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HK$
110.7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HK$
132.2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HK$
47.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5.8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09.8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9.8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7.4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88.5
|
編輯推薦: |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将交通强国作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某一种或某一类交通工具成为连接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以及城市本身发展的重要工具时,他们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显示着自身独有的巨大特点,客观上就到了需要对他们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的时候。轨道交通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系统地探索、阐述并分析轨道交通产业的相关发展问题不仅对于这个产业、而且对于国家的战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
內容簡介: |
本书分十五章全面阐述和分析了轨道交通运输领域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介绍了轨道交通产业的构成和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阐述了轨道交通产业的自然属性和经济特征,分析了轨道交通的客货运输需求、运营成本、运输价格、产业管制、投融资模型、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补贴模式等。
|
關於作者: |
欧国立,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交通运输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轨道交通运输
第二节 交通运输的意义与作用
第三节 三维FSO综合交通运输理论
第四节 运输产品解析
思考题
第二章 轨道交通产业的经济属性
第一节 轨道交通产业的性质和特征
第二节 轨道交通产业的自然垄断性
第三节 进入和退出壁垒
第四节 市场结构与效率
第五节 相容性、互联互通与边际效用递增
第六节 作业链、价值链、内在关联性与治理结构
第七节 轨道交通运输的外部性
第八节 轨道交通运输的服务性
思考题
第三章 铁路的意义、规模与管理体制
第一节 铁路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铁路的意义与作用
第三节 铁路企业规模
第四节 国外铁路运营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第五节 高速铁路的特征及其发展
思考题
第四章 高速铁路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高速铁路的特征及其发展
第二节 高速铁路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三节 高速枢纽层级结构下的区域经济联系及其结构绩效
思考题
第五章 铁路运输需求
第一节 运输需求的特征及规律
第二节 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
第三节 运输需求弹性
第四节 运量预测
思考题
第六章 铁路运输指标及其分析
第一节 铁路旅客运输指标
第二节 铁路货物运输指标
第三节 铁路货运机车车辆运用指标分析
第四节 铁路运输服务质量分析
思考题
第七章 铁路成本
第一节 铁路成本分类与构成
第二节 铁路运输成本计算
第三节 铁路运输成本费用分析与控制
思考题
第八章 铁路运价
第一节 运价的意义与作用
第二节 运价制定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运价的结构与形式
第四节 铁路旅客运价
第五节 高速铁路运价
第六节 铁路货物运价
第七节 铁路运价体制和运价政策的变迁与改革
思考题
第九章 铁路管制
第一节 铁路管制的产生、变迁及阶段性特征
第二节 管制变迁的动因与机制
第三节 管制的经济学分析
思考题
第十章 铁路投融资
第一节 投融资要义与基本类型
第二节 铁路建设投融资模式
第三节 有关国家的铁路投融资
第四节 铁路投资的社会经济评价
思考题
第十一章 城市轨道交通的意义、性质和特征
第一节 城市交通
第二节 城市轨道交通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城市轨道交通的构成及技术经济特征
第四节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区域经济和房地产价值的影响
第五节 基于合作博弈和集体理性的城市公共轨道交通
思考题
第十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成本
第一节 城市轨道交通固定设施成本
第二节 城市轨道交通载运工具成本
第三节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
思考题
第十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票制与票价
第一节 城市轨道交通的票制与票价
第二节 国内外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票制票价
第三节 城市轨道交通票款清分
思考题
第十四章 城市轨道交通补贴模式
第一节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财政补贴
第二节 城市轨道交通补贴模式
思考题
第十五章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
第一节 城市轨道交通经济特征与投融资模式
第二节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模式
第三节 国内外有关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及运营模式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 176)和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ISOTC 207)已于2015年9月15日正式发布了ISO 9000:2015、ISO 9001:2015和ISO 14001:2015标准,这是全球质量和环境管理界的一件大事。
2016年10月1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等同采用ISO 14001:2015标准,发布了GBT 24001 2016国家标准,并于同年12月30日正式批准等同采用ISO 9000和ISO 9001标准,发布了GBT 190002016和GBT 190012016国家标准。
为了适应组织面对日益多变的环境,以及相关方的诸多要求及其变化,2016版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均做了重大调整,以便各类组织适应变化的,动态的环境,通过有效和高效的过程控制,获得较好的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绩效和较好的经营结果。
2015版ISO 9000族标准较2008版ISO 9000族标准变化较大。ISO 9000:2015标准将原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整合为七项质量管理原则,包括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积极参与、过程方法、改进、循证决策、关系管理等,并在内容上进行了调整和丰富。ISO 9000:2015标准将术语和定义从2008版的84个扩容到138个术语和定义,并对部分术语的定义进行了修订或重写。
GBT 190012016ISO 9001:2015标准按照ISO Directive附录SL所确定的高级结构将标准结构调整为十章,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组织环境、领导作用、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改进等。其中,在GBT 190012016ISO 9001:2015标准在4.1章节中增加了理解组织及其环境,在4.2章节增加了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在6.1章节增加了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在7.1.6章节增加了组织的知识等,以便组织采用基于风险的思维模式应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
组织不仅需要满足顾客的当前的需求和期望,更要关注顾客未来的需求和期望,在变革中求得生存,在质量创新过程中求得发展,通过有效和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过程的运行,实现顾客所期待的产品和服务。
自2004版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标准发布至今,世界环境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全球化,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对环境问题严峻性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
在当今世界上,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环境问题已不再是某个国家和局部地区的事情。目前全球主要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破坏、水资源危机和海洋资源破坏、酸雨污染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关心的大问题。
GBT 240012016ISO 14001:2015标准按照ISO Directive附录SL所确定的高级结构将标准结构调整为十章,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组织环境、领导作用、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改进等。其中,在GBT 240012016ISO14001:2015标准4.1章节中增加了理解组织及其环境,在4.2章节增加了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在6.1章节增加了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以便组织应用基于风险的思维模式应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
GBT 240012016ISO 14001:2015标准共有术语33个,其中将2004版中的20个术语去掉7个,保留13个,并对保留的13个术语和定义的大部分做了修改,同时新增加术语20个。
GBT 240012016ISO 14001:2015标准采用的环境管理的系统方法可向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提供信息,通过下列途径以帮助获得长期成功,并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创建可选方案:
预防或减轻不利环境影响,以保护环境;
减轻环境状况对组织的潜在不利影响;
帮助组织履行合规义务;
提升环境绩效;
运用生命周期观点,控制或影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交付、消费和处置的方式,能够防止环境影响被无意地转移到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
实施环境友好的、且可巩固组织市场地位的可选方案,以获得财务和运营收益;
与有关的相关方沟通环境信息。
GBT 190012016ISO 9001:2015和GBT 240012016ISO 14001:2015标准倡导使用系统的方法管理其过程。客观上说,任何组织的管理体系都是由其相互关联且客观存在的过程所组成,其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均存在于组织实现其产品和服务的供应链过程或活动中,或其与过程网络有关的系统或区域之中。如果没有这些诸多过程的客观存在,则不可能实现组织的任何输出,包括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以及环境影响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改变。
有效地应用过程方法可以使组织在客观和真实地理解其所需过程的基础上,对其体系的过程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关系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组织整体绩效,包括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
如果脱离组织在供应链中的位置及其自身价值创造过程或其他相关过程进行形而上学的进行质量因素、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控制,对其组织而言,则失去其标准应用的本来意义。如果不彻底摒弃套着模板给企业咨询,照着模板去企业审核的陋习,其认证审核的道路也将会越走越窄,并最终为社会所不接受。
如果认证审核活动不能够有效促进受审核组织改善其预期输出结果和绩效,增强相关方满意,将彻底失去其认证的社会意义。
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的内涵,是有效应用标准的基础,也是有效实施审核的基础。为使广大读者能够较好地理解和应用GBT 190012016ISO 9001:2015和GBT 240012016ISO 14001:2015标准,通过将标准要求融入到组织的核心业务活动之中,提升组织的管理和经营绩效,同时,在进行内部或外部审核时,使审核员和内审员能够准确把握审核要点,促进其提升审核能力和水平,作者编写了《2016版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关注点》。
《2016版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关注点》基于组织(企业)质量和环境管理的应有需求,结合应用示例和图表,使用图解的方式对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核心要求进行详细解读,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和应用。
《2016版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关注点》从审核的视角,针对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新版标准核心要求,逐条说明了审核关注点,对提升审核员和内审员的审核能力和水平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在《2016版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关注点》附录部分,为便于组织进行管理体系整合,给出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该标准充分考虑GBT 190012016ISO 9001:2015和GBT 240012016ISO 14001:2015标准的要求, 适用于组织建立和保持满足要求的一体化的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
过程方法包括按照获证组织的管理方针和战略方向,对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进行系统的规定和管理,从而实现预期结果。
组织可通过采用 PDCA 循环以及始终基于风险的思维对过程和整个管理体系进行管理,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有机地融入到其获证组织的核心业务过程中进行控制,旨在有效利用机遇并防止发生不良结果。
附录过程方法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中的应用 系统讲解了过程方法在多体系审核过程中的应用。通过示例详细讲解了在审核过程中,依据GBT 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T 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等国家标准对受审核方组织所建立的管理体系及其所需过程,如何应用过程方法进行审核策划、编制审核计划,以及如何按照过程方法进行现场审核,旨为帮助审核员和内审员更加准确理解和有效应用过程方法,并将过程方法与审核实践的应用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审核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审核能力。
四川三峡认证有限公司钟劲松老师、兴原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舒宝平老师、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江苏有限公司石小平老师、北京世标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卫欣老师、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王新娣老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王春英和钱振兴老师、北京东方纵横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秦翠萍老师、方圆认证集团山东认证中心张凤兰老师、浙江全品认证有限公司吴修山老师、德世爱普认证(上海)有限公司石云峰、北京科瑞玖仟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高燕、邹勇老师等参与了本书的编写。
本书适用于审核员和各类组织的内审员,可作为审核员和内审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理工科大学质量或环境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北京科瑞玖仟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四川三峡认证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在此,谨向上述单位和为本教程编写提供帮助的老师表示衷心感谢。限于时间和作者的水平,有不当或错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任何有关的批评和建议,请致信bjkerui@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