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HK$
77.3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HK$
78.2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HK$
77.3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HK$
143.4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99.7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4.6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33.8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2.2
|
編輯推薦: |
1.在此之前,中国学术界对《红楼梦》在德国的传播与翻译多是从学术史
角度进行初步的勾勒,德国学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也缺乏系统梳理。 作者*次依据德文资料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详细梳理。 因此,本书的研究将丰富德国红学研究的成果,有助于中国红学及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
2.使用了大量的德文*手资料,许多德文资料都是首次被发现和使用,为中国学者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厚的资料来源。
3.将《红楼梦》德文编译、库恩的节译本和史华慈的全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对中外学者对库恩译本的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彼此的联系与不同,并得出自己的结论,为《红楼梦》德译本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4.研究跨越国际汉学红学比较文学 译介学 中国文学等多学科,是一种跨学科研究。
|
內容簡介: |
本书的*亮点是作者用大量实地搜集的*手德文资料,研究了前人学者较少涉猎的《红楼梦》前80回德文译本的译者史华慈及其译作,采访了史华慈关于德文节译本的看法,探讨了史华慈中国文学作品翻译的具体特色和问题,并进一步将《红楼梦》德文全译本和节译本进行比较,详细、具体地梳理了《红楼梦》德文译本的发展过程,填补了德文《红楼梦》翻译研究的空白,拓宽了中德文学比较研究的视野。
|
目錄:
|
绪 论 十年成一书 1
第一章 《红楼梦》在德国的流播( 18920 10) 9
第一节 《红楼梦》在 19 世纪德国的译介 11
第二节 《红楼梦》在 20 世纪德国的译介 22
第三节 《红楼梦》在21世纪德国的译介 42
第二章 《红楼梦》的德文翻译 50
第一节 从文化角度研究翻译 53
第二节 昙花一现的编译 56
第三节 褒贬不一的节译 65
第四节 待人评说的全译 87
第三章 德文译本比较研究例释 139
第一节 诗词翻译比较研究 141
第二节 人名翻译研究 155
第三节 翻译中的注释研究 161
第四节 拼音方案的优劣 164
第五节 忌讳词的翻译 170
第六节 三种译本比较 176
第四章 关于《红楼梦》的德文博士论文 181
第一节 陈铨:《德语中的中国文学》 182
第二节 海因里希埃格特:《〈红楼梦〉的产生历史》 184
第三节 常朋:《中国小说的欧洲化和现代化库恩(18841961)译作
研究》 185
第四节 姚彤:《文学的多样性:歌德的〈亲和力〉与曹雪芹、高鹗的中
国古典小说〈红楼梦〉比较研究》 187
参考书目 190
附 录 201
附录 1 十年心血译红楼 201
附录 2 德国红学今昔谈 211
附录 3 我对德译本《红楼梦》的几点看法 216
附录 4 《红楼梦》德译书名推敲 222
附录 5 德国柏林国立图书馆《红楼梦》藏本揭秘 227
附录 6 史华慈作品详表 239
附录 7 珍贵书影 244
主要西文人名译名索引(以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247
主要西文人名译名索引(以外文字母顺序排列) 252
后 记 257
|
內容試閱:
|
写在前面的话
本书将针对《红楼梦》在德国的传播与翻译展开论述。 在正式进入论题之前,需要先弄清楚两个问题:《红楼梦》是一本怎样的书?
德国是否有《红楼梦》研究(红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等。 从曾祖父起,他家三代世袭江宁织造一职60年,后来家庭衰败,曹雪芹饱尝了人生的辛酸。 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十年里,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工作,死后留下《红楼梦》前80回的书稿。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和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人们称《红楼梦》蕴含着一个时代的历史,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现存120回《红楼梦》中的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红楼梦》的版本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80回抄本系统,题名《石头记》,大都附有脂砚斋评语,又名脂本系统。 《红楼梦》最初以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 抄本距曹雪芹写作年代较近,所以接近原稿。 另一个是120回本系统,即程高本,有所增删。 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高鹗首次以活字本排印120回的《红楼梦》,此后全国各地竞相翻刻程高本,《红楼梦》得到普及。① 作为一部文化经典,《红楼梦》有恒久的魅力,感染着古今中外的读者。 戴维霍克思(David Hawks 19232009)说:我认为,所有翻译《红楼梦》的人都是首先被它的魅力所感染,然后才着手翻译它的,祈望能把他们所感受到的小说的魅力传达一些给别人。①约翰闵福德(John Minford,1946) 也直言:无论是霍克斯(思)还是我本人在着手这项工作时,并非把它作为学术活动,而是出于对原作本身的热爱之情。②
关于这本书,只是中国人就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冯其庸认为《红楼梦》是世界上最好的小说③。 郑振铎则认为《红楼梦》的什么金呀,玉呀,和尚,道士呀,尚未能脱尽一切旧套④。 姚奠中直言:我不喜欢《红楼梦》,尽管它是中国文学以至世界文学名著。 原因是和巴金同志的《家》 《春》 《秋》一样,老是那些家庭琐屑读下去总觉得有点气闷。⑤德国人需要借助翻译才能读懂《红楼梦》。 德国读者对《红楼梦》的理解不可能不依赖德文翻译。 全世界没有统一的语言,人们要想阅读一些自己所掌握的语言之外的文学作品,也只有借助翻译。 事实上,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不仅是原作的读者,而且还是原作生命的延伸形式译作的作者。 译者通过自己对原作的理解,对原作进行再创造,他不仅是文学传播中的接受者,同时还是输出者,他的作用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读者。⑥《红楼梦》在德国的流传,再次印证了翻译家的重要性。 在2007年由史华慈(Rainer Schwarz ,1946 )翻译的《红楼梦》全译本出版之前,德文译本只有库恩的节译本。 这个节译本是德国化的《红楼梦》,和《红楼梦》中文原著相比,内容不全,而且存在不少错误。 从这个节译本中,德国人读到的《红楼梦》是一部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小说。 就是这样一个德文节译本,自1932年出版以来,被重印和再版20余次,累计发行量达到10万册以上,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德国读者对《红楼梦》的喜爱。 史华慈的《红楼梦》德文全译本努力呈现中文《红楼梦》的原貌,想让德国读者看到一部真正的《红楼梦》。 可惜因小说出版时间尚短,暂时无法搜集到德国读者关于这部译本的反馈情况。
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在中国被称为红学。 它随《红楼梦》的流传而产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红学类似英国对莎士比亚的研究、法国对巴尔扎克的研究、俄国对托尔斯泰的研究、德国对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的研究。 中国红学又分为旧红学与新红学。 所谓旧红学,指的是五四时期以前,有关《红楼梦》的评点、评论、题咏、索隐、考证,比较重要的流派是评点派和索隐派。评点派主要采用圈点、加评语等形式,对120回本《红楼梦》进行评点。 索隐派主要是用历史上或传闻中的人和事,去比附《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故事。 《红楼梦》学术地位的确立,当归功于20世纪20年代新红学的创建。 新红学指以胡适为代表的考证派。 考证派注重搜集有关《红楼梦》作者家世、生平的史料和对版本的考订。 重要著作繁多,除了胡适的《红楼梦考证》 之外,还有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等。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对《红楼梦》的作者、版本等问题作了有益的考证,对旧红学的谬误进行批判,考证出了《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是曹寅之孙,《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红楼梦》后40回是高鹗所补。 胡适虽然遭受批判,但这些观点却普遍被人接受。 从此以后,中国对《红楼梦》的研究,基本上就是沿着胡适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进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