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HK$
85.0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古籍善本
》
售價:HK$
537.6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
售價:HK$
87.4
《
道德经新注 81幅作者亲绘哲理中国画,图文解读道德经
》
售價:HK$
143.4
《
清俗纪闻
》
售價:HK$
98.6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
內容簡介: |
在规范研究纲领中,规范竞争的结果是规范退化或规范死亡。然而,通过分析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中的权利规范竞争,本研究尝试对规范竞争在规范研究纲领中的上述 困境 作一更正。也就是说,原有的规范并未发生退化或死亡,而是仍然在起作用,并且通过新的方式继续推动原有规范发挥构成性作用或限制性作用。另一方面,借助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争议与合作的经验事实,尝试对社会结构与行动者互构的理论进行两点拓展。一是规范竞争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如何与行动者互构。二是通过建构一种中层理论,在(规范竞争结构与 流域国家 行动者之间插入一个新的层次,即流域内水关系,以理解规范竞争的产生需要何种条件,这些条件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与行为体所处的特定的文化、 政治及历史情境又有何关系?
|
關於作者: |
韩叶, 2014年在外交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山西大学,主要研究国际河流水资源治理与国际关系理论。主要学术成果:《非政府组织、地方治理与海外投资风险》《外交评论》,《水权的合法性: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中的规范竞争》《外交评论》等。
|
目錄:
|
导 论 结构与行动者互构在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中的再现/001
第一节 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中的难题/002
第二节 规范竞争及中层理论对结构与行动者互构理论的意义/025
第三节 建构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实践的中层理论/040
第一章 水资源分配中的权利规范竞争与权利合法性/044
第一节 权利规范及规范竞争的概念/044
第二节 时间与空间的较量:占有权与所有权规范的竞争/048
第三节 水权争议:水资源分配政策偏好的冲突/060
第二章 国际河流的水权争议:约旦河流域与两河流域/075
第一节 约旦河流域水权合法性的竞争/075
第二节 如何使用: 两河流域水资源使用中的合法性危机/096
第三章 国际河流的分配合作:关系情境与情境敏感/118
第一节 中层理论在国际河流分配研究中的应用/120
第二节 水关系情境的社会建构作用/123
第三节 情境敏感与政策调整/134
第四章 连续一致的动机:尼罗河的水资源分配争议/149
第一节 身份问题:尼罗河流域的水权敏感源/149
第二节 埃及与埃塞俄比亚的水权互动:连续一致的动机/161
第五章 情境敏感与国际河流分配争议的转机/170
第一节 收益共享:印度与尼泊尔水争议的转机/171
第二节 非国际化:印度与孟加拉国水争议的转机/181
结语/195
主要参考文献/203
后记/220
|
內容試閱:
|
序
陈志瑞
韩叶邀我为她的书稿作序,我诚惶诚恐,视为一份难得的责任和光荣。
记得第一次见到韩叶,是在外交学院大食堂午餐之时。文成介绍说,她是朱立群老师的博士生。我便问起她论文的题目和进展。她搁下碗筷,认真地告诉大家,打算以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分配为题,并大致讲了论文的思路和想法。当时,我经手的《外交评论》已经发表了多篇有关水治理的理论评析和案例研究,对这个问题稍有了解,深知这当然是个好题目,值得一做;但也不免替她担心这个题目尤须兼顾理论和经验,难度着实不小。我如实说了我的想法,韩叶沉思不语,大框眼镜后面透着谦逊和真诚。
外交学院虽小,但各自工作和学习节奏不同,平常很少碰面。所以,再次与她聊起论文,已是她论文的预答辩了。我照例是要批评的,提了不少意见,但也欣慰这个难题她基本啃下来了。再后来是正式答辩,我也受邀到场。答辩很顺利,论文比预想的要好。当时朱老师已因病难以正常工作,大家不免恻然,但韩叶等几位学子数载寒窗,历尽艰辛,交出了一份令人比较满意的答卷,实属可喜可贺!
现在,我再次翻阅这份答卷,更感到它沉甸甸的分量。因为我对韩叶的求学和写作过程有了更多更深切的了解。对于国际关系研究,她可以说先天不足,进入这个领域和行当,却是兴之所至,热情使然。据信,大约十年前,她到外交学院参加朱老师组织的国际危机管理研讨班,因为喜欢和信任,便打定主意报考外交学院,拜朱老师为师,从此一意孤行。其间她还曾专程来学院访学,以便复习应考。真可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如今她学有所成,也是贵在坚持。她是在职博士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还要照顾家庭孩子。作为过来人,我深知其中的艰辛。当年我的一位师姐居然在规定的三年学制内当了母亲,写完论文,找到工作,还实现了家庭团聚!韩叶大抵也经历了类似紧张而焦灼的生活和心路历程,点点滴滴,甘苦自知。至于研读和写作本身,虽不乏困难和挑战,但在她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