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HK$
55.8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4.9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HK$
98.6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77.3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HK$
77.3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HK$
80.6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HK$
109.8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HK$
109.8
|
編輯推薦: |
散文精品,名家力推。巴金点评:人归人,文章还是好文章。胡适赞誉:到现在还值得一看的,只有周作人的东西了。
全新修订,精心审校。著名出版家、学者,新中国成立后周作人文集出版方面开创者锺叔河先生悉力新修,三十年积淀一朝落地。
岳麓出版,一脉相承。立足八十年代岳麓旧版,打造阅读品牌。
内容丰赡,屡读屡新。书中既有冷静的社会观察,也有细微的生活体验,更有别致的读书札记,周作人见识之广博堪称行走的百科全书。
装帧大方,设计宜人。装帧采用裸背锁线,搭配进口轻型纸张,随手翻阅,手感舒适,原木清香。质感与轻便并存,小巧书型与疏朗版面赋予纸质阅读优质体验。单本利捧读,系列宜收藏,实乃研读周作人作品不可多得的选择。
|
內容簡介: |
《艺术与生活》是周作人*的长篇的论文集,收文二十一篇,主要包括作者有关文艺与人生的意见,反映出作者作为五四时期思想家和文学理论家的面貌。其中《人的文学》被胡适称作当时关于改革文学内容的一篇*重要的宣言,知堂先生基于此篇构筑了一个完整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系,由此出发着力宣传了日本的新村运动,对于儿童教育、国民信仰等问题也多有涉及。
|
關於作者: |
周作人(18851967),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散文的开创者与倡导者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多种及译作、文学史料集多种。
锺叔河,1931年生,湖南平江人,著名出版家、学者、散文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著作有《走向世界近代知识分子考察两方的历史》《从东方到西方》《念楼集》《天窗》《钟叔河散文》《念楼学短》《学其短》等。
|
目錄:
|
《艺术与生活》
目录
自序
平民的文学
人的文学
新文学的要求
儿童的文学
圣书与中国文学
中国戏剧的三条路
国语改造的意见
国语文学谈
文学上的俄国与中国
欧洲古代文学上的妇女观
勃来克的诗
日本的诗歌
日本的小诗
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
论左拉
陀思妥也夫斯奇之小说
俄国革命之哲学的基础
日本的新村
新村的理想与实际
访日本新村记
游日本杂感
|
內容試閱:
|
自序
一
这一本书是我近十年来的论文集,自一九一七至一九二六年间所作,共二十篇,文章比较地长,态度也比较地正经,我对于文艺与人生的意见大抵在这里边了,所以就题名曰《艺术与生活》。
这里边的文章与思想都是没有成熟的,似乎没有重印出来给人家看的价值,但是我看这也不妨。因为我们印书的目的并不在宣传,去教训说服人,只是想把自己的意思说给人听,无论偏激也好浅薄也好,人家看了知道这大略是怎么一个人,那就够了。至于成熟那自然是好事,不过不可强求,也似乎不是很可羡慕的东西,成熟就是止境,至少也离止境不远。我如有一点对于人生之爱好,那即是她的永远的流转;到得一个人官能迟钝①,希望打住的时候,大悲的死就来救他脱离此苦,这又是我所有对于死的一点好感。
这集里所表示的,可以说是我今日之前的对于艺术与生活的意见之一部分,至于后来怎样,我可不能知道。但是,总该有点不同罢。其实这在过去也已经可以看出一点来了,如集中一九二四年以后所写的三篇,与以前的论文便略有不同,照我自己想起来,即梦想家与传道者的气味渐渐地有点淡薄下去了。
一个人在某一时期大抵要成为理想派,对于文艺与人生抱着一种什么主义。我以前是梦想过乌托邦的,对于新村有极大的憧憬,在文学上也就有些相当的主张。我至今还是尊敬日本新村的朋友,但觉得这种生活在满足自己的趣味之外恐怕没有多大的觉世的效力,人道主义的文学也正是如此,虽然满足自己的趣味,这便已尽有意思,足为经营这些生活或艺术的理由。以前我所爱好的艺术与生活之某种相,现在我大抵仍是爱好,不过目的稍有转移,以前我似乎多喜欢那边所隐现的主义,现在所爱的乃是在那艺术与生活自身罢了。
此外我也还写些小文章,内容也多是关系这些事情的,只是都是小篇,可以算是别一部类,在现今这种心情之下,长篇大约是不想写了,所以说这本书是我唯一的长篇的论文集亦未始不可。我以后想只作随笔了。集中有三篇是翻译,但我相信翻译是半创作,也能表示译者的个性,因为真的翻译之制作动机应当完全由于译者与作者之共鸣,所以我就把译文也收入集中,不别列为附录了。
一九二六年八月十日,于北京城西北隅,听着城外的炮声记。
二
这是四年前所编,由陈芝寿先生经手,交群益书社刊行的书,前日得书社来信,说不久即将出版,序文寄在陈先生处,而陈先生于上月作古,无从寻觅,嘱为重钞寄去,因此将登在《语丝》九十三期上的序撕下一页寄给书社,不禁想添写几句话在这后面。
四年前所编的书现在将出版,而经手的陈先生乃已作古,这很引起我的感叹。我与陈先生虽不曾见过面,但自从《新青年》以后便已知道他,通过好许多次信,我的不成气候的译著《域外小说集》和这本文集都承他不弃应允刊行,更是我所感激的。现在这书正将出版而陈先生已不及见,未免令我感得一种寂寞。不过我所觉得更可感叹的或者倒还是在我自己。我在原序上说此后想不写长篇,只拟作随笔,当时有上海的朋友痛加谴责,以为倚老卖老,其实这是实情,是没有办法的事。我本来是无信仰的,不过以前还凭了少年的客气,有时候要高谈阔论地讲话,亦无非是自骗自罢了。近几年来却有了进步,知道自己的真相,由信仰而归于怀疑,这是我的转变方向了。不过我并不倚老卖老地消极,我还是很虚心地想多知道一点事情,无论这是关于生活或艺术以至微末到如河水鬼这类东西。我现在没有什么要宣传,我只要听要知道。但是,以前这么主张过,却也未始不可让人家知道,反正是随便看看,说得对不对也没有多大关系罢。
民国十九年十月三十日,岂明于北平苦雨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