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HK$
1097.6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HK$
55.8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HK$
54.9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77.8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201.6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HK$
76.2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43.4
|
編輯推薦: |
李流芳生前尝自编诗集,好友程嘉燧为题《李长蘅檀园近诗序》,是集今已不存。明崇祯二年(1628),谢三宾编《檀园集》十二卷,凡诗六卷,序记杂文四卷,画册题跋二卷。
|
內容簡介: |
艺术文献集成搜集中国古代艺术方面的经典原著,以可靠的版本为底本,并予以重新校点整理,本书即是其中的一种。本书收录了明代艺术家李流芳的诗文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
關於作者: |
李流芳(1575年-1629年),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南直隶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今上海嘉定),明代诗人、书画家。
|
目錄:
|
流芳集卷一檀园集一
五言古诗凡八十一首冬夜书怀一
陇上别二
酒后爲郑闲孟画扇戏题二
将赴试白下走笔别荃之三
题荃之画兰三
燕中归爲闲孟画烟林小景有感
而作四
登慈云岭还访严印持忍公无敕
邹孟阳闻子将于南山小筑信宿
爲子将题画作五
苦雨行纪戊申五月事五
送座师林先生被召北上三首六
春日过梁溪偕顾虞工秦圆昔吴峦
穉刘彦和游寳界信宿陈氏山庄
翌日将泛湖至华藏寺阻风不果
登鼋头渚而还即事有作八
夫容花下独饮戏柬里中兄弟九
己酉春日以看梅到弹山信宿山阁
读壁间旧题如昨日耳而当时
共事者徐孺谷张君实与小史
荃之皆死矣退之有言人欲久
不死而观居此世者何也怆然
兴怀爰作此诗一〇
西碛看花宿六浮阁上走笔示闲
孟兼呈同游诸子一一
登铜井访三乘上人一一
弹山左阜待月独饮一二
山中喜张鲁生至同寻熨斗柄坐
湖边竟日而还偶作一二
吴门舟中邂逅闲孟自白下归出
予画卷索题时予方北上走笔
见意一三
闸河舟中戏效长庆体一四
宿东阿旧县同张宗晓张伯美小
饮村西梨树下作一四
邹县道中一五
西湖泛舟走笔戏呈同游诸子一五
和朱修能蕉雪诗一六
獃僧崖一六
赠别不了上人一七
爲子将题夜游卷一七
题画再送王平仲一八
灵鹫看红叶期沈无回不至同吴
伯霖邹孟阳方回严印持闻子
与小饮冷泉亭解后邵古菴江
邦申分韵得山字一八
过皋亭龙居湾宿永庆禅院同一
濓澄心恒可诸上人步月二首一九
初至白岳宿榔梅庵作一九
自齐云乘筏至落石台留宿二〇
丰干寄怀戴天卿二〇
冬日同袁小修王幼度诸君集锺
伯敬邸舍即事二一
抱疴真歇禅师塔院夜坐偶占二一
无隐上人庭中有枯树根缀以杂
花草蒙茸可爱因爲写生戏题
一诗二二
戏示山中僧侣二二
三月十三夜同陆大无界待月虎
丘得殿字二三
别友夏同孟阳无敕亦因修之君
长过林女郎天素月下听天素
弹琴琵琶因索余诗走笔纪事
二四
自皋亭至塘栖舟中寓目有作二四
送王屺生归楚二五
秋别二五
九日翏翏亭独坐看花感怀有作
二五
述梦二六
访秦心卿溪上懒园不遇有作二六
南归诗十九首二七
龚广文应民偕仲和见过分韵得
萧字三三
又得支字三四
寿龚翁行之三四
送张子石北上三五
送张宗在偕其伯兄宗自之官晋
安三五
夜泊斜桥同王与游顾子贻诸君
步至灵巖小饮而下三六
舟发斜桥至虎山喜晴一路看花
作三六
自青芝看花至茶山憩山头石上
感旧三七
同与游诸君游玄墓余肩舆先至
钱家坎感旧有作三七
夜携榼至司徒庙古柏下已复篝
火寻花剧饮花下三七
题画赠闻翁三八
次韵答子将见招三八
正月晦日雨霁同归文休张冲善
少谦集顾子贻斋中听祖印上
人谭禅分韵得里字三九
送无际北上三首四〇
李流芳集卷二檀园集二
七言古诗凡三十一首春雪有怀龚三仲和兼讯刘长卿
张荃之四七
重题荃之画兰四七
画松石爲翁吾鼎母夫人寿兼题
长句四八
与仲和期潭西看花仲和云当至
洞庭已闻滞虎丘走笔寄嘲四八
过郎当岭口占示汪无际四九
秋风行送张子崧之白下四九
南归戏爲长句自解五〇
潘克家蒋韶宾邀游善卷寺酒后
偶成五一
寿方孟旋母郑太夫人五二
送程孟阳游楚中五三
小筑看荷花偶成五三
莼羮歌五四
西湖走笔赠雪峤上人渡江寻云
门山五五
泊百花洲寄孟山人于紫薇村五五
娄江舟中题画送王平仲游南
雍五六
赠鹤石翁五六
严太夫人生日歌五七
友人吴瑞生尝患腹痛自言遇小
不平輙发以酒浇之则止酒醒
复然余闻而异之爲作此歌不
敢望枚生七发聊用广瑞生意
耳五八
戏赠吴鹿长五九
赠别吴正子五九
洞庭看梨花柬别王淑士六〇
盘螭山访觉如上人不遇六一
余买一小丘于铁山下登陟不数
十武而尽揽湖山之胜尤于看
梅爲宜盖踞花之上千村万落
一望而收之久欲作一小阁名
爲六浮六浮之名遂满人耳而
阁竟不就友人邹孟阳见余叹
息每欲代爲经营今日始引孟
阳至其地亦复叫绝不能已余
因爲作六浮阁图兼题一诗冀
孟阳无忘此盟时丁巳八月十
八日也六一
虎山踏月行示同游邹孟阳张
鲁生六二
西湖喜遇谭友夏赋赠六三
风雨吟六三
题画赠潘子方孺六四
送汪君彦同项不损燕游兼呈不
损六四
江南春次倪元镇韵二首六五
题叶熙时空香阁六六
李流芳集卷三檀园集三
五言律诗凡四十六首病中柬徐孺谷将有白下之役七〇
除夕癸卯七〇
石冈园池同仲和泛舟作七一
除夕甲辰四首七一
春尽同仲和泛舟溪山堂七二
读书仲和郊居寄怀孺谷七二
赠上人七二
白门七夕感怀七三
赠别洞庭葛实甫七三
九日风雨泛舟石湖七三
送龚三仲和就试白下三首七四
清河道中柬同行宋上木七四
黄河九日寄怀家中兄弟二首七五
黄河夜泊七五
舟中杂兴二首七五
任城舟中得家报述怀二首七六
游任城南池七六
太白楼七七
荆门舟中见菊偶成七七
清渊逢乡人南还七七
移舟入荷池同孟阳方回小泛七八
爲杨谶西题断桥小景七八
新安江中有怀玄度伯昭诸子七八
西湖小筑次韵答子与七九
叠前韵重寄子与七九
次韵答西生上人见寄七九
戏柬汤吾狂于灵隐精舍八〇
雨中喜莲壑自朗至八〇
西湖寄沈无回于黄巖二首八〇
灵隐次颖法师韵八一
残腊八一
寄胡仁常民部二首八一
二月五日自虞山还文休迟予于
鹿城同张冲善少谦顾子贻幼
疏步屧山间因过幼疏夜饮限
韵得村字八二
次日同文休子崧静之子贻幼疏
集冲善斋中限韵得灯字八二
夏华甫水亭邂逅甬东朱汉生已
载酒重过与汉生集别八三
题半塘陆仲子新居八三
五言排律凡三首
皋亭送张尔完东归尔完从慧法
师听讲弥陀疏钞初受五戒八三
寄无际于会稽兼讯张使君宗
晓八四
春笋诗八四
李流芳集卷四檀园集四
七言律诗凡九十首春江寓目八六
除夕乙巳八六
出都门答伯美见慰八七
东阿道中八七
西湖答家兄茂初见寄八七
丰干得孟阳广陵归讯兼闻淑士
从白下奉使南还率尔有作八八
别鲍谿甫程公亮二子八八
别汪伯昭八八
访慧法师于皋亭桐坞作八九
赠城南夏君君善种树作小景盆
盎中疏密掩映颇有画致八九
雨中喜山僧摘杨梅至八九
次韵答李九仙山中见寄九〇
次韵酬沈雨若见寄九〇
锡山夜别闲孟子薪彦逸及从子
宜之儿子杭之二首九〇
除夕白门喜比玉携榼至寓舍同
子将无际升父无我守岁伯敬
复遣人饷酒戊午九一
元旦枕上口占己未九一
元日偕子将无际过比玉居停主
人费节卿爲置酒竟日节卿好
武时鼓掌说剑比玉有家藏端
砚甚古至是始得观九二
滁州道中见梅感赋二首九二
旅宿滁州同子将无际歩屧至龙
潭山忆丙午偕羽明受之来游
已一纪矣九三
濠梁道中别子将无际南归六首九三
南归途中述怀三首九四
登润州玉山亭子感怀九五
元夕虎丘有怀闲孟子薪诸子九五
南归后六日偕闲孟子薪家茂初
无垢集鲁生园亭梅花下次家
茂初韵九五
雨中泛舟南郊听江君长弦歌次
家茂初韵九六
寳尊堂看杏花次从子宜之韵九六
娄塘过杨娄南故居感赋娄南爲
先君旧识有崑山巧石尚藏余
家今其地已半属他姓且别构
园亭矣九六
过积善庵悼双林长老九七
雨中集侯雍瞻东园九七
重至西湖柬孟阳子将诸兄弟九七
西湖寄怀闲孟子薪九八
久客湖上家兄以诗见寄次韵
答之九八
集鲁生薖斋次比玉韵九八
送忍公都试白下九九
送吴西音之楚九九
送同年陈公虞司理被召北上九九
送项不损之燕一〇〇
寿陈士远七十一〇〇
送张宗自之任晋安一〇〇
次韵招孟阳出郭看梅一〇一
海上和孟阳观伎诗次韵一〇一
灵雨诗次公路韵四首一〇一
寿金子鱼八月四日一〇二
寿闵明卿八月十四一〇三
九日泛舟次伯氏韵时方从公
路饮归一〇三
赠谢明府生朝一〇三
寿孙青城山人一〇四
四月二日同诸弟过夏华父水
亭小饮一〇四
夏氏水亭次朱汉生韵一〇四
吴门送徐令公携家白下一〇五
题人新斋一〇五
朱修能见访闻予方葺檀园以
诗枉讯次韵答之时修能将
至茸上一〇五
送徐克勤试京兆一〇六
送人游南雍一〇六
闵伯先过里中晩泊溪头不肯
叩门翌日以诗见投次韵
奉酬一〇六
伯先偕徐女扬诸君见过留饮
檀园别后伯先以诗见寄次
韵一〇七
寄韩孟郁国博一〇七
秋日喜子鱼孟阳君美仲和过
檀园宿留即事一〇七
伯氏有作次韵再呈诸兄一〇八
仲和次韵见投复用韵奉答兼
订后期二首一〇八
用前韵呈诸道友一〇八
再次前韵柬孟阳仲和一〇九
种花用前韵一〇九
小葺檀园初成伯氏以诗落之
次韵言怀一〇九
用前韵呈诸道友一一〇
再用清字韵呈诸道友一一〇
秋日卧疴西音以诗枉讯次答
二首一一〇
再次前韵柬西音兼呈孟阳仲
和二首一一一
赠沈公路二首一一一
再赠夏华甫一一二
送谢明府入觐二首一一二
元夕雨邀里中诸君小饮檀园
灯下次伯氏韵一一三
十六日诸君载酒重集寳尊堂
次伯氏韵一一三
李流芳集卷五檀园集五
五言绝句凡二十七首爲宋比玉题画一一六
题画二首一一六
宿法相爲吴伯霖题画一一六
将别西湖诸君夜雨小饮清晖
阁爲方回画扇口占一一七
和憨山师菩提庵八咏一一七
爲陈维立题画十首一一八
和西生上人山居杂咏次韵
四首一一八
李流芳集卷六檀园集六
七言绝句凡九十八首无际游句余将便道参云栖走
笔送之一二〇
爲宋比玉题画二首一二〇
晓发邹县一二〇
滕县道中一二一
云龙山一二一
寳应道中一二一
雨中看梅西碛即事十首一二一
题画一二二
送汪伯昭游白门伯昭将自京
口至栖霞寺因忆旧游走笔
得四绝句一二三
同子将渡江题扇头小景一二三
徐州雪后题画赠李生长题一二四
燕中爲李玄问题画一二四
寄答吴巽之兼讯沙宛在张
冷然二女郎二首一二四
西湖有长年小许每以小舠载
予往来湖中临行乞画戏题
一二四
自新安江至钱塘舟行绝句
十二首一二五
任城舟中题画一二六
燕邸题画一二六
湖上题画次比玉韵二首一二六
泛舟湖市爲孟阳题画一二七
题画赠人一二七
爲子与题画一二七
初宿法相梦与云栖先师剧谭
枕上作一诗纪之一二七
玉岑闲行口占一二八
十月十五夜同印持子将诸兄
弟自灵隐步月至上天竺口
占一二八
王与游新廊夜饮题壁一二八
次慧法师山居诗韵同忭中上
人李九仙张尔完赋五首一二八
题画送无际一二九
塘栖道中题画将寄九仙一二九
爲子将题画一二九
徐村遇潮一三〇
小筑清晖阁晩眺一三〇
同西生上人泛舟两堤题画
二首一三〇
扇头见林天素诗画因次其韵一三一
雨中独坐翏翏亭看桂花得张
子崧书问兼怀孟阳四首一三一
六月十九日雨后风气萧爽闻
宗晓自山阴来将访之吴山
下呼兜舆自钱王祠入清波
门下上吴山历十庙而下遥
见江光如银在冶江上越山
翠色欲滴还登瑞石穿紫阳
绕云居则湖光如匹练来扑
人眼率尔口占一三二
无题五首一三二
题画送郑彦逸之西湖一三三
西湖邂逅山阴俞不仝连日欢
饮席上口占四首一三三
甲子元日试笔作画兼题二绝
句示家弟无垢是岁予五十
将携家至武林有别业在皋
亭桃花坞中山水佳处也一三三
爲孙山人题画一三四
阊门即事一三四
题画一三四
题画送平仲一三四
有僧欲礼清凉而未决来索予
诗戏书四绝句一三五
送徐陵如朱尔凝北上八首一三五
题画似雪峤师二首一三六
李流芳集卷七檀园集七
序凡十六首寿汪母谢太夫人七十序一三九
丽麓汪翁偕金孺人六十双寿
序一四一
程翁震泉贤配朱孺人七十寿
序一四三
仲嫂沈夫人寿序一四五
徐思旷制义序一四八
从子缁仲庚辛草序一四九
邹方回清晖阁草序一五〇
徐廷葵燕中草序一五一
徐陵如制义序一五三
沈雨若诗草序一五四
蔬斋诗序一五五
沈巨仲诗草序一五七
谢明府入觐诗序一五八
白岳游纪序一六〇
闲家具序一六一
侯氏世略序一六二
李流芳集卷八檀园集八
记凡九首留蘅阁记一六六
剑蜕斋记一六八
虎丘重修浮图天王殿记一六九
游虎丘小记一七一
游石湖小记一七二
游虎山桥小记一七二
游玉山小记一七三
游焦山小记一七四
游西山小记一七六
疏凡六首
募造真圣堂石桥疏一七七
重建五方贤圣殿疏一七九
重修香雪庵疏一八一
白鹤寺募建三元殿疏一八二
僧可上人结庵径山缘起一八三
陈忠庵募缘疏一八四
李流芳集卷九檀园集九
行状凡一首许母陆孺人行状一八七
墓志凡一首
明高士沈愚公墓志铭一九二
像赞凡五首
俞不仝像赞一九五
张鲁生像赞一九六
汪杲叔像赞一九六
张子薪像赞一九七
自题小像一九七
李流芳集卷十檀园集十
祭文凡十一首祭郑彦远文一九九
祭张素君文二〇一
祭张君贶文二〇三
祭徐孺谷文二〇四
祭郑母吴须两孺人文二〇六
祭闻子与文二〇七
祭孙翁文二一〇
祭郑闲孟文二一一
祭沈无回文二一三
祭张子薪文二一六
祭朱元伯文二一八
李流芳集卷十一檀园集十一
西湖卧游册跋语凡二十二首紫阳洞二二一
云居寺二二二
西泠桥二二二
两峯罢雾图二二三
法相寺山亭图二二三
胜果寺月巖图二二四
六和晓骑图二二四
永兴兰若二二五
冷泉红树图二二五
断桥春望图二二六
南屏山寺二二七
雷峯暝色图二二七
紫云洞二二八
涧中第一桥二二八
云栖晓雾图二则二二九
烟霞春洞二三〇
江干积雪图二则二三〇
岣嵝云涧二三一
孤山夜月图二三二
三潭采莼图二三二
江南卧游册题词凡四首
横塘二三三
石湖二三三
虎丘二三四
灵巖二三五
题跋凡七首
题溪山秋意卷二三五
题怪石卷二三六
题灯上人竹卷三则二三七
题画册二三八
跋盆兰卷二三九
李流芳集卷十二檀园集十二
题跋凡二十六首题画卷与子薪二四七
题画册二四八
爲与游题画册二四九
题画二则二五〇
题画爲子薪二五一
题画册二五二
题白云青嶂图二五三
题画册二五三
题林峦积雪图二五四
题画册二五四
题闲孟诗册二五五
题画爲子薪二五六
题画册爲同年陈维立二五七
题画册后爲李郡守鸖汀二五九
题云山图二六〇
跋摹书帖二六〇
题画册二则二六一
题画爲吕公原二六二
题画爲徐田仲二六三
题画册与从子二六四
爲邹方回题画二则二六四
题画册二六六
题画册付儿子杭之二六六
李流芳集卷十三檀园集补遗
佚诗凡十七首无题二七一
爲振之兄题晴山堂卷二七一
风篁岭二七二
忆访水阁寄侯起东二七二
无题二七三
无题二七三
无题六首二七三
无题二七四
无题佚句二七五
归去吟佚句二七五
无题佚句二七五
无题佚句二七六
书牍凡十三首
无题二七六
无题二七七
复叔则贤甥二七七
与子石姪丈二七八
复叔则贤甥二篇二七八
复子玄词兄二篇二七九
与仁翁二八〇
无题二八一
复赵羽平二八一
复公路翁兄二八二
无题二八二
疏凡一首
月会约疏二八三
题跋凡四十五首
题烟潭渔叟图二八四
题山水轴二八五
题月下梅花扇面二八五
松邻印谱跋二八六
题泛舟柳下图二八七
题汪杲叔印谱二八七
题花卉竹石图二八九
题宝印斋印式二八九
题吴门云山图二九〇
题秋柳图二九〇
题松下看月扇面二九一
题寒山诗卷二九一
题唐宋诗意画二九二
题写生画卷二九二
题山水手卷二九三
题仿荆关山水长卷二九三
题瀛海仙居图二九四
题山水扇面二九五
题山水手卷二九五
题长林丰草图二九六
题溪山图卷二九七
题凉荫寂历轴二九七
题仿黄公望山水二九八
题城南雪景图二九八
题老坑端砚二九九
题秋山图二九九
题山水轴三〇〇
题虬松峭壁图三〇〇
题西湖采莼图三〇一
题松壑流泉图三〇一
题墨山水三〇二
题山水册三〇二
题山水轴三〇三
题拟米家山水三〇三
自书寒山诗卷三〇四
题枯树茅亭扇面三〇四
题枫桥西山图三〇五
题秋林亭子图三〇五
题山水画三〇六
题兰石图三〇六
题蜀山晓行图三〇六
题仿倪云林笔意三〇七
题山水轴三〇七
题菌阁藏印三〇八
题日月形端砚三〇八
时义凡一首
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三〇九
李流芳集附录
一、李流芳著述序跋辑录三一一
二、李流芳研究资料选辑三二五
(一)书目提要三二五
(二)传记资料三二六
(三)其他三三五李长蘅檀园近诗序程嘉燧二八五
檀园集序谢三宾二八五
檀园集后序李宜之二八五
重刻檀园集序徐秉义二八五
重刻李长蘅先生檀园集后序
陆元辅二八五
李长蘅檀园近诗序二八三
|
內容試閱:
|
李流芳集序
嘉定自宋元以迄明初,还是一座不起眼的欠发达的县城(时属苏州)。到明代中叶,特别是万历以来,在江南和苏州地缘经济、文化的促进下,嘉定人怀有要求改变本地区发展迟缓状况,急起直追的迫切愿望,这个僻在海隅的弱县一跃而为繁盛殷实的壮邑。经济空前繁荣,练祁、南翔、安亭、娄塘诸镇人烟稠密,文化教育蔚然兴盛,士习朴厚纯良,文风活跃开放,涌现了一批在江南、海内有影响的人物。他们中间有硕师名儒、学者文人,有文学家、书画家、雕刻家、园艺家,登巍科而擢高官者也蝉联不绝。李流芳与唐时升、程嘉燧、娄坚四位布衣之士并称嘉定四先生,被推为一县书画诗文的杰出代表,成为地方文化史上的一个标志,一块里程碑,四五百年来一直受到嘉定士民的景仰。四先生和其他寒微人士之受地方普遍尊重,反映了嘉定的优良乡风,裁量人物不以家境贫富,不以科第显微,不以地位尊卑,而重道德、学问、文章、才艺、个人长处和社会贡献。这是嘉定所以人才泉涌、文化昌盛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流芳是四先生中的翘楚。他的成长和建树,离不开良好的家族教养和淳美的地域文化的熏陶,也和晚明新思潮的浸溉密切相关。他与当时文艺界的名士胜流,与公安、竟陵革新派中坚,有着广泛的联系,与竟陵派领袖锺惺、谭元春交谊尤厚,神魂相契。锺惺题李流芳有三绝(盖指诗、书、画),又赞美他性情之真,兴来兴止性情真,有意无意如其人。而元春与流芳十年相思,一朝会面,难分难舍。谭诗云:十年欲见心,索之已无迹。如此祛惑物,早眠便可惜。李诗云:十年相求如相得,停车下船各叹息。之前,通过各种渠道,二人早已心会神交了。李流芳对人的本质和人生价值的看法合乎时代新潮流,自称情痴,为情而死,也就是说,人当有所爱,有所好,一往情深,性命以之。人贵尊情适志,如果抑性屈志以谋功名富贵,那是不值得的。他批评当日世风:今士非科举之业不足以致身,至于父母之所以教子,与子之所效于父母者,终其身以名相笼,而不既其实,即至于自失而不悔。他也曾为家族驱使奔走于科场,但骨子里对科举不感兴趣,屡屡表白予于举业无所喜,我于名场,每怀退志,名利真同粪土看。他的一生始终丢不开书画艺术,虽身在科途仍心系艺文,余性不喜举业之文,而时时代以书画。在他的价值天平上,诗文书画远重于功名富贵,越到后来轻重倾斜度越大。最终,李流芳抛弃了功名富贵的观念,走上贵乎自适、实现自我的人生道路,将主要精力倾注于自己所钟爱的绘画、书法、诗文创作上,优游倘佯于山泉水石园亭花木之间,成为一位卓有建树的画家、诗家、散文家。一个文人画士能够淡荡于荣利,安于恬静的人生,是很不容易的。
李流芳的人品一流,文品一流,艺品一流,获得明末清初许多名流巨匠的交口赞誉。张溥推之为疁中画圣,吴伟业列其为画中九友,钱谦益对他的品格、绘事、诗文都赞扬备至。书画宗匠董其昌对这位后起俊彦先他离世深感痛惜,并给予高度评价,其人千古,其技千古,其交道(交友之道)千古。李流芳是不朽的。他在世时,受到广泛的尊敬和赞美,他亲手经营的檀园水木清华,市嚣不至,琴书萧闲,香茗郁烈,是文士清流常爱盘桓的去处。他死后四百余年,高行美德、诗文书画仍在人间流传,风流文采,至今尚存。前不久,毁于明清丧乱之际的檀园经过重建,业已落成,与李氏家族另一座名园猗园并辉槎溪之上。《李流芳集》经过纂辑校点,将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首次排印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这两件事的重合,表明嘉定人民和热爱中华文化的人们对李流芳的景仰和纪念。优秀的文学艺术遗産及其创作者会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李柯博士研读李流芳有年,在修硕士期间曾参与《嘉定四先生诗文选注》的编写工作,通读了《四先生集》等,而于李流芳用力尤勤,并作为研究课题撰成学位论文。后入复旦大学攻读博士,主修明代诗文,兼涉李流芳,在几位良师的指导下,学业有了长足进步。此次,他应出版社之约校理《李流芳集》,精心考订版本,反复研读文本,仔细校勘字句,遇有疑难,查找各种书籍仍不得其解,又向师友请教,务求得到正确的解读,不肯轻易放过。搜讨佚文、汇辑评论也不怕烦难,穷究冥索,挖掘出不少被湮没的遗简佚文。寻坠绪之茫茫,工夫不负有心人,为日后继续深入研究李流芳和其他相关作家打下了比较紥实的基础。标点、校勘、辑佚是古代文献整理研究的一项基本功,此与戏曲艺术强调四功五法是同样的道理,基本功不紥实难成大器。
整理本《李流芳集》出版在即,对让广大读者了解李流芳,了解嘉定,对深入研究李流芳以及晚明文学、书画艺术,都是很有意义的。
二〇一二年春夏咸淳于沪上泉苑
整理前言
《李流芳集》十三卷,明李流芳撰。李流芳(一五七五一六二九),字茂宰,一字长蘅,以所居檀园为号,又号香海、泡庵、六浮道人、慎娱居士等,明南直隶苏州府嘉定县南翔镇(今属上海)人,祖籍徽州府歙县丰南(今属安徽)。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流芳与钱谦益偕举于南京。之后,他数次北上公交车不第,身心俱疲。天啓二年(一六二二),流芳再次赴考,抵达京郊时,惊闻辽东战事不利,国势垂危,愈加悲观,遂弃考而返,绝意仕进,以读书奉母为事,优游于林泉。流芳善诗文,工书画,精通印刻,与同乡名士唐时升、娄坚,以及侨寓嘉定的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与崑山名士归昌世、王志坚并号三才子,又与董其昌、杨文骢、程嘉燧、王时敏等合称画中九友。
李流芳生前尝自编诗集,好友程嘉燧为题《李长蘅檀园近诗序》,是集今已不存。据清裴福景《壮陶阁书画录》卷十六(民国二十六年中华书局铅印本)载录,李流芳《手书诗》二册,为清人古盐俞石仓(一作俞仓石)所藏,上有流芳本人题词及袁枚跋语。从题词记录的写作时间看,该手录本并非由程嘉燧作序的自编诗集,可惜的是此本同样已经失传。
明崇祯元年(一六二八),流芳疾重,病榻上应嘉定县令四明谢三宾之请,出平生所著诗文,手自删定,编为《檀园集》十二卷,凡诗六卷,序记杂文四卷,画册题跋二卷。崇祯二年(一六二九),《檀园集》刊行,流芳则已于是年正月二十三日溘然辞世。次年,谢氏汇《檀园集》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三家之刻为《嘉定四先生集》。清康熙年间,嘉定陆廷灿重修《四先生集》,《檀园集》书板已毁废于兵燹,陆氏遂于康熙二十八年(一六八九)遵其崇祯原刻重刊。据清裴福景《壮陶阁书画录》卷十六(民国二十六年中华书局铅印本)与清姚觐元《清代禁毁书目四种抽毁书目》(清光绪刻《咫进斋丛书》本),乾隆御修《四库全书》,部臣奏请抽毁李流芳诗作,盖因有诗言及辽事。然而,纂修者最终还是将《檀园集》十二卷悉数录入,间有篡涂,书由安徽巡抚采进,所据版本不详。一九七五年,台湾学生书局出版丛书《历代画家诗文集》,收入《檀园集》,是书据国立中央图书馆藏崇祯本影印,所缺谢三宾序文首叶,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钞配。
流芳另有画作题跋稿本《西湖卧游图题跋》,后世传钞、翻刻、迻录甚多。所收篇目与《檀园集》卷十一《西湖卧游册跋语》大扺相合。惜此副墨原稿已率多散逸,今有李氏真迹书画双挖轴(笺本,水墨)见存,徐邦达先生认为此双挖轴实乃《卧游图》失群之一,遂题记以俟延津之合。清康熙三十七年(一六九八),丁文衡(一作丁文蘅)从《檀园集》为校,依手稿《西湖卧游图题跋》写之。是本亦不得见,清丁仁《八千卷楼书目》卷十一子部(民国十二年铅印本)录明李流芳所撰钞本《西湖卧游图题跋》一卷,不知是否为丁文衡写本。今存清光绪七年(一八八一)钱塘丁氏嘉惠堂刻本,即据丁文衡钞本所刊,收在丁丙、丁申辑《武林掌故丛编》第三集,同时收入丁丙所辑《西湖集览》,后又编入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一九八九年影印本《丛书集成续编》艺术类第九十五册,以及上海书店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影印本《丛书集成续编》子部第八十五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九年版《西湖文献丛书四时幽赏录(外十种)》与王国平主编《西湖文献集成》(杭州出版社二〇〇四年版)所收《西湖卧游图题跋》同样是依照这个本子标点的。清宣统三年一九一一,邓实、黄宾虹所编上海神州国光社铅印本《美术丛书》初集十辑行世,《西湖卧游图题跋》收入第十辑,此本所据亦为丁氏钞本。上海图书馆藏《李流芳题画诗跋》一卷,则乃长蘅存世手稿,尤为珍重,收题跋凡二十一篇,与《檀园集》卷十一、卷十二所收略有出入。李流芳诗文时常被编入后世丛书、总集、选本等,如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刻本《明诗百家》卷十一即收录《李长衡先生诗集》一卷。需要特别帮助的是,上海图书馆藏有刘向校定,佚名批校过录,署名张宾王、李长蘅、汪无际三色批点《战国策》十卷,明万历刻本,二册,纵二七点三厘米,横一七点一厘米,每半叶九行,行十八字,有栏,版框纵二一点五厘米,横一四厘米,上下单边,左右双边,版心白口,单黑鱼尾。在中晚明以来,评点学逐渐兴盛,坊间书贾为牟利而大肆刊行伪托之作的背景下,此书评点人的身份真伪暂难断定,俟方家作进一步考证。此外,流芳尚有若干书画、印刻作品传世,其课徒山水画稿收入《芥子园画传》。
本次整理以李流芳躬自裒集,版行最早,当世稀见的崇祯原刻《檀园集》为底本,校以清康熙间重刻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并参校长蘅手稿《李流芳题画诗跋》、上海嘉定博物馆藏清嘉庆十九年(一八一四)嘉定张大有镌《四先生诗札》等。卷十一、卷十二又参校了光绪七年(一八八一)刻本、《美术丛书》本《西湖卧游图题跋》,书中个别地方还校以长蘅传世书画上或后世书画著录转引的自题诗跋等。另自长蘅存世书画、书札真迹、历代书画、印刻谱录、别集、选本、方志等文献中,或相关的传世文物上辑出《檀园集》未收篇目若干,辑为补遗一卷,与《檀园集》合为十三卷,并汇辑与长蘅相关的重要史料附卷末,题作《李流芳集》,庶成足帙。
本书的具体整理凡例为:
一、标点。以现代汉语标点符号标点。直接引文加引号,意引不加引号。书名加书名号。不用专名线。
一、校勘。底本为崇祯二年四明谢三宾刻《嘉定四先生集》本《檀园集》,校勘记中统一简称崇祯本。主校本为清康熙二十八年嘉定陆廷灿重修《嘉定四先生集》本《檀园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檀园集》;重要的参校本有上海图书馆藏明稿本《李流芳题画诗跋》、上海嘉定博物馆藏清嘉庆十九年(一八一四)嘉定张大有镌《四先生诗札》、清光绪七年钱塘丁氏嘉惠堂刻本《西湖卧游图题跋》、《美术丛书》本《西湖卧游图题跋》等。以上数种,校记中分别称作康熙本、四库本、稿本、张氏石刻、光绪本、美术丛书本等。书中个别之处,又校以李流芳传世书画上或后世书画著录转引的自题诗跋等,校记中径称其名。底本各卷目录原在每卷卷首,为翻检、閲览之便,将各卷目录统合于全书卷首。底本目录与正文不合处,据正文径改。目录标题悉用全称,包括题下小注。崇祯本、康熙本卷十二的卷首目录中列有《为孙山人题画》一篇,未见于正文,径删之。正文中避讳字径改,异体字按《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处理,亦径改。除人名、地名或影响文意的情况外,全书统一用字。例如,底本中于、于二字在不见用于人名、地名,且文意相同时,统一写作于字。
一、辑佚。自李流芳存世书画真迹、历代书画、印刻谱录、别集、选本、方志等各类文献中,或相关的传世文物上辑出《檀园集》未收诗歌、书牍、疏、题跋、制义等若干,补遗为一卷,与《檀园集》合为十三卷。补遗所收篇目的编次从先诗后文之常例,诗则先五七古体,次五七律绝,佚句等放在最后,文则先书牍,次疏、题跋,后制义。题跋类作品再按创作时间先后编列;无法确考写作年月者置后。附有题款的画作题诗均收入题跋类(题款仅为李流芳三字者除外)。补遗所收题跋大都辑自李氏存世真迹、历代书画、印刻谱录,多无标题,遂据原载书画之名或谱录书名自拟其题曰题某某画、题某某卷等,或径曰无题;所辑缺题书牍据写信对象拟作与某某或复某某,写信对象俟考者命作无题;辑自其他文献的失题诗文则一律命作无题。上海嘉定博物馆藏清嘉庆十九年(一八一四)嘉定张大有鎸《四先生诗札》真迹石刻,载录《檀园集》未收之李流芳诗歌、书牍数篇,因年代久远,其文多漫漶残缺,难以辨认,恕不辑出。卷末另辑附录二种,以资参考:一为李流芳著述序跋辑录,自诸版本《檀园集》及其他李氏撰著中辑得各家序跋若干,文字以现存最早版本中所录为准,不作对校,一仍其旧;一为李流芳研究资料选辑,择要汇辑五四以前的相关研究资料若干,分为书目提要、传记资料和其他三个部类。每部类中,篇目按撰者生年先后排列,生年未详者所撰所纂,按其大致生活的时代置于生年明确者所撰所纂之后,同一纂撰者的篇目按先诗后文、先作品后论评,以及同书卷目先后之例编次,其他编校体列同上。
一、书名。是书本之李流芳《檀园集》,然自原文标点、校勘以外,尚有未收诗文、相关史料的辑佚,所辑著述序跋亦非为《檀园集》仅有。面目既变,名实互异,故舍旧不用,另立新题曰《李流芳集》。全书目录及每卷卷首卷一至卷十二下,仍题作《檀园集》一至十二,卷十三下则题作《檀园集》补遗,以示其源流。
如上所述,《李流芳集》的整理工作牵涉到大量相关的文献材料、文物资料。特别是那些流散海内外各地的李流芳存世真迹,其数量尚无法精确统计,其真伪亦难以一一明辨。笔者虽多方奔走,竭力访求,所能经眼者仍然有限,再加之自身学浅力薄,因此,校勘标点难免存不当之处,钩沉辑佚亦或有一二伪作窜入,祈请读者不吝赐正。
整理过程中,幸蒙我的老师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夏咸淳研究员的精心指教。他对我勉励有加,耐心细致地释疑排难,一针见血地指瑕纠偏,见解高卓而不遗余力。不仅如此,还于百忙中拨冗赐序,为是书增色太多,恩意隆厚,感莫可言,谨此叩谢。上海嘉定博物馆的陶继明老师、徐征伟老师、林介宇兄、王光干兄等亦十分关切本书的整理进程,为笔者经眼相关文献、文物提供了极大便利,又慷慨无私地授赐珍简佚文数篇,令人感动,借此深表谢忱。还要特别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他不厌其烦地校閲稿样,睿智果断地提出建议,为是集的顺利刊行和质量保障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此外,业师上海社科院孙琴安研究员与复旦大学陈广宏教授,以及复旦大学的黄霖老师、郑利华老师、黄仁生老师、黄毅老师、陈正宏老师、钱振民老师、吴格老师、陈维昭老师、王亮老师、潘佳师兄、张桂丽师姐、田吉兄、汤志波兄、杜怡顺兄、姜云鹏兄、龙野兄、张羽兄、岳钦韬兄、王晴璐师妹、蔡燕梅师妹、徐丹丹师妹、上海社科院的陈伯海老师、张文江老师、沈习康老师、黄江平老师、张炼红老师、钱泽红老师、王毅老师、马学强老师、李亦婷师姐、袁家刚师兄、陆烨兄、曹维刚兄、阮慧平同学、上海艺术研究所的周锡山老师、台湾政治大学的林志晟兄、上海图书馆的仲威老师、邹晓燕老师、汪政师兄、华东师范大学的胡晓明老师、上海大学的孙小力老师、石婵娟学姐、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人民政府等单位的师友们同样为是书的整理出版提供了亲切指导与大力帮助,使我受益良多,一并深切致谢。
李柯壬辰年初春于复旦园
|
|