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HK$
89.4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HK$
78.4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HK$
67.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HK$
76.2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HK$
89.5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HK$
58.2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一个作家能贴着现实生存写,就证明他有出息。我看到刘林海的作品,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亲切、自然、大气。作者是一个文学上的内行,描写、铺叙生动传神,人物形象丰满,可读性强,是一部艺术志向豪迈的好作品。
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作协主席、作家 贾平凹
中国社会在激烈震荡、变革,层出不穷的各色人等涌上舞台。正像网络上所说,这个民族正面临百年不遇之大变局。记录这个时代是写作者的责任,而没有能力记录这个时代是写作者的无能。这位律师出身的写作者刘林海,老牌大学生,他以他生活的那块地域为背景,将对时代的思考和对文学的思考援笔写出,完成这部洋洋六十万言大作。这部《汉京城》会给我们带来一场大惊喜吗?期待!
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协副主席、作家 高建群
用一个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经历和遭遇来写今天的中国,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艺术视角。白川这个人物有没有刘林海先生的个人影子我不得而知,但作品写出来的对人生、事业、爱情等的追求和收获,甚或是迷茫和痛苦,是一代人的缩影,是一个极富认知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艺术形象。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评委、评论家 李国平
这部书中表现出的主人公的经历,可以看作是四十年
|
內容簡介: |
《川流汉京》以1983年7月底的陕西安康(小说化名作:康宁)洪灾作小说的时代背景。天灾临头、几遭灭顶之际,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法律系大学生的白川,三次在生死关头,施手救人,自此,这个平常而不平凡的主人公的人生画卷,乘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春潮,跌宕起伏地次第展开。
洪灾中失去女友的白川忍住悲痛,去省农贸社报到工作,在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大学主修的法律专业。入职后被陷害入狱,此后又蒙故友搭救。此后职场浮沉数十年,白川始终坚持正直善良的做人原则,最终不仅收获了职场的成功,也收获了甜蜜的爱情和忠贞的友情。
通过记叙主人公大半生的经历,作品展现了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到新世纪经济蓬勃发展、互联网时代到来这几十年的历史画卷,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代人的命运随着一个时代变革的浮沉。
|
關於作者: |
刘林海,男,一九六二年出生,陕西省礼泉县人。一九八三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一九八三年至一九九零年在陕西省商业厅、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工作。一九八七年获经济师职称。一九九零年起从事专职律师工作,一九九二年获高级律师职称。一九九九年至二零零二年在西北政法大学攻读法学研究生,获法律硕士学位。现为陕西汉廷律师事务所主任,西安仲裁委员会、渭南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
目錄:
|
◎ 001 第一章
◎ 039 第二章
◎ 090 第三章
◎ 109 第四章
◎ 129 第五章
◎ 176 第六章
◎ 210 第七章
◎ 260 第八章
◎ 299 第九章
◎ 349 第十章
◎ 378 第十一章
◎ 397 第十二章
◎ 429 第十三章
◎ 471 第十四章
◎ 493 第十五章
◎ 522 第十六章
◎ 543 第十七章
◎ 568 第十八章
◎ 594 第十九章
◎ 613 第二十章
◎ 649 第二十一章
◎ 669 第二十二章
◎ 697 第二十三章
◎ 717 第二十四章
◎ 737 第二十五章
◎ 755 第二十六章
◎ 787 第二十七章
◎ 804 第二十八章
◎ 826 第二十九章
◎ 849 第三十章
◎ 863 尾 声
◎ 866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几个月前,我的大学同班同学刘林海拿来一部他写的长篇小说《汉京城》,我看了以后,大为吃惊!一个有着自己律师事务所的风头正健的成功律师,利用业余时间写出了一部六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1979年9月,我和刘林海同时考上了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刘林海大我一岁,当时也不过17岁。我们一伙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很有点无知无畏的感觉,当年的狂傲、指手划脚、不知天高地厚的勇敢,现在想来都叫自己脸红。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每一个大学生都以多读书、读好书为荣!中文系的学生除了上课以外,不分水平、层次,几乎每个人都是或多或少地写东西。风气所在,我和林海也不例外。印象中林海写了不少的各类文学作品,投没投稿,我不得而知。我自己也有多种艺术形式的练笔,不管得失,不论成败。记得比较准的是我曾给当时的《上海文学》投过一个短篇小说,编辑先生(估计是个老男人)还用毛笔给我回了他们编辑部专用信笺两小页修改意见。因我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有限,最后除了反复阅读编辑部的回信,落得了一段时间的窃喜外,竟然胆怯地没有敢给写信的编辑回信。真不敢设想,如果我修改后又投过去,真给发表了,我是否当时就走上了文学写作的道路?尽管是个美好的假设,但它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无情的事实是我和刘林海大学毕业后,都分配到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当干部,文学写作的青春梦渐行渐远。我们工作后开始的经历也有相似处:干工作、找对象、结婚和接着的养孩子。不同的是,我三十多年一贯制,基本上保持着和文学或近或远的长期联系。近二十年干脆以文学为生了。而刘林海比我要曲折一些,省直机关的干部不做了,下过海,经过商,后来又自学成才成了一名职业律师,再后来开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做得风生水起,业务遍及海内外。
我和刘林海臭味相投,在上大学期间交往非常多。刘林海进大学时是我们班英语考的最高分,不用争议地成了我们班的英语课代表。当时我的同学们英语水平都比较差,农村考来的就不用说了,不少同学在中学阶段压根就没学过。更有二十多号子1950年代出生的同学,年龄偏大,想认真学外语却苦于记不住。刘林海这个课代表为同学们学好英语就没少忙活:经常要找老师,无数次地为需要学好英语的同学买资料,甚至一对一、一对多人地给同学不厌其烦地校正发音,教学外语的窍门,俨然一个小老师。这些热心地服务、跑腿给他自己也很有好处,逼着他把英语越学越好。大二以后他就可以读英语原著,如果他沿着这个方向一直走下去,到今天成为一个英国语言或英国文学专家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尽管专家没做成,但过硬的英语水平使他后来成为律师后派上了用场,据我所知他曾接手一个涉外官司,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一住几个月,并打赢了这场官司。林海是他们刘家唯一的男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众多姐妹心目中的宝贝疙瘩,但他不任性,没有后来我们见得多了的独生子女让人烦的一身毛病。相反他非常好相处,倒是有一股豪气,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气概,不到二十岁时就有少年义气可拿云的志向。还有就是刘林海记忆力惊人,举凡唐诗宋词、世界名著的警句、影视戏剧的精彩台词、中外名人名言,只要是他读过、看过和听过的,都能脱口而出、准确无误、滔滔不绝。刘林海三十岁时选择律师作为他的终身事业,与他的天赋密切相关,当然不用说与他的智商、情商、苦读苦修,坚忍不拔有必然的联系。才气加毅力是任何一个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必须要具备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有才者易流于疏懒,只是顽强而乏才者效率太低!人生苦短,当我们怨天尤人的时候,最好能反思一下自己的才力如何?毅力怎么样?我谈起刘林海时有点啰嗦,这无疑是老态的表现。这主要是感情因素所左右,我忍不住想起了我们的青春年少,想起了我们一起在西北大学度过的美好时光!看到他丰富多彩的人生,想到自己的平庸无能,怎么能不感慨系之?感叹是无用的,尽管有点悲壮。我还真是珍视当年的轻狂时刻:1981年初春,天还很冷,记得我们还穿得比较厚,不知刘林海从哪弄来一双溜旱冰的铁鞋,当时西安年轻人中时兴玩这个。我和刘林海等四人某天晚饭后开始学习溜旱冰,先是在学校的水泥地上,半夜以后走出学校大门,在西安的西大街和东大街上,轮流穿冰鞋,整整练了一夜。我记得每个人的摔跤次数都是数以百计,到了天大亮,都学会了。我的右手腕都摔肿了,但毫不在意,以学会了溜旱冰而得意。现在想来,恍如昨天!
《汉京城》无疑是刘林海青年时代学习中文专业,走上工作岗位几十年如一日坚持阅读文学作品,并结合自己后来巨量的作为一个律师办的案子及日渐成熟的人生阅历,综合形成的心血之作,也是他近四十年不但没有衰减、反而是越来越浓重的、不吐不快的文学情结的集中爆发。作品通过主人公白川30多年的人生经历,形象地表现了中国社会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的大变迁、大发展,完全可以看作是四十年来当代中国的一部文学编年史,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品格的厚重之作。白川是1983年毕业的学法律的大学生,自走上工作岗位起,恰好与中国飞速发展的三十多年历史阶段完全重合。今天的国人都非常清楚地知道,万元户、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公司、股票、奖金、腐败、公证、房地产、私家车、电视、电脑、手机等等此前没有的词汇,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意味着什么?!一个全新的时代出现了,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作品描写和叙述的五光十色、错综复杂的现在进行时的现实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感同身受。白川和我们一样,成长、成熟、思考、前行,当然也夹杂着观察、反思、认知,甚至是痛苦、茫然和挣扎。走进社会,就意味着置身现实生活的洪流。白川带着纯洁的眼睛打量现实,但生活却使得他眼光中的杂色越来越多。现实不是童话,必然有它的酸甜苦辣!洪灾突临,心爱的人无影无踪,实在是人类面对大自然的一种无能、无奈!本能地替同事打抱不平,却被人陷害关进了拘留所,也不是找不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原由。真实的社会是成千上万的充满欲望的人所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想实现自己的欲望,如此矛盾来了,碰撞来了,甚至是你死我活来了。简言之,真正的生存需要千锤百炼。白川勇敢地投身其中,义无反顾,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用法律的利器,顽强坚持,奋勇搏击,始终不忘公平、正义的追求,是一个阳光、健康且层次非常丰富的现代知识分子形象。尽管有孙鸣飞的阴鸷、方鸣的狠毒、马秉义的流氓,但也有韩浩平的疾恶如仇和从善如流、秦大明的愈挫愈勇、苏春明的本性良善与大节不屈,更不用说张丽霞女神般的召唤,姚丽霞的无私和深情,这些不同的人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有滋有味的艺术世界。仅以一部小说论,《汉京城》介入现实生活的激情,生动地表现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强烈关注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热情地对人间真情、至善至美的讴歌,就是一部难得的、具有现实主义审美品格的优秀之作。
《汉京城》写成后,我有幸先睹为快。不用解释我是带着老同学、老朋友的感情写下以上这些文字的。我曾多次给刘林海讲,长篇小说就不需要有序,但他非要坚持,我也只好腆颜认可。我非常愉快地向大家推荐这部作品,我相信我没有看走眼。同时,我客观地写出了对这部作品的粗浅认识,至于是否到位,只好请贤明的读者读后的公断了。
杨乐生
2019年初春于西北大学
追梦的过程
九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父亲秘不示人的藏书中翻出了一本厚厚的书,书的封面上印着林海雪原四个大字。当时,我并不知道它叫小说。好奇心让我翻开书顺着页码读下去。现在清楚地记得当时的第一感觉:天呐,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看的东西,这比语文课本不知有趣多少倍。很快,不几天时间我偷偷地把那本书读完了。当然,里边有很多不认识的字,但似乎都能猜出意思。意犹未尽之际,又读了第二遍、第三遍,以致于对一些段落可以一字不拉地背出来。又因了爱显摆的天性,遂不时给班上的同学们讲述一番。于是,课余间常会出现一景,一大帮同学围在我的身旁听我神侃。终于有一天,这个秘密被老师发现了。一个九岁的孩子阅读大毒草,并深中流毒的事件被上报校长。后来,那本书被没收,在学校教书的父母也因此灰头土脸。再后来,我知道那本书正是母亲在哺乳我的月子里读过的书,我的名字肯定与那本书有关。
那一次的毒确实中得太深。自此,年少的我迷上了小说。可惜那年月除了《金光大道》、《艳阳天》、《万山红遍》等几本红书外,正规场合再鲜有别的文艺读物,于是和几个气味相投的同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到处搜集交换各种毒草读物。一晃,时代变了,高考恢复了。十七岁那年,我考入西北大学中文系,便自以为跨进了文学殿堂。
上大学时,幻想着毕业后当一名作家,也就有意在小说创作课程上花费了一些精力,也曾尝试着写了几个短篇投递给文学期刊。无奈,除收到几封退稿信之外再无收获。一九八三年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政府部门工作,从此一头扎入俗世。闲暇之际,却难免时时对文学梦断感到些许遗憾。
因了原本的专业,依然喜欢看书。从政府部门调离,后来辞职下海,又阴差阳错地做了律师。每次搬家,最多最重要的行李莫过于书。有时骤然蹦出一个念头:为什么这些书中没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作品?其实心里也明白,不解的情缘中,一直与文学的梦想藕断丝连。
二零一六年十月的一个夜晚,我做了一个梦,自己在滔滔洪水中命悬一线,天地似乎合为一体,千万个生灵在汪洋中挣扎求生醒来后一身大汗。仔细琢磨,历历在目的梦境,何等相似于现实。我何不把似梦似实的世界用笔记录下来。经过几天的思索,我决定再续昔日之梦,拿起笔爬格子。于是,一场大水灾就成了这部书的开头。
妻子是我大学同班同学,她的本科毕业论文就是关于小说创作的内容,后来还登载在当年学校毕业生优秀论文汇编上。遗憾的是,她后来和我一样背叛了初衷。当她发现我写出了几页并非与律师业务相关的文字后,惊问我想干什么。我笑了笑没说话。再后来,远在国外工作的儿子打来电话,以极为诧异的口气向我求证他妈妈传递的有关我写小说的信息是真是伪时,我顿时明白,原来我已经成为与文学毫不搭界的人。那一刻,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场开启的追梦历程坚持到底。
接下来的日子,于我自己来说,似乎很有趣。接续上那场大水灾,我感觉天天都要和梦境打交道。每天早上睁开眼,赖在床上,于似睡似醒中在那个不断延续的梦境中游历一番,然后起床洗漱,于清醒状态中快速地把游历梦境的过程用笔记下来。在我类似于神经质的发呆中,妻子问我是不是构思小说情节。我说不是。其实,我觉得脑子里有另一个世界,一直与我所置身的现实并行存在着。脑子里的那个世界,不是我构思出来的,而是自发地演绎着。进入那个世界,我就是一个纯粹的看客,我把这个过程比作梦游。而爬格子的时候,仅仅是对梦游的记录。
记梦的过程因为儿子的婚礼一度中断,长达三个月时间没有拿起笔来。几次努力,却好像那场梦断了再也接续不上。我甚至不得不叹息再度梦断文学的无可奈何。妻子几次督促无望后说,看来你在儿子面前把人丢了。没想到,一句戏谑的话,让我提起了精神。说来也怪,当一切重新开始后,梦境又续上了。
从二零一六年十月份动笔到二零一七年十一月份,期间除停笔三个月外,前后用了十个月时间,写下了六十多万字。这个过程中,我除了每天早上九时之前在家梦游和记梦之外,其他时间依然是穿梭于律师事务所和仲裁委员会等工作单位,同事和朋友没有人知道我还在搞创作。因为我不擅于用电脑敲字,当我把半尺厚的手稿抱到办公室央求年轻人帮我打印成电子稿时,同事们非常吃惊。自然,这些年轻人成了这部书的第一批读者。
说心里话,写这部书的初衷,并没有奢望它能成为一本公开出版的作品,我最基本的追求无非是自己对自己有一个交代。我原本想着把它打印出来摆在案头聊以自慰,但让我颇感意外的是,当年轻同事们打印完稿件且相互交流后,一致给了一个令我非常开心的评价有意思,读起来很吸引人。于是,我揣着一颗忐忑的心,给我大学同窗、现已成为著名文学评论家的杨乐生教授打电话,说我写了一本书。他听后,淡淡地说拿过去让他看看。在我的心目中,已是文学圈中重量级人物的杨乐生是个狂傲到极致的人,把这部书拿给他看,我得预备着忍受尖酸的奚落。书稿给他后,半个月未见动静,我猜想他可能是随意翻了几页后已经扔进了垃圾堆,但心里仍然存着一丝侥幸,忍不住再次打电话给他。可让我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他说:该祝贺你了,没有想到你竟然悄悄地写出了这么一本大部头,我这十几天来一字一句地读着,你先别着急,我得仔细地品味它。那一刻,我恍如梦中。一个多月后,杨乐生把打印成四册的厚厚文稿详细做了评注,甚至对错别字和标点也做了校正。他问我下一步打算怎么办,我说没想过下一步。他说,你找出版社出版吧。
可以说,这本书的付梓面世,是乐生给了我最初的信心。
作家出版社是我一直崇敬的出版机构。我斗胆将书稿以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给作家出版社。书稿确定出版后,幸得文学巨匠贾平凹老师、高建群老师、李国平老师盛情评价和推荐,贾平凹老师又题写书名,这实在是我原先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除了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谢意外,说其他话都显得有些多余。
这部书涉及的社会面比较宽泛,人物类型也比较庞杂,可能跟我较为复杂的履历有一定关系。每每有人问我是否书中的人物均有原型,我都予以否认,仔细想想确实很难找出现实中某个对应的人物。有人问我主人公白川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坦陈除了职业相同外几乎没有任何雷同之处。而静下心来琢磨,却又觉得书中的人物在现实中比比皆是。这本书的场景端的就是一场梦境,一切都是虚幻的,但这个梦境又的的确确是现实生活的折射。
有人问我书是如何构思的。我说我从来没有对书的轮廓构思过,开始提笔时,就像一盆水从手中泼了出去,落地的水随着地势变成若干细流,流到何处,流向何方,我根本不清楚。我只是顺着众多的细小水流,机械地用笔把那些痕迹描述下来,仿佛记录一个持续的梦一样。
我没有着力去美化任何一个形象,也没有刻意去丑化任何一个角色。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当我问到读过书稿的人谁是书中最可爱的人时,评说迥异。围绕书中的女性,有人说喜欢女神姚丽霞,有人说喜欢女强人吴君玫,有人说喜欢风情万种的明亮,还有人说喜欢无能却又倔强的魏秀琴。对于白川、韩浩平、孙鸣飞等人,评价也各有好恶。对这些反响,我自认为是因为作品对他们的描写忠实于生活的本真。
写作这本书的目的,首先是追梦,亦即自己的文学梦;其次是记梦,也就是把一个虚幻的梦境记下来,作为提供给乐于阅读者茶余饭后的闲趣。如果借此能传播正能量,那实在是一份意外的收获。
因为我不是专业作家,写作中难免有失水准。希望有缘的朋友们评短指谬,以帮助本人有所提高。
在书稿打印校对过程中,我的律师同行们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吴志刚律师、周凯律师、郭之瑶律师、袁佳律师、王勇律师,还有雷东宇、张露、刘静妍等人均鼎力支持。他们是书稿的打印者,更是最早的阅读者和评论者,书作的面世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刘林海
2019年3月1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