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借题发挥

書城自編碼: 338288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评论与鉴赏
作者: 刘志伟
國際書號(ISBN): 9787520148306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7-01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9.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对话的力量,风靡全球的教练式沟通
《 对话的力量,风靡全球的教练式沟通 》

售價:HK$ 67.9
人的行为
《 人的行为 》

售價:HK$ 110.4
北京中轴线知识一点通
《 北京中轴线知识一点通 》

售價:HK$ 90.9
牛津世界历史研究指南
《 牛津世界历史研究指南 》

售價:HK$ 216.2
人间珍贵:澎湃夜读集3
《 人间珍贵:澎湃夜读集3 》

售價:HK$ 78.2
孩子一生的底气
《 孩子一生的底气 》

售價:HK$ 67.9
撒哈拉海计划:技术、殖民与气候危机
《 撒哈拉海计划:技术、殖民与气候危机 》

售價:HK$ 90.9
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
《 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 》

售價:HK$ 124.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32.3
《唐研究 第二十四卷》
+

HK$ 132.3
《中国网络文学年鉴.2018》
+

HK$ 103.5
《蒋勋说文学(下)从唐代散文到现代文学》
+

HK$ 156.6
《唐宋词十七讲》
+

HK$ 65.7
《中文经典100句:红楼梦》
編輯推薦:
本书结集的27篇序跋书评,是作者多年读书治学的心得。文章借题发挥,就相关主题做出自己的阐发和引申,表达作者在多个学术领域或议题上的思考。从学术范式、治学理念、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等角度阐述了很多新见解。
1. 本书作者刘志伟教授是历史人类学领域的领军学者。著述极少,豆瓣评价极高的自带流量的历史学者。
2. 文章短小精炼,文笔流畅,可读性强,内容深刻征引广泛,极富启发意义。
3. 涉及多个领域,对区域史、口述史、经济史、社会史、族群与宗族研究、文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反映中国历史人类学的发展及其所到达的高度。
內容簡介:
本书结集的27篇序跋书评,是作者多年读书治学的心得。文章虽然是由某一特定的书籍引出话题,但表达的是作者在多个学术领域或议题上的思考。书中所收的文章不限于所评之书的论说,甚至基本上不评点书,而更多是借题发挥,在历史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展开议论,内容涉及史学方法论以及区域史、口述史、经济史、社会史、族群与宗族研究、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从学术范式、治学理念、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等角度阐述了很多新见解。
关联阅读:
胡宝国《虚实之间》
王子今《秦汉闻人肖像》
罗志田《东风与西风(修订版)》
李剑鸣《隔岸观景》
關於作者:
刘志伟,1955年生。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明清社会经济史和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研究,主要著作有《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地区里甲赋役制度与乡村社会》、《在历史中寻找中国关于区域史研究认识论的对话》等。
目錄
古典何以述今事/001
倾听文字之外的声音/007
在历史中寻找中国/013
区域史研究的人文主义取向/019
在圣贤文化之外解放出民众文化/028
疍歌/040
移情与史学研究之境界/049

天地所以隔外内/060
民间会社与齐民社会的转型/087
从族谱叙事中发现历史/095
遗产的现代性/107
讲述乡村故事/118
族群的迷思/126
盐卤泡出的历史/129
揭示传统中国政治斗争的经济和文化内涵/135
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的新方向/142
家族研究的新范式/150
经济史研究的科学化追求与人文关怀/156
开放的历史及其现代启示/164
继承梁方仲的学术遗产/177

寻找乡土的精神家园/185
梦里依稀满地青翠/195
收拾地方历史记忆/200
经营文化与文化经营/203
读书不肯为人忙/207
守护大学精神/211
区域史研究的旨趣与路径/219

题外话/270
內容試閱
在历史中寻找中国
孙歌写了一段对谈小引,把要说的话都说了,说得很好,我看了有点感动,更多共鸣。不过,照田还要我也写几句话,自然只能以狗尾续之了。
我是做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谈认识论,绝非我之所能。孙歌拉我对谈,说是要谈我们的研究,我的研究与她的领域不同,井水犯不到河水,怎么谈呢?我想,要谈,总得谈出些对方也有点兴趣的东西,才可能谈下去,甚至顶顶牛。在台湾和孙歌约好时间之后的那些天,我一直都在努力构思,但越胡思就越是乱想,找不到头绪。直到那个台风来临前夕的早上,走进台大修齐会馆那一刻,我还没有想清楚应该谈什么,怎么谈。没想到,谈话开始,孙歌的一段话,一下子就触到了我那根正在兴奋中的神经。我那个学期在台湾,江湖上跑场叫卖的一个题目,叫作走向田野的历史学。场子摆开,我开头吆喝一番的话,都是从国家的历史到人的历史。近些年来,我越来越感到,我们所做的研究,要让人看出点门道,还是要先把这个底牌亮出来。于是,我当时接下孙歌的话茬,就扔出了一堆表白自己历史观的话。也许就是这样,后面的谈话,很自然地总转不出认识论的话题。
这样的议题,如果要我写文章,大概永远写不出来的,但以对谈的方式,把自己多年研究时的困惑、思考和反省交代出来,面对着孙歌这样高明和默契的谈话对手,竟然就谈了大半天,有了这篇几万字的稿子。对我来说,这个结果实在是一种意外,读着最后整理出来的这篇文字,我甚至有点释然。最近一些年,我们过去30多年的研究似乎开始引起学界一点兴趣,不时有机会报告一下我们的研究心得;在大学里教书,自己的学生也总是努力地去阅读一点我们写过的东西。不过,在大多数场合,无论是写文章,做讲座,还是指导学生,或者师友间交流,我常常都感觉到似乎存在某种沟通上的隙罅。在很多具体问题的讨论中,无论是赞成、附和甚至仿效,还是商榷,批评甚至诘难,都似乎难免要面对很多误读和误解。究其然,无疑主要是因为自己脑钝笔拙口笨,但在一些历史观、认识论或方法论的前提下存在分歧,也许是更深层的原因。我越来越觉得,很多具体的研究,在讨论时都需要先交代清楚这些认识论的前提。但实际上,很少有合适的场合可以让我作这种交代。现在有了这个机会,在孙歌的引导下谈了这些想法,虽然有些随意,有些粗糙,有些欠严谨,有些意犹未尽,但总算有了一个表白,至少对要阅读我的研究的学生来说,也算是一种交代。
我对孙歌的认识,是从她90年代在《读书》杂志一连发表的三篇关于《在亚洲思考》的文章开始的。这套由沟口雄三主编的丛书中所收一百多篇论文讨论的问题,和我的研究领域较接近。尤其是前面三卷的责编滨下武志,是我最尊敬也很熟悉的师长,他现在还是我的院长,从那时起,他一直和我们在华南乡村一起行走,一起研讨。当我看到竟然有一个做文学研究的人,在《读书》上议论我以为只有我们才熟悉的话题,理解是这么贴近,表述是这样精到,自然眼睛一亮。我很惊讶,也很兴奋,竟然能够从一位做文学和思想史的同辈学者中找到知音,以至于后来在我们其实次数不是太多的交往中,总像老朋友一样,聊起很多话题都欲罢难休。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我们每次的谈话,我都是不得要领的。她谈的东西,我都是不懂装懂夸夸其谈地回应;我谈的话题,她却总是努力放进她的思想框架中。不过,在谈话中那种思维的契合和思想的共鸣,却是印象深刻,享受无穷。在我答应做这次对谈的时候,既心怀期待,又内心虚张,就是为以往这些感受所驱使;我之所以在走入台大修齐会馆时还不知谈什么,但当孙歌开头说了一番话我就迫不及待要把话接过去,相信是以往这些经历的延伸。这种经验让我相信,研究课题、研究领域和具体见解的差异,并不构成学术的畛域。学术的奏鸣曲只有由不同的乐器分别奏出不同的音符才能合成,当然,节奏的呼应与旋律的共鸣可能更是关键。
这次对谈是为在《人间思想》上刊出而做的。把交谈的声音转换成文字记录其实是一件痛苦的事,首先要感谢在原始录音稿基础上进行文字加工的《人间思想》编辑张静女士,我的语言表达特别笨,话说得语无伦次,一定令她痛苦不堪。我看到记录稿的时候,也有点不能相信,如此混乱的语句和词不达意的表达,在对谈的现场,孙歌怎么好像都能听明白呢?由此可见,在共享问题意识的前提下,讨论到了一定深度之后,词语就不是唯一传达意义的手段了,在这一意义上,文字书写其实是很难直接取代和再现对话现场的。但我们毕竟还是想以文字形式把我们的对话同大家分享,于是,用了一番功夫,把文字记录稿重新整理,删掉了很多重复和枝节的内容,把很多阅读不通的文句改到稍为通畅,在尽可能保存对话原意的前提下,也补充了一些令思路连贯起来的内容。承蒙照田兄、士明兄不弃,决定把文稿分两期刊出,同时再以单本印行,并允把前几年两位年轻学者同我作的访谈附上。单行本需有一个书名,经我提议再由孙歌改定为《在历史中寻找中国:关于区域史研究认识论的对话》。这个题目看起来有作大之嫌。为什么用这样一个题目?我在提出建议的当时,发了一个邮件给孙歌、照田和士明,解释我当时的想法,我在邮件中写道:
第一,寻找中国,意味着我的研究不以中国为一个不言而喻的历史主体,这是对谈前我要表达的立场;
第二,既然中国不是一个不言而喻的历史主体,那么,我们深入其中去寻找中国的那个历史,逻辑上就不是中国的历史,而是由人的行为建构的历史,中国必须在这个历史中才能够被认识;
第三,既然中国是通过历史来认识的,那么,不管这个历史是国家的历史还是地方或区域的历史,都是一样重要的,整体还是局部也都有着同样的意义,不会因为把中国当作整体,就要把区域看作局部,在这样的角度,普遍性问题和整体性问题都可以带出来了。
以上是将邮件原文只字未增地粘贴上来的。现在看来,这些想法还可以作更多的发挥和补充,文字也需要再修饰,但我在这里只以原文照录,是想忠实地保存我想到用这样一个标题时的即时想法,这种即时的思想,也许相对来说比较接近人间吧!
甲午孟春于广州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