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6.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7.4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3.4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7.3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HK$
89.4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转型时期中国科技政策资源优化配置研究》遵循了历史与逻辑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思路,从基本理论入手,梳理了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基本概念、特点、构成要素。以辽宁省为例,剖析了我国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实际过程,分析了我国转型期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各种主客观制约性因素,初步建构了我国科技政策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理论框架,探讨了我国科技政策资源高效配置的基本策略。
|
內容簡介: |
《转型时期中国科技政策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基于外部性理论,运用文本挖掘、案例分析、规范研究等方法,对转型时期我国科技政策资 源的优化配置做了描述性与规范性研究:一是阐述了转型期视角下科技政策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理论 问题,主要涉及科技政策资源的基本概念、特点、构成要素、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基本维度、科技政策 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影响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效率及其测定方法;二是探讨了科技政策资源配置与科 技政策研究机构发展,科技政策研究机构的发展与科技政策资源配置样态的关联;三是探讨了我国科技 政策资源配置的历史脉络与宏观制度供给;四是以转型期我国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基本过程和特点为主 线,以特定区域和相关领域科技政策资源的配置为研究案例,描述了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基本过程, 分析了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影响科技政策资源配置成效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 上,初步提出了优化我国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基本思路。
|
目錄:
|
目 录
第1章 科技政策资源及其配置概述
1.1 相关研究现状 2
1.1.1 国内研究现状 2
1.1.2 国外研究现状 4
1.2 研究的意义 7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7
1.3.1 研究思路 7
1.3.2 研究方法 7
1.3.3 研究的理论基础 8
1.4 相关概念界定 9
1.4.1 转型时期的相关概念界定 9
1.4.2 资源、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资源的相关概念界定 9
1.4.3 科技、科技资源、科技政策与科技政策资源相关概念界定 12
1.4.4 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相关概念界定 15
1.4.5 科技政策资源优化配置相关概念界定 16
1.5 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 18
1.6 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基本维度 18
1.7 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制约因素 19
1.8 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 20
1.9 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组织载体 20
1.10 影响科技政策资源优化配置效率的因素 24
1.10.1 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主体 24
1.10.2 科技政策资源的配置结构 25
1.10.3 科技政策资源的配置方式 26
1.10.4 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社会成本 26
1.10.5 科技政策资源配置过程的信息对称程度 27
1.11 科技政策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标准 27
1.11.1 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结果是否实现了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8
1.11.2 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结果是否实现了社会成本的最小化 28
1.11.3 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结果是否实现了政策的可持续性 28
1.11.4 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结果是否遵循了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 28
第2章 科技政策资源配置与科技政策研究机构发展
2.1 科技政策研究机构的分类 30
2.1.1 按空间分类:一国、跨国 30
2.1.2 按经费来源分类:官方、半官方、民间 30
2.1.3 按研究内容分类: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微观研究 31
2.1.4 按性质分类:营利、非营利 31
2.2 科技政策研究机构的发展演进 31
2.2.1 科技政策研究机构的发展演进过程 31
2.2.2 科技政策研究机构发展演进的影响因素 33
2.3 科技政策研究机构的发展现状 34
2.3.1 机构独立性:独立机构较少,多附属于大学 36
2.3.2 机构定位:以性质、愿景、使命等多种方式定位 38
2.3.3 机构职能:目前共有三种最为常见的重要职能 40
2.3.4 机构研究概况:三大热门研究领域,跨学科研究 41
2.3.5 机构出版物:种类丰富,重视与媒体和公众联系 42
2.3.6 机构组织结构:多采用科研支撑的结构形式 44
2.3.7 机构人员构成:形成四层关系网,机构以中小规模为主 47
2.3.8 机构经费来源:主要来源于政府和基金会 49
2.4 科技政策研究机构发展的特征 50
2.4.1 与主管部门关系紧密 50
2.4.2 逐步形成自身的特色 51
2.4.3 重视机构影响力的提升 51
第3章 我国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历史脉络与宏观制度供给
3.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历史脉络 54
3.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基本特点 54
3.3 我国科技政策资源配置与宏观制度供给 64
3.3.1 科技政策样本来源及数据处理方法 64
3.3.2 2016年中国科技政策的政策内容与外部结构性要素分析 65
3.3.3 2016年中国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基本特征 70
第4章 转型时期我国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一般性分析以辽宁省为例
4.1 辽宁省科技政策资源配置体系20102015 74
4.1.1 科技人才政策 74
4.1.2 科技投入政策 75
4.1.3 科技创新平台政策 78
4.1.4 科技创新环境政策 80
4.1.5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政策 86
4.2 辽宁省科技政策资源配置体系的效果20102015 88
4.2.1 科技人才政策资源配置效果 88
4.2.2 科技投入政策资源配置效果 91
4.2.3 科技创新平台政策资源配置效果 99
4.2.4 科技创新环境政策资源配置效果 100
4.2.5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政策资源配置效果 113
4.3 辽宁省科技政策资源配置总体评价19862016 117
第5章 转型时期我国科技政策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根源与对策
5.1 转型时期我国科技政策资源配置存在的基本问题 128
5.1.1 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主体间的关系有待完善 128
5.1.2 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结构不够合理 128
5.1.3 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方式不够科学 129
5.1.4 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社会成本较高 129
5.1.5 科技政策资源配置过程的信息对称程度较低 129
5.1.6 科技管理组织设计不科学 130
5.2 转型时期我国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现存问题的根源 135
5.2.1 计划体制的路径依赖 135
5.2.2 运动式政策配置模式 135
5.2.3 单纯的效率导向 136
5.3 转型时期我国科技政策资源配置优化的对策 136
5.3.1 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转型时期 136
5.3.2 构建基于法治的科技政策配置模式 137
5.3.3 优化科技政策资源的配置结构 138
5.3.4 创新科技政策资源的配置方式 138
5.3.5 降低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社会成本 143
5.3.6 加大科技政策资源整合的力度 148
5.3.7 优化中国科技组织设计 149
附录A:19852015中国国家层面出台的重大科技政策 153
附录B:2016年中国国家层面出台的科技政策 158
附录C:20102016年辽宁省科技创新政策 217
附录D:我国部分地方科技投入相关政策比较 221
附录E:国家和部分地区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比较 224
附录F:中国部分地方知识产权相关政策 228
附录G:科技政策研究机构简介表 230
参考文献 235
|
內容試閱:
|
前言
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特定阶段,资源配置的方式与效率是一个关键问题。通常人们解决资源稀缺性问题主要是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实现的,即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公共政策对资源进行分配,其结果表现为资源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分配给谁,这将最终决定政府公共政策的走向,决定利益分配格局,决定谁是公共政策的获益者、谁是公共政策的受损者。这正是利益相关者尤其关注公共政策内容的原因所在。在大科技时代,作为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政策是一种政策资源,其配置的优化与否对科技自身影响深远。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仍旧存在进一步探索的理论空间:首先,以往研究大都围绕科技资源配置或科技政策这个主题,但少有研究者直接将科技政策作为一种资源来进行解读和研究,对科技政策资源优化配置的相关研究不足;其次,以往研究对中国转型期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科技政策资源配置问题关注度也不够。
本研究遵循了历史与逻辑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思路,从基本理论入手,梳理了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基本概念、特点、构成要素。以辽宁省为例,剖析了我国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实际过程,分析了我国转型期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各种主客观制约性因素,初步建构了我国科技政策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理论框架,探讨了我国科技政策资源高效配置的基本策略。
本研究的成稿过程要感谢我的学生们,他们是王彦昀、葛瑞、张慧芳、张鹏举、姜冬、姚宏勃、林晗及张焕涛,研究成果同样凝聚了他们的智慧和付出;同时,也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施猛及其他人员的帮助与支持。此外,本研究也汲取了既往诸多学者的学术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本研究做了很好的铺垫与启发。本研究的最终出版也受益于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阳光人才培养计划的资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