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1.8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2.2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0.6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68.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99.7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HK$
88.5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2.7
|
編輯推薦: |
本书经过长期酝酿,专家指教,形成了多元整合,目标优化,相关拓展的编写体系。
|
內容簡介: |
本书创立了多元整合,目标优化,相关拓展的中学语文教材编写体系,突出横向比较,纵向挖掘,多维一体的教学方略,渗透教法、学法,引领对话、交流,并具有母本创生性特点。其建立的大餐模式,将学大于教固化为一种常态,使自主学习和补偿性教育得到充分的体现。一主题,多话题的单元内部版块和课文多维架构,为课堂教学改革,尤其是同课异构提供了凭借和更多的路径。诗文和格言的选配,以及自选诗文和文言文的宽行设计等,形成了本书独有的特色。
|
關於作者: |
牛继华(1958 ),中学语文教师,从教43年,先后在《中国教育学刊》《中小学管理》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30多篇,主持或参与省市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多项课题,其研究成果获江苏省第二届、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有专著《问之路主问教学法》(辽宁教育出版社,2011) 问世,并获江苏省连云港市十一五教科研成果(专著类) 特别奖。由该成果引申的主问生态课堂和初级中学母本语文两项课题,均获准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初级中学母本语文》历时十余载,笔者大胆探索,潜心实验,以新理念、大视角,聚焦语文教材,探索改革方向。
|
目錄:
|
目录
第一单元
日记二则
新闻两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廖文根
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我的老师魏巍
我的母亲邹韬奋
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
赵普《宋史》
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学习指导
一、学会从新闻中获取信息
二、怎样读报
三、散文与新闻及散文式新闻
习作指南
一、怎样写新闻稿
二、怎样选取人物的生活片断
三、细节描写与体察生活
表达与交际
学会说点废话语言交际的艺术
单元达标
单元重点语汇
第二单元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周定舫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孙世恺
生物的睡眠 林续中
台湾蝴蝶甲天下丛培香
松鼠法布丰
活板宋沈括
读书积累思索王维堤
学习指导
一、怎样读书
二、读书卡片的制作
三、什么是说明文
习作指南
一、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二、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三、学会使用多种说明方法
表达与交际
选择话题
单元达标
单元重点语汇
第三单元
最后一课法都德
儿子的肖像画
七根火柴王愿坚
小橘灯冰心
分马周立波
夜走灵官峡杜鹏程
驿路梨花彭荆风
一个女市长的遗愿彭达
学习指导
一、声音洪亮字正腔圆
二、停顿适当突出重音
三、抑扬顿挫创造情境
习作指南
一、小中见大透视生活
二、侧面描写
三、详写和略写
四、文似看山不喜平
表达与交际
正确使用体态语
单元达标
单元重点语汇
第四单元
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海伦凯勒
愚公移山《列子》
为学清彭端淑
谈骨气吴晗
悲莫大于心死刘征
雨果的信谴责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法雨果
学习指导
一、语文工具书读写好帮手
二、怎样读议论文
习作指南
一、发表你的看法提出自己的主张
二、学会用事例论证
三、写好议事的文章
表达与交际
说话要准确
单元达标
单元重点语汇
诗文目录
名言索引
单元知识及短文目录
参考答案
附录一汉语拼音方案
附录二假期阅读书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处在信息时代,评价一个文本重要的一项,是看它承载信息量的多少,看它传递的主信息和相关信息的关联程度,看它是否有利于读者从中去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从广义上说,教材也属于文本。这里就本书的编写,谈谈我对现行教材的一些认识和思考,并以之为序引。
一、关于汉语知识等问题
汉语知识和语法修辞是语文教学无法回避的一道门槛,必须有所提及,并要使学生有所接触,有所了解。我无法想象,不涉猎汉语知识和语法修辞,能不能算是基础性的系统的语文学习,能不能真正把语文学好,进而对外语学习是否会有所影响。现行的一些语文教材对此予以淡化,有的以列表形式附于书后,有的近乎略而不提。淡化以什么为标准呢?是肤浅的涉猎,还是蜻蜓点水式的做出一点样子给人看?我个人觉得,即便是抛开我们自己的语言不说,也不能让它落后于外语的学习。这应该是一个最起码的标准。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不懂得汉语知识和语法修辞,不能够用其指导外语学习,反而使得外语学习成为了我们的先导,引领我们的母语学习,这不是本末倒置吗?现在就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怪现象(好在现行的部编语文教材,开始拨乱反正,又将语法、修辞作为一项知识,编入课本,呈现给学生。但逻辑知识是否也会有所渗透,还未见端倪;引领学生对思维的了解和认识,还是个未知数)。结果是外语教学讲语法,讲修辞,讲语言知识,我们母语学习反倒不讲了,或者说不怎么讲了。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作为学生的一般性学习,我们不需要大讲特讲汉语知识和语法修辞,
但我们不能回避,更不能将其作为一种另类知识留给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浏览。我们知道,外语的翻译(也包括文言的翻译) 需要一定的语言素养,需要懂得一定的语法规则和修辞常识并加以应用,否则是很难做好的。汉语知识和语法修辞作为常识,我们必须让学生有所涉猎,有所学习,甚至需要较为系统、规范的涉猎和学习。进而使语法、修辞成为一种语言自觉,成为说话、写文章的一种遵循和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扎实地学好母语,并有助于外语的学习。对此怀有偏见,闪烁其词,却又避让不及,犹抱琵琶半遮面,表现出娇羞之态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繁难,我们可以简化;庞大,我们可以缩减;凌乱,我们可以做些理顺。要淡化,也必须有一个施行的标准,决不能随意为之。《初级中学母本语文》(以下简称《母本语文》) 没有回避汉语知识等微学术问题,着眼于语言的连锁式整体建构,从语言的相关性和母语的主导性出发,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例如,学生对生活语汇的学习和感悟,不仅增加了他们对语词的感性认识,使其对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修饰语、双声、叠韵、成语、俗语等有了更好的接触,也为系统学习汉语知识和语法修辞奠定了基础。学生在关注语言现象的同时,又丰富了词汇积累和人文情感,为其理解课文、记忆课文、交流研讨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我们对于生活语汇的选定,不限于难易、生熟、深浅,不避重复,注重关联性、拓展性和人文性,切近生活,所以较好地容纳了语言现象和知识要点,起到了强化、引领的作用。
...........
五、教与学的关系
我们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改革最受关注的就是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传统教学,公认的就是教大于学,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到学生那里变少了,即教与学不具有同步对等的关系。老师辛辛苦苦教了一节课,学生所得甚少,令其大失所望;老师苦口婆心,反反复复讲了几遍,效果却不甚理想。究其原因,通常认为,既有教者自身的教法等问题,也有来自学生的诸多因素,却很少有人关注过教材,提出过质疑。我们倡导高效课堂,就是为了减少知识流失,增加学生的知识所得,放大教师的劳动成果。一般课堂教学改革也是着眼于此,但却总难突破瓶颈。《母本语文》改变传统教材模式,从学生出发,创造了学大于教的情境与条件,学生课堂上跟随老师学习时的遗失,会在其自主学习中得到些补偿,甚至还会有更多的收获。《母本语文》提供的大餐 模式,很好地解决了教大于学这一难题,由于课本与读本整合为一,既方便学生阅读,又凸显情境,不仅增加了阅读量,也会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质的提升。同时,《母本语文》还具有多本合一、一本多用的特点,不仅可教、可读、可研,还可以作为工具书来查阅,这就增加了学的权重。尤其在教的方面,《母本语文》非常适合开展同课异构等教学研究,既可以多角度切入,也可以自由拓展,自由组合。或者引领学生参与其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或者根据教学需要,改变原有套路,提炼问题,究其一点,全力突破;或者对课文与诗文重新配布,变客为主,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教学设计。海阔天高,在这里教学可以最具个性化,并得到最大优化。据有关资料介绍,欧美教材普遍容量较大,内容偏多,这也许正是着眼于教与学的关系的一种考虑吧。教材编得不够宽泛,紧巴巴的,真正的教学深入和探究也就无从谈起。做马甲的布料,怎能裁得出一件得体的长衫呢。《母本语文》秉持教材做加法(增大容量),教师做减法(重新选定课文,做到精选、精讲、精练),学生做乘法(拓展延伸、深度整合、比较探究),考试做除法(重点检测、调和配比) 的理念,以综合、开放、创新的模式大胆呈现,不仅可以解决教大于学的低效问题,还将有力促进地方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使得教学研究更接地气,更有人气,全方位地引领教学,指导教学,服务教学。一般认为,语文教学有三个维度,一是打牢基础,二是拓展阅读,三是引领探究。这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最基本的途径。《母本语文》整合了这三个维度,并将其做大、做强,使学大于教不只是
停留在理念上,而是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
六、打造语文教材的大餐模式
语文学习是一种领悟性学习。它不仅需要记忆和理解,还需要重复认知,通过再学习,再感触,获得新的知识,新的感悟。一篇优秀文章,一本好书,可以读一辈子,学一辈子,领悟一辈子;一个文学人物,可以成为一个偶像,和自己交流一辈子;一首诗词,可以成为座右铭,伴随自己一生的情感。今天学了,读了,一年后可以再读,再学;小时候读过,老了还可以找出来温故而知新,会有不同的收获。所以,在一定的意义上说,语文学习并无深浅之说,只要不是纯记忆的东西,读一遍,再看一遍,往往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获得。专家也可以读儿歌、童谣,成年人也依然可以从孩子的课文中受到启迪,成就梦想。小学生也可以读唐诗、宋词,可以背诵优秀的经典篇章,懵懂也无大碍,先背下来,日后再慢慢理会,先前的私塾先生就是这么教学生的,也教出了名家、伟人,有的还人才辈出呐,你能说这种教学完全不好?必须彻底革除?这也是学习语文的一条有效途径。理科学习,一般要理解先于记忆,而语文等文科的学习,则可以先记忆,后理解。就像牛羊先把草料吃进去,
再反刍,再慢慢嚼。前者由理解到记忆再到运用,后者不仅可以这样,还可以由记忆到理解再到运用,路子要宽泛得多。有人过于强调语文学习的理解,尤其在启蒙阶段,把它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普遍规律来认识,来推广,是不对的。对于基础教育的语文学习来说,不理解或不完全理解,也可以先记忆。语文学习应该是孩子们泛认知的过程,是孩子们博览群书,不求甚解的过程。他们没有相应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他们的认知就存在局限,他们也不可能对语文教学的形象性有全面的、深刻的解读。与其强加给孩子们,还不如给他们留下更多一点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顺应自己的认知能力去浏览,去欣赏,去各取所需,多一点自己的积累和以后感悟的储备,哪怕他们只是将其装进记忆的口袋,封存起来了,也会有他们打开,取出来,欣赏、品味的那一天。课本主要是编给孩子们用的,把注释做得详尽些,并适当做出必要的关联和引领,就会便于他们的阅读和理解,哪怕是有些重复,权当复
习,也无不可。《母本语文》创立了语文教材的大餐模式,广选博收,既不过于拘泥深浅,也不过于讲究新旧知识的更迭或避开老生常谈的赘言,而是强调其内在的关联性。课文与诗文、格言等,互为印证,相得益彰。同时,在编排和版面设计上,使用A4大开本。这在以往似乎也是没有过的。我觉得,教材以大开本为宜,这样既可以丰富版面,又便于学生读记,还可以将其与一般的书区别开来,形成学校教育的一个特色。可能有人觉得这种大餐模式,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其实课本大小,与课业负担并无内在关系,简化考试才是关键。课本,就是学生学习的簿本,它的大小,决定的是承载的信息和知识含量的多少,考深考浅,考难考易,考多考少,则取决于考试命题的方式,与课本大小以及薄厚没有太大关系,甚至可以说没有关系。《母本语文》扩大了张页的信息量,其中有教学之外
的东西,教师可以不讲,考试可以不考,有的可以少讲,或略加提及,做出引领。这些教学之外的知识,或不甚相关的知识,是留给学生们学习的、浏览的,对他们来说,也可以不作要求,是不一定要弄懂和学会的内容,这些知识作为赏读、趣读、加餐读、拓展读、延伸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是一种整合式的引领。依照我们现行的教学范式,《母本语文》上的每一篇课文的编排,都整合了相关知识,要做到全面精耕细作,完成其所谓的教学任务,在规定的学时内,任何一位教学高手都是无法完成的。既然是大餐,就不是让你一顿吃光,给学生留下一点悬念和不解,就可能增加日后的似曾相识,品出一点愁滋味,这有什么不好呢?既然是大餐,就要调出众人的口味,更何况这里还有自助餐(自选诗文等) 呢,你如何能做到教得毫无遗漏,面面俱到?既然是大餐,学生就会各取所需,不一而足,个性化学习也就彰显出来了,个性化教学的空间
也就拓展出来了,这不就是我们教育、教学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境界吗?有所教有所不教,此乃真教也;以教促学,教而使学,此乃会教也。真教会教兼备,此乃教之佳境者也。
语文是思想的载体,文化的品牌,担负着传承与交流的重任。语文教材必须肩负起这样的一种使命。《母本语文》的大餐模式是围绕课文主题,对其思想与文化所作的阐释和梳理,汇聚、凝结了精华,徜徉其中,如临胜境。正可谓:风光旖旎佳绝处,薄雾轻烟惹人猜。美景扑怀难避让,满目青翠入眼来。
明确了《母本语文》的大餐模式,之后就是对学生的测试问题。这也是关键之所在。测试(非选拔性考试) 作为检查、督促的一种教学手段,无非是向教者反馈信息,使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促使学生调整自己,更加努力学习。这样的测试应当是对教学目标的一种确认,同时也应该侧重于对知识面的考查。没有广度,就不会有深度。一个人从学知识到做学问,必须走过一个由博到精的过程。人的年龄特点决定,学生正处在一个读书的黄金期,还没有到做学问的年龄,所以他们的学习,应该以广知博学为主,去积累各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重点检测,调和配比,点面结合,是《母本语文》测试的原则,会起到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
《母本语文》是我人生的又一份献礼,也可以说是《问之路主问教学法》的一根肋骨所化,兑现了当年的一个承诺,我感到一丝释然。然而它又有诸多的怪异之处,在人们的眼里会有些与众不同,这又让我多了几分担心和忧虑,于是再拿起笔来,写下了上面的一些话,释然已经变成了释放,究竟如何,还是让时间来说话吧。我期待着语文教育能有一场真正的革命。
对于我自己,很想借用爱迪生的一段话来做些表白:如果我曾经或多或少地激励了一些人的努力,我们的工作曾经或多或少地拓展了人类的理解范围,因而给这个世界增添了一分欢乐,那我也就感到满足了。倘能获得这样的一点满足,我也就满怀欣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