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6.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7.4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3.4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7.3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HK$
89.4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本书首次提出了网络级管理架构的设计框架,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建设与运营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
內容簡介: |
本书梳理了典型轨道交通城市网络化发展历程,提炼出不同网络化发展阶段的判定指标与标准,有助于轨道交通运营主体判断所处阶段与运营需求,提前制定应对策略。同时围绕网络层级的管理对象、管理主体与管理方式,首次提出了网络级管理架构的设计框架,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建设与运营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
關於作者: |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国家一级协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为业务主管单位,同时接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的行业指导,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
目錄:
|
第一篇 绪论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基本思路
1.3 主要成果
第二篇 网络特征分析
2. 网络化发展趋势
2.1 城轨交通发展态势
2.2 网络化发展的问题
2.3 网络化管理的对策
3. 网络化发展历程
3.1 线路式发展阶段
3.2 网络化发展阶段
3.3 网络化管理要求
4. 网络化认识
4.1 网络化特性
4.2 网络化理念
4.3 网络化内涵
4.4 网络化管理模式
5. 网络化特征指标
5.1 网络化成型阶段特征指标
5.2 大客流网络阶段特征指标
第三篇 网络管理架构设计
6. 架构体系设计
6.1 框架设计
6.2 体系构成
6.3 功能定位
6.4 主要特征
7. 业务功能体系
7.1 体系构成
7.2 网络建设管理板块
7.3 网络运维管理板块
7.4 网络资源应用板块
7.5 网络基础支撑板块
8. 组织管理体系
8.1 体系构成
8.2 职能设置
9. 应用支撑体系
9.1 体系构成
9.2 自动化控制设备系统
9.3 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9.4 新技术应用
10. 协同运行机制
10.1 智能协同机制
10.2 规则协同机制
10.3 指令协同机制
10.4 会议协同机制
10.5 改善协同机制
11. 网络级管理工程项目实施
11.1 明确项目组成分类
11.2 确定立项研究内容
11.3 建立相关审批程序
结 束 语
附件
附件一:常规发展模式下的城轨交通不同发展阶段重点关注内容
附件二:典型城轨交通三条运营线路时期的运营特征表
附件三:典型城轨交通大客流网络时期的运营特征表
附件四:进入网络化成型阶段的城轨交通分析表
附件五:进入网络化成型阶段的城轨交通预判表
附件六:进入大客流网络阶段的城轨交通分析表
附件七:进入大客流网络阶段的城轨交通预判表
附件八:网络客流培育期分析
附件九:我国城轨交通网络化发展过程简析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我国城轨交通自1965年北京开工建设全国第一条地铁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先是缓缓起步,继而快速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得益于社会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化快速推进以及国家政策法规的规范与完善,城轨交通开始进入大规模快速发展阶段。到2017年末,全国开通运营城轨交通线路的城市34个,线路总数达到165条5033公里,预计2020年末运营线路将达7000公里左右。伴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城市由线成网、小网升中网、中网再扩成大网的网络化进程也随之加速。今年底止,我国城轨交通运营线路不少于3条的城市将达19个,上海、北京已建成600多公里的超大网络(巨网),远期将有一大批城市的城轨交通网络规模位于世界前列。可以说,网络化已成我国城轨交通重要的发展趋势。
网络化正在深刻影响着城轨交通的发展,丰富着城轨交通的内涵与功能。随着网络规模的持续扩大,城轨交通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关联程度更加紧密,从而更多地发挥着保障城市运行安全与社会秩序、促进区域开发与商业繁荣、传承城市文明与文化精神、宣扬社会公益与品牌价值等方面的作用。这使得城轨交通从单一的交通运输功能拓展成为综合的城市服务功能。城轨交通功能与属性的丰富和变化,要求从业者要立足网络化视角来重新认识和诠释城轨交通未来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同时,如何加快提升我国城轨交通管理软实力,推进从规模增长向品质提升的转型,一直是我国城轨交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通过深化网络化管理工作,可以进一步推动城轨交通管理方法更新、管理设施设备创新和中国城轨标准规范的建立健全。这对于促进我国城轨交通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逐步实现我国城轨交通的中国创造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网络化管理已是带有全局性、前瞻性且亟待需要推动研究解决的行业大事,涉及到几十个大城市的城轨交通规划、建设与运营,关乎到每个城市城轨交通网络效能的发挥和维保工程的科学安排。推进城轨网络化管理是一个长期、系统、渐进的过程,需要集合政府管理者、行业组织者、企业运营者的共同智慧与决心。鉴于此,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组织多家具有网络化发展经验的业主单位共同完成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顶层管理架构体系研究》。课题成果兼容并蓄,广泛吸纳了各地网络管理经验,提出了网络化管理架构体系框架和网络级管理工程项目的实施路径与要求,为全行业网络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意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顶层管理架构体系研究》一书基于课题研究成果,分析了我国城轨交通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和问题,厘清了网络化发展的内涵与特征,进而提出了网络化管理的理念、方法、标准以至架构体系,填补了我国城轨交通在网络化顶层管理方面的空白。希望本书能够成为我国城轨交通网络化探索的新起点,城轨业界同仁都能够认真阅读和思考本书的内容,各地在建设和运营城轨交通时能够积极借鉴本书的建议,从而不断推动城轨交通实现从由线不断叠加组合成网的传统线路式发展模式向在网络管理架构指导下由线逐步接入成网的网络化发展新模式的转变,为我国城轨交通管理软实力的快速提升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城轨交通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包叙定
2018年11月
场需求、机构竞争和技术进步,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长期来,传统金融比较多的关注大中企业业务,城市业务与机构业务,相比之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三农领域金融服务需求满足的问题,个人消费领域金融需求十分突出,需要有更广泛的金融供给主体和渠道来给以满足;从机构竞争看,在金融市场实际运行过程中,各金融机构的竞争十分激烈,尤其表现在市场一线上;从技术进步看,这一轮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和智能化为主线,多种新兴技术不断突破发展,如信息技术,就从早期的电子网络化发展到移动互联网化又向智能化等不断推进,可见,新金融的发展是符合金融创新规律的。
理解新金融的发展,需要紧紧抓住金融与信息技术发展相结合的这一主线,对此,可以从横向、纵向、立体三个维度来看。从横向看,信息可以分为基础信息、信贷信息、生产信息、交易信息、社交信息等等,从现在情况看,大致可以这样来看,基础信息是以发改系统管理为主,借贷信息是以中央银行为主管理,交易信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社交信息以腾讯为代表。能否形成,如何形成一个真实、及时、高效的全社会统一共享的信息信用体系既是十分重要的课题,也是发展的痛点;从纵向看,信息链条包括信息的采集,信息的运算储存、信息的整理、信息的应用、信息的传递等等,由此也看到新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很大的区别,它需要更强的统计、数理、计算机、法律等方面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与能力要求;从立体角度看,信息技术与金融的结合经过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果说第一个阶段是电子银行与网络金融包括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等,那么第二阶段就是以互联网金融包括电商小贷、第三方支付、众筹、互联网证券、互联网保险等为代表,现在又处在第三个阶段来临时期,就是以大数据金融、物联网金融、智能金融、区块链金融等代表,跨界交叉,溶合迭代,在产业链供应链等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在痛点与场景触发推动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新的发展成果。
新金融的兴起与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新金融与新经济、新贸易的结合,更是成为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现象,展示了新活力;不仅如此,新金融的兴起与发展,也极大地活跃了金融市场,当然,我们也需看到,金融的本质是信用、基础是信息,金融与不确定性和风险始终联系在一起,按照我的理解,金融的特点就可以概括为经营预期、经营杠杆、经营风险、经营退出(收回)。与此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对金融风险的认识应该是动态的,即使如巴塞尔委员会这样专门从事金融风险监管事务的专业委员会在一版又一版巴塞尔协议中,对金融风险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的,从最初的信用风险到第二版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到第三版强调流动性风险,就是最明显的证明,所以,新金融必须符合金融运行规律,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也不可缺少,只有把创新与风控结合起来,新金融才能持续发展。
作为一个新事物,在新金融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需要研讨,从现有对新金融的讨论现状看,也属刚起步的阶段,如何面对新金融发展的要求,让更多的人认识与理解新金融,并能理性对待新金融,做好新金融的实践,这一课题客观上就存在很大的迫切性。
这本《新金融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针对这一要求,试图回答这些问题而撰写的,是钱研究新经济系列研究的第二本成果。
此书从时间轴出发,通过记录分析金融专业人士的评述、相关龙头企业的成长,加上研究团队的思考研究,以金融创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线索,秉承以以研究创造价值的理念,立足于投资而做研究。作为行业发展的记录者和思考者、观点数据的提供者、资产配置的实践者,聚焦新经济新金融的崛起,专注新经济新金融带来的投资话题。
此书紧紧围绕新金融与金融创新展开,总结了我国金融创新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在金融创新的过去完成时,此书对财富管理这个老话题,从投资者这一新视角出发,梳理投资理财过程中的机会与风险,分析投资理财的关键要素,进而从需求角度解析当前金融创新的具体要求;在金融创新的现在进行时,此书对三轮金融创新的历史痛点、解决方案、遗留问题及新增问题进行了层层递进地总结整理,勾画出了金融大变革的蓝图。对于当前金融创新的参与各方,则比较了传统力量与新兴力量的各自禀赋和创新特色,并调研走访了业内的独角兽企业代表,从宏观到微观,详尽地展现了金融创新的当下现状;在金融创新的将来完成时,此书特邀圈内专业人士,散谈未来20年的金融与投资,阐述未来的经济增长、国计民生、以利率市场和股权市场为代表的金融市场发展等,以拓展思路。
此书的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是站在投资的角度探讨新金融问题,因此此书对于关心金融投资的出资人,可以从可触达的投资产品分类讨论收益的来源和风险的可能性;对于关心新经济发展、新金融行业发展的读者,有来自一线的行业动态,专业投资人士的思考和分析;而持续从事新兴行业投资性分析,新鲜的行业数据和现象,对于希望了解新经济新金融结构调整的读者,也是深入浅出的读物。
祝贺这个均有十年以上金融投资和研究经历人员组成的核心研究团队完成此书撰写并出版,祝愿作者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2018.8于浙大求是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