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HK$
58.2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24.2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1.8
《
耕读史
》
售價:HK$
109.8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英] 罗宾·洛夫莱斯 [德]雅纳·蒙乔 [波兰] 雅库布·诺沃萨德
》
售價:HK$
12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HK$
72.8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內容簡介: |
文本乃治学之本,现实为创新之源。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既立足文本,又关注现实。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根本矛盾与弊病,探寻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途径,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起点,亦马克思文本创造的逻辑开端。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文本走向现实地创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文本与现实的内在关系不难发现,对利益问题的关注,特别是为实现广大人的根本利益,是促使马克思主义从文本走向现实的主要中介。坚持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是破解文本与现实之疑难,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基础。文本与现实相统一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文本与现实的对话》试图从文本与现实之关系角度,探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
目錄:
|
文本乃治学之本现实为创新之源纪念和弘扬孙伯绥先生的学术精神(代绪)
第一章 文本的逻辑起点: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
第一节 真理标准与道德标准的关系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道德话语权批判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探索
第四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人道化道路哲学审视
第五节 恩格斯关于恶的辩证分析
第六节 新自由主义理论传统价值取向
第七节 "唯一者"与马克思的个性观
第八节 现实的个人:历史唯物主义的开端
第九节 马克思论人的科学方法研究
第十节 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哲学基础
第十一节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批判
第二章 文本走向现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
第二节 建国6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根据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历史概念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定位的价值因素
第六节 发展与代价二难悖结的哲学沉思
第七节 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
第八节 世界金融危机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第九节 发展风险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第三章 文本与现实的中介: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
第一节 利益范畴的历史嬗变与现实解读
第二节 利益与历史唯物主义创立
第三节 利益是走出唯心史观魔谷的阿莉阿德尼之线
第四节 物化观与马克思问题域逻辑转换
第五节 人类的利益是发展生产力
第六节 马克思利益观与中国传统观念
第七节 孔扬墨利益观的现代阐释
第八节 邓小平的利益观
第九节 和谐社会利益概念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第十节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利益机制选择
第四章 文本与现实的疑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
第一节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主题研究
第二节 语言生态环境视野的文化软实力
第三节 列宁语言生态思想
第四节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意识形态理论
第五节 当代大学生信仰与信仰教育研究
第六节 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权建设
第五章 文本与现实相统一的终极目标: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理想与现实的二难解读
第二节 日常生活世界: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平台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的价值导向
第四节 以人为本阐发的几种关系反思
第五节 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终极关怀的当代价值
第六节 从底线伦理到终极价值的转换和实现
第七节 中西自由方法论比较
第八节 社会主义自由的张力与限制
第九节 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认同的辩证分析
第十节 改善民生与核心价值认同
第十一节 论世纪之交的实践向度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2008年出版的《自选集》早巳售罄。经我所指导的硕士生、博士生与博士后筹划,再次拾掇部分论文集成拙作:《马克思主义文本与现实的对话》。文本乃治学之本,现实为创新之源是其题旨之诠释。此乃意欲体现与弘扬吾师孙伯鍨先生之学术精神。遗憾于本人才学疏浅,拙作的结果,仅当滥觞于吾师及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长期探索的老一辈专家、学者学术传统一隅之拾零而已。诚惶诚恐,该书若存瑕疵,恳请各位专家、学者及读者不吝批评、赐教、海涵。
该书的编辑与顺利出版,是我所指导的博士、硕士及博士后戮力同声与协同工作之结果。他们是:汤志华、申艳明、彭凯云、漆思剑、肖祥、肖映胜、卢春妹、汤曾、何先月、陆丽琼、王丽琦、刘义飞、刘恒山、蒙莉、王秋梅、陈桂芳、肖时秋、潘惠香、韩小荣、蔡卫华、宋强玲、叶悝燕、张治秀、王蕾、张鹏、蒋伟、廖和平、张绍宁、余满晖、邹喜、曹永、曾娟、袁初明、吴涛、谢永行、陆美富、蒋圣斐、李晓蓉、唐海燕、杨青利、韩天宝、唐圆梦、莫凡、黄传、吴敏波、梁皓、张志兵、杨炳伟、韦学韬、玉素萍、陈留标、陈燕、陈学智、孙丽君、张家江、尹俊武、杨霞、程尊梅、刘勋斋、陈都、逯宇、贺铁桥、何广寿、李欣远、史月兰、周超、张波、李圣雷、廖微、梁丽营、吴超男、朱洪强、刘振标、龙迎伟、谢年华、李俏、赵志恒、郭艳霞、张文雅、朱继胜、聂坤、王磊、王林威、冯晓宁、谭爱国、于雷、莫素娟、李秋燕、熊蔚蔚、倪曙佳、王丽娟、余斌、高雅、凌小萍、徐罗卿、张荣军、吴全兰、李翔宇、唐毅、陈振华、李晓风、洪北頔、陈熔炜、张忠友、张红艳、秦琳、陈广亮、纽韵涵、王浩宇、董泽、韩辛、丘艳娟、张炯、黎一献、梁湘沙、徐可、林子宏、张元、杨航、张文胜、梁红秀、李文兵、远雁、陈伊璇、康容志(老挝)、谌尧、王晶、肖先彬等。其中,汤志华博士对本书进行了学术策划,博士生陈伊璇、王晶参与了本书集成规范校对等工作。
该书之出版,得到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部校共建经费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经费支持,获益《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教学与研究》、《伦理学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道德与文明》、《思想理论教育》、《江海学刊》、《学术研究》、《北京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战线》、《社会主义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南京社会科学》、《学术论坛》等杂志使拙作所选论文先前面世,泽被人民出版社大力支持与李椒元先生学术指导及辛勤劳动,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