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HK$
44.6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4.2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4.7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2.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內容簡介: |
从客观和主观的双重维度,呈现社会分层流动研究中一系列量化研究的重要发现。以阶级阶层结构、职业地位测量、社会流动率为代表的分析工具是对现实社会分层与不平等状况展开的客观描绘和测量,而阶级阶层意识、分配公平感、群体冲突感、流动的影响等主观维度则涉及公众在不平等结果、意义上的感知与判断,旨在揭示客观社会变迁和社会分化在人们主观认知及价值观上的反映。无论是从学理还是政策实践层面而言,均应注重对客观结构分化与主观认知两方面的研究,使两种研究取向相得益彰、互补互鉴,以获得对于不平等问题更为全面的认识。
|
關於作者: |
秦广强 山东聊城人,1985年生,2012年7月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在《社会学研究》、《社会》、《人大学报》、《国外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及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有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出版著作(含合著)2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纵向课题、横向委托课题、校级课题多项。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分层与流动。
|
目錄:
|
第一章 社会分层研究中的多维视角与多元范式
第一节 阶级、地位与职业:相对边界
第二节 阶级、地位与职业:内在关联
第三节 分层视角的多维分类与综合框架
第四节 分层研究的多元理论范式
第五节 多元范式的理解认知与学术取向
第二章 阶级分析的理论传统与经验测量
第一节 古典阶级理论:马克思与韦伯
第二节 当代阶级理论及阶级结构测量
第三节 阶级的后果与影响
第三章 新韦伯主义阶级框架:起源与演变、操作与理论
第一节 EGP图式的起源与演变
第二节 EGP图式的理论基础:演变及其论争
第三节 EGP图式理论基础的最终完善
第四节 延伸思考及EGP图式的中国化
第四章 转型社会中的阶层结构与阶级分析
第一节 市场转型与阶层结构变迁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阶层结构:几个典型框架
第三节 权威阶层分类框架基于工作状况与组织权威
第四节 阶级分析范式转换:问题与反思
第五章 中国中产阶层的异质性与动态变迁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中产阶层的多元构成及其生成路径
第三节 中产阶层异质性与变异性的表征:阶层形成的逻辑
第四节 中产阶层群体的异质性与变异性:经验分析
第五节 小结与思考
第六章 工作组织中职业晋升的性别不平等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数据、变量与方法
第四节 数据分析结果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科学界项目资源分配中的分层
第一节 科学界的分层:研究回顾
第二节 分析模型、数据及变量
第三节 多层模型及其分析结果
第四节 小结与政策启示
第八章 主观社会分层研究:意义与议题
第一节 主观社会分层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主观社会分层研究的核心议题
第九章 分配观念:理论解释与经验现实
第一节 分配观念相关理论解释
第二节 分配观念经验现实
第三节 群体与区域差异
第四节 小结与启示
第十章 阶层意识与地位认同
第一节 主观地位认同状况
第二节 理论解释
第三节 中产认同为何明显不足?
第十一章 社会流动的主观影响与后果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回顾
第二节 研究设计、数据与分析模型
第三节 研究发现:代际流动对行为态度的影响
第四节 代际流动与外群体偏见
|
內容試閱:
|
前言
当代社会分层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伦斯基(G.E.Lenski)曾将这一领域涉及的议题归纳为两个基本方面:谁得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得到?(伦斯基,1988:2)这一简洁表述概括性地指出了分层研究的核心问题:描述有价值的社会资源在群体中不平等分配的轮廓和状况,并详细解释这种状况得以产生和维持的原因及过程。如果说基于一定标准对现实社会分层与不平等状况进行的描绘、测量与解释是一种客观不平等研究维度的话,那么人们对于不平等状况的态度认知与价值判断则属于主观维度。后者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前者的延伸和扩展,因为它不仅体现着社会结构位置的占据者对于社会不平等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感知,还涉及社会结构如何分化才合理、社会资源如何分配才公平的价值性判断。
任何一个社会不仅具有特定的客观结构与发展形势,也有自身独特的社会心态、精神风气与情绪律动(成伯清,2009)。正如不了解客观的结构分化和不平等背景就不能理解民众情绪和心态一样,忽略主观倾向和心理要素在社会问题、社会变迁中的建构及推动作用,也不能完整地理解社会现实。
当前,以阶级阶层框架、基尼系数、职业地位测量、社会流动率为代表的不平等研究,是对社会结构分化、财富均等分配、社会流动性与开放性、社会紧张程度等社会现实状况的测量与评估,属于客观分层研究的范畴。这些客观指标对于把握和预测社会分化与不平等形势具有显著的社会意义和政策价值,但它们也存在一些缺陷。其问题主要在于,这些指标就实质而言是反映客观资源和机会均等(平均、平等)分配状况的指标,并不涉及公众在不平等意义上的感知和判断,尤其是不能反映公众有关不平等的价值性评判。
与之相比,主观分层研究旨在揭示客观社会变迁和社会分化在人们主观认识及价值观上的反映,如阶级意识、地位认同、分配公平性认知、社会冲突感、流动的主观影响等。从学理意义上讲,主观分层研究有助于揭示真实的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