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77.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09.8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6.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
內容簡介: |
中国制造站在了新的时代风口。破解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良方,就是在新的时代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关键在于树立匠心。树立匠心,既要弘扬优良传统,又要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开拓创新。
|
關於作者: |
刘文,江苏徐州人,教授,上海市阳光学者,现任教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市劳模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主要从事劳模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曾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思政课教学名师、上海市育才奖、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
目錄:
|
目录
匠心筑梦:工匠精神与成才之路 大国工匠与中国智造:中国制造的未来之路 工匠精神与企业国家:以日本为例 传统文化与工匠培育:中国现代工匠精神的传承与重构 工匠精神与城市气质 智能革命与互联网时代的工匠精神 工匠之路:大国工匠是怎么炼成的 工匠之才:你准备好了吗
|
內容試閱:
|
序 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是给中国制造业提出的行动指南。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广大劳动群众要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工厂车间,就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在田间地头,就要精心耕作,努力赢得丰收。在商场店铺,就要笑迎天下客,童叟无欺,提供优质的服务。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工匠精神,指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2016年,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教职成〔2016〕9号)提出:要大力培育工匠精神,推进工匠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制造业人才。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发展,全社会创新创业全面展开的大背景下,提出并强调工匠精神,确实是适逢其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什么是工匠精神?党中央、国务院为何高度重视并多次强调工匠精神?
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在新的时代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须深入把握其基本内涵、当代价值与培育途径。
工匠,在中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均有所体现,逐渐演化出一种工匠精神。中国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强调尚巧的创新精神、求精的工作态度道技合一的人生理想,理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造精神是工匠所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要求与美德,在工作过程中,特别注重严谨细致的态度,力求做到技艺与作品的精益求精,追求一种道技合一的人生理想状态。西方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源于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以及基督教的新教伦理精神,集中体现为追求完美与极致的理念,强调非利唯艺的纯粹精神、至善尽美的目的追求、专注笃行的敬业作风。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与极致对于工匠而言是最为重要的。总之,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务实创新、踏实专注、恪守信誉等行为准则的综合体现,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要素,其基本内涵和突出特征是精益求精,我们应全面把握其丰富内涵和现代意蕴。
现代科技和智能革命时代,工匠似乎远离我们而去。但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大批科学技术专家,同时也需要千千万万的能工巧匠。更为重要的是,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它的传承和发展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广泛的社会意义,时代呼唤工匠精神,中国制造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工业制造的灵魂。我国古代工匠以朴素的坚持、发扬和传承工匠精神,才成就了我国工业的千年延续。但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影响下,传统的工匠精神没有很好的发扬。近年来,企业过度追求短、平、快,忽略了产品的品质,工匠精神逐渐缺失,出现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尴尬现象。纵观世界两百多年的工业发展史,尽管传统的小作坊已被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所取代,但沉淀下来的工匠精神和文化传统依旧贯穿于现代生产制造中,并从个体化的工匠行为演变为群体性的制造文化,成为推动现代制造业发展的灵魂所在。历史经验表明,当今世界工业制造强国的形成与它们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密切相关。在全球范围内,制造强国的实现路径和支撑条件各不相同,但追求卓越、严谨执着的工匠精神却是共性因素。
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中国智造呼唤工匠精神。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被誉为世界工厂,但许多商品依然缺少真正中国创造的东西,甚至一些外国人将其等同于山寨产品。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质量整体不高,背后的重要根源之一就是缺乏工匠精神。工业4.0时代,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发展战略让国人警醒。我们发现智能工业时代同样需要工匠精神,中国智造呼唤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国从全球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要迎头赶上世界制造强国,成功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就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只有当工匠精神融入生产、设计、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由重量到重质的突围,中国制造才能赢得未来。
工匠精神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现代经济越来越呈现为一种品牌经济,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有效开发、经营品牌资本,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占领市场至高点的重要手段。拼速度、扩规模、模仿赶超一度曾是市场竞争的关键词,企业往往依靠低成本的要素投入即可获取市场和利润。但当需要更上一层楼的时候,精益求精将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据统计,截止2012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在中华老字号企业名录中,现存历史超150年的企业老店仅5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它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事实上,工匠精神在企业品牌形象塑造和品牌资本创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工匠精神也是企业品牌内涵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以及顾客忠诚度培育的有效途径,更是企业品牌资本价值增殖的重要来源。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应是企业员工提升个人精神追求、完善个人职业素养、实现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道德指引。企业员工所具有的高尚职业操守和强烈工匠精神,同拥有较高专业知识技能一样,是其自身立足职场的重要条件和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工匠精神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我们必须秉承工匠精神,在品种、品质、品牌等方面深入挖掘,有效解决质量稳定性、精度保持性、消费安全性等问题,真正满足用户对品种多样化、品质高端化、生产定制化的需求,持续提升中国制造的基础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中国制造站在了新的时代风口,人才成为中国制造由大转强的瓶颈,破解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良方,需要推进人才供给侧改革,加强、加快工匠精神的培育,让工匠精神成为推进中国制造品质革命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培育工匠精神必须形成良好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工匠、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是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必要条件。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影响下,我国传统的工匠精神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扬,社会和企业依然缺乏对工匠和工匠精神的重视和尊重。在瑞士、德国,做一个工匠是很多学生尤其是男孩子的梦想。在我国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之时,日本则把民间艺人奉为国之瑰宝。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工匠、崇尚工匠精神的氛围,其实质是对劳动、知识和创造的尊重。这既是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征。
培育工匠精神必须畅通职业培养机制。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我们建设制造强国,面临着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等突出问题。《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强调,大国工匠和创新型技术领军人才、技能紧缺人才是未来制造业人才需求的核心,要把工匠精神列为制造业人才关键能力和素质的第一位。学校办学必须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社会紧缺人才,在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推动产教融合发展中中培育工匠精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推动学校面向社会需求办学,增强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面向《中国制造2025规划》,培养未来制造业紧缺的现代工匠和技能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培养具有工
匠精神人才的主阵地,我们必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校企协同育人,做好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工作,重点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培育工匠精神必须厚植企业工匠文化。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匠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文化价值来自于人化的过程,同时又必须回归于化人的过程。工匠精神中所蕴涵的巨大力量,需要通过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厚植工匠文化而得到发扬光大,并使之在滋养员工精神、推动企业发展中得到验证和释放。知识经济和智能革命时代,工匠精神并没有过时,依然是最宝贵的精神,甚至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互联网 行动,使得工业化大生产背景下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成为可能,消费者高品质生活需要工匠精神的回归,也为工匠精神的回归提供了土壤环境。
培育工匠精神必须建立激励保障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保障制度是工匠精神得以延传和发扬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其一,要加强宣传教育,加快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形成尊重工匠的良好社会氛围,树立技能光荣的社会风尚。其二,要建立传统工匠技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通过运用法律、制度等形式加强与工匠相关的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的保护工作,最大程度地保护传统工匠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其三,建立并完善工匠制度,形成工匠职级晋升、荣誉授予、国际交流的机制,收入分配要向能工巧匠倾斜,调动工匠在车间完成创新的积极性。其四,要实行国家工匠技能认证制度。在加强现行职业教育法规执行力度的同时,举行职业教育国家考试制度,全面实行工匠职业从业资格考试制度和工匠技能等级认证制度,不断提高职业资格水准和职业荣誉感。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和上海市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2014-2020年)》和《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要求,上海市推出了高校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程。本书为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程中《工匠中国》的配套教学参考资料,其宗旨是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核心任务,聚焦弘扬和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凸显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价值使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升、自强砺炼,在思想上树立劳动神圣、崇尚劳动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情感上高度认同劳模,在行动上励志争做工匠,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匠心筑梦,匠心创造伟大、铸就辉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