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6.2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2.2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HK$
80.6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0.5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7.3
|
編輯推薦: |
本书在世界地质学领域系统建立了全球八大构造体系类型,是地质学领域的一篇开拓创新的杰作,是对全球地质学的一个重大贡献。专业突出,语言精练,概括性强,对地质学领域科学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內容簡介: |
以康玉柱院士为首的团队,从1985年开始对国外多个国家进行地质调研。特别是近10年来又参与了国内有关部门全球油气地质综合研究的评价等工作,还参阅了国内外专家们出版的大量《全球构造体系概论》、研究报告及文章等,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系统研究总结后编写了这部《全球构造体系概论》。
其主要内容为:一是论述了地球运动的起源。二是初步划分全球主要构造体系类型(东西向构造体系、南北向构造体系、北东向构造体系、北北东向构造体系、北西向构造体系、山字型构造体系、S型或反S型构造体系及旋扭构造体系)。三是阐明了构造体系演化特征及复合联合关系。
|
關於作者: |
康玉柱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质专家。196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曾任地矿部塔北油气联合勘探指挥部指挥兼专家组组长和国家储委油气专委委员。现任中国石化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专家组副组长。
1984年,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在塔里木盆地主持实现了我国古生代海相油气田首次重大突破,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拉开了塔里木盆地找油大会战的序幕;八五和九五期间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克关项目和地矿部5个科研项目,全面系统研究评价了塔里木等盆地油气资源、油气成藏特征;1992年首次建立了我国古生代海相成油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地质力学找油理论及初步形成了中国西北地区叠加盆地成油特征等;在塔里木盆地主持发现10个油气田和我国第1个古生代的塔河大油田;
主编西北石油局油气勘探规划、设计20多份,科研报告20份,独编和主编科学技术专著10部、主笔科学技术专著4部,公开发表科学论文80份;曾获地矿部个人特等奖、记一等功,获地矿部集体特等奖2次和新疆自治区有突出贡献奖,获地矿部一等奖;1993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康玉柱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质专家。196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曾任地矿部塔北油气联合勘探指挥部指挥兼专家组组长和国家储委油气专委委员。现任中国石化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专家组副组长。
1984年,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在塔里木盆地主持实现了我国古生代海相油气田首次重大突破,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拉开了塔里木盆地找油大会战的序幕;八五和九五期间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克关项目和地矿部5个科研项目,全面系统研究评价了塔里木等盆地油气资源、油气成藏特征;1992年首次建立了我国古生代海相成油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地质力学找油理论及初步形成了中国西北地区叠加盆地成油特征等;在塔里木盆地主持发现10个油气田和我国第1个古生代的塔河大油田;
主编西北石油局油气勘探规划、设计20多份,科研报告20份,独编和主编科学技术专著10部、主笔科学技术专著4部,公开发表科学论文80份;曾获地矿部个人特等奖、记一等功,获地矿部集体特等奖2次和新疆自治区有突出贡献奖,获地矿部一等奖;1993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
目錄:
|
1 绪论
1.1 地球运动的起源
1.2 全球海陆变迁特征
1.3 全球古生界未发生过区域性变质作用
1.4 全球主要构造运动
2 东西向构造体系
2.1 北极地区东西向构造体系
2.2 中国境内东西向构造体系
2.3 北半球东西向构造体系
2.4 南半球东西向构造体系
3 南北向构造体系
3.1 亚洲乌拉尔南北向构造体系
3.2 俄罗斯萨哈林南北向构造体系
3.3 南美洲安第斯南北向构造体系
3.4 东非南北向构造体系
3.5 大洋中的南北向构造体系
3.6 中国境内南北向构造体系
4 北东向构造体系
4.1 中国境内北东向构造体系
4.2 太平洋新西兰北东向构造体系
4.3 西北欧北东向构造体系
4.4 美国东部北东向构造体系
4.5 南美洲东部北东向构造体系
4.6 非洲东部北东向构造体系
5 北北东向构造体系
5.1 中国境内北北东向构造体系
5.2 新西兰一汤加北北东向构造体系
5.3 美国东部北北东向构造体系
5.4 南美东海岸北北东向构造体系
6 北西向构造体系
6.1 中国境内北西向构造体系
6.2 中亚北西向构造体系
6.3 北高加索北西向构造体系
6.4 中东扎格罗斯北西向构造体系
6.5 北美洲西海岸北西向构造体系
6.6 苏伊士湾北西向构造体系
7 山字型构造体系
7.1 中国境内山字型构造体系
7.2 欧亚山字型构造体系
7.3 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伊尔库次克山字型构造体系
7.4 土耳其脱利山字型构造体系
7.5 法国加多姆山字型构造体系
7.6 英格兰山字型构造体系
7.7 北美洲山字型构造体系
7.8 北美洲南部辛辛那提山字型构造体系
7.9 南美洲巴西山字型
8 S型或反S型构造体系
8.1 青藏缅反S型构造体系
8.2 中国境内反S型构造体系
8.3 北美洲西海岸反S型构造体系
8.4 南美洲西部S型构造体系
8.5 非洲西部S型构造体系
9旋扭构造体系
9.1 中国境内旋扭构造体系
9.2 俄罗斯东北部北萨哈林雁列构造体系
9.3 西印度洋帚状构造体系
9.4 西南太平洋帚状构造体系
9.5 南极双环复合式旋转构造体系
9.6 北极同心圆辐射状旋转构造体系
10 构造体系演化特征及复合联合关系
10.1 构造体系演化特征
10.2 构造体系的复合与联合
11 结论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