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HK$
76.2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HK$
69.4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HK$
109.8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5.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HK$
50.4
|
編輯推薦: |
◆视角独特,通过庭园的外在之形,解读庭园的内在之心
◆切入点新颖,从园记入手,结合园主人的人生经历,探察造园初心
◆见解独到,对庭园空间营造与设计手法的分析十分深刻
◆全方位感受江南古典园林的空间魅力及园主人的心象风景
|
內容簡介: |
本书严选江南11个著名文人庭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狮子林、寄畅园、瘦西湖、个园、何园、豫园、芳华园。作者细致地梳理造园历史,讲述造园文人的故事及空间布局的精妙之处;重点体察园主人的造园初心及在庭园景观上的情感依托,如隐士思想、神仙思想、自胜之道等;通过庭园的外在之形,解读庭园的内在之心,让读者全方位感受江南古典园林的空间魅力及园主人的心象风景。
|
關於作者: |
中村苏人,原名中村守雄,1922年生于日本山梨县。主要从事外交工作,曾有8年在华工作经历,其间对中国园林产生浓厚兴趣,着眼于造园人的初心与庭园景观之间的关联,并以此为题进行深入研究。著有《梦窗疏石的庭园与人生》。
刘彤彤,1999年获得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获得日本大阪大学建筑工学博士学位。多年从事建筑设计和中国古典园林的教学、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典园林的儒学基因》,译著有《东京的美学》《设计之都东京》《住宅再生重获新生的欧美集合住宅》(合译)等。
|
目錄:
|
目录
第一章 苏州拙政园 024
第二章 苏州留园 057
第三章 苏州网师园 079
第四章 苏州沧浪亭 098
第五章 苏州狮子林 124
第六章 无锡寄畅园 143
第七章 清代扬州的庭园 160
第八章 上海豫园 187
附录 213
参考文献 226
后记 227
|
內容試閱:
|
前言 庭园之心
1977 年的春天,我在北京正处于百无聊赖的状态。当时,我对清末画僧虚谷的绘画很有兴趣,想去江南各地走走,看看他的画。在那期间, 带我参观苏州博物馆的画家提道,虚谷有几幅山水画取材于苏州的园 林。于是,我马上拜托他带我去那些庭园实地参观。这便是我与江南 庭园的初次接触。
当时我参观的沧浪亭、拙政园、狮子林等,无一不是名噪江南的文人园林。宋代的苏州是中国当时首屈一指的文化名城,文人竞相在此营 造庭园。这是江南文人园林的开始,文人庭园的情趣,与虚谷所绘的文人画一样,都是庭园主人的心象风景的表现,用更加中国化的表达就是 胸中丘壑的呈现。像我这样对文人绘画充满好奇的人,一下就被吸 引住了,之后又多次前往,最终成为江南庭园的忠实粉丝。
有一天,住在上海的一位前辈对我说:哟,又去看园林啦?中国 的庭园不就跟漫画一样嘛,刚开始还觉得挺有趣,多去几次就没有想看 的愿望了呀。当时,我把这些话当作对我的讽刺挖苦就搪塞过去了, 可是后来拜读了一位日本作家发表在周刊杂志上的文章,才发现这位前 辈的话其实代表了大部分外国人对中国庭园的认识。
这位作家对于 1978 年初次到访苏州庭园时的印象,是这样描述的: 这些庭园规模如此巨大,令人想象出园主人鼎盛时期的富强,但是,那种 2500 年古都本应具有的洗练、潇洒和精神却无迹可寻。 为什么本应具有的特质却无迹可寻呢?带着这一疑问,我请教了我的造园老师,他充满自信地回答我:庭园是具有生命的。山水随 季节而变化,生生不息、循环往复,还不时地被园主改造。这些文人捕捉到了庭园不断变化的特点,从庭园之景的变化中,读取到庭园原作者(主人)的初心,并以此为主题赋诗作画,发展为 游园会这种文人 雅士的活动。这是对中国传统庭园的看法。可是,如何才能从这些变幻莫测的庭园之景,去发现庭园之心呢?因为中国是文化的国度,山水之景和庭园建筑到处都有诗画相伴,园景都被赋予了文雅的名称。而且, 每次举行园游活动时,文人们都会赋诗作画、撰写园记。这些全部都是 园主胸中丘壑的写照,都在述说着庭园的历史故事。毕竟,山水之景的 )再生重获新生的欧美几何的教学和变迁,反映的是时代潮流的变化,即使这种读取造园初心的游戏变得更 加有趣,也不会对游戏本身造成影响。
然而,我从小成长在日本这样一个将初心和方针原则的不一致视为 罪恶的国家。中国庭园这种外在之形与内在之心背道而驰 的现象很快引起了我的关注,当时却不得其解。 法国文人达鲁库尔公爵曾经针对 18 世纪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庭园的 弊端作了如下的批评:法国人在庭园中摆放几何状的形体,英国人把 家安置在牧场中,中国人在窗前营造可怕的瀑布。这是当今三种造园恶习,如果不对其进行修正,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庭园之美。
受此文章的影响,涩泽龙彦先生这样论述道:众所周知,庭园大致可以分成建筑式庭园和风景式庭园两种类型,如果说造园术是在这两 种形式之间左右摇摆而不断进步,那么达鲁库尔公爵的那些批评,也许 是指如果其中一方走向极端,势必会产生相反的倾向。在某一方面存在着秩序和对称,其他方面则存在无序和不对称。也可以称之为几何学与 大自然的对立。(刊载于作品社刊《庭》)
诚然,在达鲁库尔公爵时期的欧洲,已经形成了被称为建筑式庭园极致的法式庭园,作为与它对立的相反趋势,风景式的英式庭园也已经 出现。因此,坦率地说,涩泽先生的语言是可以理解的;但针对中国庭 园的看法,我认为多少有些谬误。
达鲁库尔公爵时代的中国正值清朝的全盛时期,如果从公爵所说的 那时的庭园在窗前营造可怕的瀑布来揣测他的意图,那么,庭园中窗 象征身旁的建筑物,瀑布象征雄壮的自然风景,两种截然不同的异 质性要素极其接近且处于对峙。虽然可以想象这种异常的状况,但在欧 洲认为如果其中一方走向极端,势必会产生相反的倾向的庭园常识中, 这种情况却是不曾有过的。 这样一种中国特有的庭园恶习,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呢? 我是这样考虑的:在中国文人的心中,同时存在着权力和隐逸两种 相反的思想,就像汽车的加速器和刹车一样。例如,他们即使隐逸(不 同于日本的出家人)时也不会舍弃追求功名。如果真的舍弃了功名,世俗也不会承认他们是隐士,只会把他们当作社会的淘汰者。不得不说中 国文人所具有的二重思想的特殊性,在他们所造的庭园中也留下了浓重的烙印。
回顾中国庭园史,首先产生了反映最高统治者权力思想的宫苑,然 后孕育出扎根于隐逸思想的文人庭园,这两种迥异的风格,正如文人的 双重思想一样,并没有各自独立发展,而是并存、共生。其结果就像窗前的可怕瀑布那样,形成了其他国家看不到的、中国特有的庭园景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