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HK$
1156.4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HK$
162.3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HK$
54.9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HK$
50.4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109.8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HK$
55.8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HK$
143.4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
編輯推薦: |
本书对当前我国教育经济政策调整检验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对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可提供一种新的验证手段和有益的理论借鉴。
|
內容簡介: |
教育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仿真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项目。它结合了系统动力学仿真、复杂网络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等相关研究方法和手段,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我国的教育经济政策调整和检验具有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是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整理而成,书中首先根据教育与经济发展关联性的相关理论,在分析了中国经济系统中各要素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后,借助Simulink和Vensim等相关工具,建立了描述经济动态运行系统结构和行为过程且具有一定逻辑关系、数量关系的计算机仿真模型,然后依据此模型对教育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经济学实验和定量分析,最终获得了正确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为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验证手段和有益的理论借鉴。
|
目錄:
|
目录
第1篇教育经济发展研究与社会系统仿真
第1章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研究3
1.1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3
1.1.1教育与经济发展3
1.1.2国外研究现状4
1.1.3国内研究现状6
1.2教育与经济发展关联度的定量研究方法8
1.2.1舒尔茨的教育投资收益率法8
1.2.2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9
1.2.3复杂劳动简化法10
1.2.4生产函数法11
1.2.5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11
第2章系统仿真方法在社会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14
2.1系统仿真与系统仿真软件14
2.1.1系统仿真14
2.1.2系统仿真软件15
2.2社会经济仿真15
2.2.1社会经济仿真研究15
2.2.2社会经济仿真理论与方法16
2.2.3社会经济仿真模型18
2.3研究思想介绍21
第2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教育经济仿真研究现状
第3章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及工具25
3.1社会网络分析概述25
3.1.1社会网络分析方法25
3.1.2社会网络分析工具26
3.1.3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教育经济仿真研究的主要内容30
3.2UCINET软件31
3.2.1UCINET软件简介31
3.2.2安装使用31
3.2.3菜单功能介绍32
第4章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经济仿真热点研究41
4.1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41
4.1.1数据来源41
4.1.2数据处理43
4.2社会网络分析47
4.2.1共现矩阵二值化47
4.2.2共现矩阵网络图分析50
4.2.3密度分析52
4.2.4中心性分析52
4.2.5凝聚子群分析55
4.3结论与展望57
第5章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教育经济学研究59
5.1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59
5.1.1数据来源59
5.1.2数据处理60
5.2社会网络分析64
5.2.1共现矩阵二值化64
5.2.2共现矩阵网络图分析70
5.2.3密度分析72
5.2.4中心性分析72
5.2.5凝聚子群分析78
5.2.6发展趋势分析80
5.3结论与展望91
第3篇中国教育和经济发展的系统仿真研究
第6章基于动态系统仿真模型的中国教育与经济发展关联度的研究95
6.1系统动力学及其仿真工具95
6.2仿真模型的建立97
6.2.1系统动力学模型变量公式97
6.2.2系统动力学模型存量流量图103
6.2.3模型初值105
6.2.4模型检验及测试108
6.3动态系统仿真研究111
6.3.1方案1: 各阶段升学率的调控112
6.3.2方案2: 各层次人力资本数量调控112
6.3.3方案3: 人口政策调控121
6.3.4方案4: 固定资产折旧率调控和科技投入调控126
第7章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中国教育和经济发展动态关联度研究130
7.1人工智能算法与人工神经网络130
7.1.1人工智能算法130
7.1.2人工神经网络131
7.2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132
7.2.1自然资源因素132
7.2.2物质资本要素132
7.2.3人力资本要素133
7.2.4产业结构因素133
7.2.5制度变迁133
7.2.6全要素生产率因素133
7.3经济增长各要素统计分析134
7.3.1物质资本投入要素134
7.3.2劳动力投入要素136
7.3.3教育水平要素139
7.3.4各要素数据汇总计算142
7.4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性研究143
7.4.1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143
7.4.2BP人工神经网络仿真计算145
第4篇高校毕业生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关问题研究
第8章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特征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159
8.1研究背景160
8.2数据分析161
8.3研究与讨论166
8.3.1年龄166
8.3.2性别170
8.3.3学历172
8.3.4学校类别174
8.3.5家庭地域176
8.3.6工资等级、是否解决户口178
8.4总结179
第9章基于性别差异的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特征研究182
9.1研究背景182
9.2数据与变量描述183
9.3计量模型与算法分析184
9.4实证结果及其分析191
9.5总结与讨论194
第10章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与风险投资基金197
10.1研究背景197
10.2大学生创业调研结果199
10.2.1调研工作概述199
10.2.2调研结果与分析199
10.3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209
10.3.1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的机遇与风险209
10.3.2相关政策建议210
参考文献212
|
內容試閱:
|
前言
教育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是教育经济学存在的基础。教育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承认其特有的理论方法的同时,不断借鉴现代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的先进研究思想和方法,才能使其具有更加强大的活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发展的眼光看,教育经济相关研究仍然将沿两个方向进行: 第一个方向是对传统计量检验的完善,包括引入更多变量、对变量进行调整以具有现实性、定性因素的定量化等;另一方向是沿非线性动态模型的路线进行,以更复杂的数学模型对现实经济世界进行更精确的模拟,这其中重要的发展就是实验经济学和动态系统仿真技术,借助科学合理的计算机仿真平台,在人工智能、多主体仿真等复杂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对其进行仿真模拟。在现代社会经济的研究中,传统的理论阐述和数理统计方法有着严格的条件约束,仅仅是社会经济动态系统处于短暂平衡状态的近似度量。随着社会经济仿真相关理论的发展,很多成熟的思想和方法可以为教育经济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在国际上,经济学仿真已经成为现实社会中动态经济学研究的一种必要的手段方法,而我国社会经济仿真研究在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领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从研究方法上讲,本书涉及的课题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结合了系统动力学仿真,复杂网络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等相关研究方法和手段,为相关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目前,我国教育经济政策不断进行调整和检验,所以进行此方面研究更加具有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涉及的研究根据教育与经济发展关联性相关理论,在对中国经济系统各要素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能够描述经济动态运行系统结构和行为过程且具有一定逻辑关系或数量关系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并据此对教育与中国经济发展相互关系进行了经济学试验和定量分析,获得了正确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在研究方法上,依据人工智能和系统动力学理论,借助Simulink和Vensim等相关工具,进行了微观和宏观实体的计算机仿真研究。作为一个可重复的动态的经济仿真环境,书中所讲的研究不但首次针对教育与中国经济发展构建了有针对性的仿真环境,而且对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验证手段和有益的理论借鉴。
教育和经济发展关联度的研究是一个传统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都有很多学者致力于此。总体来说,现阶段我国教育经济研究在相关理论的成熟度、研究视角的拓展度、研究方法的探索性和学科体系的完善度方面,与西方教育经济相关研究尚有差距,因此应大胆借鉴现代相关学科的先进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拓展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领域,使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本研究分为4个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篇讲述的是教育经济发展研究与社会系统仿真。
第二篇讲述的是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教育经济仿真研究现状。
第三篇讲述的是中国教育和经济发展的系统仿真研究。
第四篇讲述的是高校毕业生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关问题研究。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
1 目前,国内的经济学仿真学科的理论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研究内容分散,研究理论还不够深入;系统仿真方法在当前的各个学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如今复杂的经济、社会中,人们处理问题离不开仿真方法,经济学仿真这门学科必定会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展。
2 1981-2010年,我国社会经济得到发展,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均值较低,为0.527 099,人力资本数量的产出弹性均值为0.564 626,教育水平的产出弹性均值最高为0.796 753,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效率是最为显著的。
3 1981-2010年,我国物质资本的要素贡献率均值58.41%,人力资本数量的要素贡献率为6.22%,教育水平的要素贡献率为13.74%,全要素贡献率为21.62%。可以看出,我国近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物质资本高投入、高消耗取得的,所走的是一条外延式、粗放型的道路。
4 动态研究了产出弹性和要素贡献率。针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分为1981-1990年、1991-2000年、2001-2010年3个阶段,分别研究各生产要素的弹性系数、贡献额以及其阶段性的生产贡献率。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呈现出逐步走低的趋势,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率在降低;人力资本数量的产出弹性系数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率在提升;以人均受教育年限为衡量指标的教育水平弹性系数,在近30年中呈现凸形变化。物质资本在我国约30年的经济增长中贡献率基本保持在60%左右,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且相对平稳;人力资本数量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由1981-1990年的13.2711%逐渐减少到2001-2010年的4.007%,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教育水平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和其弹性系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5 1981-1990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均值为15.57%;1991-2000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均值为10.16%,贡献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01-2010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均值为28.309%,贡献率上升趋势显著。
6 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重视基础教育,加强初、中等教育的投入将会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人力资本支持,与此同时,高素质的人力资本的培养将会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地长期稳定发展做好准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力资本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特别是高素质人力资本的培养所需要的时间成本、物质成本巨大。如何在时间成本、物质成本和人力成本上平衡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让我国社会经济得到最有效率地发展,是摆在各级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7 人口对于人力资本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唯一能动要素,也正是这种能动性,使得其作用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提供着有效的人力资本;另一方面消耗着社会物质资源,其中人口政策是影响人口数量的最主要的因素。随着我国出生率的显著降低,作为我国近几十年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的平衡好人口增长率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阶段性问题。
8 固定资产折旧率的下降和科技投入的增加,使得GDP增长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对GDP增长率弹性系数均值分别是0.9528和0.3323。作为物质投入和科技投入的典型指标,物质投入的弹性系数明显要高于和科技投入的弹性系数,其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状态和模式还处于一个高投入,高产出,依赖社会资本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阶段。
9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区域经济发展状态密不可分的,不仅与他们的主观意志有关,还与多种复杂的因素有关。作为高质量的新鲜的人力资本,其就业地点的选择也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潜力,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的特征和相关因素,对于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联度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由于本书介绍的研究涉及教育学、经济学、管理科学和计算机仿真等领域,跨度很大,其中的一些方法体系模型也还在不断完善和探索之中,因此必然有待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还望相关学者专家批评和指正。
本研究得到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人口政策的变迁与我国教育经济发展的系统演化仿真研究(课题批准号: DFA170292)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另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相关专家老师的指导和建议,研究生刘梦颖和李倩同学也为本书做了不少相关工作;本书介绍的研究借鉴了一些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由于篇幅有限,难以一一列出,仅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作者
2019年6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