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
瘦肝
》
售價:HK$
99.7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5.8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HK$
154.6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99.7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HK$
33.4
編輯推薦:
人际关系的建设中,比说更重要的,是倾听!
美国Amazon书店沟通类经典畅销书,权威人际关系指导手册
威廉玛丽学院心理学教授30多年家庭治疗临床经验麦克?P.尼可斯博士倾心力作!
125000 名读者表示已因此书改变了他们的个人和职业关系。
帮助你打通各关系沟而不通的管道,摆脱冲突,消除彼此间隔阂,让周围的关系更美好。
说与听,是沟通的两大要件;但一直以来,市场上关于说的书籍较多,也大多都会强调听的重要性,可把听单独拿出来系统讲解的始终是凤毛麟角。能够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更是少之又少。
本书是一本品质较高的沟通类的好书籍,作者尼可斯博士是威廉玛丽学院的心理学教授,有着三十多年的心理咨询和家庭治疗的临床经验。本书自初版上市以来,已达二十余年之久,但仍一直雄踞美国Amazon书店沟通类畅销榜,为其沟通类的经典畅销书。其不仅以心理学为基础,深入系统地向我们阐述了倾听对于关系的重要性,也提出了具体的使用技巧,同时添加了简单实用的练习,理论和实际运用结合的系统讲解,权威、系统、深入、具体、实用。无论对于心理学专业人士,还是普通大众,都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好书籍。
什么是真正的倾听?为
內容簡介:
一个人说话,另一个人倾听,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它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大多数人也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比实际上更好的倾听者。但很多时候,人们似乎都不听彼此说话:
他希望我能听听他的困难,可是却对我的难处不闻不问。
她老是在抱怨。
我*一次知道他发生了什么事,还是在他告诉别人的时候不小心听见的。他为什么从不对我说这些?
我没法子同她说话,她太挑剔了。
夫妻情愫的日渐淡漠、亲子关系的剑拔弩张、朋友同事之间的疏离冷落,长期的沟通不良(甚至不沟通)往往是主因,而罪魁祸首正是听障:一方或双方不愿倾听。为什么我们与家庭成员、浪漫伙伴、同事或朋友交谈时常常没有连接?情绪反应如何阻碍真正的交流? 一个人说话,另一个人倾听,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它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大多数人也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比实际上更好的倾听者。但很多时候,人们似乎都不听彼此说话:
他希望我能听听他的困难,可是却对我的难处不闻不问。
她老是在抱怨。
我*一次知道他发生了什么事,还是在他告诉别人的时候不小心听见的。他为什么从不对我说这些?
我没法子同她说话,她太挑剔了。
夫妻情愫的日渐淡漠、亲子关系的剑拔弩张、朋友同事之间的疏离冷落,长期的沟通不良(甚至不沟通)往往是主因,而罪魁祸首正是听障:一方或双方不愿倾听。为什么我们与家庭成员、浪漫伙伴、同事或朋友交谈时常常没有连接?情绪反应如何阻碍真正的交流?
说与听,是沟通的两大要件;但大家都急着说,却少有人用心听。威廉玛丽学院的心理学教授麦克?P.尼可斯博士深知善听对于建设各关系的重要性,三十多年的心理咨询和家庭治疗的临床丰富经验,他归纳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倾听者所需的各项技能:先搁置自己需求,抱持同理,化解情绪化反应,运用反应式倾听在本书中,他结合令我们感同身受的真实的案例和系统的心理解析,附以简单实用的练习,旨在让你掌握如何利用真正倾听来改善自己的个人和职场关系。帮助你打通各关系沟而不通的管道,摆脱冲突,消除彼此间的隔阂,让周围的关系更美好。
關於作者:
麦克P.尼可斯博士(Michael P. Nichols,phD)
威廉玛丽学院的心理学教授,擅长家庭及婚姻心理治疗,也是极受欢迎的讲座演讲者,常做客于《欧普拉秀》《早安今天》等电视节目。他的著作除了广受欢迎的《好好说话第一步:学会倾听》(The Lost Art of Listening:How Learing to Listen Can Improve Relationships)之外,还包括修订十版的经典教科书《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方法》(Family Therapy:Concepts and Methods)及《停止与你的孩子争论》(Stop Arguing with Your Kids)《家庭与伴侣评估》(Assessing Families and Couples)等适合一般大众阅读的心理学著作。
目錄 :
第一篇 为什么倾听这么重要
第一章 为什么倾听这么重要 003
被听见就是被重视,它满足了自我表达及与他人沟通联系的需要。悦纳的倾听者容许我们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他人的倾听与注意协助我们在肯定自己的过程中,厘清思绪及感受。被了解的需要是滋养人心的养料。
第二章 倾听可形塑自我及人际关系 019
和一个对我们所说的话表示非常有兴趣又有反应的人在一起时,我们仿佛生意盎然,整个人都活了起来!倾听对我们的生命,就如同工作及爱一样,是十分重要的。了解倾听所散发的动力,使得我们可以更深入且丰富与他人的关系。
第三章 沟通是如何瓦解的 036
人格是一直在变动的,没有所谓的固定性,这种人格的动力说指出人是可以改变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改变对别人的反应方式。我们不是受害者,事实上,我们都是参与者,而我们参与之后的结果,影响深远!
第二篇 我们为什么无法倾听
第四章 什么时候才轮到我说? 065
倾听最关键又最困难的是:真正的倾听者需要对说话的人本身以及他所说的话感兴趣。要想对某人感兴趣,我们就必须先搁置自己的兴趣。倾听不只是主动的过程,它通常需要刻意努力,以搁置我们自己的需求及反应。
第五章 内在的期望损害了我们倾听 087
不要用概括性的否定字眼形容自己,我们只有某个部分是有倾听困难的。运用一点想象力,把我们的那个特别部分看成是次人格,也就是早期客体关系的残留物,则可能会引领我们找寻到病源。
第六章 情绪化让我们具有防卫性 102
他人疏离我们,并不是因为害羞或有所保留,而是因为他们是针对我们靠近他们时的情绪做出反应。学会抵制不自觉的情绪化反应,可以让你更强韧,也可以改变你与他人的关系。保持开放、冷静,这是最困难的部分,尽你所能努力吧!
第三篇 倾听的技巧
第七章 倾听的核心:暂时搁置自己的需求 129
当没有任何被了解的讯号时,说者会开始怀疑他所说的是不是有意义,是不是值得说出来。好的倾听有两个步骤:首先,听进去说者说的,然后让他知道我们听见了。一个失败的反应,就像一封寄出去却没有得到响应的信,你永远不知道信是否寄到了对方手中。
第八章 同理心自开放做起 148
敏感是对别人的感受有反应,不是假定你知道他们要说的是什么,而是以感兴趣、开放的心,来了解对方要说的。另一方面,敏感是要用你自己对他人的了解,来了解他们的观点,也尊重他们的个别性。
第九章 如何化解情绪化反应 167
试着控制你的感受,会导致更多的过度反应。不要等到你的挫折已积累成愤怒了才谈,清楚地描述你不高兴的原因,当冲突来临时,就公开谈一谈。早点说出来,对于你来说,更容易降低声调,进而减少一些指控的用语。
第四篇 人际关系中的倾听艺术
第十章 亲密伴侣间的倾听 197
较实际的伴侣,不会在他们不能取得共识的主题上打转,他们不会越来越疏离,或在情感上隔离彼此,而是会寻找联系的可能途径。倾听以及适应彼此的现实情况,需要在容忍及选择性的相聚之间取得平衡。
第十一章 家庭中的倾听 228
被倾听创造了一种被谅解及有价值的感受,不被倾听则造成不安全感。阻碍倾听的最大障碍,是来自我们自己想对某人告诉我们的事采取行动。作为一个较好的倾听者,父母应该少引导,多跟随。
第十二章 倾听儿童与青少年 246
只有当父母不再认为孩子是自己未完成的作品及手中待塑的陶土之后,才能开始真正听孩子说话。放下我们想控制、改造、操纵以及改善他们的这些企图,专心听他们说话。
第十三章 倾听朋友及同事 274
对朋友表示同理心,是指听他们的意见。友谊不需要全然地一边倒或完全中立,因为在表示不同意或给予忠告之前,好朋友是会倾听的。与他人相处应该是:依他们是谁而不是我们需要或想象他们是谁做出反应。
后记
內容試閱 :
译序:
沟通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词,也习惯把许多问题归咎于沟通不良。尽管坊间有许多着力于亲子、夫妻、家庭、师生或工作场合的沟通书籍,但是可以把理论与实际加以糅合,然后由浅入深呈现出来的,并不多见。这本麦克P.尼克斯(MichaelP.Nichols)的著作《好好说话第一步:学会倾听》(TheLostArtofListening:HowLearningtoListenCanImproveRelationships),是我在美国求学时发现的一本沟通的好书,它自沟通的第一步倾听着手,从如何真正听到对方所说的入门,然后层层铺叙倾听可能会遇到的障碍,又如何破解,读来有条有理,例子平易鲜明,是一本很好用的工具书(toolguide)。更重要的是,尼克斯虽然是心理学家,但全文之中绝不掉书袋,许多想法是用最言简意赅的方式呈现的,没有佶屈聱牙。
在进行家庭或个人心理治疗的工作中,我把这本《好好说话第一步:学会倾听》(TheLostArtofListening:HowLearningtoListenCanImproveRelationships)介绍给病人,有时也当成家庭作业,获得了很多正面的回响。回国之后,有机会把这本书翻阅多次,发现可以把好书译出来,让有心者一起分享,的确是一件很棒的事。接触了许多的学生、家长或一般民众,许多人的共同心声是:很难被别人了解,不被了解常常是沟而不通,没有把沟通的功夫真正做好。尤其是家中有青少年的父母,常常被卡在沟通的问题上,不知所措,让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个管道打通。我不仅将这本《好好说话第一步:学会倾听》(TheLostArtofListening:HowLearningtoListenCanImproveRelationships)的重点放入治疗现场使用,而且也在亲子教育、亲师互动的相关演说中运用,获得了相当好的反响。最近看到不少企业或EMBA课程也将倾听列入,我认为的确有更多的人也注意到了倾听的重要性,希望这本书不只是在业界受到青睐,而是可以推广到社会不同角落与关系上,让我们彼此可以更靠近,也可以更自在地做自己。
通过进行第二版修订,也有机会将此书重新阅读一次,许多沟通重点依然值得玩味。感谢好友杨美慧读过之后还圈选了一些需要厘清与解释的地方,特地寄来让我在修订时做参考,她的参与让本书更有可读性。
我把沟通(communication)这个词做了新的诠释,正好把它介绍出来,在开始看尼克斯的本文时,可以有开胃效果:
有意识的努力(consciouseffort):沟通的功夫不是自然天成的,而是要刻意去努力、去学习的。
开放(openness):指的是姿势、态度、想法的开放,还有问开放式(open)的问题。
双向的过程(mutualprocess):沟通是说者(speaker)与听者(listener)两个角色互换的过程,说的人可能是下一刻的听众,听的人可能下一刻就会发言,所以,管道是双向的。
讯息(message):沟通是讯息的交换,讯息又分报告(report说什么,就指什么)及要求(command在表面说的之外有更深一层的意思)。中国人善于间接沟通,也就是使用要求的机会很多。
特殊的个人(uniqueindividual):每个人都是特殊、独立的个体,有不同的内在经验世界,有不同的感受、想法以及行为方式,当然,也有不同的沟通方式,不一定要局限于语言上的互动。
需求(need):人有被了解的需求,也有被认同的需求,所以,要借由沟通来让别人了解(认同),也了解(认同)别人。
真诚(ingenuity):真诚可以赢得信赖,也才会有真实不欺的沟通可能。
内容(context):说话的内容要就事论事,不要东拉西扯,尤其最忌讳做历史学家把之前的陈年老账又搬出台面;另外,也要注意环境及时间,如果在家谈孩子,发现丈夫如东风射马耳,不妨约在餐厅或咖啡店来谈。有些环境是可以减少打扰的,而且能够让人更专心听的。沟通需要时间,如果手边正在忙,不能用心听,那么就另外约个时间,千万不要敷衍。
接受(acceptance):接受对方是他自己有表达的权利,听他说完就是接受,也是尊重对方的表现。
容忍(tolerance):因为每个人不同,自然就有不同的想法及意见。容忍不同的声音,可以明白不一样的看法,欣赏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会拓展我们的见识与胸襟。
解释(interpretation):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或一层滤网(filter),所以同样的信息,听在每个人的耳里会有不同的解释及效果,这也表明了每个人的不同以及沟通的难度。
观察(observation):沟通不只是语言文字上的,而且还有我们的身体语言(bodylanguage)姿势、动作、语调、脸部表情等。除了接收语言文字之外,还要配合观察到的线索,这样才可以让沟通变得顺畅。
非批判性的态度(non-judgmentalattitude):沟通时,记得不要把自己放在前面。许多人在还没有听对方说时,心中早有答案或意见,只是等着把它说出来而已。在做听众时,请把舞台让给说的人,不要让自己的成见蒙蔽了我们倾听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开放、没有批判性的态度。
不被了解是沟通踢到铁板,很多人在试着用自己的方式沟通,但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之后,就会退缩,甚至懒得沟通了。结果是自己砌了一面隔绝的围墙,不被了解,也不想去了解他人,于是,我们看到这个人一直在萎缩。既然沟通是个人成长的一个主要元素,那么想要突破阻碍、畅通管道、丰富生命,何不自这本《好好说话第一步:学会倾听》开始呢?
前言:
最伤我们心的,莫过于我们意识到,自己在乎的人没有真正倾听我们说话。不管年纪多大,我们都需要他人了解我们的感受。这就是为什么一双具有同理心的耳朵,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巨大。同样,这也是为什么不被理解的挫败会那样伤人。
三十五年来,我在担任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治疗师的经历中,完善了关于倾听的见解。我调解过亲密伴侣间的争吵;指导过父母进行亲子沟通;在病人与病魔缠斗时,我努力让自己报以同理之心。从中,我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结论:生活中的诸多不顺及冲突,都可以归结为一个简单的原因我们没有真正去听对方在说什么。
只说不听,就好像从中截断电线,还希望它能导电去点亮什么一样。当然,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会刻意去阻断与他人的联结。事实上,我们常常不清楚发生了什么,没有一点办法,从而丧失了沟通的勇气。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衍生出了许多个人主义的概念。按照这些概念的描述,我们需要去找寻内在安身立命的方向,从塑造我们的重重对话网络中挣脱开来,从而成为独立的个体。这就像是说,我们长大成人后,就不再需要获得注意了,它就像辅助轮一样,一旦你学会了就用不着了。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在自主做决定(哪怕是未经思考的),或者说自主思考、行动的层面上,人们都无法自立。而是说,沟通是一种我们无法摆脱的生而为人的条件。离开沟通,我们便无法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沟通,从广义来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与交换。
很遗憾,现代生活的压力,压缩了我们日常的注意范围,也让倾听的质量恶化了。我们生活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晚餐是微波炉叮一下的快餐,追新书新剧也只是读读书评剧评而已。我们的时间只够做这些!我们每天奔走于必须完成的义务之间,练出了一身不听的本事。比如,开车放着广播,有趣的地方我们还会注意一下,其他时候我们必须留意路况,或是又转念想起其他什么事。时间很快过去,我们什么都没听进去。又比如,我们在看电视,结果却进广告了,有一半的时间我们根本没有在听。
我们被许多的图像轰炸,从电视、电子邮件、垃圾邮件、网络、手机、传呼器到传真机,这也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我们总认为自己善于同时做好几件事,我们可以在讲电话的时候查看电子邮件,看电视时,也翻一翻购物目录,找一找要买的东西。结果,我们欺骗了自己,误以为自己可以同时做很多事。而事实是:我们只是差劲地赶完一件又一件事而已!
我们可以得到前所未有的庞杂信息,却失去了一件很重要的东西我们丧失了专注的习惯。从体育馆放的流行音乐,到电视或收音机播的广告,我们被各种噪声轰炸,也成了转移注意力的达人。如果一个节目一开始就不能吸引我们,那么我们就会转台;如果某人说起我们感兴趣的事物,但说不到点上,我们就会自动合上耳朵。
虽然我们为家人朋友保留了极为有限的时间,但即使是在这种时候,那种没完没了的被动型分心又抢了先。我们已经累得没有精力去说,也没有精力去听,而只是把自己安顿在五光十色、声画并茂的屏幕之前。是这样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忘了怎么倾听吗?也许吧!但或许现代人过上这种生活,是对话意义渐失的果,而不是因。我们之所以这样活,是因为我们在寻求某种慰藉,以用来抵消没有人倾听的那种失落感吧!
我们怎么遗失了倾听之道,的确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唯一不容否认的是这种失落,在我们的生命中造成了好大一个破洞,它呈现为说不清道不明的不满、悲伤,或是一种被剥夺了什么的感受。我们怀念真诚倾听他人时的快慰,也怀念他人用同样方式回应我们的慰藉。但是,我们却不明白现在到底是哪里不对劲了,又该怎么去修补。长此以往,这种缺乏聆听就破坏了我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我们因为不了解对方在说什么,而给彼此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不管在什么场合,由于我们经历过这种没有被人听见的失意,就会认为没有人关心我们。
即使我们去了解彼此的观点,也并不意味着就能消除冲突。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去了解对方的看法,冲突就只会更严重!所以,我们为什么不花点时间去聆听彼此呢?要知道,倾听的基本之道可一点也不简单!
倾听的基本之道常常会成为一种负担。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迁就彼此,其中一部分,就是例行公事般地给予对方关注。这当然不能说是负担了。但是,维持专注、仔细地倾听,就需要尽全力、无私心的自制力。要想好好倾听,我们就必须先搁置自我,以对方寻求关注的需求为先。
尽管对话更容易让人听下去,但对话毕竟是在两个人之间发生的,结果如何,两人都有责任。而很不幸的是,如果我们无法了解彼此,就会怪东怪西:是他的错,他自私又鲁钝;或者,是我的错,我太依赖别人了,我没有说清楚自己想说的。
人们无法了解对方,大部分原因不是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或没有诚意,而是我们总觉得自己有必要说点什么。所以我们往往就对方说的话做反应,而没有去提炼对方要表达的是什么。情绪反应令我们不经思考就做反应,也让了解与关心变得不可能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防卫式反应。一旦说话者所传达的讯息伤害、激怒或惹急了我们,我们就什么都不想听了。
很不幸,这世上并没有一个有关主动倾听(activelistening)的忠告,能帮我们克服防卫式反应这种疯狂习性。要想成为一个更好的聆听者,并改善我们的关系,我们必须就先确认及掌控那些会引起我们焦虑,并引发误解及冲突的情绪扳机(emotionaltriggers)。
如果你觉得这个任务很艰难,那么请记得:我们大多数人都比自己认为的更有能力。我们在工作上尽心尽力,而且依然能与朋友共享真诚又开放的谈心时刻。事实上,与朋友的交谈也是一种对话:人们既能放心地谈论彼此关心的事,也能关切地倾听;既能坦白地说出实话,也能得体地知道何时应该闭嘴。事实上,还有更多的人际关系也可以这样啊!
在着手写这本书期间,我不管是在个人生活,还是在工作上,也一直努力去做一个更好的聆听者,我更认真地倾听老婆的抱怨,而不做防卫式反应;我在提出个人的建议前,先尽量听一听孩子怎么说。尽管如此,我仍然在几次的对话中感到受伤与挫折。我太太严厉地指责我该承担更多家务,或者训我没有听她说话,这都让我觉得受到了非难。或者,我打了太多电话向编辑抱怨写作的压力,她也让我感到自己是个抱怨鬼,成了别人的负担。而我的朋友瑞奇会喊我不雅的名字,好像我当之无愧似的。在这些时刻,我不仅没有倾听(指听到且明白别人在说什么),而且还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也很生气,甚至完全不愿意在有生之
年再跟那个人说话!
上述这些不被了解的情形,你一定明白多么令人痛苦。当我太太吼我、我的编辑对我很刻薄、我的朋友捉弄我的时候,我会受伤、退缩。然而,其中最为难受的是,就在我自己正努力学习当一个更好的聆听者的时候,这些挫折把我整个推回原地!我并不会想到,既然事情进行得不顺,那么就需要好好修补。相反,我只觉得自己彻底失败了,而且也很无能。我在自己生活的圈子里都不能跟人好好相处,那么又有什么能耐来写有关倾听的书呢?我又怎能教导别人如何对话?
也许你知道这种感觉!我们在试着改变生活中的一些方面,不管是饮食方式、工作习惯也好,或者是倾听技巧也好,而历经挫败时,我们往往会觉得无望,甚至会放弃。突然之间,我们以为的进步也成了自我幻觉!如果我只是在阅读一本有关倾听的书时,碰到了这些挫折,那我肯定会放弃。但是,我是在写这本书!在一阵痛苦的沉默静思之后,我回头同刚刚吵过架的人又谈了谈。正是在这个时候,我带着解决问题的决心,在陈述自己的看法之前,先倾听他人的说法。在这一整个过程之中,我明白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是怎样经历了由亲近到
疏离的周期。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改善自己的倾听质量,进而影响了这个周期。
所以,这本书发出了一份邀请,请你来考虑一下,我们该如何与他人说话,又该怎样听他人说话。为什么倾听在我们的生命中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我们要如何融入别人的经验世界,进而听得更深入?我们又该如何避免不良的倾听习惯破坏了本来顺畅的倾听?
在成功沟通的秘诀中,我会谈论到下面的议题:
真正的对话与轮流发言之间的差异。
听懂别人话里的意思,而不只是表面的意思。
怎样让一个从来不好好听人说话的人,来了解我们要说的。
如何减少争论。
如何获得你想要的支持,而非你不想要的忠告。
如何让不懂沟通的人开口说话。
如何说出不同的意见,同时,避免让他人感觉受到了指责。
如何在激烈的讨论中,让双方都明白对方的观点。
说话的人如何搞砸了他们所要传达的讯息。
人际关系的好坏如何影响了倾听。
如何让别人听你说话。
《好好说话第一步:学会倾听》一书共分为四篇。第一篇说明为什么倾听在我们的生活中占了这么重要的地位,甚至远比我们所了解的更重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比起压力过大或工作过度,缺少同理心的倾听,更能让人丧失生活中的热情与乐观!
第二篇探讨了那些隐蔽的预设、潜意识里的需求以及情绪化的反应,这些才是造成我们未能倾听的真正原因。我们会发现是什么使得听者防卫过度,因而听不见别人要说什么的;为什么你有重要的事要说时,别人却并不爱听你想表达的。
在解释了阻挠倾听的主要障碍之后,我会在第三篇里检视,在了解及控制情绪化反应(emotionalreactions)后,如何成为更好的倾听者;我也会说明,在最难沟通的情况下,如何让他人听你说话。
最后,在第四篇里,我会探讨在一些重要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密伴侣、家人、亲子、朋友及同事关系中,倾听是怎么失败的。我也会说明,由于各种关系是变动的,所以倾听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然后,我会解释,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后,如何去突破阻碍,进而听见彼此。
在每一章的最后面都有练习的部分,专门协助你成为一位更好的倾听者。事实上,这些练习也可以将被动的阅读过程,转化为主动的改善倾听能力的过程。
不管我们认为倾听多么理所当然,它的重要性都是不能低估的。我们如果具备关注他人、了解他人的这种才能,就能使他人获得认同感和被重视感。我们如果能去倾听,或认真倾听,那么所带来的善意也会回到我们自己身上。有效的倾听,通常也是最好的办法,让我们能与他人愉快相处,从他人身上学习,并让他们的陪伴有趣起来。我希望这本书可以带领我们向前迈出一小步,让我们勇于表现出对彼此的关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