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0.5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7.3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1.8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2.2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HK$
77.3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0.6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內容簡介: |
本书通过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文本解读,辨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内在的三重逻辑即批判逻辑、建构逻辑、超越逻辑,理清20世纪意识形态领域几大主要思潮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三重逻辑的内在关联,具体地、历史地再现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三重逻辑的生成历程、基本内涵与演进路向。明晰马克思本人的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进路,可为当代中国开展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自我批判、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方位提供学理依据。
|
關於作者: |
唐晓燕,女,1980年8月生,湖南溆浦人,法学博士。分别于2002、2006、2016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获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浙江省伦理学会理事。近年来从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主持浙江省规划课题3项、其他省级课题10余项,参与国家课题1项。在《社会主义研究》《浙江学刊》《学术交流》《思想理论教育》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
目錄:
|
绪 论 澄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被遮蔽的逻辑及其进路
第一章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萌生的双重背景
第一节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萌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 英国开启的工业革命浪潮冲击与德国滞后的工业革命影响
二 法国启蒙运动的浩大声势与德国启蒙运动的曲折隐现
三 法国大革命掀起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
第二节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萌生的思想史背景
一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Ideologie的思想谱系
二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Bewutseinsformen的思想谱系
三 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批判思想
四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批判
第二章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生成历程
第一节 意识形态襁褓束缚与批判定向阶段
一 康德-费希特哲学浪漫主义的理想主义
二 意识形态襁褓及初步反思
第二节 与意识形态决裂的开端及隐性批判阶段
一 现实的接触及与意识形态决裂的开端
二 对黑格尔国家观与费尔巴哈宗教观的批判
第三节 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初步形成阶段
一 意识形态方法论批判
二 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初步阐释
第四节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正式形成阶段:三重逻辑显现
一 批判逻辑:哲学视域内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
二 建构逻辑:唯物史观视域内对一般意识形态的定位
三 超越逻辑:跳出意识形态
第三章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批判逻辑的展开与深化
第一节 资产阶级政治意识形态的伦理批判
一 意识形态理解与批判的转向
二 资产阶级政治社会批判
三 资产阶级政治价值观批判
第二节 资产阶级经济意识形态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研究立场与方法批判
二 双重批判:拜物教性质与拜物教观念批判
第三节 批判逻辑在20世纪: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批判的得失
一 接续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逻辑
二 丰富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思想内容
三 意识形态批判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本质
第四章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建构逻辑的确立与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建构逻辑的隐性形态与初步阐释
一 建构逻辑:至关重要却未受重视的一重逻辑
二 建构逻辑的萌芽: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建构思想
三 恩格斯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建构逻辑的初步阐释
第二节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建构逻辑的接续发展
一 拉布里奥拉:意识形态的中性意义与功能论述
二 普列汉诺夫:意识形态建构意义的首次明晰
三 列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灌输论
第三节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建构逻辑的实践潜能
一 葛兰西:有机意识形态、有机知识分子与意识形态领导权
二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一般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第五章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超越逻辑及其当代论争
第一节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超越逻辑的思想内涵
一 超越意识形态的哲学批判
二 超越意识形态的政治社会学思想
三 超越意识形态的政治经济学论证
第二节 揭穿20世纪意识形态终结幻象
一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理论渊源
二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发展阶段
三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实质
第三节 20世纪文化意识形态论重新界定意识形态
一 威廉斯:以感觉结构超越意识形态
二 伊格尔顿:权力斗争在意义层面展开的方式
三 汤普森:意义服务于建立和支撑统治关系的方式
结 语 把握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逻辑进程的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索 引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前言
作为马克思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历来受到国内外学界的重视。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对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重心呈现出批判建构超越的演进路径,这一路径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在逻辑进路是一致的。在国内,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20余年的时间里,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呈现出研究视域从单一到多维,研究方法从回到马克思到理论观照现实,研究重心从批判逻辑到建构逻辑、超越逻辑的变动趋势。但总体而言,由于起步较晚,时至今日国内学界对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仍存在过度阐释批判逻辑的问题。意识形态往往被单纯理解为贬义词,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被单纯阐释为批判理论,以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根基被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遵从理论自身发展逻辑,顺应时代变迁趋势,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全面系统地阐释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内在的批判建构超越的逻辑进程,是一项追本溯源、去蔽存真的理论澄明工作,也是让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在当代语境下焕发生机的理论发展工作。
本书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源流做细致文本解读,辨明这一理论内在的三重逻辑即批判逻辑、建构逻辑、超越逻辑,厘清20世纪意识形态领域几大主要思潮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三重逻辑的内在关联,具体地、历史地再现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三重逻辑的生成历程、基本内涵与演进路向,证实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因上述三重逻辑的存在,不仅推动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达到了原则高度,也为意识形态建构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因子,更占据着意识形态超越理论的制高点。
本书主体内容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绪论澄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被遮蔽的逻辑及其进路。绪论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阐明选题的缘由、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第二部分综合分析并评述这一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三部分说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