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HK$
54.9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HK$
87.4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HK$
99.7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HK$
99.7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HK$
110.9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
內容簡介: |
本书属于国家金融与实验室年度报告系列,是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的第二本。本报告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及其独有的特征,全面介绍2018年以来我国普惠金融政策体系的进展情况,以及实务领域的创新案例。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普惠金融、普惠金融的正本清源、普惠金融的政策引领、银行业机构的普惠金融实践、非银行机构的普惠金融实践、保险业的普惠金融实践、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普惠创新、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金融消费者保护。
|
關於作者: |
曾 刚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
何 炜 1976年7月生,中共党员,高级编辑,现任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于2000年8月进入报社工作,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要闻部和人民日报视点新闻版承担编辑、副主编、主编等工作。2014年10月起调任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9年1月起调任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贺 霞 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数据新闻与可视化实验室项目负责人
|
目錄:
|
第1章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普惠金融001
1.1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普惠金融001
1.2 我国普惠金融的实践007
1.3 普惠金融的正本清源021
第2章 普惠金融政策028
2.1 《规划》的实施进展028
2.2 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034
2.3 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040
2.4 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046
2.5 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049
第3章 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056
3.1 支付基础设施建设056
3.2 信用基础设施建设063
3.3 取消企业开户许可证074
第4章 银行业普惠金融创新080
4.1 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机构体系081
4.2 普惠金融创新服务小微、民营企业093
4.3 服务绿色生态发展的普惠金融创新099
4.4 普惠金融创新服务三农与乡村振兴104
4.5 银行业服务脱贫攻坚113
4.6 普惠金融创新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19
第5章 其他普惠金融机构的创新125
5.1 村镇银行126
5.2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133
5.3 小额信贷140
5.4 农业融资担保体系146
第6章 保险业的普惠金融创新156
6.1 普惠保险的特征和作用157
6.2 普惠保险的传统模式160
6.3 互联网保险172
6.4 网络互助176
第7章 数字普惠金融创新188
7.1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必要性188
7.2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基础193
7.3 数字普惠金融的组织体系202
7.4 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体系223
7.5 数字普惠金融面临的挑战225
7.6 数字普惠金融的未来前瞻229
第8章 普惠金融的聚合模式创新233
8.1 普惠金融的难点与破局234
8.2 聚合模式:节点的解构239
8.3 聚合模式:节点的联结251
8.4 聚合模式的实践256
8.5 聚合模式的监管261
8.6 未来展望269
第9章 普惠金融创新中的消费者保护271
9.1 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框架271
9.2 普惠金融与消费者保护276
9.3 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278
9.4 强化行为监管283
参考文献291
|
內容試閱:
|
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5年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金融领域的延伸,是在全面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展,以及中国金融业40年改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提出的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新方向。
从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看,我国金融业的供给与需求之间,有三个方面存在显著的不匹配现象。
一是期限结构的不匹配。
经过长期的金融改革,我国金融体系动员储蓄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相关统计数据看,从1994年开始,我国整体上就已经摆脱了储蓄短缺的困境。我国外汇储备从1994年开始出现了持续、高速的增长,就是一个证明。但是,从资金供给角度来看,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所聚集起的资金,期限偏短(这与银行业的经营性质及其面对的监管要求有关);而在资金需求方面,由于工业化深入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对长期资金存在巨大的需求。这种期限错配,是中国当下诸多金融风险的重要根源之一。一方面,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银行体系需要加大对中长期贷款的提供力度;另一方面,对于资金来源期限相对短的金融中介,银行信贷期限拉长,必然意味着风险(特别是流动性风险)的不断累积。从机构监管的角度,可以采取各种监管要求,去限制银行的过度期限错配,但无奈在经济高速增长中,旺盛的资金需求始终客观存在,于是,针对监管要求而展开的各种套利活动,最终引发了影子银行等金融乱象的井喷。
二是融资结构的不匹配。
融资结构的不匹配,主要体现在权益类融资占比过低,难以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一方面导致了宏观杠杆率的快速上升;另一方面也难以对创新形成有力的支持。
权益类融资占比偏低同样与我国的金融结构有关。在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下,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