的发展、情绪的宣泄,或人物地点的描写。这一切的交汇处,正是我的迷恋之所在。人类文明的进步,无论怎样被符号意指,恰如符号学家所言,带给我们的都是对这个疯狂世界的进一步理解。因此,在文字的世界抑或图像的世界,叙事总会启迪我们的洞察,同时,叙事也要求我们拭目侧耳,而这也正是我所作的工作。我致力于分享我的热情,尤其是艺术家们赋予我的视觉能力,从社会政治的关怀出发,去虔诚地观看,并分享观看的感受。
这就是说,蛰伏于成熟的学科领域会让我局促不安。当然,我不是说成熟的学科徒劳无益。相反,学科领域间的任何关系,有如人与人、族群与族群之间的关系,需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单一学科的信条有时会沦为教条,无论是单一学科还是交叉学科,两者间没有谁更理所当然、更不证自明之说。问题的关键不是赋予谁特权,而是建立有意义的、建设性的跨学科联系。今天的视觉分析,不论是否属于艺术史这一学科,如果试图严肃认真地介入学科间的对话,就必须发展出一套清晰的、可传授的方法论。文学研究、电影研究、文化人类学、哲学等等学科,不一而足,都伸出双臂、翘首以待,期盼着视觉分析,期待着这个以缺失精确性而闻名者,看其如何敲响这些学科的大门。
尽管视觉性是本书的核心,我的问题与思考也会涉及非视觉的领域。在另一部名为《漫游人文学科》的书中,我建议将交叉学科的方法论扎根于概念而非完全成熟的方法。概念是主体间性的工具,为交流讨论提供了共同语言的基础。但概念并非固执于一处而一成不变,而总是在旅行。恰如该书所言,概念在学科间、学者间、时代间旅行,在不同地区的学术圈之间旅行。就不同学科而言,其意义、领域、操作价值各不相同,若把不同语境、学科、时代间的穿梭视为一次次出行,那么每一次出行之前、之中、之后,都要认真考察其差异。
这样的旅行让概念更灵活,而这灵活性又使概念成为一种可能的新方法,一种既不迟钝呆滞、刻板僵硬,也不随意武断、草率敷衍的方法论。在试图界定某个概念的过程中,我们理解了它的功能,它的作用,哪怕这界定既不全面也不永恒,但这一工作的价值在于探寻。符号学包含着一种理论,或者用我习惯的方式称之为视角,和一套概念的工具包,这正是探寻工作所需要的。原则上说,在任何以可感之物为研究对象的领域里,符号学提供了一套方法使人得以观察我们如何观看,又如何就此而洞悉意义。这难道不就是社会生活的定义?千差万别的解读不断证明着图像与叙事之间、这一切与我们生活的世界之间的动态平衡,而这当中的复杂与矛盾,难道不正是符号学试图帮助我们把握并分析的?我们怎么可以说某个单一学科能以一当十?当然,如果人文学科的存在是为了某个目的,那就必须直面这样的挑战。
所谓视觉分析,本质上是交叉学科的探讨,其领域既不能简单地限制在视觉范围,也不能惯常地圈定为艺术。在本书的大部分章节里,批判性的反思和通过实例展示的如何去做的论题被着意集结起来。对学科跨界的兴趣,或用社会学、教育学的术语说,对主体间性的热情,推动着我的理论建构。至于建构合理的、可传授的理论,并用以分析视觉图像,我的目的在于既拥抱直觉又超越直觉,从而使阐释的社会性得以在与他者的对话中形成。
为了反映以上这些方面的关联,也凭着对学生之兴趣所在的敏锐眼光,段炼教授精心挑选了最有用、最清楚、最具体的论文而编成此书。书中第一辑为符号理论,描述了从看见符号到追溯叙事的过程。第二辑为符号方法,探讨静止的图像是如何为观者呈现一个在时间、在运动中展开的不同片段的故事。在此,我并不是对传统主义惟命是从,也不是一味反对传统,而是与传统图像学(将图像与叙述相联系的根深蒂固的艺术史方法)正面交锋,从而引发符号学与艺术史之间更具创造性的张力与协作。第三辑为符号实践,聚焦于符号叙事的个案分析,并在图像与叙述这两种模式的张力中展开。当两者从各自的起点出发,相会于中途时,其互通有无终使各有所获。叙事学的术语聚焦旨在让我们直面曾经视而不见者,或以道德之名而斥为窥淫者,并对之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领悟窥视行为的发生过程和情境,从而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之,而非轻率地以道德来贬斥之。换句话说,从文学研究的领域借鉴修饰手法,可以洞悉视觉的晦涩。
我的早期著述《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已有中文译本出版,但本书则是我在视觉艺术领域和中国读者的首次见面,它面对不同的读者群。在视觉领域,这仅仅是一个开端,我为有这样跨文化接触的机缘而兴奋,希望能引发更有创造性的学术对话。我要真挚地感谢段炼的选译倡议,以及其后的勤勉劳作,也感谢翻译团队,我深知他们工作的难度。我的写作力求明晰,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使用的双关和隐喻必然加重翻译的难度,更别提视觉论述会时时让译者头痛。我诚挚地希望本书能给中国学生带来有新意的观点,并以个案分析而给学生以启发。于我而言,教学的本质不是培养亦步亦趋的崇拜者,而是塑造独立思考的共事者。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位共事者,也是共思者。在这样的交流沟通中,老师同样受益良多,此乃亦师亦友之谓。没有什么比富有成效的讨论更令人愉悦的了。在这样的讨论中,尊重并不妨碍开诚布公的争论,而年龄的差异、教育的差异、经历的差异、专长的差异都可以忽略不计。这里唯一的准则是:知识面前,众生平等。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