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HK$
89.7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HK$
45.8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7.8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1.8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5.9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5.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7.0
|
編輯推薦: |
中国创新时代已经到来,创新的人和事随处可见,但是,如何创新,创新有无方法可循,如何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等等问题是大家需要弄清楚和明白的。本书作者长期从事技术研究和创新工作,拥有350多项研究成果及发明专利,而且很多专利已应用于世界多个大型项目中,其创新的经验、方法是值得世人学习和借鉴的。本书以梦中故事的讲述方式,结合成功的创新事例来介绍创新之道;同时,作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分享了创新与专利申请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因此,本书不仅适合创业者、创新者、科研工作者阅读,也适合那些没有从事过创新工作的普通民众,特别适合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尤其是专利代理人阅读和参考。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创新领域的实践派著作,围绕创意挖掘的实战目标,全方位地阐述了创新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基本概念到创新方法,从理论介绍到实战解析,从创新管理到专利实践,包罗万象,深入浅出;详细地介绍了作者独创的、极具实战价值的3F创新法则(创新步骤3F法则、思维约束3F法则、专利权益3F法则),并充分融汇了世界创新研究的有效成果。本书以大量丰富、生动的故事与案例,轻松活泼的情境化设计,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创新工作的动态立体画卷。
本书不仅适合创业者、创新者、科研工作者阅读,也适合那些没有从事过创新工作的普通民众,特别适合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尤其是专利代理人阅读和参考。
|
關於作者: |
周迪,现任宇视科技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专家委员,浙江省科技厅专家,物联网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专家,同时还担任浙江省发明协会和互联网协会理事等职务;曾就职于华为技术、惠普(H3C)等公司。他是中国350多项已授权发明专利和多项美国专利的发明人,其广为应用的安防联网专利获第18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的城域视频监控项目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曾在IETF以第一作者发表国际标准,其设计的大量高效、经济、安全、便捷的方案应用于世界500多个大型项目。著有科技类畅销书《网络的琴弦,玩转IP看监控》,获得2016年电子工业出版社长销图书奖。
|
目錄:
|
目录Contents
引 子 001
1.1创新的收益 002
1.2写给需要创新的人们 004
敢想是创新的起步 007
2.1关于创新 008
2.1.1创新之始 008
2.1.2何谓创新 010
2.1.3创新的特点 015
2.1.4 无效创新 028
2.1.5自我训练 030
2.2创新能力 031
2.2.1关于创新能力 031
2.2.2创新能力与智力 033
2.2.3创新能力与创造性 035
2.2.4创新的潜力 038
2.2.5生理基础 040
2.2.6自我训练 042
2.3创新精神 044
2.3.1何谓创新精神 044
2.3.2创新意识 048
2.3.3创新性格 049
2.3.4培养创新精神 052
2.3.5自我训练 059
方法是创新的捷径 061
3.13F创新法则 062
3.1.1创新步骤3F法则 062
3.1.2思维约束3F法则 071
3.1.3学者们的观点 075
3.1.4自我训练 077
3.2发现问题 078
3.2.1冲突出新 078
3.2.2意外机遇 080
3.2.3创新维度 086
3.2.4缺点列举 092
3.2.5检核表法 095
3.2.6自我训练 100
3.3思维发酵 101
3.3.1关于思维 101
3.3.2创新思维 103
3.3.3发散思维 107
3.3.4联想思维 110
3.3.5逆向思维 115
3.3.6侧向思维 118
3.3.7想象思维 122
3.3.8梦想思维 125
3.3.9直觉思维 127
3.3.10灵感思维 132
3.3.11组合思维 137
3.3.12头脑风暴 143
3.3.13自我训练 148
3.4分拣择取 151
3.4.1成果导向 151
3.4.2市场导向 156
3.4.3SMART原则 160
3.4.4创新禁忌 162
环境是创新的保障 165
4.1创新环境 166
4.1.1创新文化 166
4.1.2创新生态 168
4.1.3当前状态 170
4.2创新教育 172
4.2.1创新可以教育 172
4.2.2教育需要改革 174
4.2.3创新的氛围 176
4.2.4培养创新特质 178
4.3创新制度 184
4.3.1企业文化 184
4.3.2领导风格 185
4.3.3驱动学习 186
4.3.4创新机制 187
4.3.5失败的收益 189
权利是创新的回报 191
5.1专利起源与发展 192
5.1.1专利与科技 192
5.1.2专利历史 193
5.1.3权利与义务 195
5.2专利特点 197
5.2.1独占性 197
5.2.2时间性 199
5.2.3地域性 200
5.3专利申请 202
5.3.1专利分类 202
5.3.2可获得专利的发明 204
5.3.3申请日 207
5.3.4优先权日 208
5.4专利申请文件 211
5.4.1基本要求 211
5.4.2判断基准 215
5.4.3单一性原则 216
5.4.4说明书 219
5.4.5权利要求书 224
5.5专利授权 226
5.5.1实用性 227
5.5.2新颖性 230
5.5.3创造性 237
5.5.4专利权益3F法则 244
5.5.5实质性审查 245
实践是创新的成果 249
6.1优秀习惯 250
6.2梦回现实 254
参考文献 259
|
內容試閱:
|
序Preface
2005年,我加入华三通信知识产权部,没过多久就认识了周迪先生。记得刚刚入职时,因为我对测试相关技术的专利申请持有极为谨慎的态度,所以与测试部门的一位主管发生了争执。这直接导致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对测试体系的专利申请提案或多或少地带有一定的偏见。就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测试体系的另一位主管周迪先生。最初在与他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对他也带有偏见,可能他并不知道。后来随着个人认知的提高,这种偏见就慢慢消失了。再后来我发现,其实测试体系的人更有机会提出好的专利申请提案;因为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并且在知识结构的广度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两周前,我收到周迪先生的邀请为他的新书写序,非常惊讶。因为我自己还没有写过书呢,也没有给别人作过序,怕给朋友丢人,就当即推辞了一番。而得知这是一本关于创新方法论的书之后,态度转变,心中高兴极了,因为长期以来一直期盼自己有一天能有时间对创新方法论做个总结,但因为工作太忙,只能是心中的念想。如今有机会为朋友这本创新主题的著作写序言,感觉自己的念想算是完成了一半。在读完本书后,我跟自己说,以后有时间恐怕也没办法做类似的总结,因为对创新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如此不易,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和我当下的知识结构;而我能想象的是作者周迪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作为知识产权从业人员,书中关于专利部分的章节对我来说是最轻松的了,所以我先从这些章节开始阅读,读完后就收获了一个意外:周迪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竟然把专利的事情说得如此专业,他对发明专利申请的主动修改,以及优先权等概念的理解甚至比多数专利工作者更清晰,在谈及创造性时更是引用了诸多案例。这些案例的获取和总结对于非知识产权工作者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换一个角度来看,作者周迪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由于过去长期与作者在专利工作方面有合作,在阅读其他章节之前,我在想象他那些巧妙的技术创新中有哪些会在书中被提及;然而,当读完全书后,我竟然没有发现一处,这令我十分不解。另一方面,作者引经据典总结了大量创新范例,时间、领域、地理上的跨度之大,令人愕然,我甚至想问作者到底花了多长时间收集如此之多的经典案例。然而仔细思量一番之后,我又觉得这恰恰是最有道理的部分和最有诚意的地方。作为一本面向大众的创新著作,周迪过往的创新所属的领域专业性太强,对普通读者或者其他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而言,不易理解。至此才彻底理解作者的本意是想通过本书告诉每一个人,创新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事情,而不是专家或者天资过人者的专属。敢想培养创新精神自我训练创新法则创新是可以教育的,这些章节无不在鼓励每一个人做最好的自己,做有趣的事情,在某种意义上,算是对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响应。
本书从创新定义开始,先后对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及创新方法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后续章节中又深入探讨了创新价值的发现。SMART原则的总结让人印象深刻,作为长期评估创新价值的专业工作者,我有甚多共鸣。除此之外,书中还对创新文化,尤其是企业的创新文化进行了阐述,给出了很多有意义的总结。本书算是目前我所知道的非常全面的创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著作,不仅适合所有的科研工作者阅读,也适合那些没有从事过创新工作的普通民众阅读。在此,我更加想向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尤其是专利代理人推荐本书。
最后引用书中一句话,学好一个专业,不被该专业的假设、规则和管理所束缚,期待每一位读者都能从本书中有所收获。另一方面,也期待周迪先生能够在创新专著上继续创新,带给我们更多、更好的作品。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祥
2018年1月9日 写于千岛湖
前言Foreword
有一天,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李树林老师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提议:你申请了几百项发明专利,并保持很高的授权率,也拥有丰富的创新管理实践经验,为什么不考虑出本书总结分享一下呢?
出书,真没想过,因为自己不是这方面的专职研究者;不过,总结性的手稿还确实有几份,源于在华三通信工作期间和同事们进行专利交流时的心得总结。那时,为了推动完成研发测试体系的专利任务,我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提炼了一些心得感悟,其效果还不错,几乎每堂课都能组织大家产生3~4个创新点子。华三通信那几年的授权发明专利量也位居全国前三,仅次于华为、中兴公司,人均发明专利授权量更是遥遥领先。
我与专利的缘分来自在华三通信工作时的主管刘宇副总裁的一句话:测试体系的人也可以申请专利啊!这句话可谓是一语点醒梦中人,一直以为只有开发岗位的人,才应关注创新和专利。人就是这样,经常带着某种惯性思维,习惯仰望,喜欢崇拜,遵从惯例。学生时代,大家对有一项专利的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工作了,对能申请专利的同事羡慕不已;却从未想过自己也可以尝试做些工作,直到某件事、某个人、某句话的触动。转眼间,号称含金量最高的发明专利,自己的授权量也超过了300项,2016年还顺利通过了区、市、省、国家的四层筛选,有幸获得了中国专利优秀奖。
人的创新能力就像一堆干柴,仅需一个火种,瞬间便可以燃起熊熊火焰,就如同我的前主管的那一句话,一下子便激发了我创新的热情。而组织的创新潜力,也可以依靠有效的创新方法的指导,瞬间爆发出来,就如同我在企业所开展的专利交流一样,效果出乎意料。
经过了十多年的大量实践和市场检验,面对曾经看起来似乎不可捉摸的创新工作和创新管理,我有足够的理论底气;但若要成书,不积累一定量的创新文献研究,还是不敢登大雅之堂。
几十份文献的研究让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量文献对创新思维做了非常好的分析和总结,而这些思维方法在我们平时的研发工作中其实一直在潜意识地应用着。恰巧我之前的专利交流也未曾涉及创新思维的解析,于是我便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或许快速有效创新的关键并不在于创新思维的训练,而在于其他某些因素想一想,历史上那些大发明家们也不会是先研究创新思维再实践发明活动吧?事实上,类似的观点在近几年的创新专著中也多有提及,即创新方法才是创新活动的关键基础。
拨开纷繁多样的方法论,领悟国际创新大师们的核心理念,结合自己的创新实践和管理实践,我总结了创新的三个简单步骤:发现问题思维发酵分拣择取。由于它们英文关键词的首字母和中文关键词的拼音首字母刚好都是F,于是便有了创新步骤3F法则。至于创新方法与创新思维的关系,我认为创新方法是略,是创新的指导思想;而创新思维则是融入创新实践的术,是创新的应用方法。
在创新步骤3F法则的培训和实践应用中,我还发现了一个很有效的术级方法。设计视频监控系统可靠性的那段时间,业界有一个成熟的N 1可靠性方案:由1台备机为N台主机提供数据同步,一旦某一台主机因故障无法提供服务,备机即接管故障主机的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成本与可靠性折中的功能特性,可惜只能应用于二层网络的环境中,由此带来很多应用部署上的限制。这燃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决心尝试改进一下,看能否解决这个问题。经过仔细的研究和设计,我发现,只需融合现有的路由技术和健康性检测技术,便可以简单地去除这个限制。
为什么这样的限制会持续存在多年呢?经一番调查分析之后,我终于弄明白了,原来大家将路由与网段这两个直接相关却又存在一定独立性的概念绑定在一起了,由此无意中扩大了设计的约束条件。其实只要将约束条件缩小,创新的空间便腾出来了。思维约束3F法则便由此诞生,利用三个形象的方框,便可以简明地阐述创新活动中的思维限定。这个模型在后来的创新实践和创新管理中获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发明专利的授权抗辩是一个很费劲的脑力活。不过,经历的案件多了,慢慢地便摸索出一套简单、实用的方法专利权益3F法则。它用于指导如何适度地把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从而快速、有效地获得发明专利的授权。与思维约束3F法则一样,专利权益3F法则也用了三个方框,分别代表不同范围的权益集合,这样可以很好地指导专利权益的申请和保护。
三个3F法则基本上概括了我这十多年创新工作和创新管理经验的精髓,也作为工作指导贯穿于我创新活动的始终,实践效果良好。目前我工作的单位宇视科技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也是业界已授权发明专利最多的公司之一。
在十多年的创新工作中,我得到了周围很多同事和朋友们的帮助,没有他们的智慧和努力,我的很多想法便无法获得实证。这里要特别感谢我在华三通信工作期间的主管刘宇副总裁和在宇视科技工作期间的主管刘常康副总裁,他们在创新工作和创新管理方面给予了我大力的支持。感谢宇视科技的张鹏国先生、黄波先生、谢会斌、李福胜、曾文彬、周斌、陈尚武、柴亚琴、裴康、赵子华、任俊峰、赵晖等同事,在创意落地方面给予我的无私帮助。感谢博思佳总裁林祥、华三科技知识产权部程汝刚、阿里巴巴高级专利专家王黎黎、海康威视高级专利专家韩建建、阿里知识产权部袁海芬,以及赵辉、王琳、胡晶、邓黄燕等华为、华三科技和宇视科技的老同事,在专利理论和实践方面给予我很多帮助和指导。感谢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相欣处长、中国科学院的芦翔博士、国家电子计算机质检中心的王铮总经理、杭州市科委王瑛处长、滨江区知识产权局的史琼局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章坚武院长、昆明市教育专家夏琳女士、法国巴黎六大陈媛芳博士、大连理工大学胡伟通博士、岱山农商银行董事长陈斌先生、杭州精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雷艳宁女士、杭州杭氧低温容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浩挺先生、上海继昱消防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寅先生、舟山市教育学家姜珮珮女士、中国海洋大学刁一娜教授、宁波市鄞州区第二人民医院高压氧治疗主任医师张敏萍女士、浙江省港航管理局金建军处长、富阳电信局市场部部长刘薇女士、绍兴市医院主任医师孔淑芬女士、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雨女士、浙江华展设计院国家一级建筑师乐宇先生、上海机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三队教导员李警女士、艾诺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利岗先生、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副处长俞攀先生、滨江区人社局主任宣苏岚女士、滨江区科学技术局局长汤茵女士、滨江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赵玉宝和李明达先生、浙江美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贤斌先生、浙江省发明协会肖洪武先生和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肖海林先生等(皆为朋友,没有顺序之分!)各界的朋友,给予我知识产权相关方面的大力指导和帮助。感谢我的亲人李燕女士、周子容小朋友、周菊琴女士、周燕玲女士、周信菊先生、周信芳先生、周波先生等,给予我各方面的支持,让我能够顺利完成本书的写作。感谢参考文献中的各位创新研究的前辈们,以及一线的专利工作者们为创新工作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李树林老师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推动本书与大家见面。
人类智慧无穷,创新潜力无限。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我个人的心得仅代表一方的实践经验,因此非常欢迎各行各业的朋友们与我(邮箱:13757191239@139. com)共同探讨和交流相关的话题。
周 迪
2018年1月于杭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